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672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docx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

游居庸关长城作文

【篇一:

二年级暑假作文:

游居庸关长城】

在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去了北京的居庸关长城。

它不但高大坚固,还非常险峻。

我刚到那里,首次看到天下第一雄关这个大板。

刚进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不可攀的第一段,每个台阶和膝盖一样高,还很窄。

我算是知道为甚么居庸关长城又称为天下第一险关了!

爬上第一段,紧接着就是第二段,第二段的台阶是有高有低,有宽有窄。

站在第一号烽火台上往下望,长城底下的风景大半收在眼底。

继续往上爬,可以看见课文上所说的瞭望口和射击口。

中间有一个堡垒里面有三个小圆洞,人可以交换位置。

再往上爬,就到了一个庙里面是山神,都有很多人在那里拜神求福。

站在那里向下望,四周的风景都可以看到。

【篇二:

三年级作文爬长城】

爬长城

今天,妈妈带我去爬长城,我格外兴奋!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早就想亲自登上长城,亲手摸一摸那厚实的青砖。

一大早,旅游车带我们来到居庸关长城脚下,站在长城脚下,仰望长城好像一位巨人横卧在高大的山体上。

古老的城墙,都是用巨大的石板砌成的,大约一米多高,顶上呈“凹”字形,上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

沿石级而上,道路狭窄而陡峭,游客们有的手扶两边的城墙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

石阶已经铺了上千年,虽然被许多人踩过,却依然坚固。

长城蜿蜒在高高低低的山脊上,矫健地向东西两边延伸开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显得磅礴无比。

我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又继续出发了。

大约二十分钟,我才爬上一号烽火台。

抚摩着风雨侵蚀的城墙,我惊呆了:

城墙竟是用如此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构而成的。

少说也有六七层楼那么高。

遥想当年,古代人民是如何将这么重、这么多的砖石搬运上山,又砌在这险要的地势上的呢?

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付出了多少智慧和血汗。

难怪世人说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我恋恋不舍得离开了长城,在回家的路上连绵不断的长城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篇三:

关于写游记的作文】

关于写游记的作文

第一篇:

北京游记

在暑假里,我们鼓浪屿合唱团到北京参加合唱比赛。

也参观了北京的一些景点。

老师告诉我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的著名景点有故宫、颐和园、天坛、圆明园。

十三陵、天安门等等。

我们去了故宫、天安门、鸟巢水立方等等。

我们先去了故宫。

故宫很雄壮,它是皇帝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里面有雕龙的宝座,还有玉做的花瓶等。

我想仔细看,可是人太多了,都要被挤扁了!

然后我到了御花园,那里都是长了几百年的柏树、松树,还有亭子、假山和荷花池,里面有鲜艳的荷花和小金鱼。

随后我们还去了闻名世界的长城。

在月球上能看见地球上的唯一建筑就是长城。

它有6000多公里长,它是防止敌人侵略我们的军事建筑。

爬长城可累了,我想古代的人还要搬石头建长城多难呀。

我们还去了奥林匹克公园,在里面我看见了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

看到鸟巢终于呈现在我的眼前,很壮观,很雄伟,数百根巨大弯曲的钢粱如象腿一般撑起了鸟巢这个庞然大物。

看得令人心潮澎湃,惊叹不已。

在鸟巢的右边就是那个美丽的泡泡——水立方,巨大的、蓝色的、正方体的水立方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真的是太美了!

最后我们参观了我国十大名校之首——清华大学。

一进大门就看见了许多参天古树和一方池塘。

池塘里有美丽的荷花。

随后我们到了二校门,二校门即清华最早的校门,门石上镌刻着“清华园”三个大字。

在清华大学里百年大树成群可见,真不愧是百年老校!

途径一处小院落,导游说这是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离开这里,我们经过了清华大礼堂。

校园里,美丽又安静,是一处学习的好地方。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考上清华!

北京之旅太好玩了!

