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19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docx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外国礼俗

社交礼仪之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

一、宗教礼仪与中国礼俗选介

(1)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宗教也不断演变。

在宗教发展过程中,各种宗教逐渐形成其教义和信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和祭仪制度等。

(2)宗教礼仪:

宗教礼仪是宗教信仰者为了表达对崇拜对象的尊敬和崇拜而规定或约定俗成的的仪式、礼节、活动等。

(三)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谓区别,宗教属于上层建筑,是人类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宗教信仰重要表现为对“神”的敬畏和顶礼膜拜。

风俗习惯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或者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与惯例、规矩。

 

所谓联系,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例如,传统风习可以被提炼成宗教信条,而宗教信仰对信教者的风俗习惯有明显的影响。

(四)基督教礼仪基督教简介(耶稣;穷人的宗教及其演变;三大教派及其异同)

1、基督教主要礼仪:

(1)洗礼:

点洗、浸洗;

(2)圣餐礼;(3)十戒;(4)礼拜;(5)祈祷。

2、基督教主要节日(圣诞节)(五)伊斯兰教礼仪(12亿穆斯林,8亿,57伊国;4亿,134国;其中,法国470万,德国320万,英国240万,意大利70万,荷兰60多万。

(5)伊斯兰教简介(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异同)2、伊斯兰教的五大信仰(信真主、末日、天神、天经、先知)3、伊斯兰教的“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4、伊斯兰教的八项言行准则:

顺从;仁慈;公正;坚忍;劝善;止恶;远奸;近贤。

5、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1)宰牲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

(2)开斋节(伊斯兰历10月1日)

二、中国礼俗选介

(1)汉族的传统节日 

 1、元旦  2、春节  3、元宵节  4、清明节5、端午节  6、中秋节  7、重阳节

(二)回族习俗与礼仪

 1、衣着 2、饮食  3、婚俗

(三)维吾尔族习俗与礼仪 1、语言  2、能歌善舞

(四)藏族习俗与礼仪     1、能歌善舞;

     2、婚俗:

(1)男抢帽子

(2)女送耳环

(五)新时尚

1、衣着趋向优美、个性化;2、饮食讲究质量、科学化;3、室内追求新潮、舒适;4、化妆、美容之风日盛(全国154万家美容院);5、交通、通讯力求快速、方便:

汽车、手机、电子邮 件;1994年,我国成功接入互联网,目前,我国网民人数约九千万,仅次于美国。

2004年7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亿户,排名世界第一。

6、追星族(歌星、影星、球星);7、旅游热;8、外语热;9、出国热;10、创业热;11、(请同学们补充)

 社交礼仪之外国习俗与礼仪

一、日本习俗与礼仪

(1)自然地理(岛国、火山国、地震国)大家知道,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东北亚。

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与我国隔海(东海)相望,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100多个岛有人居住。

日本火山众多,全国有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有50多座活火山,所以日本有“火山国”之称。

日本地震频繁,每年发生地震一千多次。

因此,日本又被称为“地震国”。

(二)民族、语言、宗教(阿伊努族、大和族;神道教)

语言:

日本以日语为国语。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

公元5世纪,日本人开始用汉字之音表达自己的语言。

8世纪时,日本人借用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用汉字作字符,这就是“假名”,与汉字字同、意同,音不同。

例如“中国共产党”,写法差不多,但是读音不同。

后来,留学唐朝的日本学问僧空海和尚借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另一位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利用汉字的偏旁或部首,创造了“片假名”。

现代日语主要由51个假名和1850个常用汉字组成。

说到日语,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国外认识了一位大作家。

这位大作家叫米斯拉提。

有一天,我在他家做客时,他突然兴致大发,对我讲述他于20世纪60年代访问台湾、会见宋美龄的故事,说着便取出宋的画册。

(中国于1978年和利比亚建交)宋是张大千的学生;日本屏风。

(三)衣、食、住、行(和服、西服;中日酒文化比较)日本三大风味食品(三大名吃):

生鱼片、寿司(夹菜饭团)、鸡素烧(炖牛肉)。

(四)婚俗、葬仪(结婚号外,宾客服装;殡仪证)(五)礼仪、禁忌(礼仪教育;大男子主义:

吴老师的故事,纳闷:

“我们等着你呢!

