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237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最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变化。

下列变化都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酒精燃烧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西瓜榨汁

C.浓氨水挥发、啤酒变质D.木炭的不充分燃烧、动植物的呼吸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

3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3.正确理解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④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⑤碱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⑥硫酸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

⑦钾肥可以使作物茎秆粗壮,抗倒伏

⑧NaCl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⑦C.②④⑥⑧D.①②⑦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产生氨气。

B.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烧碱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但不会变质。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

16:

13

B.乙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7.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B.冬天关闭门窗在室内烧煤火取暖时,放一盆水在炉火旁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C.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

D.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8.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与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与硝酸银、硝酸铜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化钙和碳酸钙

加入过量的水,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D

分离氯化钠与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0.如图是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的溶质有三种

B.该反应是稀硫酸滴入NaOH溶液中

C.向C点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可以用氯化钡溶液检验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11.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B.BC.CD.D

12.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铁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A.AB.BC.CD.D

二、填空题

13.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食盐   ②熟石灰   ③小苏打   ④盐酸   ⑤硝酸钾

(1)用于除去铁锈的是:

________   

(2)可作为化肥________;

(3)可作为调味品________;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___;

(5)用于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是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为了不使实验中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废水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由于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建议:

用一种含钠离子的化合物、用适当的比例来处理废水,就可以同时除去废水中所有的有害金属离子。

这种化合物是______。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________g溶液.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Ba=b>cCa>b>cDb>a>c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厨房中常用加碘盐作为调味品使用,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和KIO3,据此判断加碘食盐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______;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______;(填“食醋”或“食盐水”).

(5)煤曾经是厨房中的主要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我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

(6)小明家现在厨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是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7.利用A、B两种盐可制得一系列的重要化合物,有某制备过程如图所示.已知A是BaCl2且在Ⅰ步反应中过量,B的溶液呈蓝色,C是一种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I步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

(2)下列四种物质中,不符合C物质条件的是____________.

①KOH②NaOH③Ca(OH)2④Ba(OH)2

(3)写出第Ⅳ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和气体性质的验证,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图示装置中有明显错误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以下用改正后的装置实验。

(3)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B、F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若检验该杂质应在F中换装_______溶液,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全部是NaOH;猜想Ⅱ:

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小刚同学认为猜想Ⅰ成立。

小明同学认为小刚的结论不成立。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_________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继续步骤二的实验,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至不再有沉淀产生,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她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将氢氧化钡溶液应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改进后的方案成立。

(反思与交流)

(1)久置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认为如果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检验,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具体试剂的名称)。

六、计算题

20.取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54g放入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g时,NaOH与_______反应;

(2)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爆炸;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浓氨水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啤酒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木炭的不充分燃烧、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2.C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3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

(3×2)=22:

3

D.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选C

3.D

【详解】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

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错误;

④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铵根离子与水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

⑤碱溶液pH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的pH>7,但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

⑥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错误;

⑦钾肥可以使作物茎秆粗壮,抗倒伏,正确;

⑧NaCl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

故选:

D。

4.C

【详解】

A、硝酸铵易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故选项错误。

B、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烧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烧碱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会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D

【分析】

甲质量减少20g-2g=18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32g-20g=12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26g-20g=6g,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18g=12g+6g,所以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详解】

A、由以上分析,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8g:

16g:

6g=9:

8:

3,故错误;

B、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C、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质量不变,待测质量为m,无法确定具体数值,故错误;

D、由以上分析,甲生成丙和丁,故反应为分解反应,故正确。

6.D

【解析】

试题分析:

A、目前一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A叙述正确;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B叙述正确;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故C叙述正确;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会增大对环境的影响,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7.B

【解析】

【详解】

A、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故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说法错误;

C、羊毛纤维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后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使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故说法正确;

D、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故说法正确。

故选B。

8.A

【分析】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镁弱;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详解】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不可能含有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不一定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不一定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9.A

【详解】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再过滤、蒸发,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

A。

【点睛】

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C

【详解】

A、A点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向C点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钠、硫酸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用氯化钡溶液检验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开始就产生沉淀,符合图象;

B、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后和硫酸铜反应,因此开始没有沉淀出现,当硫酸消耗完后才出现沉淀,不符合图象;

C、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开始就产生沉淀,符合图象;

D、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开始就产生气体,符合图象。

故选B。

12.B

【解析】

A、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铁元素质量增大,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不再增大,错误;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钠离子质量不变,正确;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CuSO4═FeSO4+Cu,

56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减小,错误;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立即产生沉淀,错误。

故选B。

13.④⑤①②③

【详解】

(1)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锈的铁钉在硫酸中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

因此,可以用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可用作化肥;

(3)可作为调味品的是食盐;

(4)氢氧化钙中和土壤的酸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用于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是碳酸氢钠。

14.三氢氧化钠

【解析】

【详解】

(1)第一、二次中的各种物质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可以共存,但是第三次中的盐酸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所以检测不正确,故答案为:

三;

(2)第一二次检测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可以用碱进行中和,氢氧根离子又会将铜离子、铁离子、镁离子转化成沉淀。

用一种含钠离子的化合物、用适当的比例来处理废水,就可以同时除去废水中所有的有害金属离子。

这种化合物是氢氧化钠。

15.75c<b<aD

【详解】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75g溶液;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c<b<a;

(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选D。

16.AC混合物+5食醋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CH4+2O2 

CO2+2H2O

【详解】

(1)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

(2)塑料保鲜膜的材料是一种塑料,不是纤维,橡胶手套用的是合成橡胶,不是纤维制的,棉布围裙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

(3)厨房中常用加碘盐作为调味品使用,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和KIO3,属于混合物;KIO3里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KIO3里碘元素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

+1+x+(-2)×3=0解得:

x=+5,所以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4)厨房里的醋酸能与水垢反应,除去水垢;

(5)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这种变化的优点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17.硫酸钡①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详解】

(1)A是BaCl2且在Ⅰ步反应中过量,B的溶液呈蓝色,A、B会生成白色沉淀和滤液①,所以B是硫酸铜,滤液①中含有氯化钡和氯化铜,C是一种碱,C和滤液①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所以C是氢氧化钠,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和氯化钠,滤液③中加入过量的D会生成白色沉淀,D是碳酸钠溶液,滤液③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加入足量的盐酸反应,最后得到氯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I步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

(2)氢氧化钠最后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在最后都可以用碳酸钠除去钙离子、钡离子,但氢氧化钾会引入钾离子,无法除去,故选①;

(3)第Ⅳ步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8.酒精灯A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浓度过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硝酸银HCl+AgNO3=AgCl↓+HNO3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甲烷不溶于水

【详解】

(1)仪器①是酒精灯;故填:

酒精灯;

(2)装置A中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故填:

A;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盐酸浓度过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检验氯化氢气体常用硝酸银溶液,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浓度过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硝酸银;HCl+AgNO3=AgCl↓+HNO3;

(4)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加热固体型,故选发生装置A;甲烷可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集气瓶倒放,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小;故填:

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甲烷不溶于水。

19.NaOH、Na2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Ⅱ或ⅢNa2CO3+Ba(OH)2═BaCO3↓+2NaOH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钡溶液2NaOH+CO2═Na2CO3+H2O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

【详解】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没有变质时全部是NaOH;猜想Ⅱ:

全部变质时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部分变质时是NaOH、Na2CO3。

故填:

NaOH、Na2CO3。

[实验与探究]

(1)步骤一:

小明同学认为小刚的结论不成立,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步骤二: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OH)2═BaCO3↓+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