可惜我还没玩够,就踏上了回往厦门的飞机!

第二篇:

暑假游八达岭长城

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俗话说得好:

“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八达岭长城。

在一路上想象着长城的雄伟壮丽,我兴奋极了,虽说我人在车上,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长城。

关于长城的故事,我听说了许多,也在课本上学了许多,可从没亲眼看见过,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声喊叫才把我的心灵换回来:

“看啊!

长城。

”我猛地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向窗外望去,果真是雄伟的长城,憧憬已久的长城!

我突然感觉自己在燃烧,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遥望远方,长城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顺着山脊一直延伸到天边。

长城两侧一片翠绿,显得庄重美丽。

广场上的汽车向甲虫一样,聚集在一起,房屋、行人都小了许多。

长城上,中外游客形成一股人流,不断掀起层层人狼,涌进远方?

?

长城显得那样沉静、那样庄严。

他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上。

当时我的心情也受长城的熏陶变得如此沉静。

我随着“人浪”登上长城。

我的脚一部部落在那坚实的城转上,想着古代人劳动的情景;我的手一次次触摸到那凹凸不平的条石,内心是如此的感谢,感谢那些古代劳动者的劳动;我的眼睛一次次看到那苍凉而稳重的灰色,我的心里不由自主的一次又一次感到震撼。

那饱经

风霜的条石、城砖,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似乎再向人诉说着长城辉煌的历史,让我去深深的体会、细细的感受?

?

短暂而别有深意的的一天,就这样渡过。

我心满意足,因为我领略了古代劳动人的心血,我觉得今天是我竖起生后最丰富的一天。

第三篇:

长城游记

暑假已过了多日。

一天,听妈妈说要到北京岀差,还要把我带去,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北京,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而且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到了北京,妈妈办完事后,要带我去长城游览,这真是令人喜岀望外。

这一夜,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好容易盼到东方发白,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穿好衣服,背上旅行包,跟着妈妈直奔汽车站。

坐上开往八达岭的旅游车,行驶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置身于峰峦起伏的群山中了。

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

使我惊叹不已。

八月的燕山松柏苍劲,青翠欲滴,高山上的红花、小溪,令我心旷神怡。

只见长城蜿蜒起伏于高山之巅,时隐时现,犹如横卧在华夏大地上的灰色巨龙,正翘首欲飞。

“到了,长城到了!

”不知谁嚷了起来,我探头往前瞧,果然,巍峨壮丽的长城已经呈现在眼前。

汽车停在山下的广场上,我拽着妈妈的手疾步奔到长城脚下,抬头仰望,真雄伟呀!

妈妈担心我登不上去,我暗想:

“不登长城非好汉。

”城墙上平整宽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奔驰。

就这样,我们踏着巨大的条石,抚摸着古老的城垣,一阶一阶地攀登,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登上长城后,大约10米左右就有个垛口。

我站在垛口里面对着高大的石山,眼前好像浮现岀过去劳动人民为修建长城用肩背、头顶,把砖头搬运到山上的艰苦劳动的情景。

我想这伟大的建筑蕴藏着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凝聚着多少人的血汗。

妈妈边走边对我讲:

“长城全长约五千多公里,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据说在宇宙飞船上还能看见长城呢!

”我从心中为我们民族的勤劳智慧而自豪。

我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已来到长城顶端,刚才还高不可攀的巨龙般的长城,如今已在我的脚下。

我极目远眺,一切尽收眼底,只见长城在险峻的高山上,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

于是,我对着天空高喊:

“我登上长城了!

”这声音不断地在山中回荡。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随着人流走下了弯弯曲曲的长城。

当汽车开动时,我的恋心更浓了,不禁唱了起来:

“万里长城永不倒,革命歌声传四方,放声唱吧。

用劲干吧,早日实现我们的理想!

