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77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docx

儿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考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考:

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考:

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考:

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考:

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考:

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考:

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考: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考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考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考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阶段性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差异性)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2.性别3.营养4.疾病5.孕母情况6.生活环境

第二节体格生长考(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考:

A、意义:

①了解小儿发育营养情况;②计算临床用药量和输液量。

一般不超过平均值+-10%;低于15%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考虑为营养过剩。

B、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生后前半年平均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约增长0.3-0.4kg。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C、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计算考(kg)=年龄×2+8kg

2.身高考: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考:

身长(cm)=年龄×7+70

坐高:

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3.头围考: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6个月时为4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为54-58cm。

  

4.胸围考:

代表肺与胸廓的发育,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考的发育

1.头颅骨发育:

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闭合及前后囟关闭迟早来衡量颅骨发育。

囟门考:

前囟考(两对边中点连线):

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临床意义:

早闭,见于头小畸形;晚闭,佝偻病、脑积水;饱满,颅内压增高;凹陷,脱水、重度营养不良。

后囟考:

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考的发育:

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生长,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3.长骨考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三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岁);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三)牙齿考的发育

  乳牙多于生后4~10个月萌出,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顺序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一磨牙,长在第二前磨牙之后。

7-8岁乳牙逐渐脱落,约于14岁全部换为恒牙,约为32个。

(四)运动功能考的发育:

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

1.粗动作考:

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撕六会坐、七翻八爬九扶站,一岁会走、两到三岁会攀登;2.精细动作考:

3月玩手、4个月上手握物、9-10个月对指;拇指捏起细小东西;1岁画画;2-3岁会用筷子,并能解开衣扣;4岁能自己穿衣、剪纸、绘画及书写。

(五)语言考的发育

2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5~6个月发单音认识母亲及生熟人;7~8个月发双重音;9个月懂再见;10~11个月模仿成人动作;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2岁用简单语句表达需要,4岁简单故事情节。

(六)免疫系统发育考特点

小儿免疫系统总的来说是发育尚不够完善,但由于IgG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于是出生后6个月以内小儿有母体来的IgG以及自身产生的IgG等,此段时间患麻疹等传染病较少,主要是被动免疫在起作用。

第三章 儿童保健考

一、计划免疫考:

根据小儿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促进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出生:

卡介苗,乙肝疫苗

1月龄:

乙肝疫苗

2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3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4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5月龄:

百白破混合制剂

6月龄:

乙肝疫苗

8月龄:

麻疹减毒疫苗

1.5-2岁:

百白破

4岁:

脊髓灰质炎疫苗

7岁:

麻疹,百白破

二、各期儿童保健的特点及保健原则考:

1、胎儿期及围生期:

主要通过对孕母的保健来实现,包括: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保证充足营养、预防感染、给与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尽可能避免妊娠期合并症预防流产早产异常分娩的发生、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

2、新生儿期:

该期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生后一周内新生儿保健是重中之重,包括:

出生时的护理(关键,迅速清理口腔内黏液保证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结扎脐带)和新生儿居家保健。

3.婴儿期保健:

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预防异物吸入及窒息。

4、幼儿期:

是社会心理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安排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5、学龄前期:

智能发展快、独立活动范围大,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注意培养学习习惯、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保证充足营养、预防溺水、外伤、误服药物及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

6、学龄期与青春期:

此期求知欲强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体格发育的第二和高峰期。

青春期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第四章第三节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低钾血症考:

正常人血清钾浓度的范围为3.5~5.5mmol/L,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一、常见原因有:

•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充钾盐不足;

•丧失增加,如呕吐、腹泻、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醛固酮增多症及急性肾衰竭多尿期。

•K+向组织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合成代谢增加或代谢性碱中毒等。

•二、临床表现:

(1)神经肌肉系统:

