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生 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675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 生 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养 生 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养 生 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养 生 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养 生 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 生 主.docx

《养 生 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 生 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 生 主.docx

养生主

养生主

庄子(B.C365~B.C290),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

大约生于周显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五年,年七十五。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他曾为漆园(今山东省菏泽市北)吏,学博而识高,楚威王闻其名,遣使礼聘为相,庄子以不为祭祀之牺牲,辞不就任。

着有《庄子》一书。

今存《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各篇的真伪,后世聚讼纷纭,近代学者多以为「内篇」出庄子之手,「外篇」、「杂篇」则大都为弟子后学所作。

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礼聘他。

那时他正在濮水边钓鱼,两位大夫恭敬的说:

「我们国王,有意把国事麻烦你先生。

」庄子不动声色,爱睬不睬的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三千年,你们楚王把牠用锦巾包着,锈笋盛着,藏在太庙里,以卜吉凶。

试问这只神龟真正有灵的话,宁愿死了留着一套龟甲受人尊重呢?

还是宁愿活着,在泥路中拖着尾巴爬呢?

」两位大夫说:

「以神龟来论,当然宁愿活着,在泥巴中拖着尾巴多爬一会儿呢!

他做一个小小的漆园吏,不足以养家糊口,有一次因为穷得没有办法起火,只得向管河的一位官吏借米。

那位官吏满口答应说:

「没有问题,等我收到田租时,借给你三百两金好啦!

」其实庄子借米是为了救急,所以他大为不高兴的说:

「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途中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环顾四周,没有人影。

原来是车子压过的沟中有条鲋鱼在叫我,我问牠有什么事,他说:

『我是东海里的波臣,你能否给我斗升的水,活活我的命。

』我回答说:

『没有问题,等我向南游说吴越的君主,请他们激动长江的水来欢迎你好啦!

』这时那条鱼大发牢骚的说:

『我一时失策,处于这种困境,如果你能给我斗升的水,还能活下去,而现在你竟用那种话搪塞我,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中来找我吧!

』」由这段记载可知,庄子的生活困顿,然而他对名利却不屑一顾。

例如:

有一次,宋国有一个曹商,奉宋王的命令出使秦国。

去的时候,带车几乘;回来的时候,由于得到秦王的欢心,带回一百多乘车子。

便向庄子吹牛说:

「叫我住在穷巷矮檐下,黄脸瘪颈,织着草鞋过活,我是没有这种刻苦的本领。

而我的本领,只要一句话把万乘之王说开心了,便可拥有百辆的车乘。

」庄子带着讥讽的口气说:

「我听说秦王有一次生病,下昭求医。

凡能替他开破脓疮的,赏一乘车;替他舐痔的,赏五乘车;做得愈卑鄙无耻的,得车愈多;你大概也替秦王医过痔吧!

不然怎能得了那么多的车呢?

好了,你快去吧!

」这段讽刺是多么的泼辣,尖刻,更可看出庄子对于那些以「无耻」所换来的荣华富贵的深恶痛绝!

还有一次他到梁国去看惠施,有人向惠施挑拨说:

「庄周的口才比你好,他来了,你的相位便难保了。

」惠施着了慌,便通令在城中搜寻他三天三夜。

结果他登门去见惠施,说:

「你知道南方有种名叫鹓雏的鸟吗?

牠从南海飞向北海,在辽阔的途程中,不见梧桐不宿,不遇竹实不吃,不逢醴泉不饮。

正在牠飞时,下面有一只鸱,口里正衔着一只腐鼠,那只鸱生怕鹓雏来抢牠口中之物,急得仰头大叫一声:

『吓!

』现在你也想把梁国的相位,来向我吓一声吗?