”名片、社交10条、家访(第三个故事:

80年代童老师的故事;禁忌)(六)文娱活动(书道、茶道、第一圈浓茶,一人一口。

第四个故事:

92年老布什访日,海部俊树夫人;花道)

二、泰国(黄袍佛国)习俗与礼仪

(1)宗教(佛教,剃度的含义:

表示对佛的忠诚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二)食(酸、辣、鲜、冷);

(3)礼仪(合十礼、)、禁忌(头部忌);人妖(四)文体活动(斗鱼;泰拳)第五个故事:

体院朋友的故事。

三、菲律宾(千岛之国)习俗与礼仪

(1)自然地理、简史

(2)婚俗、葬仪(敞篷马车;巴扎人:

马头鱼、 木筏)

(3)礼仪(见面礼)

(4)文体活动(捕鱼舞;斗鸡)

四、马来西亚(橡胶之国)习俗与礼仪

(1)民族(马来人、华人;华人与华侨)

(2)婚礼、葬仪(速葬、土葬、薄葬)

(3)体育活动(踢藤球)

五、新加坡(花园岛国)习俗与礼仪

(1)民族、语言(三大族:

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我们都是新加坡人;4种官方语言:

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英语)

(二)衣、食、住、行(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纱丽;第六个故事:

印度妇女的故事;)

(三)礼仪、禁忌(敬长礼、微笑礼)

(四)文娱活动(舞龙、舞狮、养鸟)

六、印度尼西亚(万岛之国)习俗与礼仪

(一)自然地理(13376座岛,其中6千多个岛有人住)

(二)民族(100多个民族,苏加诺、铁腕人物苏哈托)、宗教

(三)婚礼(爪哇人的婚俗:

女儿、女婿一样重)

(四)礼仪(巴塔克人的公媳对话礼,不可以直接呼喊对方,怎么办呢?

儿子、石头)、禁忌(五)加美兰音乐(锣、木琴、三弦、琵琶、筝、洞箫)

7、 俄罗斯习俗与礼仪

 

(一)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老大哥”到90年代的“俄罗斯女郎”;俄罗斯马戏团在深圳。

 

(二)俄罗斯人的三大嗜好——饮酒、钓鱼、采蘑菇。

 (三)俄罗斯传统礼物——面包、盐(贵宾;男方父母献礼)。

 (四)动物忌:

俄罗斯人喜欢马、猴子、熊(新郎的车头前面系着一个象征善良和力量的毛茸茸的大型玩具熊)等吉祥如意的动物,忌讳胆小无能的兔子(飞行员的故事)。

 (五)爱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八、阿拉伯习俗与礼仪

 

(一)阿拉伯世界的地理位置:

西亚、北非;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人口2、5亿;22个国家。

  

(二)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与《古兰经》;

  (三)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大袍(白色、黑色、蓝色);

  (四)世界三大人种: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见照片);

(五)部分阿拉伯妇女文身的含义:

1、成人、成婚的标志;2、使人吉祥如意(迷信;愿望);3、保持永恒的美丽。

金首饰——小金库;伊斯兰教禁止饮酒、禁吃猪肉。

(六)阿拉伯人眼中的世界:

1、阿拉伯人心目中的中国——友好的东方巨人,世界的重要一极

  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

“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千百年来,阿拉伯人始终以好奇和友善的目光注视中国。

古代的“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两条大动脉,曾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双方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了近一千年。

如今,中国已与所有22个阿拉伯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与阿拉伯官方及民间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一贯互相同情和支持,如在1956年爆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正义斗争,强烈反对外部势力侵略埃及;同样令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上,8个阿拉伯国家参与签署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草案。

在联大表决时,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投了赞成票。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中国与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

1998年,中国同中东地区19个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总额达71亿美元。

2000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原油已占中国当年原油进口的50%以上。

2003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达到254亿美元,同比增长43%。

2004年,中阿贸易额达300多亿美元。

  阿拉伯人对中国人相当友好,他们钦佩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赞赏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度评价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关注和支持。

在阿拉伯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讲信用的政治大国、负责任的军事大国、富有魅力的文化大国和正在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

阿拉伯人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欢欣鼓舞,同时希望东方巨人——中国作为东西方关系和南北关系中的一个平衡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阿拉伯人心目中的美国——首屈一指的科技、文化强国,令人讨厌的“世界超级警察”

 阿拉伯人普遍认为,与阿拉伯国家数千年的历史相比,美国历史短,只有区区两百多年。

但是,美国人紧紧抓住了历史机遇,在20世纪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美国人很能干,也很幸运。

在部分阿拉伯人看来,美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宛如自由的天堂,令人向往;可在另外一些阿拉伯人眼中,美国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简直就是魔鬼的化身。