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性减退。

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

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

还可有软瘫、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当血清K+<3.0mmol/L时,可出现四肢肌肉软弱无力,肌无力常由双下肢开始,后延及双上肢,双侧对称,以近端较重,低于2.5mmol/L时,可出现软瘫,以四肢肌肉最为突出,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当呼吸肌受累时则可引起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症状为精神抑郁、倦怠、神志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2)消化系统缺钾可引起肠蠕动减弱,轻者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严重低血钾可引起腹胀、麻痹性肠梗阻。

(3)心血管系统低血钾时一般为心肌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

严重者可出现房室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最后心脏停跳于收缩状态。

此外还可引起心肌张力减低,心脏扩大,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

心电图可出现U波。

(4)泌尿系统长期低钾可引起缺钾性肾病和肾功能障碍,肾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且比重低,尤其是夜尿增多。

这可能与远曲肾小管细胞受损,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降低,水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

另外,缺钾后膀胱平滑肌张力减退,可出现尿潴留,病人常易合并肾盂肾炎。

(5)酸碱平衡紊乱低血钾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三、治疗:

由于临床较难判断缺钾的程度,低钾血症的处理常是采取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的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钾剂是10%氯化钾,应稀释后经静脉滴注,禁止直接静脉推注,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跳骤停。

1.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有利血钾恢复正常。

2.对低血钾症的患者应积极补钾治疗。

3.有少尿或无尿时,首先要改善肾功能,待每日尿量500ml以上时补钾才较安全。

4.一般以口服途径较安全。

但血<2.5mmol/L、有心律紊乱危险者,可静脉补钾,但需控制补钾的浓度和速度。

5.枸橼酸钾,醋酸钾含钾特别适用于高氯血症性低血钾,如肾小管酸中毒者。

补钾原则考:

见尿补钾:

尿量>30ml/h或>700ml/d

补钾浓度:

<3g/L(0.3%)

补钾速度:

静脉补钾推荐速度1.5g-3g/h;<4.5g/h

补钾量:

依据血清水平补钾

静脉补钾的原则:

•补钾前应注意肾功能,要求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

•剂量不宜过多,依血清钾浓度,每天需补充氯化钾3~6g。

•浓度不宜过高,1000ml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超过3g。

•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20~40mmol/h,成人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60滴/分。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营养基础

(一)能量考(糖类、脂肪、蛋白质供能)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每克供能量为4kcal,4kcal,9kcal。

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5个方面:

  1.基础代谢考:

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1岁以内婴儿约需55kcal/(kg.d)。

  2.生长发育所需考:

小儿所特有。

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30~40kcal/(kg.d),占总能量的25~30%。

增加1g体重需能量5kcal。

(特有)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分别使代谢增加30%,4%和6%。

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7~8%。

  4.活动所需考:

婴儿每日所需15~20kcal/kg。

  5.排泄损失能量考:

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进食食物量的10%,每日损失能量8~11kcal/kg。

  1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110kcal/(kg.d),每三岁减去10kcal简单估计。

12~15%来自蛋白质,30~35%来自脂肪,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考:

乳类和蛋类蛋白质具有最适合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其生理价值最高。

(三)脂肪考: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在体内的功能包括①提供能量  ②提供必须的脂肪酸  ③协助脂肪性微生物的吸收  ④防止散热  ⑤机械的保护作用。

婴幼儿脂肪需要量4~6g/(kg.d)。

(四)碳水化合物(糖类考):

糖类所供给的的能量为总能量的55%(婴儿)~65%(年长儿),一般占50%。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

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水溶性(B族和C)。

(六)水:

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

内生水,混合膳食约100kcal产生水12ml。

第二节 婴儿喂养考

(一)母乳喂养考:

提倡母乳喂养

 1.母乳成分及量:

  ①初乳一般指产后4天内的乳汁:

含球蛋白多,含脂肪较少。

  ②过渡乳是产后5~10天的乳汁:

含脂肪最高。

  ③成熟乳为第11天~9个月的乳汁。

  ④晚乳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

 2.母乳喂养的优点考

  