庄子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学上承老子,以道为自本自根、无为无形,无始无终、无所不在,主张顺应自然、虚静无为、万物一体的思想。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叙》中对于先秦诸子之渊源、宗旨、流弊,皆有精要的概述。

诸子

渊源

宗旨

流弊

儒家

司徒之官

于道最高,已试之效者。

违离道本,五经乖析。

道家

史官

合于克攘,易之嗛嗛。

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

阴阳家

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教授民时。

牵于禁忌,泥于小数。

法家

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

礼官

正名位,辨礼数。

茍钩釽析乱

墨家

清庙之官

贵俭,兼爱,右鬼,上同。

非礼非乐,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

行人之官

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

上诈谖,而弃其信。

杂家

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

荡者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

农稷之官

所重民食。

君民并耕,誖上下之序。

小说家

稗官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

致远恐泥,君子弗为。

道家学派大体渊源于史官。

史官记取成败、存亡、祸福及古今的道理,因此知道把握要点与根本,道家以清静无为谦虚柔弱自处,这是君王统治国家的方法,符合尧的退让和易经所说的谦逊,以谦让得到天地神人的佑助,这是道家的长处。

但是放荡的人学了这些学说,就想废除礼学,摒弃仁义;认为只要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天下。

庄子的文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评说:

想象丰富,具有驱使语言的高度表达能力,造句修辞,瑰奇曲折,如行云流水一般,创造一种特有的文体。

采用各种论辩的方法,然无不雄奇奔放,峰峦迭起,汪洋恣肆,机趣横生。

使用丰富的语汇,倒装重迭的句法,巧妙的寓言,恰当的譬喻,使他的文章,显得格外灵活,格外有独创性。

 

导读

本文选自《庄子》内篇中的第三篇。

主旨在说明如何护养「生主」,「生主」亦即生命之主,指人的天性而言。

篇中提出护养天性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如此才能不为外物所滞,避开人事的重重纠葛,使心灵获得真正的闲适自由,最终达到超脱生死的境界。

张墨生《庄子新释》:

庄子既主张乐天安命的人生,又谓吾人不必生乐死悲,似对于养生之道,漫不注意;其实不然。

他在本书中特有养生主之作,而散见于他篇的养生言论,亦不一而足,即即可见其对于养生的重视了。

老子「甘其食,美其服」的养生论,似是偏于形体的修养;杨子「可在乐生,可在逸身」的养生论,更是着重肉体的享乐;而庄子的养生论,则与他们异其趣致。

他固不主张「以百苦为极」的人生,但亦看不出他有「长生不老」的期求;他的养生,是忽略于形体,而注重其精神的。

他是求全其永在的生命,所谓永在的生命者,即超出形骸以外的生命,亦即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生命。

全文共分六段。

首段以「缘督以为经」做为全篇的总纲,指出为人处世当秉承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段藉「庖丁解牛」的寓言,形象地说明在复杂纷扰的社会中,如何才能游刃有余,其要在于「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第三段写右师残一足为自然之貌,说明要知天安命,体认形骸之残缺,并无损于天性之纯全。

第四段写水泽中的野鸡,虽辛苦觅食也不愿被关在笼中,以隐寓精神自由的可贵。

第五段以秦失吊唁老聃的故事,说明人常被哀乐之情所困扰,当安时处顺,才能达观的看待生死问题。

末段以薪尽火传为喻,说明形体是暂存的,终究会消失,只有精神生命才可以长存。

首段:

善恶两忘。

第二段:

物我交融。

第三段:

美丑两忘。

第四段:

不受制于人的精神生命,才是自由的。

第五段:

生死两忘。

第六段:

不受制于形体的精神生命,才是长存的。

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仅要知得真切,而且更要有心性修养上的实际工夫。

因为嗜欲深者天机浅,一切的偏见执着都是由于欲念的作祟,所以我们要破除差别之相,首先应舍弃选择贪取之心;而要舍弃选择贪取之心,工夫就在一个「忘」字。

所谓「忘」,就是要忘毁誉、忘利害、忘生死、忘是非。

因为这些都是欲念,如果我们不能摆脱这些欲念,就像鱼儿在陆地上以口沫相吸,只是茍延残喘而已。

鱼儿必须「相忘于江湖」,才能悠游自在;同样,人类必须是非两忘而化其道,才能逍遥自在,才能达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境界。

