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75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docx

13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

第十三单元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和Purkingje纤维构成。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冲动的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室交界处。

窦房结兴奋频率为60~100次/min

结间束是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传导径路,分为前、中、后三个传导束。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的右后部,向下延伸为房室束,房室结与房室束(HiS束)构成房室交界区,再向前下伸延到室间隔膜部,分成左、右房室束支,分别位于间隔的左、右侧内膜下。

房室结兴奋频率40~60次/min

左束支在室间隔左侧起始部位又分为前上支和后下支两束纤维。

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下行直到心尖处才开始分支为Purkinje纤维。

两侧束支在心室内膜下分成无数Purkinje纤维与心肌纤维相连接。

分支为Purkinje纤维。

浦肯野纤维兴奋频率为15~40次/min

(7~9题共用选项)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心室肌

E.浦肯野纤维

【xl2007-2-122】7.传导速度最快的是答案:

E

【 xl2007-2-123】8传导速度最慢的是答案:

C

【xl2007-2-124】9自律性最高的是答案:

A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1.窦性心律失常

  

(1)病因或临床意义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病因及临床意义

窦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常见病因及临床意义详见下表: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钟以下),

(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3)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这是指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后者通常为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

(5)在没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心房颤动的心室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6)房室交界性逸搏或逸搏性心律。

病人可在不同时间出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

  2.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过早搏动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1.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1)心电图表现:

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如发生在舒张早期,适逢房室结尚未脱离前次搏动的不应期,可产生传导中断(称为被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或缓慢传导(下传的PR间期延长)现象。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亦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

(2)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通常无需治疗。

当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给予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2.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平均每年出2道题。

病因和临床特征虽然大纲没有要求,但是,却出过考试题。

请同学们认真学习记忆。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年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65岁的发生率在5%~10%o近年来病因亦发生了明显变化,70~80年代风心病为第1位原因,90年代以后,风心病呈下降趋势。

[病因]

1.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最常见的是风心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和高血压。

此外还见于预激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等。

2.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常见的病因。

3.洋地黄中毒。

4.特发性房颤:

少数房颤患者经多年观察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基础,称为孤立性或特发性房颤,发生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1、症状:

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心室率超过150次/min,病人感到心悸,气短,并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率慢时,病人甚至不觉察其存在。

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

栓子来自左心房或心耳部,附壁血栓的碎块脱落后可随循环到周围动脉引起肢体、脑及肾脏等器官的动脉栓塞;附壁血栓呈球状而较大时,可堵塞二尖瓣口而引起晕厥,甚至猝死。

2、体征:

三大特点:

心脏听诊第l心音强弱变化不定,心律绝对不规则。

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搏短绌。

确诊须做心电图检查。

发生栓塞时有相应的体征。

常常栓塞体循环系统:

如脑、四肢及肾脏等

房颤病人并发房室交界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其最常见原因为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表现]

(1)心电图表现:

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绝对不规则的房颤波(f波),频率约350~600次/min;②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min之间。

宽QRS波群伴极快速的心室率(大于200次/min)提示存在房室旁道。

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③QRS波群通常形态正常,但振幅并不一致;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增宽、畸形。

 

[治疗]总的治疗原则为:

转复窦律、维持窦律、减慢室律和抗凝治疗。

(记得讲房颤的分类)

1.一般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并去除诱因,如积极有效地控制甲状腺机能亢进。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不能转复者要控制和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功能,并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减少栓塞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少房颤的危害。

(1)转复窦律(恢复窦性心律):

房颤病人理论上均应考虑复律为窦性心律。

但在房颤持续多年或心脏明显扩大(尤其是左房内径>45mm),或病因尚未纠正(如心腔机械狭窄未解除)或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复律成功的机率很小,并且难以维持,不宜强行复律治疗。

对于近期有过血管栓塞的患者,应充分考虑到复律后心房内血栓脱落的可能。

复律分为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

药物复律通常采用口服给药,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及索他洛尔等复律的成功率均>60%,可酌情选用。

