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29.21KB ,
资源ID:62532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532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加法交换律 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吴英执教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2、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3、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说理、推理能力。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学习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2、揭示课题:加法交换律。 3、展示目标。观察27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

2、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2、 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计算结果怎样?那么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3、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1、观察上面的等式,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 + = + + = + 2、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3、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两个加数 , 不变,这叫做加法 。4、 怎样表示任意的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

3、加法交换律。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达标检测约 7 分钟 学生练习,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1、完成P28做一做。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54+17=17+ ( ) 32+47=47+( ) 23+54=54+( ) 126+321=( )+( ) 450+359=( )+( ) a+b=( )+( )3、下面个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 276+124=180+220 ( ) a+20=400+a ( )

4、 550+240=240+550 ( ) a+c=b+c ( )拓展延伸约6分钟 学生练习,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300 + 600 = + + 65 = + 35 + = 10 + 甲 + = 乙 +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38 + 456 307 + 348 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课后反思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加法结

5、合律课时第三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吴英执教人学习目标1、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2、会运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3、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加法结合律。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学习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自学要求。观察29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观察得出:(88+104)+9688+(104+96)3、 在里填什么符号?

6、(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 不变,这叫做加法 。2、怎样表示任意的三个数相加,和不变呢?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 汇报展示约10分钟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1、学生对我们的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2、对运算顺序

7、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3、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达标检测约 7 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 560+(140+70)=(560+)+(285+)+=285+(15+a)2、书店运来一批书,故事书164本,科技书236本,连环画380本,这次一共运来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计算)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拓展延伸约6分钟 巡视,找学生板演。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不是经常使用,在

8、平时的计算中怎样来合理灵活的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使计算简便。245+174+15+155+11在这个题中怎样来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88+104)+96=88+(104+96)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课后反思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课时第三单元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吴英执教人学习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9、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学习难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 1、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2、出示学习目标。自学第30页例3,回答问题: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1、已知条件:第四天 城市AB AB 千米第五天 城市BC BC 千米第六天 城市CD CD 千米第七天 城市DE DE 千米问题是: 2、列式解答: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10、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2、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汇报展示约10分钟 总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同时使用的,单一使用的时候很少。1、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2、举出一个例子,并说明都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 达标检测约 7 分钟 强调:我们在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

11、182+)+(+24)2、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91+89+11 85+47+15+53 168+250+32拓展延伸约6分钟 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1、把计算比较简便的算式的序号填在( )里。 (1)299+145+301=( ) A.299+(145+301) B.145+(299+301) (2) 274+168+26+332=( ) A.(274+26)+(168+332) B.(274+26)+168+332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板书设

12、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反思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时第三单元第4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吴英执教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3、会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学习难点对乘

13、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 254425 (2) 2582(58) 12588125 255225(52) 24555524 72547(254)观察发现:1、通过计算我发现:两组式子左右两边的积都是( )。2、通过第一小题我发现( ),积不变。3、通过第二小题我发现( ),积不变。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

14、律 1、我能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算式 2、我会根据自主学习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 3、我能举一个乘法结合律的算式 4、我会根据自主学习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汇报展示约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1、小组讨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达标检测约 7 分钟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1、我们在计算乘法时,为了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可以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把两个因数( ),再乘一遍来检验。 2、计算3725时,我们可以按( )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根据( ),先算( ),再算( ),第( )种方法比较简

15、便。 3、找窍门巧计算。 25454 125(638) 4、小结:计算乘法时,运用( )可以使计算简便。拓展延伸约6分钟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在计算2532125时,可以把32想成( )乘( ),25和( )相乘,125和( )相乘,最后再把( )和( )相乘,结果是( )。 2532125 = = =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255)2=25(52

16、)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课后反思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乘法分配律课时第三单元第5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吴英执教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学习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归纳概括。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观察33页情景图,根据条

17、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观察得出: (两个算式的关系)4、 在里填什么符号?(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探究规律。 (1)(4+2)25=425+225 (2)(23+8)3233+83 (3)(17+18)5 175+185 (4)125(4+8) 1254+1258观察思考:(2)(3)(4)组中的两个算式能用什么符号连接?2、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

18、了什么规律,用你的语言加以叙述。3、试着填规律。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 ),可以吧两个( )与这个数( ),再( ),( )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4、根据这一规律,试着写出一些等式。 5、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1、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2、验证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规律。达标检测约 7 分钟教师巡视,适时指导。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36

19、+8)125=( )( )+( )( ) 25(30+4)=25( )+25( ) 6517+3517=( + )( )(a+b)c=( )( )+( )( )2、把相等的式子用线连接起来: ( 25 + 6 )5 25 6 + 4 6 35(18+26) 3518+3526 (22+125)8 228+1258 (24+35)5 245+3553、下面各题能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并计算。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拓展延伸约6分钟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3)70=670+33在这个题里我们在里应填

20、什么数字?这个式子用了什么定律。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连减的简便运算课时第三单元第6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吴英执教人学习目标1、知道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

2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学习难点加、减法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第39页例1,比较这三种算法。算法一:234-66-34 算法二:234-66-34 算法三: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34 =134(页) =134(页)讨论:观察上面的三种算法,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与

22、不同点?哪种比较简便?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仿照上面的例题,举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2、观察例题和你举的例子,总结规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 ,也可以先 ,再 。3、用你喜欢图形或符号来表示这种运算。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总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a-b-c=a-(b+c) 这三种算法的 相同,算法一是按 的顺序计算的,算法二是从234里面依次减去66与34,等于从234里面减去66与34的 ,而这两个数的和正好是 ,所以 先算 的和,再算234-100,这样计

23、算起来比较简便。即 234-66-34 =234-(66+34).算法三用234先减34再减66 ,234减34正好是 ,200再减66,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即234-66-34=234-34-66。达标检测约 7 分钟教师巡视,适时指导。1、判断下面各式是否符合减法的运算性质。73-12-8=73-12+8 ( ) 74-(13+4)=74-13-4 ( )80-(42-15)=80-42-15 ( )2、在下面的里填上加号或减号。(1)456-102=4561002 (2)460-124-50=460(12450)(3)258-(39+62)=2583962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

24、160-(60-42) (2)2400-135-265(3)468-(125+168) (4)270-52-148拓展延伸约6分钟教师巡视,适时指导。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2、学校进行投票选举,共计有效票325票。其中,赞成票276票,反对24票,弃权 票。板书设计连减的简便运算算法一:234-66-34 算法二:234-66-34 算法三: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34 =134(页) =134(页)从一个数里

25、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a-b-c=a-(b+c) 课后反思东门口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 课时第三单元第7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吴英执教人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交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2、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出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和算理。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学习难点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分钟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要求。填空:78=80( ) 99=100( ) 87=9

26、0( ) 97=100( ) 198=200( ) 299=300( )小结: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特点? 。我们在计算时,如果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成 ,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自学第40页例2,回答问题:(1)图一中有几本书? 问题是什么? (2)“总价在1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 (3)方法一: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方法二: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 再从总价中减去一本书的价钱: 总结:那几本书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写序号) (4)比较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2、观察例2图二:你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从100元中连续减去两本书的价钱: 方法二:从100元中减去两本书的和: 方法三: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用50减。 小结:哪一种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