(1)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白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多,微量元素较多,铁吸收率高,钙磷比例适宜。

  

(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

  (3)母乳含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5)乳量,温度及泌乳速度也较合宜,几乎为无菌食品,简便又经济。

  (6)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

  (7)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

 3.喂养方法:

尽早开奶(出生后半小时即可让母亲喂奶),按需哺乳(吃饱为度),每2~4小时1次,每次哺乳15~20分钟。

 4.断奶:

4~6个月起可添加一些辅助食品,12个月左右可完全断奶。

(二)人工喂养考:

牛乳为最常用者

奶方的配制:

婴儿每日约需能量110kcal/kg;需水分每日150ml/kg。

100ml含8%糖的牛乳供能量约100kcal。

 1.牛奶考

 

(1)牛奶成分:

酪蛋白为主,不易消化。

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少,加5~8%的糖。

矿物质成分较高,不利于新生儿、早产儿及肾功能差的婴儿。

牛奶含锌、铜较少,铁吸收率仅为人乳的1/5。

 

(2)牛奶制品:

①全脂奶粉:

重量1:

8或体积1:

4配制。

②蒸发乳:

③酸奶:

④婴儿配方奶粉:

接近母乳。

⑤甜炼乳、麦乳精等不宜作为婴儿主食。

 (3)牛乳量计算法(重点):

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计算:

婴儿每日能量需要(100~120kcal)/kg,需水分150ml/kg。

100ml含8%糖的牛乳约能供应100kcal,故婴儿每日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

例如一个3个月婴儿,体重5公斤,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550ml,每日需水750ml,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200ml。

全日奶量可分为5次喂哺。

 2.羊奶考:

叶酸含量极低,维生素B12也少,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

 3.代乳品考:

以大豆为主的代乳品,可作为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品。

(三)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考:

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第三节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一、营养不良考: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考,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

营养或饮食不当;疾病诱发,需要量增加。

(二)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最后为面颊;肌张力逐渐降低、肌肉松弛萎缩呈“皮包骨“;生长发育迟缓;各脏器功能障碍、水电解质障碍。

Ⅰ度:

体重低于15~25,Ⅱ度:

体重低于25~40,Ⅲ度:

体重低于40以上。

(三)并发症:

营养性贫血:

最多见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各种维生素缺乏:

常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

感染。

自发性低血糖最严重。

(四)治疗考:

积极治疗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去除病因;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消化功能:

①轻度营养不良考:

热量自120kcal/(kg.d),蛋白质自3g/(kg.d)开始。

②中度营养不良:

热量自60kcal/(kg.d),蛋白质自2g/(kg.d),脂肪自1g/(kg.d)开始,逐渐增加。

③重度营养不良:

热量自40kcal/(kg.d),蛋白质自1.3g/(kg.d),脂肪自0.4g/(kg.d)开始,首先满足患儿基础代谢需要,以后逐渐增加。

促进消化:

目的改善消化功能,各种消化酶,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肌注苯丙酸诺龙,食欲极差者可试用胰岛素葡萄糖疗法。

处理并发症。

二、单纯性肥胖考:

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占肥胖的95%--97%,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可通过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来诊断,BMI大于30或大于同年龄同性别。

治疗;减少产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主要措施为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考

定义:

维生素D缺乏症考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表现为D缺乏性佝偻病或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疾病或药物影响。

维生素D的来源:

母体-胎儿的转运,食物中的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合成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钙、磷吸收减少,血中钙、磷下降。

血钙降低剌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加速旧骨吸收,骨盐溶解,释放出钙、磷,使血钙得到补偿,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大量的磷经肾排出,使血磷降低,钙磷乘积下降,骨盐不能有效地沉积,致使骨样组织增生,骨质脱钙,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临床上产生一系列骨骼症状和血生化改变。

血磷是体内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血磷减少致使代谢缓慢,致中间代谢产物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又加重代谢紊乱,剌激甲状旁腺分泌PTH,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