”第四篇:

长城游记

10月2日早上,我们凌晨四点起床,坐汽车赶到长城。

在车上,导游对我们说:

“八达岭长城的人国庆期间肯定很多,昨天我们一个社的导游到了晚上11点才回家,因为堵车很严重。

那我们改变一下行程,就换成到居庸关长城吧!

”车子行驶了大约2个小时,我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长城想一条巨龙在山岭上盘绕,雄伟壮观。

爸爸还告诉我一个民间传说:

秦始皇时期,秦始皇逼迫老百姓来修建长城,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也被征去修长城,不少人都累死了。

冬天的时候,孟姜女怕丈夫冷,就带棉衣去看望他,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孟姜女来到了修建长城的地方,可是从别人的口中得知,范喜良也累死了。

孟姜女很伤心,痛苦了几天几夜,就把长城哭倒了。

我和爸爸兴高采烈的沿着石阶向前走,看见一个大门,上面书写着:

“天下第一雄关”,就是指居庸关了。

我们开始爬长城了,长城的台阶好高呀,大部分的台阶都被人踩凹了下去,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我看到了一块碑,上面是毛主席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几个字,爸爸还给我在这里照了一张相呢!

我一鼓作气,一下子就爬了好几个垛口。

在高高的烽火台上,我看见了有射箭用的洞口,爸爸说,要是发现了敌人,就在烽火台上点燃烟火,发送消息,让大家做好准备。

我最后终于爬不动了,爸爸后来鼓励了我,我想到课文中《天都峰》的小朋友和老爷爷都能爬上去,我怎么不能呢?

后来我爬到了长城的最顶端,我骄傲地对着底下喊:

“我登上长城啦!

”爸爸在长城上给我买了一个纪念卡,上面写着“我登上了长城”,而且还刻有我的名字和登长城的时间。

我要保留这段美好的记忆!

从此以后,我就是“好汉”了,干什么事情都不服输!

第五篇:

博山森林公园游记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当然不会放过这美好的时光。

因此,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博山原山森林公园游玩。

听说那里来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

我们乘车来到原山脚下,顺着小路往上爬。

我像一只鸟儿一样欢快的跑在前面,不时地回头跟落在后面的爸爸妈妈预告着前面的路况。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原山的正门,在北面是一个大的停车场,停车场的东面是原山博物馆,南面有一条又宽又长的公路伸向大山里面,那便是进入山林的入口。

我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妈妈买完票,三步并作一步往山上跑去。

终于,写着“原山森林乐园”几个大字的牌坊出现在我们眼前。

哇!

里面建设的好美啊!

有许多娱乐设施:

有晃板,有钢丝,有独木桥,有吊桥,有转椅,还有诸葛称下等等。

这些设施分别设在不同高度的山间平地上,中间有人工砌成的石头台阶把它们连在一起。

这样以来边爬山边玩耍,一点也不觉得累,而且还能观赏这山间美景!

单单看我这面头大汗两腮通红,就知道我在这乐园里玩得那才叫一个“爽”呀!

尽兴之后,我们一家

又开始了艰难的攀爬旅程。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

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大而雄伟的楼,那就是“望海楼”。

它矗立在山顶,像个巍峨的巨人。

望海楼一共有十二层,每层大约有3米高,一共有274个台阶。

走到第十一层,在右手边悬挂着一口大钟,旁边悬着一根木桩。

来往的游客到此都会亲手撞几下。

我也顺手握住那根木桩用力向大钟撞去,那浑厚有力的钟声回荡在耳边,让我顿时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来到楼顶往远处眺望,博山的一切尽收眼底:

近处的齐长城。

滑草场。

恐龙谷,还有远处的发电厂。

气象站。

高楼大厦等等。

站在这望海楼的最顶层,心中感到非常的清凉舒爽,再难过的事情,此时此刻也会烟消云散了。

原山的美景看也看不完;原山之大逛也逛不完;身在原山的喜悦心情说也说不完。

我跟随着爸爸妈妈去了齐长城遗址,石海,滑草场等几个景点后,又来到熊猫馆观看了我最喜爱的大熊猫,它那笨拙而可爱的身躯走起来一扭一扭的,看到自己最爱吃的食物——竹子,便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开始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看它那副泰若自然的样子,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若无睹,似乎在告诉大家:

“随便你们怎么看我说我吧,我先吃饱了再说!