无效时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2)维持窦律(维持窦性心律):

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复律后应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奎尼丁是最常选用的药物,近年采认为胺碘酮似乎更加安全有效。

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用药维持窦律,取决于其发作的频率,发作时伴有的症状,以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潜在的危险。

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阵发性房颤发作的频率。

通常选用第1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氟卡胺、心律平)或索他洛尔及胺碘酮。

(3)减慢室律(控制心室率):

房颤患者减慢心室率的治疗适用于下列3种情况:

①急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急性发作,选用静脉给药迅速减慢心室率,多数患者在室率控制后血流动力学紊乱得以改善,自行恢复为窦律。

30.[xl2007-3-064]适宜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情况是

A.快速心房颤动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

D.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E.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

A

试题点评:

洋地黄可抑制房室传导,同时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故不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

洋地黄可缩短旁路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因此不适宜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患者。

因洋地黄可抑制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故快速心房颤动是应用洋地黄的适应证。

②持续性房颤,有条件复律者,在复律前选用药物减慢室率。

③持续性房颤复律失败或复律成功机率很小或权衡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应用危险性较大时,选用药物控制心室率。

控制心室率药物的选择,近年来趋向于选择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硫氮卓酮)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控制房颤心室率的第一线药物。

不伴有心力衰竭时,地高辛不宜作为控制心室率的首选药。

地高辛主要通过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来控制房颤静息时心室率。

运动时,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地高辛的作用不再维持。

此外地高辛缩短心房不应期,使得房颤更易持续。

目前仅在房颤合并心衰时选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最为合适至今仍无定论。

一般认为,静息状态心室率应控制在60—80次/min,轻微活动时的心室率不应超过100次/min,动态心电图上平均心室率≦90次/min。

(4)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主要为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目前多主张尽量使用华法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无预防卒中的作用,325mg有一定的效果。

华法林治疗窗窄,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剂量个体化,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剂量,以控制PT为对照值的1.3~1.8倍为宜或使凝血酶原的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2-3,但对高龄患者适宜的INR为1.6-2.5。

3.特殊治疗急性房颤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时应考虑直流电转复,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

对慢性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无效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者,也可考虑直流电复律。

4.房颤的治疗方法还包括:

射频消融根治房颤、消融房室结后安装房室顺序起搏器,都尚处于探索阶段。

植入式心房自动除颤器(IAD)也已用于临床治疗。

外科心房迷宫手术可以治疗房颤,但属创伤性。

房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不同房颤的治疗重点不同.

急性房颤(24-48小时内):

主要是转复窦律、减慢室律和防治血栓。

这类患者常可自行复律。

慢性房颤:

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

①阵发性房颤;房颤间断发作,一般指房颤发作持续小于24小时(也有定为48小时),常能自行终止,急性发作的处理如上述。

治疗目标是预防发作和发作期控制心室律。

②如不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称为持续性房颤。

发作持续24小时(或48小时)以上,难以转复到窦性心律的房颤。

治疗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程度选用抗凝剂。

可用药物(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及胺碘酮)和电复律以维持窦性心律。

③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者称为永久性房颤,房颤为持续性,难以转复。

此时治疗目的是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及抗凝。

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地高辛。

2002-4-115.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原则是(答案:

A)

A.预防复发,发作时控制室率

B.抗凝治疗,发作时控制室率    

C.抗凝治疗,发作时转复窦律

D.转复窦律,发作时控制室率

E.预防复发,发作时转复窦律

预防栓塞并发症:

慢性房颤病人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特别是既往有栓塞病史、左心房内有血栓、严重二尖瓣狭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者均属高危患者,应给予长期抗凝(华法林)或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

2000-1-83.强心甙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主要是(答案:

B)

A.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B.减慢房室传导

C.抑制窦房结

D.直接抑制心房纤颤

E.延长心房不应期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概念: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过速而整齐的心律。

其特征是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

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可分为房性、结性、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与结性心动过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在国人最常见为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通道占30%,其它包括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药;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艾勃斯坦畸形、心脏手术以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