不过,大多数理智的阿拉伯人对美国的基本看法是,美国既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技、文化强国,可同时又是手伸得太长、令人讨厌的“世界超级警察”。

他们欣赏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和繁荣的经济,但讨厌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道行径。

  众所周知,美国为埃及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受到欢迎,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阿拉伯人认为,美国的确在经济上帮助了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但与此同时,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对美国也有所回报。

阿拉伯人还认为,目前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可美国在阿以冲突中一味偏袒以色列,故引起阿拉伯人的愤慨亦是很自然的事。

另外,美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实行双重标准,例如,美国一再要求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销毁其化学武器,却对中东地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核国家以色列庇护有加。

今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所谓“大中东计划”,试图在给中东国家提供经援的同时,在中东国家推行西方式民主。

美国的新“胡萝卜加大棒”计划,引起阿拉伯人的普遍反感和抵制。

3月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阿盟外长理事会紧急会议和3月2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行的阿拉伯各国议会联盟大会,均表示反对这一“将外部世界的意志和方案强加于人”的计划。

不过,阿拉伯人已经意识到加快自身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积极协商对阿盟进行改革的方案,并建议由阿拉伯各国自主实行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改革,以应对和抗衡美国的压力与挑战。

3、阿拉伯人心目中的欧盟——昌盛的文化集团、繁荣的经济实体

   欧盟是由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目前有25个成员国,其中法国、德国、英国以及意大利、波兰是欧盟中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国家。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等,阿拉伯人与欧洲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比较频繁,阿拉伯人对欧洲人也比较熟悉和了解。

多数阿拉伯人对文明水平普遍较高的欧洲人报有好感。

   公元8-9世纪,阿拉伯学者把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译成阿拉伯文,此举对阿拉伯文化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11-13世纪,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地的西方翻译家,则把数百部阿拉伯文典籍、阿拉伯文希腊哲学、自然科学著作译成拉丁文、希伯来文、西班牙文等,从而有利地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的大发展。

近几百年来,欧洲昌盛的文学艺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相对繁荣的经济,给阿拉伯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拉伯人对欧洲人的看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19世纪-20世纪初,摩洛哥、突尼斯、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地区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埃及、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地区曾被英国人所统治。

阿拉伯人为了独立和解放,与殖民主义者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阿拉伯国家独立后,虽然摆脱了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压迫,但仍分别与法国或英国保持着较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

然而,由于英国和法国在1956年爆发的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中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英国和法国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从20世纪60年代至1973年,除了法国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外,英国等西欧国家基本上配合美国对抗苏联,并且在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往往站在以色列一边,令阿拉伯人感到失望。

在1973年“十月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采取石油限产、提价,对美国及偏袒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等措施,迫使西欧国家改变其中东政策。

需要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欧盟为了自身利益,逐渐调整其中东政策,由过去偏袒以色列,过渡到在阿以之间保持中立立场。

欧盟立场的转变,受到阿拉伯人的欢迎和好评。

阿拉伯国家和欧盟国家的关系由此得到改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与美国领导的海湾战争的胜利,中东进入美国称霸时代。

欧盟为了保持其在中东的影响,维护其在中东的利益,决定采取政治、经济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积极介入中东政治事务,如派特使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与美国、俄罗斯和联合国共同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等,对美国既有配合,又有竞争;另一方面,于1993年提出了建立欧洲——地中海经济圈的宏伟构想。

1994年,在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地中海国家首脑会议上,欧盟正式提出建立欧洲——地中海经济圈计划的框架。

1995年,在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与地中海南岸国家外长会议上,通过了《巴塞罗那宣言》,宣布欧盟与地中海国家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争取在2010年以前建立地中海自由贸易区。

位于地中海南岸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和位于地中海北岸的部分欧盟国家隔海相望,希望借助欧盟的资金和技术,加快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不过,阿拉伯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其综合实力,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随着欧盟东扩的顺利进展和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欧盟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阿拉伯人希望欧盟巨人更加强大,以便和企图构筑单极世界的美国进行抗衡。

4、阿拉伯人眼中的俄罗斯——缩水的超级大国、稳定的军事强国

   自二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大部分时间里,前苏联为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持阿拉伯国家与美国及其扶植的以色列相对抗,赢得阿拉伯人的赞扬。

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新思维”,开始减少对阿拉伯国家的援助,收缩苏联在中东等地的势力。

