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561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 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熟语的使用复习教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熟语的使用

教学

目标

能够正确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

教学重点

成语误用八种类型

教学难点

成语误用中功能混乱,搭配不当问题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亲贤臣,,;

亲小人,,。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授课内容:

熟语误用的四种类型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高考的熟语考查以成语为主,常见成语设误有以下几种: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成语源远流长,掌握或运用成语时,需要我们追本溯源,准确把握和理解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勿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几个句子,查看划线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例2、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例3、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例4、我们的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就打起了擦边球,

以此谋取私利。

温馨提示

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它的本意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申义,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故意望文生义,误用成语。

例如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警察擒获。

二、对象误用,张冠李戴

学法指导:

因为成语(熟语)的含义有所侧重,所以适用的范围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等等。

如果对成语(熟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例1、作为一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例2、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了西班牙对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例3、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例4、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例5、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温馨提示

有些成语指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或特定的方向性弄错,请同学们课下积累成语时要多多思考。

三、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学法指导

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形式,如果脱离了这种搭配形式,就容易出错。

例如有些成语只能用于否定的语境,用于肯定的语境中就是误用;有的成语不能带宾语,如带了宾语即为误用;也有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现象。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例1、成都五牛俱乐部请的教练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例2、18名路人漠不关心被碾压的“小悦悦”,只有那个叫陈贤妹的阿婆站了出来。

后来,人们说他“拯救了中国人的良知”

例3、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离不弃,似乎乐此不疲这份感伤。

例4、他们长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例5、这兄弟俩原来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陌路。

温馨提示

这类成语太多,记住下面几个主要的,应对高考问题不大

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

2)“望其项背、求全责备、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语境中,只能用于否定语境中。

四、谦敬错位,主客混乱

学法指导

汉语中有很多谦辞和敬辞,是不能乱用的,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清,就导致谦敬错位,成语误用。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例1、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在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它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荜生辉。

例2、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

“老师刚才说的那些话发人深省,为今天的座谈会做了一个很好地总结,我下面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例3、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以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为瞎说一气就安心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

例4、在座的各位都是顶尖专家,我们特别想听一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温馨提示

熟语约定俗成,某些熟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男女主客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

常见的谦辞:

蓬荜生辉、敝帚自珍、抛砖引玉、贻笑大方、无功受禄、敬谢不敏、忝列门墙、信笔涂鸦、一孔之见、才疏学浅、不情之请、恭敬不如从命。

敬辞:

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洗耳恭听、如坐春风。

布置作业:

《创新教程》191页题组

(二)熟语

课后反思:

1、本课所学的内容是

2、学习过程中未领会的地方

3、听课状态得分

课下积累

请将作业中出现的成语释义写下来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13141516

1718

1919

2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熟语使用中自相矛盾、误用褒贬、重复累赘和不合语境的问题

教学重点

自相矛盾、不和语境的误用

教学难点

重复累赘的误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检查《桃花源记》的背诵情况

【三】讲授内容

五误用褒贬

学法指导

成语的感情彩色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知”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就截然不同。

命题者故意褒词贬用,有时贬词褒用。

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成语使用的正误:

1)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无所不为,只要别人有困难,他就会热情地前去帮忙。

2)这些盗贼真是无所不能,凡是被他们盯上的东西,就能被他们偷去。

3)王二小见随机应变,把敌人带到我们的包围圈。

4)刘胡兰见风使舵,机智地把自己的战友转移到安全地方。

5)包青天为百姓做的好事真是罄竹难书啊!

6)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手段之隐蔽,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温馨提示

同学们课下积累成语时,一定要留意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六重复累赘

学法指导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

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成语使用的正误:

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另外一名记者忍俊不禁。

2)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雨梦,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友谊,关于生活。

3)也许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所采用的所采用的意象十分丰富多彩,因此也多少显得有些驳杂。

4)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

5)小明忍俊不禁,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6)我们不要轻易地妄自菲薄自己,要有自信,有勇气,成功就会向你走来。

7)人们的生活安居乐业。

8)铁柱浑身被打的遍体鳞伤。

9)如今,计算机软件开发业正方兴未艾。

10)往事历历在目出现在我的眼前。

温馨提示

这种考查方式,结合了成语与病句两个考点,望同学们课下多练习。

七自相矛盾

学法指导

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正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它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成语使用的正误:

1)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2)2005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

3)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的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4)北京时间5月二日晚,意甲联赛冠军归属尘埃落定,米兰主场1比0战胜罗马提前2轮夺冠。

5)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考虑未开的发展,这些企业目光如炬,难以走向世界。

温馨提示

有的教科书将自相矛盾归为不合逻辑,请同学们课下用心体会。

八不和语境

学法指导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成语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则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所致。

而命题者往往故意忽视语境,不讲范围,设置迷局。

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成语使用的正误

1)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的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2)著名的教授吴祖祥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3)辛弃疾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4)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誰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洞若观火。

5)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6)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7)老张今年5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布置作业:

将本课涉及到的重要成语整理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易错点:

质疑点: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