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789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docx

第十二章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

第十二章 

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测试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D.广泛pH试纸

解析:

酸碱指示剂只是用于定性测定溶液酸碱性的试剂,A错;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为定量试纸,但是其测定的非常粗略,C、D错;而pH计是一种测量溶液pH的精密仪器,B正确。

答案:

B

2.下列实验问题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不慎打破温度计,可用吹风机加快水银(Hg)的蒸发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甲烷(CH4)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NH3制取实验中,将多余NH3用导管直接导入水槽,用水吸收

解析: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组成在一定范围内点燃时会造成爆炸,所以必须验纯。

答案:

B

3.(2010·山东理综)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

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蒸馏水中,A选项错误;若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则应该重新配制,若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溶液,则溶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B选项错误;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待测液中溶质的量增加,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导致结果偏高,C选项正确;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应先加入稀盐酸,若没有现象,则排除了Ag+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

,D选项错误。

答案:

C

4.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中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

编号

试剂

保存方法

理由

A

保存在煤油中

防止与空气中水、氧气接触发生反应

B

液溴

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

防止升华

C

浓硝酸

密封保存在铁器中

避免见光分解

D

烧碱

存放在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防止与空气中氧气接触被氧化

解析:

升华是固体直接变气体,液溴易挥发而不是升华,B错;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错;烧碱不能被氧气氧化,烧碱易腐蚀玻璃,应用橡胶塞,D错。

答案:

A

5.下图装置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装置,在试管口处的试纸可以检验氨气的逸出。

下列不能用来放置在试管口的试纸是(  )

A.湿润的pH试纸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D.浸有酚酞试剂的滤纸

解析:

该实验装置中产生的氨气从试管口逸出,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可以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还可以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即“浸有酚酞试剂的滤纸”)变红。

故选项A、C、D都可以检验氨气的存在。

答案:

B

6.实验室有下列试剂:

①NaOH溶液 ②水玻璃 ③Na2S溶液 ④Na2CO3溶液 ⑤NH4Cl溶液 ⑥澄清的石灰水 ⑦浓硫酸

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A.①⑥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④

解析:

碱及水解呈碱性的盐会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颈与瓶塞粘结,因而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答案:

B

7.(2010·潍坊市模拟)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aBr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NH4Cl溶液(FeCl3)

NaOH溶液

过滤

C

CO2(CO)

CuO粉末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SiO2(Al2O3)

NaOH溶液

过滤

解析:

A项中引入了NaCl杂质,应选择Br2、CCl4;B项中引入了NaCl杂质,应选择氨水;D项中NaOH与SiO2、Al2O3均能发生反应,应选择稀盐酸或稀硫酸。

答案:

C

8.(2010·广东理综)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

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

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

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

实验Ⅰ中振荡静置,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又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互不相溶,故上层为水,几乎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A项错误;实验Ⅱ中NH4Cl和Ca(OH)2共热时生成NH3,NH3通入AlCl3溶液中产生Al(OH)3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实验Ⅲ中Fe3+遇到SCN-显红色,C项正确;实验Ⅳ中右边试管中CaO能够吸收左边试管中的水汽并与水反应,因此左边试管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晶体析出,D项正确。

答案:

CD

9.(2010·长春市调研)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棕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

存在

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

存在

解析:

Cl-、SO

均能与Ag+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A错;I2遇淀粉变蓝,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棕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则溶液中有I-存在,B对;SO

与Ba(NO3)2反应形成的BaSO3沉淀在加入稀盐酸时会转化为BaSO4沉淀,C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或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O

、HCO

、SO

或HSO

,D错。

答案:

B

10.(2010·东北名校联考)某无色溶液,由Na+、Ba2+、Al3+、AlO

、Fe3+、CO

、SO

中的若干种组成。

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A.Al3+、Fe3+、SO

  B.Na+、AlO

、CO

C.Na+、AlO

、SO

D.Na+、Ba2+、AlO

解析:

①加盐酸有气体生成说明一定有CO

,无Ba2+、Al3+、Fe3+(不能大量共存),再根据溶液中有阳离子就有阴离子,溶液中一定有Na+,即溶液中一定有Na+、CO

;②白色沉淀甲只能为Al(OH)3,即溶液中一定有AlO

;③中出现的白色沉淀乙可能为BaCO3或BaCO3和BaSO4,所以溶液中不一定有SO

综合推断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

Na+、AlO

、CO

,即B选项正确。

答案:

