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326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加法交换律

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欧俊

审核人

吴英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说理、推理能力。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7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2、揭示课题:

加法交换律。

3、展示目标。

观察27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2、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

计算结果怎样?

那么○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3、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观察上面的等式,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

+=++=+

2、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

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

两个加数,不变,这叫做加法。

4、怎样表示任意的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达标检测

7分钟

学生练习,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完成P28做一做。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54+17=17+()32+47=47+()

23+54=54+()126+321=()+()

450+359=()+()a+b=()+()

3、下面个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符合的画“√”。

276+124=180+220()a+20=400+a()

550+240=240+550()a+c=b+c()

拓展延伸

6

分钟

学生练习,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00+600=++65=+35

α+=10+甲+=乙+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307+348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加法结合律

课时

第三单元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欧俊

审核人

吴英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2、会运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3、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

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7

出示学习目标、自学要求。

观察29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观察得出:

(88+104)+96○88+(104+96)

3、在○里填什么符号?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

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不变,这叫做加法。

2、怎样表示任意的三个数相加,和不变呢?

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1、学生对我们的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

2、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3、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

达标检测

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

560+(140+70)=(560+□)+□

(285+□)+□=285+(15+a)

2、书店运来一批书,故事书164本,科技书236本,连环画380本,这次一共运来多少本?

(用两种方法计算)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拓展延伸

6

分钟

巡视,找学生板演。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不是经常使用,在平时的计算中怎样来合理灵活的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使计算简便。

245+174+15+155+11在这个题中怎样来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104+96+88

=192+96=200+88

=288(千米)=288(千米)

(88+104)+96=88+(104+96)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课时

第三单元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欧俊

审核人

吴英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

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7

1、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第30页例3,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1、已知条件:

第四天城市A→BA→B千米

第五天城市B→CB→C千米

第六天城市C→DC→D千米

第七天城市D→ED→E千米

问题是:

2、列式解答: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总结: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同时使用的,单一使用的时候很少。

1、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2、举出一个例子,并说明都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

达标检测

7分钟

强调:

我们在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

2、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91+89+1185+47+15+53168+250+32

拓展延伸

6

分钟

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1、把计算比较简便的算式的序号填在()里。

(1)299+145+301=()

A.299+(145+301)B.145+(299+301)

(2)274+168+26+332=()

A.(274+26)+(168+332)B.(274+26)+168+332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245+180+20+15567+25+33+75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时

第三单元第4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欧俊

审核人

吴英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会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

对乘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7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

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25×4○4×25

(2)2×5×8○2×(5×8)

125×8○8×12525×5×2○25×(5×2)

24×55○55×247×25×4○7×(25×4)

观察发现:

1、通过计算我发现:

两组式子左右两边的积都是()。

2、通过第一小题我发现(),积不变。

3、通过第二小题我发现(),积不变。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1、我能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算式

2、我会根据自主学习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

3、我能举一个乘法结合律的算式

4、我会根据自主学习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1、小组讨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达标检测

7分钟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1、我们在计算乘法时,为了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可以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把两个因数(),再乘一遍来检验。

2、计算37×2×5时,我们可以按()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根据(),先算(),再算(),第()种方法比较简便。

3、找窍门巧计算。

25×45×4125×(63×8)

4、小结:

计算乘法时,运用()可以使计算简便。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在计算25×32×125时,可以把32想成()乘(),25和()相乘,125和()相乘,最后再把()和()相乘,结果是()。

25×32×125

=

=

=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25×(5×2)

25×4=4×25=125×2=10×25

=250(桶)=250(桶)

(25×5)×2=25×(5×2)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a×b)×c=a×(b×c)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时

第三单元第5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欧俊

审核人

吴英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归纳概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7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

 

观察33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观察得出:

(两个算式的关系)

4、在○里填什么符号?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探究规律。

(1)(4+2)×25=4×25+2×25

(2)(23+8)×3○23×3+8×3

(3)(17+18)×5○17×5+18×5

(4)125×(4+8)○125×4+125×8

观察思考:

(2)(3)(4)组中的两个算式能用什么符号连接?

2、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你的语言加以叙述。

3、试着填规律。

两个数的()与一个数(),可以吧两个()与这个数(),再(),()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根据这一规律,试着写出一些等式。

5、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1、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2、验证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

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规律。

达标检测

7分钟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36+8)×125=()×()+()×()

25×(30+4)=25×()+25×()

65×17+35×17=(+)×()

(a+b)×c=()×()+()×()

2、把相等的式子用线连接起来:

(25+6)×525×6+4×6

35×(18+26)35×18+35×26

(22+125)×822×8+125×8

(24+35)×524×5+35×5

3、下面各题能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

为什么?

把能用的写出来,并计算。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4)(24+37)×8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3)×70=6×70+33×□在这个题里我们在□里应填什么数字?

这个式子用了什么定律。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连减的简便运算

课时

第三单元第6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欧俊

审核人

吴英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知道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

加、减法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7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课本第39页例1,比较这三种算法。

算法一:

234-66-34算法二:

234-66-34算法三:

234-66-34

=168-34=234-(66+34)=234-34-66

=134(页)=234-100=200-34

=134(页)=134(页)

讨论:

观察上面的三种算法,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哪种比较简便?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仿照上面的例题,举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2、观察例题和你举的例子,总结规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也可以先,再。

3、用你喜欢图形或符号来表示这种运算。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总结: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a-b-c=a-(b+c)

这三种算法的相同,算法一是按的顺序计算的,算法二是从234里面依次减去66与34,等于从234里面减去66与34的,而这两个数的和正好是,所以先算的和,再算234-100,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即234-66-34=234-(66+34).算法三用234先减34再减66,234减34正好是,200再减66,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即234-66-34=234-34-66。

达标检测

7分钟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1、判断下面各式是否符合减法的运算性质。

73-12-8=73-12+8()74-(13+4)=74-13-4()

80-(42-15)=80-42-15()

2、在下面的○里填上加号或减号。

(1)456-102=456○100○2

(2)460-124-50=460○(124○50)

(3)258-(39+62)=258○39○62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60-(60-42)

(2)2400-135-265

(3)468-(125+168)(4)270-52-148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470-254-46545-167-145

2、学校进行投票选举,共计有效票325票。

其中,赞成票276票,反对24票,弃权票。

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运算

算法一:

234-66-34算法二:

234-66-34算法三:

234-66-34

=168-34=234-(66+34)=234-34-66

=134(页)=234-100=200-34

=134(页)=134(页)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a-b-c=a-(b+c)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

课时

第三单元第7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欧俊

审核人

吴英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交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出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和算理。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学习难点

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导案

生学案

7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

填空:

78=80-()99=100-()87=90-()

97=100-()198=200-()299=300-()

小结:

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特点?

我们在计算时,如果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成,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自学第40页例2,回答问题:

(1)图一中有几本书?

问题是什么?

(2)“总价在1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

(3)方法一:

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方法二:

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

再从总价中减去一本书的价钱:

总结:

那几本书的价格在100元左右?

(写序号)

(4)比较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2、观察例2图二:

你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

从100元中连续减去两本书的价钱:

方法二:

从100元中减去两本书的和:

方法三:

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用50减。

小结:

哪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