这时,不仅所有的苦患得失舍弃一空,就是连自己的身心,也忘得一乾二净,这种工夫,就叫做「坐忘」。

但坐忘并非如槁木,心如死灰,而是「相忘于道术」,而是有它活泼的生机。

《养生主》一文,采用「总提分叙」的布局。

除了首段总提主旨外,通过四则寓言来阐明主旨。

文章最后又以比喻总结前文,力锁全篇。

综观全文,以大笔起,以大笔收,开头和收束皆有千钧之力,而中间的寓言故事,紧扣全篇宗旨,设想奇特,妙意环生,有如群峦起伏,互生光辉。

 

翻译

我们的寿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寿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必至于困乏;既然如此而还一味地去追求知识,那只有终身疲困了。

做好是么?

无乃近于求名;做坏事么?

无乃近于接受刑罚。

最好是清虚自守,善恶两忘,以为常法。

这样可以保护身体,成全天性,孝养父母,尽其天年。

庖夫替文惠君解剖牛体,手的触摸,肩的斜倚,脚的践踏,膝盖的按压,使得皮骨剥离、砉然作响。

动起刀来,发出騞然的声音,莫不合于音节,好似配着桑林曲的舞盗,又合于经首曲的和音。

文惠君说:

「啊!

好啊!

解牛的技术居然到这种地步!

」庖夫放下刀子,回答说:

「我所喜好的是道呀,已经超越技术的层次了。

起初我解剖牛体的时候,所见无不是完整的一只牛,三年以后,就不曾见过完整的牛了,到了现在,我以虚灵的神明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官能的活动停止而神明的动作开始运行。

依循天然的腠理,进击大的缝隙,顺着大的孔隙切开,依照原有的构造使刀。

连经络和筋骨都还没碰过,更何况是大骨呢?

技术良好的厨师,一年要换一把刀,那是因为他用刀去割肉的关系;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那是因为他用刀去折骨的关系。

如今我的刀子已经使用了十九年了,所解剖的牛已达几千头了,而刀刃还好像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是如此,每当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知道不易处理,心怀警惕,视力凝注,动作徐缓,稍微动刀,牛的肢体就分裂开来,像土地弃置在地上一样。

这时我提刀而立,环顾四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

「好啊!

我听了庖夫的话,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公文轩见到右师,惊讶地说:

「这是什么人?

为什么跛了一脚呢?

是天生的呢?

还是人为的呢?

」右师说:

「这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天生了它就使它只有单独一只。

人的形貌是天所赋与的,由此知道独脚也是天意,而不是人为。

水泽中的野鸡,走了十步才能啄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一口水,可是它并不期望被养在笼子里,因为在笼里,虽吃得神气旺盛,也不快乐。

老聃死,秦失去吊丧,哭了几声就出来。

老聃的弟子说:

「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说:

「是啊!

」老聃的弟子又问:

「那么像你这样的吊丧法可以吗?

」秦失说:

「可以呀!

起初我以为他只是个世俗之人,现在才知道,不是的。

刚才我进去吊慰的时候,看到有老年人哭他,好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少年人哭他,好像哭自己母亲一样。

他们与死者心灵相会通的时候,一定有不期言而言,不期哭而哭的感应,这种表现违离天理,背弃真情,忘了所禀受的天性。

古时候把这种情形叫做违离天理的刑罚。

当他偶然而去,正是他顺时而去的时候。

应时而来,安然接受;顺时而去,坦然面对。

哀乐之情就不能深入内心。

古时候称之为自然的解除倒悬。

涂了脂膏的烛薪是会烧完的,可是火却继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课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

已而为知者(3),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4)。

缘督以为经(5),可以保身,可以全生(6),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7)为文惠君(8)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9),砉然向然(10),奏刀騞然(11),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12),乃中经首之会(13)。

文惠君曰:

「嘻(14)!

善哉!