好发于3月~2岁小儿

1.初期:

精神神经症状,为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与低血磷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枕秃、Ⅹ线片考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血生化考:

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碱性磷酸酶增高或正常。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

骨骼改变

(1)头部:

①颅骨软化:

多见于3~6个月婴儿。

②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多见于8~9个月以上小儿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④出牙延迟,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

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廓:

胸廓畸形多发于1岁左右小儿①肋骨串珠考: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呈圆形隆起,象串珠状,以第7~10肋最显著。

向内隆起有时可2~3倍于向外隆起,可压迫肺而致局部肺不张,并易患肺炎。

②肋膈沟考(赫氏沟考):

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因软化被呼吸时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横沟,称郝氏沟(Harrison氏沟),或肋骨下缘外翻③鸡胸考或漏斗胸考:

肋骨骺端内陷,胸骨外突,形成鸡胸;剑突区内陷,形成漏斗胸。

(3)四肢:

①腕髁畸形:

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

1岁左右站立行走后小儿,“O”型腿或“X”型腿,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4)脊柱后突或侧弯,骨盆畸形。

  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考:

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

患儿临床状减轻至消失。

血清钙磷数天内恢复,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X线表现2~3周后恢复。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

遗留骨骼畸形。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四)预防和治疗

1.预防:

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800ⅠU。

2.治疗:

(1)一般治疗:

(2)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

每日给维生素D0.2~0.4万ⅠU,或1,25-(OH)2D3(罗钙全)0.5~2μg,2~4周后改为预防量。

②突击疗法:

肌注维生素D320~30万ⅠU,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

第五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考

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总血钙低于1)75—1.8mmol/l),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多见于4个月~3岁的婴幼儿。

(一)临床表现:

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无热惊厥最常见。

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l)。

 2.鉴别诊断:

  ①低血糖症:

血糖低于2.2mmol/L。

  ②低镁血症:

血镁低于0.58mmol/L(1.4mg/dl)。

  ③婴儿痉挛症:

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前屈,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抽搐和意识障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多伴智力障碍;

  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血磷高>3.23mmol/L(10mg/dl),血钙低<1.75mmol/L(7mg/dl),颅骨Ⅹ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

(三)治疗:

止痉、补钙、补维生素D

 1.急救处理:

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2.钙剂治疗

 3.维生素D治疗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的定义

  1.足月儿考:

指胎龄≥37周至<42周(259~293天)的新生儿。

  2.早产儿考:

指胎龄<37周(259天)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考:

指胎龄≥42周(294天)的新生儿。

(二)足月产儿和早产儿的特点考

1.外观特点考:

早产儿足月儿

皮肤:

鲜红发亮、水肿和毳毛多;;红润、皮下脂肪多、毳毛少

头发:

细、乱而软、短;;分条清楚

头:

更大,全身比例1/3;;头大,全身比例1/4

耳廓:

软、缺乏软骨和耳舟不清楚、紧贴颅骨;;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和直挺

乳腺:

无结节或结节小于4mm;;结节大于4mm,平均7mm

指、趾甲:

未达末端;;达到或超过末端

跖纹:

足底纹理少;;足纹遍布整个足底

乳腺:

无结节或结节<4mm;;结节>4mm

外生殖器

男婴睾丸未降至阴囊,阴囊皱纹少;;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阴囊皱纹多;;女婴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2.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

足月儿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60~80次/分,1小时后降至40~50次/分。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在20秒钟以上,伴心率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

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3)消化系统:

新生儿易有溢奶。

早产儿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3~4天排完。

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考。

  (4)泌尿系统:

早产儿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用普通牛奶喂养时,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改用人乳或婴儿配方乳,可使症状改善。

  (5)血液系统:

新生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

足月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3~10天降为(10~12)×109/L,早产儿较低为(6~8)×109/L;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6)神经系统:

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三四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四五腰椎间隙进针。

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