1991年苏联解体后,接替苏联的俄罗斯一度实行向西方一面倒的政策,使俄罗斯的形象受损。

在阿拉伯人的眼中,俄罗斯变成缩水的超级大国。

1993年秋天,俄罗斯调整其外交政策,以兼顾东西方的“双头鹰”外交取代向西方一面倒的外交政策。

特别是1997年10月,俄罗斯外长普里马克夫出访中东6国,同年1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自参与调解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受到阿拉伯世界的好评,俄罗斯得以重返中东,恢复其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

   近几年来,俄罗斯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日趋活跃。

阿拉伯人认为,尽管俄罗斯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远逊于冷战时期的苏联,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仍然具有相对强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

阿拉伯人希望俄罗斯能够重振昔日雄风,与中国、欧盟以及印度联手,一起制约美国的一超独霸地位,共同营造相对均衡的多极化世界。

   此外,阿拉伯人对日本亦刮目相看。

1973年“十月战争”以前,日本在中东政策上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受到阿拉伯国家的批评。

阿拉伯产油国在“十月战争”中运用石油武器,迫使日本调整其中东政策。

日本为了确保其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进口,宣布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斗争。

与此同时,日本积极做阿拉伯国家的工作,加大对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的力度,日本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形象开始得到改善。

近几年来,日本高层领导人多次出访阿拉伯国家,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同时藉此突出日本在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影响。

目前,阿拉伯国家与日本保持着较密切的经济关系。

阿拉伯国家主要向日本出口石油,从日本进口大量的工业产品;而日本则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石化产品及其它原材料,并不断向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在阿拉伯人的眼中,虽然日本在全球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无足轻重,但是,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是阿拉伯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九、以色列习俗与礼仪

   1、 多灾多难的民族,名人辈出的民族(马克思、贝多芬、爱因斯坦、基辛格)。

以色列飞行员的故事;

   2、 成人礼:

年满13岁的以色列男子、年满12岁的以色列女子参加成人仪式,在耶路撒冷哭墙(圣殿西墙残壁,长48米,高18、3米)前宣誓,成为犹太教徒。

10、德国

(一)自信、务实的德国人:

1945年,德国战败,德国一分为二:

东德、西德;废墟中桌子上的花,热爱生活;20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水平跃居西方世界第三位。

1990年,德国复归统一。

德国领导人比一些日本领导人尊重历史。

(二)德国人的衣食住行

1、 衣:

成年男士西装革履;女士西服套裙,珠光宝气,德国老太太则多爱穿色彩艳丽的衣裙。

2、 食:

德国人以面包、肉、土豆(营养丰富)为主食。

德国人胖子较多,红光满面。

3、 住:

红屋顶多;用绿色植物美化房间。

4、 行:

交通发达,奔驰,宝马(奥迪)性能好。

(三)德国人的婚俗、葬仪

1、 婚礼:

在德国,信奉基督教的青年男女的婚礼大多在教堂举行。

婚礼后举行喜宴。

喜宴通常在新娘父母家举办。

宴会之后是舞会,先由新郎新娘跳第一支舞。

此后,新郎陪岳母跳,再陪自己的母亲以及近亲的女宾跳舞;而新娘则相继陪公公、父亲以及近亲的男宾跳。

2、 葬仪:

在德国,当某人去世后,死者亲属立刻给近亲和好友打电话,通知死讯。

此外,在报纸上刊登讣告,以通知一般熟人。

获悉噩耗的亲朋好友参加葬礼时普遍穿深色衣服,男士系一条表示悲哀的黑色领带。

通常先在教堂里举行哀悼仪式。

死者静卧在鲜花丛中,致悼词者追述死者的生平事迹等。

仪式后,将灵柩运到墓地下葬。

(四)社交礼仪

1、 见面礼:

在德国,两对夫妇见面时,先是女性互相致意,然后男性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才是相互致意。

2、 倒酒礼:

德国人宴请宾客时,取出葡萄酒瓶的木塞后,先往自己的酒杯倒一小口酒,然后再为客人的酒杯斟满酒。

(五)文体活动

3、 德国人喜欢唱歌(合唱,1、6万个合唱团)

体育活动:

踢足球(德国足球教练施先生)

(六)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十月节):

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的民间传统节日(1810年,巴伐利亚储君路德维希迎娶来自萨克森希登堡的公主黛丽丝。

除了大摆婚礼宴席外,还在广场上举办了跑马比赛。

如今,广场变成了“黛丽丝草场”,宴席演变成啤酒节。

)每年9月第三国星期六,在12响礼炮声中,由慕尼黑市市长在黛丽丝草场打开第一桶啤酒,象征啤酒节的开始,人们畅饮啤酒,唱歌跳舞,尽情欢乐(1、每年9月下旬是啤酒花收获的季节,人们过节庆丰收。

