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583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重庆世纪城A区A组团1-12#楼、车库、设备用房施工组织设计》

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J719-2007

1.4《施工手册》第四版

二、工程概况

重庆世纪城A区A组团1-12#楼、车库、设备用房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新区,西临龙海大道,交通便捷。

总建筑面积249492.93万平方米。

地下室一层战时为人防地下掩蔽室,住宅之间为地下车库。

楼别

各楼建筑面积

地上部分面积

地下部分面积

层数

层高

1-4#楼

11376.95㎡

10896.58㎡

480.37㎡

24/-1

72.3m

5#、6#楼

11668.19㎡

11039.33㎡

682.86㎡

18/-1

54.3m

7#、8#楼

22360.09㎡

21627.27㎡

732.82㎡

30/-1

90.3m

9#、10#楼

16909.09㎡

16289.05㎡

620.04㎡

28/-1

84.3m

11#、12#楼

16355.01㎡

15705.71㎡

649.30㎡

25/-1

75.3m

A组团车库

39263.77㎡

/

3926.77㎡

-1

3.4m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26层以上)、四级(26层及以下),±0.00以上砼结构环境类别一类,地下室及屋面露天构件砼机构环境类别二类a。

基础类型:

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及人工挖孔桩,基础垫层砼C15,柱下独立基础C30。

三、观测技术

3.1沉降观测的目的及基本内容

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目的:

(1)检查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

(2)检查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3)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

沉降观测的基本内容:

(1)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2)地基回弹观测;(3)地基分层与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4)建筑物本身的沉降观测。

3.2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如下表:

等级

高程中的误差(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

观测方法

环线闭合差(mm)

二等

±5

±0.3

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精密液体静力测量

≤0,30∫n(n为测站数)

3.3水准点的布设和高程的测定

水准点就以引测至现场的施工用标准标高标记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场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Ⅱ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1石mm(n为测站数),或±4

如果沉降观测水准点与永久水准基点的距离超过2000m,则不必引测绝对标高,而采取假设高程。

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离开公路、铁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

避免埋设在低易积水处及松软土地带;

4.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m。

如果由于施工场地的水准点离建筑物较远或条件不好,为了便刁进行沉降观测和提高精度,可在建筑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3.4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4.1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沿建筑物周围每隔15-30m左右设置一点,大角及纵朽墙连接处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基准点宜不少于3个。

以现场巨内引测的高程控制点组成符合往返测量场区控制的沉降观测网,在首层±0.00以下300mm处依建筑物各阴阳角为准点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以建筑物各大阴阳角布置,点用<20圆钢端头磨光预埋在混凝土墙柱上;这些点位均报请甲方进行复核验收。

观测点的布置图见测量方案附图。

3.4.2观测点的要求

3.4.2.l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3.4.2.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出处,与墙身保持一定距离;

3.4.2.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3.5沉降观测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采取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器具,有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线路进行观测。

3.6观测点的埋设

3.6.1观测点由φ20光圆钢筋制作(见附图3-1),端部应打磨成半圆形,标志埋设时,采用大直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观测点标志放入,周围由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在施工期间在标志点上面搭架遮盖,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图3-1沉降观测点示意图

3.6.2观测点应垂直埋设,与基础边缘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并用红油漆对其进行编号。

3.6.3埋点应在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本工程沉降观测点采用暗藏式。

3.7沉降观测

3.7.1沉降观测每层进行一次。

3.7.2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倒四定: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7.3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3.7.4观测线路的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

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3-2),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

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

本工程观测由水准点出发,逆时针方向沿建筑物一周后,闭合到水准点。

1—沉降观测水准点;2—作为临时水准点的观测点;

3—观测路线;4—沉降观测点;5—前视线;6—置仪器位置

图3-2沉降观测路线

3.7.5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

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

3.7.6.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

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3.8沉降观测时间

根据《地基基础施工规范》规定基础完成后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主体竣工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9工程峻工后的观测次数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速度较快,土层不可能立即承受到全部的荷载,随着时间的进展,沉降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高层建筑竣工后亦需进行变形观测。

