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材料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45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原理材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哲学原理材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哲学原理材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原理材料1.docx

《哲学原理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原理材料1.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原理材料1.docx

哲学原理材料1

哲学原理材料1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一,用唯物辩证法相关规律和原理来分析下列材料材料一: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对年轻人这样说:

  要成功,必须有理想和追求,但又要脚踏实地;每个阶段都要给自己设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

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太高的话,往往因不切实际而不能达至成功,因为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心态和行动。

材料二: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入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

“此  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逾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

  问题1、从材料一中你认为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规律?

请将该规律内容论述清晰并简述其意义。

  2、材料二中体现了什么观点?

谈谈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哪些对立?

  材料题二,用认识论的相关原理来分析下列材料材料一:

  1、“心灵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只有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才有了观念。

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    2、“观念有三类:

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

”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  材料二  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的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需的、足够的感官。

  ·  材料三:

  1、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止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2、毛泽东说: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3、使用主义者詹姆斯说:

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

1、从材料一中谈谈人的认识是如何得来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何关系?

  2、比较材料二中的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3、材料三中的1和2的观点一致吗?

为什么?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3的内容。

材料题三:

用历史观的相关原理来分析一下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做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但是,马克思在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材料二: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  问题:

1、从材料一中你认为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说科学具有两面性?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请说明其原理内容。

  题四、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

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

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题五,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  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

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

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

倪寻的病是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一:

1、材料一中反映了量变质变规律的主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从而达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在新事物内部又会出现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又会引起新的质变。

事物就是这样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在现实中,我们就要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不仅要有阶段性的理想,更要有脚踏实地的量的积累,不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

  2、这是形而上学绝对的静止的观点。

认为其父善游,其子一定也善游。

没有从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  辩证法认为矛盾,特别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外因。

这一点就是辩证法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材料题二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认为人的认识经验或者天赋的,是属于经验论者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所以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

  

(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的一面。

  (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而不是把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到的事物本质相符合。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3、材料1和2的观点本质是一致的。

材料1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客观真理需要实践来检验。

材料2说明真理的检验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和客观的是否幸福和以及相符合的程度。

但是,主观自身无法自称自己是正确的,而客观事物本身的被动,必须有一个中间桥梁来连接二者,这就是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它能够把人的主观和客观连接起来加以对照。

如果用人们的认识成果指导行动改造世界,其结果与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或者大致一致,那就说明人们的认识是正确的或者大致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或者大致错误的。

  材料3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观点。

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是背道而驰的。

它把有用和真理直接划等号,实际上是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检验标准,因而是错误的。

  材料题三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的作用体现在: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也有两面性,即,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礼仪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收到一定的主观条件等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它们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并且,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发展一定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适应的条件还没有产生之前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