”哈哈,它的超级可爱让我有些依依不舍,只能与这家伙合影留念了。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匆匆的过去了,虽然很累,虽然还有几个景点还没来得及去看,但是却非常的开心!

回到家里以后,我的脑海中还不时的闪烁着今天开心的情景!

真是一个难忘的假日啊!

第六篇:

中山之魂——孙中山故居游记

前一阵我又去了一次中山故居,这已是我第三次去中山故居了,随着自己的长大,每次去都感受到许多不同。

十几年前第一次去时还只是一个才大学毕业的学生,看稀奇般地看过去,隐隐约约在脑子里留下一个奇怪的印象:

一个西式的小楼,一走进去却完全是中国古式的布置和家具,给人突然时空转换的错觉。

第二次去时是刚当了导游不久,生硬地背着书本上的讲解词,其实心里一点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造反,还曾天真地对一位五十多岁、很有学问的游客说:

“为什么你们这样佩服孙先生呢,我们年青人认为他老起义老失败,很窝囊呢。

今天,当我三十五岁的时候,当我读了很多关于他的书之后,当我带着我读小学的孩子,再次来到这里,体会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我知道,那中西合碧的小楼在刚竖立于清末的中国农村时曾引起过多大的喧然大波。

这座小楼是他的哥哥在南洋经商赚了些钱寄钱回来,由当时26岁的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亲自画草图、亲自督建的。

它有无数地方是迥异于当时的中国农村习俗的,第一个是它的朝向,中国古时候的住房都讲究坐北朝南,或是朝东,讲究紫气东来,但这座小楼却是坐东向西的,在整个翠亨村独一无二。

第二个是它开了许多窗户,在当时农家从不开窗的厅堂墙上都开了窗户,窗与窗相通,这样所有房间的窗户打开时,空气流通顺畅。

第三个是它的走廊和门,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各个房间都能通往走廊,而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开了门,这也大违中国传统建筑封闭式的习惯。

据说小楼建成时许多人来参观,当时就有人说小楼四通八达破财不吉利,学医的孙中山先生说:

“空气流通,精神愉快就是吉利!

再说楼门正中的装饰,光环下面雕绘一只口衔圆形方孔钱的蝙蝠,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图案,叫做“福在眼前”,不过中山先生却把蝙蝠改为了一只飞鹰,真是够中西合碧的。

小楼的外观,红墙白柱,画着白色边线,楼房上下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完全是西式建筑的样子,但一进入里面就发现青砖墙、木雕椅、供神台,长对联,完完全全成了中国的世界,所以当年才给我突然时空转换的感觉。

这正中客堂的摆设正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这里有几张酸枝木椅,放着孙中山先生于1885年从南洋群岛带回来的煤油灯。

墙上挂着孙中山父母的照片,完全是两位中国清末老实农民农妇的样子。

他父亲叫孙达成,早年曾在澳门做鞋匠,后回家乡务农,娶了杨氏为妻,生下了4个孩子,孙中山先生排行第三,正厅后面就是他母亲当年的卧房。

楼上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当年开的病方和听诊器等行医用品。

有句老话叫“上医医国,下医医人”,他一开始也是治病救人,后来慢慢明白用自己的医术只能挽救少数人病痛的折磨,只有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才能使广大民众得到新生,于是开始弃医从政,从救治个人的身体转向救治我们的国家。

我国历史上有好几位这样的人物,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鲁讯先生,当年鲁讯在日本学医,偶然看到一部报道日俄战争的纪录片里有日本兵杀中国人的镜

