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238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1项目名称:

**市环境监控中心(新建)

1.1.2项目承办单位: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1.3项目建设地址:

**城区三角镇坜明村

1.1.4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

***职务:

站长

1.2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185号)

2.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

3.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的通知》的通知(粤环[2007]82号)

4.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2003]6号)

5.广东省环保局《广东省环境管理技术能力规范化建设指南》

6.**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市环境监控中心用房项目的立项批复》(梅市发改资[2007]43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编号:

2007-070号)

8.**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通知书》(梅市府办会函[2007]33号)

9.委托编写的技术咨询合同书

1.2.2编制范围

本报告考虑了新建**市环境监控中心红线范围内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编制范围主要包括拟建中心大楼主体工程以及供水、排水、消防、供电及照明系统、空调、通讯等配套工程,其中配套公用工程考虑了项目总体规模的需求。

报告重点论述了**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的概况、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方案、公用工程方案、投资估算以及社会效益。

1.3建设概况及建设地点

1.3.1建设基本状况

据现场勘察及周边建筑物的现状显示,本建设项目场区地形平坦,地基表面未发现明显的活动断裂构造形迹,场地稳定性和建设条件较好。

彬芳大道有市政给水管,**市环境监控中心用水全部采用自来水。

根据项目建设和发展的用电要求,**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项目的电源可从彬芳大道配电线路中用变压器引入。

1.3.2项目建设地点

本拟建项目位于**城区,其具体位置详见下图

图1—1项目区位图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序号

项目内容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用地面积

m2

13720

2

建筑总面积

m2

9665

3

建筑密度

%

12

4

绿地率

%

27.7

5

容积率

0.72

6

地震设防烈度

按七度设防

7

日用水量

m3/d

76.34

8

变压器容量

kVA

1600

9

总投资额

万元

4566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3038

流动资金

万元

50

1.5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市环境管理总体能力建设滞后,已不能适应**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决策支持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将在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科研和网络化等为基础的环境管理单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实现环境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对加快我市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保管理水平,实现全市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建设**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决策、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全市总体环境管理能力与效益的迫切需要,项目已得到市政府和省环保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因而是可行的。

1.5.2建议

1.本项目的建设用地已经安排落实,立项也已得到批复,建议建设单位抓紧项目的上报审批和各项相关的工作;

2.抓紧落实好项目的投资资金,争取投资资金按时到位,建议上级及政府相关部门和贷款单位按工程计划进度拨贷工程款;

3.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早作出详细的建设方案,尤其是设置各类化验站、监控网络室及其设施布局应有科学、仔细的布局计划;

4.项目总体布局设计应在水、气、声、绿化、景观等环境要素上体现环保特色。

第二章**市环境监控中心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2.1项目现状

环境管理决策系统是一个有机客体,区域的环境管理监控必须由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监察、环境信息、宣教、技术、网络传输中心及其指挥单位组成。

对照国家和广东省环境管理技术能力规范化建设要求,我市环保系统现有单位、从业人员、设施、装备、业务用房等方面都是非常滞后的:

市环保监测站:

**市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4年10月,1988年9月更名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系隶属于**市环境保护局。

是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单位,国家环境监测二级站,是**市环境管理决策单位中的最主要的基础单位。

全站现有职工30人。

其中:

大专以上学历26人。

高级工程师8人,占26.7%,工程师8人,占26.7%,助理工程师10人,占33.3%。

设有办公室、综合分析室、测试室、质量控制室和环境研究室五个室,一正三副领导职数配置。

人员工资、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

现有办公监测用房面积1647.3平方米,监测用车2辆,拥有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监测仪器设备200多台(套)。

固定资产原值800多万元。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环境监测为经济和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独立承担和向社会提供环境质量各类要素、污染源监测和环境科研工作数据的监测能力,在当前站房、设备仪器落后,人员少、办公条件简陋的情况下,提出构建“团结、务实、和谐、高效、廉洁、文明”监测站目标。

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全面开展了环境质量各要素的监测,通过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各种形式为环境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实施提供技术监督,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当前主要工作是:

(一)例行环境质量监测。

一是做好地表水、空气、酸雨、噪声的常规监测,布设环境空气监测点位3个,酸雨监测点位1个,地表水断面15个,监测点位26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点位6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112个,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23个,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点位5个,每年取得监测数据3万多个。

二是做好污染源监测,较好完成省局、市局下达的年度污染源监督监测任务。

有效地为污染控制提供了技术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提高了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的公正性。

(二)自动监测。

市区建成嘉应大学、华侨城、江南华南大道中3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按时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1个省控酸雨监测点并实现降水采样自动化,做到逢雨必测。

地表水方面,在**市区上游长沙镇建成1个自动监测站,发布水质周报。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和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有利于及时掌握和实时监控**市区环境空气和主要流域水质状况、发展趋势,及时地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应急监测。

为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我站近年来逐年增加应急监测投入,投入了30多万元,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装备了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小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便携式多种气体分析仪、防护器具等仪器设备。

并制定应急方案,整合应急监测技术力量,改变了应急监测能力比较薄弱的状况,确保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及时处理。

(四)综合分析。

环境质量报告是监测工作的最终成果和表现形式。

近年来,我站增强了综合分析技术力量,大力加强综合分析,提高了环境质量报告的综合分析整体水平和时效性。

在原有的年报、季报和文字表述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公报、月报、周报、日报、发布类报告和阶段性报告,增加了图片、图示、表格,以多种形式及时向领导、有关方面和公众报告。

为及时说清、说准水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达标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环境监察支队:

**市环境监察支队于2003年6月5日挂牌成立,其前身为**市环境污染监理所,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于1998年9月。

历经多次扩编和更名后,目前机构编制为15名,正科级编制。

2004年起为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统发,行政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支队办公地位于**市梅江区江南华南大道圆缘路,有办公用房319平方米,环境监察专用车3辆、电脑(含便捷式电脑)15台。

支队办公设备、各种执法取证装备如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酸度计、噪声测定仪、林格曼仪、水质快速测定仪等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要求。

2005年12月通过国家二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验收。

支队的主要任务是:

负责监督检查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调查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并参与处理,具体实施国家的排污收费制度,受市环保局依法委托,支队的主要职责为:

1、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

2、依照市环保局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单位或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3、参与全市重大或跨县(市、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的调查处理。

承办重大环境信访案件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4、协助调查跨市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

5、负责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市环保局批准的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6、负责市级限期治理项目的现场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7、对现场检查和调查中发现的环境行政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立案,并提出处理意见;

8、指导、协调全市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负责市级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9、负责排污费财务报表编报汇审工作,参与排污申报核定登记工作;

10、开展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11、负责组织全市环境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市、县环境监察部门的能力建设、总结、推广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经验;完成市环境保护局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境信息中心、市固体废弃物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这些环境管理决策的基础单位,目前均是纳入编制有1~5人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但由于办公场所,这些单位目前只好与市环保机关(市政府五楼)28人拥挤在不足400平方米中办公。

此外,根据环境管理需要,近期将成立的单位有市环境技术中心、市饮用水源保护办公宅、市环保协会、辐射监测站、在线监测库房等都将面临有人员(编制),但无办公作业场所而无法履行职责的问题······

与其繁重的业务量相比,**市环境监测站和监察支队目前紧张的业务用房问题不容忽视。

作为全市环保受理中心的两个最基本单位共用一座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的狭小站房,现有的实验室、办公室等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许多现代化的设备无法运行,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业务发展。

按照国家环保监测站、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服务人口>500万的地级市环境监测机构,其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为6380—7700平方米。

显而易见,当前**市环境管理(监控)能力远未达到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需要。

目前,**市总人口已超500万,是广东省区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地级市,而市环境管理单位除机关以外,监测、监察、信息、宣教、科研等基础事业单位现有业务用房不足二千平方米,与国家标准要求有很大差距,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模也有较大差距。

(例如:

深圳市目前仅环境监测中心站拥有工作人员125人,固定资产1.5亿,监测中心大楼占地85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相关情况的现状和计划情况见下表:

**市环境监控中心有关单位人员、业务用房现状与计划情况表

机构名称

现状

国家省环保标准化建设要求

(人/m2)

我市“十一五”规划

人员(人)

业务用房(m2)

人员(人)

业务用房(m2)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30

1647

150/5250

150

5250

市环境监察支队

15

319

80/800

80

800

市环境宣教中心

1

5/150

5

150

市环境信息中心

1

4/80

5

100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5

10

150

市固体废弃物与辐射管理中心

3

15

525

市环境技术中心

8

150

市饮用水源保护办公室

3

80

市环保协会

4

80

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200

市在线监控等机房

300

各种会议、培训用房

1000

公用及管理服务用房

8

880

合计

55

1966

280

9665

注:

标准化建设资料: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计划)通知》环发[2006]56号;《广东省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粤环[2004]115号;《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2003]6号。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我市全面加强环境监控体系基础工作建设的需要

在环境保护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意志、百姓民生的迫切要求的今天,各区域环境管理监控水平就成为当地政府责任与能力的体现。

从**市自身角度来看,其环境基础设施、环保队伍及管理能力远未达到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需要,**市在大力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任务和压力更加繁重。

改善环境,加快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的目标。

环境管理监控能力的提高是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其中本项目所涉及的办公和业务用房又是最基本的工作,因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对**市提高环境监控水平、实现科学和绿色发展乃至预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2.2提高环境监控能力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绿色崛起发展的需要

区域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由环境监测、监理、信息、宣教、技术等机构组成,各机构在环保局的组织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能,成为环境管理、监控、决策支持系统。

例如:

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目的是强化监测机构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管监测,形成全面的监测能力和快速反应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地提供准确动态的环境监测数据和高效的监测服务。

其能力的高低与人员队伍、设施装备、站场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而环境监察、宣教、信息、技术等组成机构的业务能力高低同样以人员、装备、业务环境为基础条件,并以业务办公用房为最先基础。

**市要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就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而环境监控管理能力的高低就成了关键。

因此,**市环境管理、监控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和提高主体环境管理能力与效率,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服务。

2.2.3项目建设将有效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在“十一五”期间,**市将通过环境监控中心系统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环保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从业人员、设施装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壮大力量,最终建立以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技术等为基础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和实现**市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实现节能减污目标,建设和谐机制与生态**、绿色**提供基础保障。

2.2.4项目建设是国家对环境监控系统标准化建设的需要

为了使环境管理监控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和省对各地环保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例如:

对东部的地级市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应不少于150人,监测化验室面积3500m2或人均业务用房35m2以上;环境执法监察人员应不少于80人,人均业务用房10m2以上等。

而目前**市的环境监测站和监察支队仅共45人,共用一座九十年代建造,占地218m2,总建筑面积不足2000m2的业务用房,对照标准化建设要求人员编制不足1/5,业务用房不足1/3,当前拥挤的办公室、化验室已无法适应环保工作需要,更无法接纳新化验仪器装配要求。

省环保局,市政府领导到现场指导工作时,多次指示改变业务用房严重不足、设施装备滞后的状况,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环保工作。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方案

3.1项目的功能定位

拟建**市环境监控中心作为全市环境管理基础和主导综合的机构。

主要有以下七大功能:

一、环境质量监测,提供准确、真实的监测数据功能;

二、环境监察现场执法、指挥处理环境突发事件功能;

三、污染状况在线管理、环保管理决策支持、环境影响评价功能;

四、环保宣传教育、信访技术支撑、业务培训功能;

五、业务与办公功能;

六、环境信息资源网络平台、结点、枢纽功能;

七、对外服务咨询功能。

3.2项目设计原则及规划方案

3.2.1设计原则

本项目规划应在以下原则和要求下进行:

1.应满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2.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3.满足建设标准及规模要求,基本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

4.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针对**市环境监控中心的性质及功能,设计应执行现行相应的建设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中心大楼内部布置还应符合消防及卫生要求,并合理地进行内部的交通组织,尽量避免人流的相互干扰。

