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27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docx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酶上传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基础题

1.奶酪是由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乳汁浓缩而成的营养品,检测得知,牛乳汁中含有乳糖、乳脂、酪蛋白、抗体等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脂在乳腺上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B.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别酪蛋白和抗体

C.抗体在乳腺上皮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D.乳糖可被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

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O2和酒精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通过水通道和离子通道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

C.小麦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全部用于合成蛋白质

D.主动转运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3.夏季,菜农常将萎蔫的萝卜放入清水中,萝卜会逐渐变得硬挺,该过程中细胞可能会出现

A.渗透失水B.细胞的液泡变小C.细胞液浓度变大D.质壁分离复原

4.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单向进行

D.葡萄糖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入人体红细胞

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借助转运蛋白,但不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

6.如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C.该方式发生在被转运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

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7.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颜色会

A.变深B.先变深再变浅C.变浅D.先变浅再变深

8.图中“○”表示出入细胞的物质。

下列物质以图示方式进入细胞的是

A.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白细胞吞噬病菌

9.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橙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内的双层膜结构

二、提升题

10.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①是蒸馏水,②是半透膜,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A.最终漏斗中液面比玻璃槽中液面低B.在玻璃槽中只能检测到葡萄糖

C.在玻璃槽中会检测到蔗糖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先上升后下降

11.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能影响自由扩散的速率B.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胞吞、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

D.根毛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所需的直接能源来自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12.下图为渗透装置示意图,长颈漏斗内为蔗糖溶液,烧杯中为清水,已知单糖和二糖均不能通过该半透膜。

有关该装置叙述正确的是

A.当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上升时S1和S2的浓度相同

B.当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上升时,没有水分子跨过半透膜进出

C.△h的大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有关

D.若向漏斗中加入极少量的蔗糖酶,漏斗中的液面将会下降

13.下图为某种生物膜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细胞膜,其中D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若该结构是人的红细胞,则b可代表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D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可参与细胞膜上物质的运输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14.不能用如图来准确表示下列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1表示物质的跨膜运输,2~4可分别表示自由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C.1表示原核生物,2~4可分别表示细菌、蓝藻、酵母菌

D.1表示固醇,2~4可分别表示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

15.将黑藻叶片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1min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M内观察到的颗粒结构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

C.将视野中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可清晰看到细胞核

D.用黑藻观察叶绿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类囊体

16.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

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D.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

1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不会改变其通透性

B.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依靠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都要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D.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8.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Mg2+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Mg2+相对吸收量/%

空气

20

100

氮气

20

10

空气

4

26

A.该植物幼根对Mg2+的吸收方式是易化扩散B.20℃是该植物幼根吸收Mg2+的最适温度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吸收Mg2+不消耗ATP

D.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Mg2+的吸收

三、挑战题

19.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R及S,并被一半透性膜(X)隔开(如下图),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与S相比,R为低渗溶液(即浓度较低)。

图a中黑色的深浅即代表浓度高低。

当U形管内已达到平衡时,两侧液面及渗透压情况分别是(参看图b)

A.右侧较高,两溶液等渗,即浓度相等B.右侧较高,且右侧为高渗,即浓度较高

C.左侧较高,且右侧为低渗,即浓度较低D.两侧高度相等,且为等渗,即浓度相等

20.下列关于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

A.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种子泡胀变软,便于横向切开

B.沸水中煮沸处理的玉米粒为实验组实验材料

C.对两组玉米的相同的实验处理为先染色后切开

D.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21.下图为随时间变化细胞中3种具膜结构(a、b、c)膜面积的变化,时间顺序为甲→乙→丙→丁,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为胃腺细胞,甲→丙可能发生用餐时左右

B.由乙→丙时间段内c的变化可以推测有物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外

C.要研究导致a、b、c出现上述变化的生命活动,可以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D.除了a、b、c以外,该细胞内单层膜的细胞器还有溶酶体

22.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B.番茄细胞主动转运吸收镁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

C.囊性纤维病是因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Cl-的跨膜运输

D.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通货”ATP

23.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润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24.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为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物质的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B.葡萄糖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入细胞时,不一定会消耗ATP提供的能量

C.图甲中乳酸是厌氧呼吸的产物,产生乳酸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D.图乙中只有Na+的运输不消耗能量

25.如图所示,容器A中含0.02mol/L蔗糖、0.06mol/L葡萄糖,容器B中含0.03mol/L蔗糖、0.04mol/L葡萄糖,A、B间隔一层半透膜。

第一种情况: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第二种情况:

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

当达到动态平衡时,这两种情况下的液面高度情况是

A.一样高;B高于AB.A高于B;B高于A

C.B高于A;A高于BD.A高于B;一样高

26.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t1~t2,距离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甲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洋葱表皮细胞死亡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t0~t2,丙溶液中,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洋葱表皮细胞内

D.t0~t1,甲、乙的细胞质溶胶的渗透压均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27.溶酶体内的pH—般稳定在4.6左右。

当pH升高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和TPC等将发生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最适pH均接近4.6

B.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l蛋白的抑制

C.TPC通道打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溶胶

D.pH升高时,更多的H+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溶酶体

28.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一定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29.红细胞在低滲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涨破,不透明的红细胞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为了探究红细胞在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溶血,分别将红细胞放入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观察其是否发生溶血,结果如下:

物质

蒸馏水

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

NaCl

NH4Cl

NH4Ac(醋酸氨)

NaNO3

溶血时间(min)