技盖(15)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6),官知止而神欲行(17),依乎天理(18),批大郄(19),导大窾(20),因其固然(21),技经肯綮(22)之未尝,而况大軱(23)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24)月更刀,折(25)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6)。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27);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8)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29),吾见其难为,怵然(30)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31)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34)见右师(35)而惊曰:

「是何人也,恶乎介也(36)?

天与,其人与(37)?

」曰:

「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38)也。

人之貌有与也(39),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40)。

神虽王(41),不善也。

老聃(42)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43)。

弟子曰:

「非夫子之友邪?

」曰:

「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

「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44)。

向(45)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46)。

是遁天倍情(47),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48)。

适来(49),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古者谓是帝之县解(50)。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51)。

 

注释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此处「知」有两种解释:

1指「知识、学海」,二指「心知情识的主观执着」。

换言之,依第一种解释,可解为──我们的形躯生命有限,但天底下的知识技能却无尽无边。

若依第二种解释,便可解为──我们的形躯生命有限,但心里主观意识的欲望、执着却无尽无边。

(2)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此处同样有二解:

1以个人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

止尽的知识技能,注定必然是疲困不堪的。

2以个人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

止尽的欲望执着,其结果必然是疲困不堪的。

殆,疲困之意。

已,句末语助

词,同「了」。

(3)已而为知者这样还要去追求「知识」、「欲望执着」的满足。

已,如此,

这样。

为知,指求取「知识」、「欲望执着」的满足。

(4)为善无近名二句刻意为善无乃近于追求名声,故意为恶无乃容易招来刑罚。

无,无乃,表示委婉的语气。

庄子之意是:

执着于为善为恶都非正道,要超乎善恶、善恶两忘,才合乎道。

(5)缘督以为经循虚以为常法,亦即顺从自然之道。

缘,沿着,顺着。

督,督脉,身背之中脉,所处为虚。

经,常。

(6)全生保全天性。

生,通「性」。

(7)庖丁厨师。

一说名叫丁的厨师。

(8)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

(9)踦踦,音一ˇ,用一只脚站立。

指解牛时,一脚用膝盖抵住牛,所以只一脚在地。

(10)砉然向然砉然作响。

砉、向都是状声词。

砉,音ㄏㄨㄛˋ,皮骨互相剥离的声音。

向,通「响」。

(11)奏刀騞然把刀刺进去,发出騞然的声音。

奏,进。

騞,音ㄏㄨㄛˋ。

騞然,状声词,比砉然的声音更大。

(12)合于桑林之舞配合《桑林曲》的舞蹈。

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13)中经首之会合于《经首曲》的音节。

经首,传说中帝尧时的乐曲名。

会,韵律,节奏。

(14)嘻惊叹声。

嘻,同「嘻」。

(15)盖盖,通「盍」。

何,怎么。

(16)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遇,接触。

(17)官知止而神欲行感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活动开始运行。

官,耳目等感官。

知,主掌。

神欲,指精神活动。

(18)天理天然的纹理。

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19)批大郄用刀进击大的缝隙。

批,击。

郄,音ㄒ一ˋ。

通「隙」,指筋骨的间隙。

(20)导大窾把刀引向大的孔隙。

窾,音ㄎㄨㄢˇ。

空,孔隙。

指骨节间空的地方。

(21)因其固然顺着牛本来的结构而使力。

因,依,顺。

固然,本然,原本的结构。

(22)技经肯綮之未尝经络和筋骨,还没碰触。

技,当作「枝」,支脉。

经,经脉。

肯,附在骨头上的肉。

綮,音ㄑ一ㄥˋ,筋肉盘结的地方。

(23)大軱大骨,即盘骨。

軱,音ㄍㄨ。

(24)族庖一般的厨师。

(25)折断。

指用刀砍断骨头。

(26)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发,磨出。

硎,磨刀石。

(27)无厚没有厚度。

形容非常锐利。

(28)恢恢乎宽广的样子。

(29)族指筋骨交错聚结的部位。

(30)怵然惊惧的样子。

怵,音ㄔㄨˋ。

(31)謋然指牛体分解开来的样子。

謋,音ㄏㄨㄛˋ。

(32)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踌躇,音ㄔㄡˊㄔㄨˊ。

(33)善刀擦拭刀子。

善,通「缮」,拭。

(34)公文轩复姓公文,名轩。

相传为宋国人。

(35)右师官名。

指当过右师的一个人。

此处另有一解:

意指一个执着用心于

追求名利权势的人,在真理的天平上,其执着名利权势的本身就是生命最大

的残缺。

(36)恶乎介也为什么受刖刑而跛一足呢?