3.2.2规划方案

本拟建**市环境监控中心位于**市**城区江南坜明村区,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3720平方米。

**市环境监控中心的规划包括:

监控中心大楼(底层为办公大厅、信访接待室、采样器材室,二楼以上为办公室、各类会议室、化验室、仪器室、在线监控室、电子信息机房、活动室等)、培训中心、广场及道路工程、围墙、室外灯光运动场、园林绿化小品工程、室外排水工程、室外电气工程、室外变压器、室外安保系统、停车场等主要功能,并设有电梯等服务设施。

**市环境监控中心的整体规划布置方案见《**市环境监控中心整体布局方案平面图》。

3.3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标准

3.3.1平面布局

根据**市环境监控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地形环境,中心大楼体现出简洁及粗线条的特色。

洗手间、消防楼梯及电梯布置于大楼西北端。

3.3.2空间布局

中心大楼以功能需要为原则,另外,各楼层在东西端均设有楼梯,北端设有楼梯和电梯。

项目建设将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体现环保特色:

一、监控中心小区与周围生态环境及景观相协调、融合。

在主体景观上圣洁、使用、安全、优美,视觉感官良好。

既体现执法部门科研机构权威严肃,又体现环保、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

二、在结构设计上,考虑节能、御寒、隔热、防尘、防噪音等需要,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采用环保性强的建筑材料等。

三、室内装饰简洁实用、自然光线充足,普遍安装节水、节电和太阳能器具,墙体隔声性能良好。

四、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注重总体绿化布局,其层次、风格与主建筑物交相辉映,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等营造良好的生态视觉景观享受和环保文化品位欣赏。

**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的规模及功能指标详见表3-1。

表3-1

**市环境监控中心功能规模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中心大楼指标

 

建筑面积

十层(含一层半地下室)

1

检测、化验室

m2

2000

有机、无机分析室,现场采样监测室,生态分析实验室,辐射监测室,自动监测信息室,菌种培植室

2

业务办公室

m2

4000

3

大、中、小型会议、厅室

m2

1000

4

设备、仪器、网络库房

m2

700

6

辅助设施及公用场所

m2

880

其他用房

m2

1085

 

建筑面积合计

m2 

9665

 

 

 

 

 

主要规划设计指标

 

 

 

 

 

 

 

 

1

总建筑面积

m2

9665

 

2

建设用地面积

m2

13720

3

建筑基底面积

m2

1685

 

4

绿化面积

m2

3890

 

5

停车场

47

6

道路广场及其他

m2

5600

7

建筑密度

%

12

<=35%

8

绿地率

%

27.7

>=25%

9

容积率

 

0.72

<=2.0

3.3.3项目的建设标准

中心大楼的建设应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行条件下力求美观新颖的原则。

检测室的地面、墙裙、墙面及项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

化验室、实验室等部分化验台台面,通风柜台面,洗涤室的操作台台面,均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排气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实验室、配套、消毒、厕浴等有蒸汽溢出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同时应防止废气、废水、气味、噪声等对建筑物内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功能。

给排水、供电、消防、通信、综合布线等建设设计要求详见第五章的公用工程方案。

3.4建筑与结构设计

3.4.1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37-87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4.2建筑及结构设计

1.建筑设计

中心大楼建筑设计,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具体条件来确定,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场地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市**城区江南坜明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13720平方米。

根据现场勘察及了解附近建筑物的情况看,场区地形平坦,地基表面未发现明显的活动断裂构造形迹,场区稳定性较好。

3.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要求,采用轻质砌体墙及高强砼,以求减轻重量,增加净高,降低基础及结构造价。

基础类型建议采用桩基基础,可以根据荷载要求进行详细设计。

4.建筑抗震设计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市属于抗震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该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区域概况

**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

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

**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全市85%的面积为海拨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地肥沃、含钾丰富。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0.7℃-21.4℃,无霜期30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5000毫米。

在复杂地形作用下,形成多层次非地带性气候,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多种商品生产基地。

**地下资源丰富,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

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

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

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

**市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0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20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77.5万千瓦,地下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