头,围观者皆是中国人,均是麻木状,于是鲁讯自此弃医从文,从救治人的身体转而向了救治人的心灵。

在这间书房里还发生过一件大事,1893年,孙中山在这间书房里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并建议清政府能依照西方制度开办学校、开设工厂,采用现代机器,保护工商业等等。

然后他亲自北上向李鸿章上书,但是最后却如石沉大海,无人理睬。

孙中山就是看到无法通过这样温文的方法救治中国,于是才坚定地走上了武装推翻清王朝的道路。

其实要说到为什么孙中山先生那么义无反顾地一次又一次组织武装起义,除了这次被堵塞了改良之路的原因,还有好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一是他的童年家境相当贫寒,使他对农民的困境有深切的体会,孙中山10岁才得以入读村中的私塾,所以小时候他常常在村中的大榕树下听一位从前的太平军冯爽观老人讲太平天国的故事,这可能正为他后来一生革命活动埋下了种子,现在在这榕树下专门塑成了一尊讲故事的塑像,就是表现这个重要的历史史实的。

孙中山12岁时被在檀香山经营畜牧业的哥哥接去,开始接受西方教育,后来又到香港学医,这些教育使他学到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否定鬼神的存在,接触到西方民主、平等的理念,使他更具有反叛精神,当他再次回到中国乡间时就带头砸毁了北帝神像,为乡绅们所不容,然后逃往澳门,在那里开始行医,成为澳门的第一位西医,他一边为民众施医赠药,一边开始传播革命的火种。

后来他的一位好友的死也更进一步坚定了他斗争到底的决心。

他的这位好友叫陆皓东,他们的家很邻近,年龄也仅相差两岁,从小就很要好。

当孙中山由檀香山回国时向陆皓东介绍了许多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使陆皓东的眼界大为开阔,孙中山砸毁神像就是与陆皓东一起干的。

陆皓东不但陪孙中山一起经上海往天津向李鸿章上书,还与众朋友一起参加孙中山在广州组织的会议酝酿创立了兴中会。

结果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兴中会组织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中,由于陆皓东冒险焚烧会员名单而被捕。

陆皓东被捕后被清朝广州地方官员严刑审讯,直至残酷杀害。

孙中山痛失良朋战友,也更坚定了他斗争到底的决心。

孙中山先生他们这一次次的武装起义买军火枪械等所用的钱都是他向海外的华侨,如他哥哥孙眉等募捐而来的,一次失败了他就又逃出去募集,再失败再募集。

他用自已亲朋家人的钱财为天下人谋幸福,而革命成功后却从没给自己的家人谋过一分私利,整个故居里没有一件家具是孙中山先生自己添制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当年他哥哥孙眉用在南洋经商得来的钱购置的。

而且孙中山先生还不让家里人当官,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有人说请他的哥哥孙眉来任广东都督,他也不同意,就算参加革命也只能到最前线去,于是他哥哥的儿子孙昌即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为国捐躯了。

孙中山先生写给家人的遗嘱是:

一生致力国民革命,不治家事。

当年那位被我问到的老年游客曾说:

“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民主大同,而且不断修正错误,寻求真理,并且不恋权位,气概如虹,从人格的角度,我最佩服他。

”当年的这段话我是没有明白的,但却记住了,并为此翻了很多书,想证明他说的不对,但,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错了,而且因此认识了这样一位伟人。

今天,当我再一次站在他的故居里,仿佛又看到他在那里伏案疾书。

中山,乃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伟人孙中山为名的城市。

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他的家乡广东省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即现在的中山市。

我国很多城市的街道、公园也以“中山”命名,还出现了“中山”为名的学校、医院、舰艇,而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也被称为“中山装”。

由于有了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也就有了“紫金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并于1986年由任民革中央代主席、中国人民政协副主席的屈武同志亲笔书名。

而孙中山故居里,复原的翠亨民居群建筑物,以及其民族风俗大部分概括了中山地区居民的一些民间习俗特色,也反映了孙中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各阶级的生活情况。