诱因:

包括运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妊娠、饮酒或吸烟过多等。

症状: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心率增快至每分钟150-250次,可能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

心悸可能是唯一的症状,但如有心脏病基础或心率超过每分钟200次,可能表现无力、头晕、心绞痛、呼吸困难或昏厥。

发生机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两种,前者发生机制为房室旁路参与,后者发生机制为房室结双径路。

2002-3-8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答案:

B)

A.心肌缺血

B.折返机制

C.高血压病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洋地黄中毒

(1)心电图表现:

①心率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形可不正常;③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并与QRS波保持恒定关系;④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2007-3-018.不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的是:

D

A.  突发突止

B.  心率>150/分  

C.  心律绝对规则  

D.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E.  大部分由折返机制引起

【真题库】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率一般在

A.60~100次/分

B.150~200次/分

C.200~300次/分

D.250~300次/分

E.300~350次/分

答案:

B

(2)治疗

急性发作期:

①刺激迷走神经,包括单侧颈动脉窦按摩(严禁双侧)、Valsalva动作、诱导恶心、将面部浸于冰水内等措施;②药物选用腺苷或维拉帕米静脉缓慢注射。

如患者合并心衰、低血压或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尚未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时,不应选用维拉帕米,宜选用腺苷静注。

③毛花苷丙(西地兰)静脉注射对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作首选;④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静脉注射也能有效终止心动过速;⑤合并低血压者可应用升压药物(如苯福林、甲氧胺或间羟胺),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心动过速。

但老年患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等禁忌。

⑥食管心房调搏术常能有效终止发作。

⑦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绞痛、心肌缺血、低血压或心力衰竭或药物治疗无效,应立即进行同步电复律。

已应用洋地黄者不应接受电复律。

预防复发:

洋地黄、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可供首先选用。

导管消融能根治心动过速应优先考虑应用。

2000-2-2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伴有心力衰竭者首选(答案:

B)

A.静滴利多卡因

B.静注维拉帕米

C.口服苯妥英钠

D.静滴10%氯化钾

E.口服美西律

3.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1.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1)心电图表现:

①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③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1.【真题库】1符合室性早搏心电图的特征是

A.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B.QRS波群时限≤0.12秒

C.QRS波前可见异位P波

D.T波低平

E.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答案:

A

(2)治疗

①无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

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

药物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

二尖瓣脱垂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可首先给予β受体阻滞剂。

2007-3-027.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症状的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是:

A  

A.  去除病因和诱因

B.  胺碘酮

C.  维拉帕米

D.  普罗帕酮  

E.  美西律

答案:

无症状的室早治疗:

去除诱因和病因。

②急性心肌缺血:

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若急性心肌梗死时,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

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力衰竭并发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针对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同时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或电解质紊乱。

③慢性心脏病变:

避免应用IA类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可选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

34.[真题]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是

A.慢心律

B.普罗帕酮(心律平)

C.奎尼丁

D.β受体阻滞剂

E.钙拮抗剂

答案:

D

试题点评:

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适用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频发室早患者。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1)心电图表现:

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钟,心律规则;④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⑤通常发作突然开始;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可作为确立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室内差异传导鉴别的最重要依据。

按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区分为单形性室速(形态恒定不变)和多形性室速(形态多变呈尖端扭转型),QRS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

(2)治疗

原则:

①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明确诱因应首先给以针对性治疗;②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如无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必使用药物治疗。

③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大于30秒)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小于30秒)亦应考虑治疗。

终止室速发作:

室速患者如无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可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功能正常时)、氟卡胺(心功能正常时)或索他洛尔(EF大于30%),也可用直流电复律。

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脑血流灌注不足的症状,应立即拳击心前区、直流电复律或心室起搏治疗。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应用电复律,应给予苯妥英钠等药物。

2004-95.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治疗为:

答案B

A.服用阿托品

B.植入性心脏转复除颤器

C.服用奎尼丁

D.安置房室顺序起搏器

E.静脉维拉帕米

33.[真题]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忌用

A.利多卡因

B.普罗帕酮

C.苯妥英钠

D.氯化钾

E.直流电复律

答案:

E

解析:

明显代谢紊乱或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或洋地黄亚中毒/中毒状态时,电复律后可很快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

应在纠正上述情况后再考虑电复律。

  4.心脏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2)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1.房室传导阻滞及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1)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每个心房冲动都传导至心室,但PR间期超过0.20s。

房室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传导缓慢,均可导致PR间期延长。

QRS波群形态正常者,房室传导延缓部位几乎都位于房室结内,极少数为希氏束。

【真题库】2女性,18岁,患上呼吸道感染一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

心率98次/分,心电图示P-R间期为0.22秒,应诊断为

A.窦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律不齐C.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D.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

E

试题点评:

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故考虑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相邻RR间期呈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PP间期<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真题库】4男性,56岁。

近日来感心悸,乏力,头晕,心电图示:

P-R间期在相继的心动周期中逐渐延长,最后发生QRS波群脱漏。

如此周而复始,最可能是

A.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心房颤动

D.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

B

试题点评: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脱漏。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QRS波群脱漏。

③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但PR间期恒定不变。

下传搏动的PR间期正常或延长。

2:

1房室阻滞可属第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滞。

若同时记录到3:

2阻滞,第二个心动周期之PR间期延长者,便可确认为Ⅰ型阻滞。

【真题库】5心电图示: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为0.22秒,每隔2个P波后有一次QRS波群脱漏,心房率75次/分,心室率50次/分,其诊断应为

A.一度房室传导阻滞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房性心动过速伴3:

2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

C

(76~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第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C.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999-2-076.F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1999-2-077.PR间期固定,P波后均有QRS波群,PR间期>0.20秒

1999-2-078.PR间期固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④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心房异位节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如位于希氏束及其近邻,心室率40~60次/min,QRS波群正常,心律亦较稳定;如位于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心室率可低至40次/min以下,QRS波群增宽,心室节律亦常不稳定。

(2)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右束支阻滞:

QRS时限达0.12s以上;不完全右束支阻滞时QRS时限<0.12s;V1导阻呈rsR`,R`波粗钝。

V5、V6呈qRS,S波宽阔;③T波与QRS主动方向相反。

②左束支阻滞:

QRS时限达0.12s以上;不完全左束支阻滞时QRS时限<0.12s;V5.V6呈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其前方无q波;V1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形;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③左前分支阻滞:

电轴左偏;Ⅰ、aVL导联呈qR波,Ⅱ、Ⅲ、aVL导联呈rS图形;QRS时限<0.12s。

④左后分支阻滞:

电轴右偏;Ⅰ导联呈rS图形,Ⅱ、Ⅲ、aVL导联呈qR波,且RⅢ>RⅡ;QRS时限<0.12s。

2.Ⅲ°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心室率过慢者,给予阿托品(0.5~2.0mg静脉注射),可提高心室率,适用于阻滞位于房室结的病人。

异丙肾上腺素(1~4μp/min静脉滴)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十分慎重,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对于症状明显,心室率明显缓慢者,应及早安置临时性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补充:

抗心律失常药:

Ⅰ类药阻断快钠通道ⅠA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属于此类。

ⅠB不减慢Vmax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利多卡因属于此类ⅠC减慢Vmax,普罗帕酮属于此类。

Ⅱ类β受体阻断药Ⅲ类阻断钾通道,胺碘酮Ⅳ类钙通道阻断药。

1999-2-119.女性,50岁,心电图见图

(二)。

心电图诊断应是

 A.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B.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左室肥厚

 D.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E.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999-2-120.患者30岁,风湿性心脏病,近感心悸、头昏、心电图检查见图(三)。

其诊断应为

   A.心房扑动

   B.房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房性早搏

   E.窦性心律不齐

抗心律失常药物:

I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减慢最大速度;I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不减慢最大速度;IC类普罗帕酮、美心律

2003-1-179.属于I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奎尼丁

B.利多卡因

C.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