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58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是介绍有关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

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生物体的各个细胞是怎样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学习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学生已完成以上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设计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和功能上的分工协作,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了解细胞器的结构、

形态和功能,达到从理性上认识细胞器,为下一步学习其功能打下伏笔。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

习,将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丝分裂等知识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生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

教学内容要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3.对隐含知识的引导与挖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熟练记忆与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

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4.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过程图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建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并渗透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3.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由于该节知识微观、抽象,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认识细胞内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然后采用:

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教学。

五、课前准备

将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制作成课件,动态演示分泌物的运输过程,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并配以一定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文手内容形象地保留在记忆中,从而降低了本知识点的难度。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

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科学界对生物膜和生物膜工程研究的相关资料,经筛选后,课上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温故知新:

复习几种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识图:

展示一个动物细胞图,识别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结构。

2.提问:

“观察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回忆一下,细胞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什么功能?

观察并回答问题,简要说出细胞组成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复习知识,为接下来导入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做铺垫;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种类型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有何不同?

”;“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思考、倾听和体会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学习分泌蛋白、同位素标记法的概念

1.提出问题:

细胞内有许多条“生

产线”。

每条“生产线”都需要若干细胞器的相互配合。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就是一个例子。

什么叫分泌蛋白?

与组织蛋白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资料一和资料二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学案资料一、资料二的有关内容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

1.观察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图解。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H-亮氨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来描述亮氨酸转移的途径,思考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

2.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1.理解、体会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和思路。

2.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中的讨论一,总结出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运输的过程及能量的供给。

引导学生主动感知知识形成,使学生认同科学研究成功的要素──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提出问题:

(1)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外呢?

(2)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具体有什么作用呢?

2.归纳总结:

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通过折叠、组装,加工成较成熟蛋白质,由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通过精密加工、分类和包装后,形成成熟蛋白质(分泌蛋白),再由囊泡送至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1.完成分泌蛋白合成运

输的流程图,并在小组内

部进行交流。

请一位学生

展示并描述分泌蛋白合

成和运输过程。

2.完成例1、例2巩

固练习

1.通过看图完成流程图,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2.通过堂上练习,训练学生图与图的转换能力。

3.强调膜结构的重要性,为建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奠定基础。

细胞的生

物膜系统

概念、直接

联系和间

接联系

1、显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具有单层膜、双层膜的细胞结构,从而总结出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生物

膜系统的化学成分。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总结出细胞膜、内质网膜、核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联系。

4.引导学生观察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总结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的间接联系。

5.引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资料三,讨论:

既然它们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

6.归纳:

细胞内的生物膜成分相似,在结

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它们之间存在直

接或间接的联系,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

要的枢纽作用。

1.结合各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思考回答问题。

2.明确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3.观察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相互联系的图解,理解细胞内膜结构间的关系。

4.通过思考和讨论,明确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层层递进,由功能的联系,到结构的联系,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获得知识。

加工信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3.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提问,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膜的功能、内质网的结构特点、具有膜的细胞器归纳出生物膜系统的三大功能

2.指导学生完成例3、例4堂上联系。

3.课堂小结: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通过细胞器等各种结构之间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的进行!

1.明确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以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在细胞内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2.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堂上练习,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

通过练习反馈,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知识拓展

教师引导: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新的物理、化学技术和方法的使用,使得生物膜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

课前各小组进行了深入研究,下面请各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评。

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科学界对生物膜和生物膜工程研究的相关资料。

2.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介绍,让我们大家共享。

使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发展的新动向,了解一些科研方法,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并引导学生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