我们随着人流慢慢的走进了故居的公园里面,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里面有小桥流水,观赏花卉等。

在几个显眼的地方还摆设着雕像和吊钟。

我们按照指定的游览牌标识,跟随着众多的游人走进了孙中山的故居。

这是一个两层小楼,门前挂着由宋庆龄题字的门匾“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是一座融合中、西方建筑特点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其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主持修建的。

往里面走就是一个厅堂,上面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再往里就是中山先生的卧房,里面摆设着孙中山先生早年起居生活的陈列品,大床、蚊帐、瓷枕、座椅等。

楼房后面有大厨房、厨房隔壁为浴室,里面有一只大浴缸。

(看完中山先生的故居,不免就想到了毛泽东的故居,发现这些故居都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房子建造的都是很大气的。

)穿过中山故居,就到了中山时期的民俗陈列馆,这里展示着当地人的生活习俗。

摆放着当时各个节日食物以及供品和传统民间习俗喜庆所具备的各种物品。

穿过陈列馆,我们就到了百草堂,这里是孙中山先生早年行医的地方,里面摆放着中国古典抽屉式的药柜,看上去就和电视剧里中药铺的样子一模一样。

再往前,就是另外二层小楼,这就是陈兴汉的故居。

陈兴汉,1876年出生于翠亨村,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追随者,深受孙中山器重,曾管理粤汉铁路事务,出任广三、广九铁路管理局长等职务。

1932年上海抗战爆发后,陈兴汉还曾出任京沪、沪杭甬铁路局长,负责输送兵源、物资补给等工作。

走出中山故居,我们又参观了中山纪念馆。

纪念馆里陈列了很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孙先生的衣物、手稿等,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反映了当时孙中山先生在各个阶段的活动记录,让我们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

另外一部分也适当的反映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

展馆二楼展厅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的陈列,反映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其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贡献和牺牲。

近三个小时的的时间,我们终于参观完了整个故居。

今天才真正近距离的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

走出展馆,不禁感叹,深深地对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所敬仰,从而使我们更加加深了对这一伟人的了解。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为了“大同之世,天下为公”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去奋斗、去拼搏。

第七篇:

北京游记

在北京,大家最怕的是堵车。

可是我们在北京的几天行程中却没有遇到过这个麻烦。

这都是地铁的功劳。

妈妈在我们去北京之前,就已经在电脑上查找了我们要去游玩的几个景点的路线,全部都是乘地铁出发,然后原路返回。

记得有一天,我们去颐和园游玩。

我们来到地铁站,先在自动售票机旁买票。

你只要在售票机的屏幕上点击你要去的地方的站名,再把买票的钱放进去,票就会出来,还会找钱给你。

我觉得真奇妙,而且不用排队,很方便!

买好票,我从妈妈手中拿了一张票,其实它是一张卡。

妈妈告诉我,这张卡可以循环利用,节省了很多纸张。

我们进站了。

突然,一排“怪物”挡住了我的去路。

原来它是检票机。

只见妈妈把卡插进一个洞里,那个“怪物”就乖乖地让我通过了。

在站台里等了一会儿,一辆地铁就来了。

我们上了地铁,地铁飞驰起来,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就到达目的地了。

听说如果坐公交车得坐上一个多小时呢。

你们知道吗?

在北京乘坐地铁去游玩,不但速度快,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只要你不出站台,两元钱就可以到你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

这真是“一卡在手,游遍北京。

我们在北京住的是一家坐落在胡同里的宾馆。

这家宾馆干净、舒适,最大的优点是它离天安门广场很近,步行只需二十分钟。

你知道我们是在哪里淘到它的吗?

对,电脑上。

妈妈可是我们家的淘宝高手。

她在电脑里的地图上搜索北京天安门附近的宾馆,一下子就淘到了这家宾馆。

就这样,我们还没到北京,就好像有亲戚朋友在北京等着我们、欢迎我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