恶,音ㄨ。

介,失去一足。

也,通「耶」,呢。

(37)天与其人与是天生造成的呢?

还是后天人为造成的呢?

其,抑,或者。

与,通「欤」,呢。

(38)独只有一只脚。

(39)人之貌有与也人的形貌是天所赋与。

与,赋与。

一说:

有与,有其同类。

指人有两足。

(40)不蕲畜乎樊中不求养在笼子里。

蕲,音ㄑ一ˊ。

期求,希望。

畜,养。

(41)王通「旺」。

旺盛,饱满。

(42)老聃即老子。

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时楚国苦县人。

著书五千言,世称《道德经》,为道家始祖。

(43)秦失吊之,三号而出秦失,人名。

失,一本作「佚」。

相传为老聃

的朋友。

号,有声无泣,意指并非真正伤心。

(44)始也三句起初我以为老聃是世俗之人,但现在看来,他其实是个生死解脱的得道者,既然如此,我就不必大声哀嚎,硬以世俗人的礼仪标准来祭吊他。

其,指老聃。

人,世俗之人。

(45)向刚才。

(46)彼其所以会之三句他们和死者相会通的时候,一定有不期言而言,不期哭而哭的感应。

至于「彼其」到底是指谁,至少有如下二说:

1说是指哭泣者,即老者和少者。

2说是指「祭吊者与老子的学生在灵堂上相遇」。

会,指心灵的相会通。

蕲,通「期」,预期。

(47)遁天倍情违反自然,背弃真情。

遁,逃避。

倍,通「背」,背弃。

(48)遁天之刑违背天理所得到的刑罚。

(49)适来偶然来到人世。

来,指人的出生。

(50)帝之县解自然的解除倒悬。

县,通「悬」。

庄子之意是:

人为生死所苦,

犹如倒悬。

若能忘却生死,便能倒悬自解。

(51)指穷于为薪三句涂了脂膏的烛薪,虽会烧完,但火却可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指,借为「脂」,脂膏。

薪,烛薪。

古无蜡烛,用动物脂肪涂抹在薪木上燃烧叫做烛,也称作薪。

整句意为:

体道者的形躯生命虽会结束,但他遗留在人间的智慧、真理、光明、爱却可常存人间,没有穷尽。

 

问题讨论与习作

一、庄子认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缘督以为经」,你是否能认同这种观点?

为什

么?

二、「庖丁解牛」的寓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养生之理,你认为当中最精警的字句是哪些?

你个人的体悟是什么?

三、庄子藉「秦失吊老聃」的故事表达生死若一的观念,读完后试说出你对生死的看法。

四、请在三百字以内创作一则寓言,并说出寓意。

五、请以一则生活实例来印证《养生主》中所说的「缘督以为经」?

六、《养生主》中阐述「善恶两忘」、「物我两忘」、「美丑两忘」、「生死两忘」的观念,请择其一叙述一则生活实例加以印证。

 

(一)

「砉然」向然:

骨肉分离的声音

奏刀「騞然」:

刀解物的声音

謋然:

1.骨肉分离的声音

   2.急速的样子

豁然:

开通的样子

(二)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意谓物(牛)、我(臣、庖丁)本处在对立的状态,因此以目视只能停滞在牛仍是牛,我仍是我的意识。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意谓物(牛)、我(庖丁)已渐渐消解,对立状态慢慢瓦解。

3.「方今之时(十九年之后),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意谓物(牛)、我(庖丁)已完全融合,对立解除,自无矛盾冲突。