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以后一年一次,直至下降稳定(由时间曲线图判定)。

高层建筑中的沉降观测以Ⅱ等水准精度要求。

位移观测准确至毫米,读数至0.5mm。

用角度观测时必须用2"级以上精度的经纬仪进行观测,能算至0.5mm为宜。

3.10沉降观测资料成果整理及反馈

作好观测的资料,将沉降成果表、时间沉降曲线图,及时报建设单位反馈测量成果。

3.11沉降观测的精度

沉降观测的精度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生产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允许偏差为±1mm(即仪器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mm)。

2.一般厂房、基础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允许偏差为±2mm。

3.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如图3-3所示。

图3-3沉降曲线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系以沉降量S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号。

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系以荷载的重量P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的荷载重量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两种关系曲线合画在同一图上,以便能更清楚地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的荷重及沉降量。

3.12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在沉降观测工作中常遇到一些矛盾现象,并从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上表现出来。

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予以合理的处理。

兹将常见的几种现象分述如下:

3.12.l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

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而使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曲线回升超过5mm,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初测成果;如曲线回升在5mm之内,则可调整初测标高与第二次观测标高一致。

3.12.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而且只有当水准点碰动后低于被碰前的标高及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有出现回升现象的可能。

由于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

如水准点被碰动时,可改用其他水准点宋继续观测。

如观测点被碰后已活动,则需另行埋设新点;若碰后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

但因为标高改变,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其办法是:

选择结构、荷重及地质等条件都相同的邻近另一沉降观测点,取该点在同一期间内的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此法虽不能真正反映被碰观测点的沉降量,但如选择适当,可得到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

3.12.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产生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致,如采用设置于建筑物上的水准点,由于建筑物尚未稳定而下沉;或者新埋设的水准点,于埋设地点不当,时间不长,以致发生下沉现象。

水准点是逐渐下沉的,而且沉降量较小,但建筑物初期沉降量较大,即当建筑物沉降量大于水准点沉降量时,曲线不发生回升。

到了后期,建筑物下沉逐渐稳定,如水准点继续下沉,则曲线就会发生逐渐回升现象。

因此在选择或埋设水准点时,特别是在建筑物上设置水准点时,应保证其点位的稳定性。

如已查明确系水准点下沉而使曲线渐渐回升,则应测出水准点的下沉量,以便修正观测点的标高。

3.12.4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波浪起伏现象,此种现象在沉降观测中最常遇到。

其原因并非建筑物下沉所致,而是测量误差所造成的。

曲线在前期波浪起伏所以不突出,是因下沉量大于测量误差之故;但到后期由于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因此在曲线上就出现测量误差比较突出的现象。

处理这种现象时,应根据整个情况进行分析,决定自某点起,将波浪形曲线改成为水平线。

3.12.5曲线中断现象

由于沉降观测点开始是埋设在柱基础面上进行观测,在柱基础二次灌浆时没有埋设新点并进行观测;或者由于观测点被碰毁,后来设置之观测点绝对标高不一致,而使曲线中断。

为了将中断曲线连接起来,可按照处理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现象的办法,估求出未作观测期间的沉降量;并将新设置的沉降点不计其绝对标高,而取其沉降量,一并加在旧沉降点的累计沉降量中去(图3-4)。

图3—4沉降曲线中断示意

四、成品保护措施

4.1对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的注意保护,不要被碰移变形。

4.2测量仪器要定期检测,如遇测量成果有误要及时送检。

(此图为贵阳世纪城附图,需重新附图;无图就删除。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工程名称编号

构造形式仪器

水准号数及高程观测者

日期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测点

初次

高程

(m)

高程(m)

本次下沉(m)

高程(m)

本次下沉(m)

累计下沉(m)

高程(m)

本次下沉(m)

累计下沉(m)

高程(m)

本次下沉(m)

累计下沉(m)

施工情况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单位:

审核人:

制表日期: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