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575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序号:

1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时间:

2月22日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指导学生预习。

2、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给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自主预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

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预习习惯。

(板书:

预习)

二、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一)看图,讲明预习意义,明确预习要求

1、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每篇课文老师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我们为什么还要预习呢?

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师小结:

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好课文作必要的准备。

2、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请把书打开。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

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①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自学生字新词。

小结:

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二)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

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

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三、纠正反馈、迁移运用

1、指导预习第一课。

(1)出示预习步骤:

一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读课文,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三读课文,开动脑筋,不懂就问。

(2)用以上步骤试着预习第一课《长城和运河》。

第一步:

学生试读课文后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

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么处理?

师小结:

①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读准字音。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实在不会,打上“?

”质疑。

第二步:

学生再读课文后,出示句子: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学生试读,一次读不顺再读。

   师小结:

遇到难读顺、难理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反复练习,仔细琢磨。

第三步:

学生再读课文后,让学生质疑,师个别指导。

   师小结:

预习中遇到难题,同学们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实在不会可打“?

”,个别问老师。

总结:

刚才同学们预习得很好,和书上画中的孩子一样专心、认真,通过预习,我们对第一课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同学们会更主动,更积极。

3、评评身边同学。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过渡:

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

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

②查相关资料。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2、听童第周的故事。

小结:

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能力更强。

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大家可要坚持这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相信大家能做到。

 

教后记:

学生开学状态比较好,知道养成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好处,通过观察插图及学生讨论,明白更多的预习方法,同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预习课文第一课中去,效果良好,但要养成习惯,还需持之以恒。

 

序号:

2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时间:

2月23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看图,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意义,自学质疑:

  1、出示挂图(第4页上图)学生观察,然后说说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2、集体讨论:

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3、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写好每项作业,我们可以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

对照图画思考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的更好呢?

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一)欣赏优秀作业。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二)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小组讨论:

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

书写工整、字迹漂亮。

认真思考后,再动笔。

  

(2)口头作业:

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3)拓展作业:

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

三、纠正反馈、迁移运用。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写字。

教师巡视,相机个别纠正

2、展示优秀作品。

 

教后记:

学生能意识到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课中进行写字比赛,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不错,对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有促进作用。

序号:

3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上课时间:

2月24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自学质疑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三、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民族创造奇迹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蜒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四、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五、指导朗读全文。

六、纠正反馈、迁移运用。

1、描红。

2、补充习题:

第一题。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曲折

蜿蜒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天堂

教后记:

学生预习充分,能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长城的行为及运河的秀丽,但课前让学生找找其它人间奇迹,学生除了在课课通上找一点,就没有其他方式了!

序号:

4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上课时间:

2月25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

(板书:

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

(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

引读:

运河像……(板书:

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教后记:

结合插图及学习手册上的长城介绍,学生能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秀美,从而感受祖先的伟大,能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了解两节反复写法有助于孩子背诵课文,我班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上背诵课文。

序号:

5

课题: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上课时间:

2月26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

(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

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

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

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留连忘返?

等等。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

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仅曾母暗礁蓝玉合壁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渺:

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教后记: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能初步了解南沙的位置、物产、景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字词教学比较顺利,但有些词语学生不能理解,有助于在精读课文中去感悟!

序号:

6

课题: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上课时间:

3月1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先请同学们听写几个词语。

(2)(幻灯片出示词语)生对照幻灯片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3)全对的学生表扬自己“我真棒”。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相机板)

二、精读感悟

(一)引入情景,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二百多座、星罗棋布。

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

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

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

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

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

指名读。

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

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

(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

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

(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拓展练习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

(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第四题,第五题(把介绍的内容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蓝色宝库

晶莹的珍珠(最南端)

迷人世界

教后记:

通过精读课文,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来读中感悟,从而理解一些词语,感受南沙的富饶和美丽,在讲解二、三节时,结合补充习题练习,效果良好,但背诵课文有难度!

序号:

7

课题:

3庐山的云雾

上课时间:

3月2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

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课后记:

教师从家乡山引入庐山,再从瀑布引入云雾,自然引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带着寻找云雾特点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二、三节并出示两节词语认读,比整篇出示词语效果好的多,初读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内容,再次感受总-分的写法,但指导写字的时间偏少!

序号:

8

课题:

3庐山的云雾

上课时间:

3月3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

“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

(“特别”。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启发想象:

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

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

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

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

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

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教后记:

我们一边做练习一边讲课文,大部分学生的朗读很不错,对庐山云雾的神秘感和奇幻美丽,同学们理解很到位,能很快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大部分同学能用“流连忘返”造句!

 

序号:

9

课题:

练习1

上课时间:

3月4日

教学目标:

1.整体认识,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

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

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

(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

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三、板书

教后记:

学生对我国省市区了解甚少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此有一定你的认识,但要想记住他们还需慢慢消化,毕竟刚接触,鼓励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及天气预报!

序号:

10

课题:

练习1

上课时间:

3月5日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2、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教学准备:

《成语词典》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

(“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返”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返”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读读背背。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

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

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

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

(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

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