B

11.下列有关物质分离的说法合理的是(  )

A.粗盐水中含有Ca2+、Mg2+、Fe3+、SO

等离子,可以通过化学沉淀法除去。

如可以通过加入Ba(NO3)2的方法除去其中的SO

B.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时,可以将其灼烧后加水溶解过滤,在滤液中加适量氯水将碘元素氧化为I2,最后用乙醇萃取出单质碘

C.分离I2和KMnO4两种固体时,可选择加热使I2升华的方法

D.除去AgI胶体中的HNO3时,可将其装在用半透膜做的袋子里,放在流动的蒸馏水中,该分离方法称为渗析

解析:

A中会引入难以除掉的NO

;B中乙醇能溶于水而无法分离出I2;C中加热使I2升华的过程中会导致KMnO4固体分解。

答案:

D

12.(2010·江苏)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

(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

(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mol·L-1NH4Cl溶液的pH=5.2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A项,NO可与O2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不正确;B项,正确;C项,洗涤沉淀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滤纸会被搅破,故不正确;D项,广泛pH试纸只能测到溶液pH为整数位,故不正确。

答案:

B

13.(2010·烟台)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

吸收尾气HCl

B.装置乙:

制取金属锰

C.装置丙:

洗气除去CO2中的SO2

D.装置丁:

实验室制取NH3

答案:

D

14.下列是实验制备CO2、乙酸乙酯、NH3及Cl2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错误的是(  )

解析:

在B选项中,乙酸乙酯的制备中,导气管不能伸到液面之下,否则要倒吸。

答案:

B

15.(2010·江苏)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B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C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下

Ksp(BaCO3)

D

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

解析:

本题考查除杂、离子检验、沉淀转化及气体的检验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A项,该钾盐也可能是KHCO3,故不正确;B项,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沉淀,正确;C项,结论错误,应该是Ksp(BaSO4)

浓度大而进行的沉淀转化。

D项,乙醇蒸气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不正确。

答案:

B

16.(2010·东北名校联考)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Fe2+、SO

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解析:

D项中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其变成蓝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0分)(2010·浙江理综)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相关信息如下:

①[Cu(NH3)4]SO4·H2O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

[Cu(NH3)4]SO4·H2O===[Cu(NH3)4]2++SO

+H2O

[Cu(NH3)4]2+

Cu2++4NH3

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

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下: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

a.加热蒸发,b.冷却结晶,c.抽滤,d.洗涤,e.干燥

①步骤c的抽滤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抽滤完毕或中途需停止抽滤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________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

a.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________,b________,c.洗涤,d.干燥。

①请在上述空格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________。

A.乙醇B.蒸馏水

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D.饱和硫酸钠溶液

③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①布氏漏斗的斜面要对准抽滤瓶的支管口;抽滤完毕后,应先断开连接安全瓶和抽滤瓶之间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抽气装置中的水龙头;②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存在平衡:

[Cu(NH3)4]2+

Cu2++4NH3,加热蒸发过程中氨气挥发,平衡右移,Cu2+水解产生Cu(OH)2。

(2)①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以乙醇为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越大,[Cu(NH3)4]SO4·H2O的溶解度越小,越容易析出,所以加入适量的乙醇,然后进行抽滤;②将晶体表面的乙醇洗净,可以选用乙醇的水溶液,因为乙醇和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可以洗去晶体表面的乙醇。

③加热时[Cu(NH3)4]SO4·H2O易分解。

答案:

(1)①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未朝向抽滤瓶的支管口 断开连接安全瓶与抽气装置间的橡皮管 关闭抽气装置中的水龙头 ②Cu(OH)2[或Cu2(OH)2SO4] 加热蒸发过程中NH3挥发,使反应[Cu(NH3)4]2+

Cu2++4NH3平衡往右移动,且Cu2+发生水解

(2)①乙醇 抽滤(或减压过滤、吸滤) ②C

③加热易使[Cu(NH3)4]SO4·H2O分解(失H2O、失NH3)

