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139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docx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1)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3)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4、关于政策和策略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关于党的建设

7、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历史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4)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1978—1982)第二阶段(1982—1987)第三阶段(1987—1992)十三大到十四大。

第四阶段(1992—)从党的十四大开始,邓小平理论进入新的检验和发展时期。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新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新判断: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新体系:

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4)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历史经验:

总结了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3、现实依据:

党的建设面临新任务

(1)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

(2)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2

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这篇讲话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1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本本主义

(2)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2、理论联系实际

(1)、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3)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原则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思考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有哪些?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2)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其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191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19——1949)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组织形式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2)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②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④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2)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原则

(3)人民战争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2)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好党的组织建设

(3)从党性原则的高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以来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3)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4)文化上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同时部分地、初步地开始社会主义的改造。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概括起来是“一化三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三大改造。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3、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P81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改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关于农业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关于手工业

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三、历史教训: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政治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4、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意义P92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共运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3、如何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探索

1、“以苏为鉴”,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关系,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3、在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和总结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探索

1、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大跃进运动

2、文化大革命运动

3、曲折中的艰难探索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理论上的演进

2、科技改变生活。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思考题: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3、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分析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2、分析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的国情现状。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2、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29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2、战略步骤

第一步:

1981——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1991——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

第三步:

2000——205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人均4000美元)

3、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特点

(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社会的内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P134

所谓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和特点?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1)指出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全面改革的历程。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