德国有1300家啤酒厂,慕尼黑就占了800余家。

2、通过举办啤酒节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每年参加啤酒节的人数多达数百万)。

啤酒节历时16天,至10月第一个星期天结束。

11、法国

(一)法国国鸟——公鸡:

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好斗;法国总统希拉克

(二)食在法国

1、 名扬四海的法国大餐(炸牛排、烤蜗牛、鹅肝酱)

2、 法国大餐的上菜顺序:

第一道上汤。

第二道上冷盘,多为肉肠、火腿肉。

第三道上大菜(亦称“主菜”、“正菜”),通常是炸牛排、烧羊肉、烤鸡、海鲜等。

第四道上蔬菜。

第五道上各式各样的奶酪。

第六道上蛋糕、巧克力等甜食和冷饮。

第七道上水果和咖啡。

最后一道是白兰地或者香槟酒。

此外,法国人习惯在餐前喝一点威士忌等开胃酒。

席间,配备有各色葡萄酒和长面包。

法国人喜欢饮酒。

法国是名酒白兰地、香槟的故乡,酒店遍布城镇乡村。

法国人注重酒与菜的搭配,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和海鲜时喝白葡萄酒。

3、 厨师明星

4、 咖啡文化

(三)花都——巴黎

法国人爱花,善于用花美化环境。

房前屋后,室内户外,走廊、窗台,处处点缀鲜花绿枝,美不胜收。

巴黎宛如花的海洋。

花语:

用花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语言。

通过赠送鲜花传情达意。

例如,用玫瑰花表达爱情,秋海棠表示友谊,白色百合花和丁香表示纯洁,水仙花则意味着冷酷无情。

(四)社交礼仪

1、 握手礼:

在法国通行握手礼。

当你进入法国人的办公室时,你应当和所有在场者一一握手,离开时还应该和所有在场者握手告别。

2、 “骑士”风度:

在法国的公共场合,大多数男士都会有礼貌地对待相识或不相识的妇女。

当女士走进房间时,男士要起立。

到他人家做客时,首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

男女一起进餐时,点菜、上菜、敬酒均应女士优先。

男女同行时,男士要为女士开车门、房门;上楼时,女士走在男士前面;下楼时则男士先行;乘电梯时和汽车时,男士均应该后进现出;乘火车时,男士把靠窗的座位让给女士。

3、谈话礼:

有教养的法国人十分讲究谈话的礼貌,与人交谈时,态度热情大方,语气自然、和蔼,言辞文雅婉转,声音高低适度,选谈公共话题(文化、教育、体育),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五)文体活动

1、 爱读书(漫画);2、 酷爱音乐;3、 踢足球;4、 骑自行车。

(六)法国国庆节(7月14日)节日前夕,家家户户挂彩旗,许多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都饰以彩灯和花环。

13、14日晚上,脖子上系着红、白、蓝三色彩带的人们纷纷涌向街头,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为庆祝国庆节,法国政府每年都要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

7月14日上午,喷气式战斗机编队掠过大街上空,机尾喷出红、白、蓝三色烟雾,宛如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在空中舒展开来。

(七)逛巴黎(宽阔的大街,美丽的市容,热情的阿拉伯女青年。

12、英国

(一)作风严谨的英国人(说话谨慎,办事认真,一丝不苟。

排队的故事;留学英国的中国小女孩。

(二)发达的英国交通

1、 公路:

1989年,英国公路网总长38万公里。

2、 铁路:

英国是铁路运输首创国。

1825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3、 地铁:

英国首都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地下铁路的城市,其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开始运营。

4、 海运:

英国海运发达,全国有300多个港口。

5、 空运:

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线网长达59万公里,通往80个国家的170个目的地。

(三)英国人的婚俗

1、 订婚戒指上的宝石:

红宝石象征爱情专一,蓝宝石象征不变的感情,绿宝石象征希望。

2、 新郎、新娘的责任:

新娘负责筹备婚宴,婚礼;新郎负责布置新居,负担结婚戒指和度蜜月的费用。

(四)社交礼仪与禁忌

1、“绅士”风度:

英国男士崇尚绅士风度,在社交场合遵循“女士优先”(Ladiesfirst.)的原则。

发表演说时,开场白总是先说“女士们”,再说“先生们”。

在餐馆里,先给女客人上菜,再给男客人上菜。

当轮船遇到危难时,一定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

进入剧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