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
南阳市2016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笫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1.史书记载: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启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跪在地上向武王谢罪求告,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年,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封邦建国
③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④族权与王权相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J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3.下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
其如此封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扩展周王朝的疆域B.利于周朝文化远播
C.监督商族残余势力D.防范诸侯割据称雄
4.“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
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
宗法家族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确立
5.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6.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汜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
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B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C.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D.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7.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
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隋唐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D。
秦汉明朝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t政府,则逐步接近。
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卿世禄制D.科举制
9.明代的科举制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及西南诸省)”,分别占录取总额的55%、35%和10%;政府还明文规定各地的录取名额,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即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会有人才被录取。
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体现公平公正B.加强中央集权
C.更有效选拔人才D.安稳人心,巩固政权
10.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
“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D.尊君敬祖
11.从两汉到明清,“封建一藩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始终镶嵌在单一制的大一统帝国
内,时断时续地与中央集权制并存着。
下列对这一阶段藩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封建”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B.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
C.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
D.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
12.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日: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
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
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为此,他建议
A.实施削藩政策B.分封诸王,完善郡国并行制
C.颁布”推恩令”D.废除分封制,推行行省制度
13.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
史。
”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负责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14.唐朝三省各部门、各官吏之间相对独立和互相制约,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有审议、
封驳权,但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独享决策权,门下省独享裁决权
B.它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享
C.-省分权能够制约皇权,保障体制内民主
D.能减少但不能杜绝中央决策失误和官僚腐败
15.有网友发帖讨论科举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
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正确
16.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
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标志“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
在雅典“最最高民主阶段',,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在“最高民主阶段”,五百人议事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ZE“最高民主阶段”,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17.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
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18.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
族同意成立由贵族和平民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19.有些学者认为,(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
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
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
A.轮番而治B.圣贤明君C.小国寡民D.抽签选举
20.“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
”这主要反映了
八抽签选举的局限B多数人暴政的实质
C.轮番而治的危害D.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21.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2.在1689年到1834年的二百多年间,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议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
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B.英国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有渐进性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23.某学者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道:
“虽说工业革命造成的新的社会结构已经
决定了这种旧的议会制度必然被改变,但民主制度的建立仍需经过艰苦的努力,需要
人民长期的斗争。
”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1832年议会改革出现的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B.旧的议会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C.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需要艰苦斗争
D.工人在这次改革中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24.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
约权力”学说的第一次较好贯彻,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的分权制衡机
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两党对垒与交替执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
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只要有14票就能
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席,可以单独执行否决权,而其他中小邦联合起来也可制服普
鲁士,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这表明该宪法
①是各邦妥协的结果②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③考虑了原来各邦的利益④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
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
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28.“而斗争的结果,由于工业化的完成已空前地壮大了民主阵营的力量,终究是邪不压正:
法国的现代民主政体终于以第三共和国的形式得到了初步的确立。
”由此可知,法国的
现代民主政体得到初步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共和派的艰苦斗争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法国君主派实力的涣散与削弱
29.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
“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不彻
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
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30.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
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31.1839年3月,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
十五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试题中包含的问题有“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
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
由此可知
A.禁烟已成为社会共识B.林则徐主持全国的科举考试
c-清末知识界关注社会问题D.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
32.郭卫东在《转折:
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
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
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
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下列
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
33.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
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
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34.“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
训。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进程B.因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了典范D.是中国近代革新历程的源头
35.1861年清政府的亲王奕?
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
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
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对此奏折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清王朝即将全力以赴镇压太平天国BI歹U强中俄国的侵略才是最大的隐患
C.阶级矛盾激化使统治集团忧心忡忡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已交织在—起
36.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②‘‘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③“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A.②③④①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
3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
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38.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
时人分析原因道:
“查明此
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
”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B.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苗麦
C.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D.帝国主义野蛮粗暴危及民生
39.《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
“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
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革命党人
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
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40.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
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
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第II卷(40分)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40分,其中41题16分,42题l0分,43题l4分)
4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
会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
……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一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
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旧的民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
里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民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共三十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论克里斯提尼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
(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的两个转变的共同点。
(4分)
4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
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
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
得解职。
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实,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中的两种分权模式。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4分)
4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议制是个划时代的创举,近代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成功,宣告了“封建制度”不只是
绝对君主制这唯一一条路,同时也彻底打破了拘囿于民主只有在小国才可能的传统偏见。
从此以后,不管一个国家的幅员多么辽阔,人口如何众多,再不会因社会参与难题而妨碍宪政制度的采行。
——摘编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
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所说“封建制度,不只是绝对君主制这唯一一条路”。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创造的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6分)(3)材料二认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请
运用史实对此进行批驳。
(6分)
2016年秋期南阳市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1——10DACBB,CABDB11——20BCCDC,DCDCD
21——30BCDAB,ABCCB31——40DDBAD,DCDBA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40分,其中41题16分,42题10分,43题14分)
41.
(1)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任答两点得4分)表现:
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任答一点得2分)
(2)意义:
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每点2分共6分)
(3)共同点:
都体现了以地域来管理国家;都实现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创新;都促进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任答两点得4分)
42.
(1)模式一: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或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任一例2分)
模式二: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学生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
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或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
(任一例2分)
(2)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
(或“三权分立”)(2分)
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
(2分)
中华民国的制衡体制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
(2分)
43.①英国或德国采取君主立宪制。
(2分)
②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统而不治”;首相与内阁集体负责,受议会监督。
(6分)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主共和思想为武器,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了中华民国;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蓝本颁布了《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由此可见,美国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可谓意义重大。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