1.00

不溶血

9.67

7.65

不溶血

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红细胞在等滲NaCl溶液中不发生滲透作用

B.人红细胞对NH4+的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

C.离于进出细胞只能通过主动转运进出细胞

D.人红细胞对Cl—的通透性大于对Ac的通透性

30.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

图乙表示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主动转运

B.甲图中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

C.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31.如图表示葡萄糖的某种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的载体也能运输蔗糖B.碘以该运输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图运输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32.如图1为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的局部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物质A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强度无关

B.如果图1中物质A正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2中的I→II

C.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观察图2结构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

D.图1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33.美国科学家因系统揭示了真核细胞普遍存在的物质分子通过囊泡向细胞内外目的地运输和分选的机理,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图表示正常细胞和囊泡转运机制缺陷的细胞,细胞内黑色点状结构即囊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囊泡能向目标位置运输,可能与膜表面特异性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

B.囊泡能与特定结构的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胞吞、胞吐与囊泡运输密切相关,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D.若细胞内囊泡转运机制发生缺陷,可能使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囊泡

34.如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钙含量(mmol/mL)

0

7.8

2.2

0.5

0

0

0

肌肉收缩力量(N)

0

2.0

5

3.5

2.1

0.5

0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A.细胞内钙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

35.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36.将水稻、番茄幼苗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番茄营养液中Mg2+、Ca2+浓度下降,而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是水稻细胞外排离子的结果

B.植物根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C.番茄与水稻相比,其对Mg2+、Ca2+ 需要量大,而对SiO44-需要量小

D.此实验说明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

一、基础题

3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可以被水解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是因为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38.下列与酶促反应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是在活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只要有酶和相应的底物,就能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C.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也能作为某一反应的底物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9.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是

A.淀粉B.性激素C.丙酮酸D.唾液淀粉酶

40.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

豆浆;乙试管:

氨基酸溶液;丙试管:

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

浓盐酸处理过的血红蛋白溶液。

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B.甲、乙、丁C.甲、乙、丙D.甲、丙、丁

41.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低温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D.酶与无机催化剂降低的活化能不同

42.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本尼迪特试剂

+

++

甲、乙混合

+

+

+

注:

“+”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43.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场所可以在细胞质中B.人体不同部位产生的酶最适pH有差异

C.大量ATP的生成通常在生物膜上进行D.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参与,酶的催化需要ATP供能

44.图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左下方移动

B.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C.可用班氏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

45.下图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活性,横坐标表示pH值,将某肠淀粉酶(最适pH约为8)溶液的pH值先调到1.8,然后逐渐改变其PH值,能正确描述其催化活性变化的是

A.

B.

C.

D.

46.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DNA,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B.蔗糖、氨基酸、核酸

C.葡萄糖、氨基酸、核酸D.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47.下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则E表示

A.酶增加的活化能B.酶降低的活化能

C.酶催化反应释放的能量D.酶催化反应需要的能量

48.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pH分别为2和8,两种酶存在此差异的原因不可能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B.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C.氨基酸的结合方式不同D.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49.细胞代谢与ATP密切相关,丹麦生物学家斯科因研究ATP合成酶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ATP合成酶在体外不具有催化活性

B.ATP合成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与其保存温度相同

C.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D.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的水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50.如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该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3D.该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

二、提升题

51.下列装置中的混合液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后,分别加入碘液、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和苏丹Ⅲ染液后,出现的颜色反应正确的是

A.甲装置内溶液呈现蓝色B.乙装置内溶液呈现紫色

C.丙装置内溶液呈现砖红色D.丁装置内溶液呈现橙黄色

52.如图表示未加酶、加入无机催化剂、加入酶的生物化学反应速率曲线,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A.未加入酶、加入无机催化剂、加入酶B.加入酶、加入无机催化剂、未加入酶

C.加入无机催化剂、加入酶、未加入酶D.加入酶、未加入酶、加入无机催化剂

53.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乙醇氧化酶可催化乙醇生成乙醛。

试依据图所示的作用机理指出该酶的特征是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热稳定性④可重复利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4.下列关于酶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通常含有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等

B.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

C.控制温度和pH值是酶的生产中保持酶活力的要素

D.酶需要在最适温度下保存

55.将新鲜猪肝匀浆,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实验装置中,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绘制出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图中实线)。

若其他条件都不变,适当增加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图中虚线)的是

A.

B.

C.

D.

5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高温、低温、过酸、过碱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是相同的

D.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57.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分解时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有酶催化,甲表示时间,乙表示氧气的量,则N的pH应高于M

B.若有酶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的酶量一定大于M

C.若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表示Fe3+催化,M表示酶催化

D.若为等量的Fe3+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M的温度可能低于N

58.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B.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热、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都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先将淀粉液与淀粉酶液混合后,再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5分钟

59.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B.酶在最适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C.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合成快,含量很高D.人体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往往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60.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β-淀粉酶处理小麦种子匀浆可以得到麦芽糖

B.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一定条件下淀粉水解的速度来表示

C.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功能差异的原因是这两种酶的结构不同

D.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61.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酶只能在活细胞中产生,但不只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

B.淀粉酶具有专一性,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被蛋白酶水解

C.0℃升温至100℃与100℃降温至0℃对酶活性影响不相同

D.在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将酶的用量减少一半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62.下图中甲曲线表示某种酶在最适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上升5℃,B点向上方移动B.图中D、H点对应的条件适于短期保存该酶

C.在B点适当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增大,C点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下降

D.图中D、G点酶活性低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三、挑战题

63.下图与下表的分析相对应的有

横轴

纵轴

底物浓度

酶活性

酶浓度

酶活性

土壤氧气浓度

植物吸水速率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

64.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分析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条件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