18.(14分)(2010·福建理综)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

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________(选填序号)。

a.A之前b.A-B间

c.B-C间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

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探究一]

(1)铁钉遇冷的浓硫酸钝化,因此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2)①检验Fe3+中含有Fe2+,可以利用Fe2+的还原性,其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根据SO2~H2SO4~BaSO4,则气体Y中SO2的物质的量n(SO2)=n(BaSO4)=

=0.01mol,则SO2的体积分数为

×100%=66.7%。

[探究二](3)装置A用于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装置B用于检验SO2是否除尽。

(4)因为铁钉由碳素钢制成,因此将其溶于浓硫酸中加热,必然发生C和浓硫酸的反应,因此气体Y中还含有CO2。

(5)为确认CO2的存在,可以在除尽SO2后即B-C间添加M(内盛装澄清石灰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则通过D装置时,D中黑色CuO被还原为红色Cu,生成的H2O能使E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

答案:

(1)铁钉表面被钝化 

(2)①d ②66.7%

(3)检验SO2是否除尽

(4)C+2H2SO4(浓)

CO2↑+2SO2↑+2H2O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或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19.(16分)碳酸钠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工业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

沉淀分析法

(1)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________(填操作)、洗涤、烘干、称量。

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气体分析法

(2)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下图装置测定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了测量结果准确,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________,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

质量差分析法

(3)把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采用下图所示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利用其质量差求算样品的纯度。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有:

①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m1g ②取n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④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干燥管质量为m2g ⑤关闭止水夹 ⑥打开止水夹 ⑦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⑧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

③→________→⑥→________→⑤→________→⑦→________→④。

Ⅱ.在操作④中,要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Ⅲ.若去掉装置A,测定结果________;若去掉装置B,测定结果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

(1)中沉淀应过滤出来,然后洗涤、干燥、称量。

(2)中为保证CO2气体不溶于B瓶液体,瓶中液体应盛饱和NaHCO3溶液以降低CO2的溶解度;但A中所用盐酸具有挥发性,HCl会与NaHCO3溶液作用生成CO2,从而导致CO2的体积要比实际的大。

(3)依据实验目的,结合各装置中试剂的性质,不难确定各装置的作用和操作顺序等。

答案:

(1)过滤 沿玻璃棒缓慢地向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2)饱和NaHCO3溶液 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与NaHCO3溶液作用生成CO2

(3)Ⅰ.② ⑧ ① ⑥

Ⅱ.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出 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 吸收CO2中的水蒸气

Ⅲ.偏大 偏大

20.(12分)(2010·北京市海淀区期末)新型材料纳米α-Fe粉具有超强的磁性,可用作高密度磁记录的介质以及高效催化剂等。

在不同温度下,α-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固体产物不同:

温度低于570℃时,生成FeO,高于570℃时,生成Fe3O4。

(1)甲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α-Fe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证明实验中有氢气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α-Fe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并验证产物。

①试管a中的物质是________。

②乙同学为探究实验结束后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成分,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反应后得到的黑色粉末X(假定为均匀的),取出少量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微热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浅绿色;有少量气泡产生

向实验Ⅰ得到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

请补充上表Ⅱ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由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存在Fe3O4,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乙同学称取5.60g铁粉,用

(2)中装置反应一段时候后,停止加热。

将试管内的固体物质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得质量为6.88g。

然后将冷却后的固体物质与足量FeCl3溶液充分反应,测定消耗FeCl3的物质的量,最终确定产物的成分。

若此装置中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为Fe3O4,则消耗FeCl3的物质的量应为________mol。

解析:

(1)检验氢气,可以观察肥皂液中是否有气泡,并点燃肥皂泡。

(2)①试管a中为水。

③根据3Fe+4H2O(g)

Fe3O4+4H2 Δm=64,则已反应的m(Fe)=3.36g,未反应的m(Fe)=5.60g-3.36g=2.24g;根据2Fe3++Fe===3Fe2+,则消耗的n(FeCl3)=2n(Fe)=

×2=0.08(mol)。

答案:

(1)有大量肥皂泡生成,部分肥皂泡浮在空中,点燃肥皂泡发生轻微爆炸

(2)①水 ②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 2Fe3++Fe===3Fe2+ ③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