(三)

「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1.「依乎天理」:

指依照牛体本身天然的肌理。

2.「因其固然」:

指因循牛体本来固有的结构,此意喻面对与自己对立的事物并非改变对方,来符合自己,而是保持对方的原貌,采因势利导的方式,因此面对惊涛骇浪、尔虞我诈的复杂社会,不用去改变现实的状况,而应试着找到与这个环境和谐相处之道。

3.「批大郄」:

甲、「批」即「劈」,为劈开之意

乙、「郄ㄒㄧˋ」即「隙」,为空隙之意。

4.「导大窾」:

甲、「导」即导引,引向之意

乙、「窾」部首为穴部,为穴洞、孔洞之意。

5.「技经肯綮之未尝」:

甲、「技」即「支」,为支脉之意。

乙、「经」为经络之意。

丙、「肯」部首为「肉」部,为附在骨头上的肉。

丁、「綮」部首为「系」部,本为丝线盘结之意,引申为筋肉盘结之处。

戊、「未尝」即「未曾」,此指未曾碰触。

(四)

「族」本为多而聚集之义,物应以物稀为贵,太多则不稀奇,流于平庸、普通、一般,故「族庖月更刀」的「族」解释为一般。

「每至于族」的「族」,则由多而聚集之义,引申为牛体中筋骨交错聚结的部位。

(五)

「彼节者有间」以那只牛体的关节中必定有空隙,来比喻所面对的事物必定有可避开矛盾的空间。

「而刀刃者无厚」以庖丁无厚的刀刃来比喻善养生之人具有不执着的生命态度,因此不容易与面对的事物有所龃龉。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以不执着的心态去面对的必有转圜空间的事物,自是得心应手、应付裕如。

因此庄子所谓的「游刃」并非玩世不恭,而是一种从容以待的生命态度。

 

(六)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无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庄子追求精神自由,并非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凡事有矛盾难解之处,乃全神贯注地面对它,并戒慎恐惧、小心翼翼地解决它,而非大刀阔斧,随性为之。

(七)

「踌躇」本指行走缓慢不进,由迟不向前,可引申为犹豫之意,而由缓步踱行,又可引申为悠然自得的样子,因此《养生主》文中所言「踌躇满志」,乃悠然自得、志得意满的样子。

 

生死

他的内心虽然满怀着深忧,但他绝不像孔子一样叹道穷,也不像墨子一样大声疾呼,他却相反的付之一笑。

他从客观的立场来看主观的我,觉得一切都是可笑的,他的一切忧愁,快乐都是可笑的。

试看他的妻子死时,他的朋友惠施来吊丧,看见庄子正直着双脚,坐在地上,敲着瓦盆在唱歌。

惠施奇怪的问:

「她和你相伴一辈子,生下的儿子也已成人。

她死了,你不哭一声,倒也罢了;反而敲盆唱歌,这未免太过分了!

」庄子回答说:

「不如你所说,她初死时,我那里能无动于衷呢?

但仔细一想,她本来是无生无形的,毫无踪影;突然有了这个形,又有了生命,现在她又死去,这不正像春夏秋冬,随时在变化吗?

她也许正在一间室内睡得很甜呢?

我却号啕的接连的哭着,自己想想未免可笑,所以也不哭了。

」这是一种把悲观和乐观消融在一起的达观主义。

庄子临死的时候,也是那么的达观。

他的几个弟子商量,如何好好的安葬老师。

庄子便说:

「我把天地当棺椁,日月当连璧,星辰当珠玑,万物当赍品,一切葬具都齐全了,还有什么好商量的。

」弟子们回答说:

「没有棺椁,我们深怕乌鸦老鹰吃了你。

」庄子微笑的说:

「弃在露天,送给乌鸦老鹰吃;埋在地下,送给蝼蛄蚂蚁吃,还不是一样吗?

何必厚此薄彼,夺掉这边的食粮,送给那一边呢?

」这是何等的达观,何等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