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517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docx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

山东聊城某重点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建立教育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3.陈独秀曾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两位先生”是指

A.民生与民权  B.自由与革命  C.平等与博爱   D.民主与科学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5.在185O年到1899年这段时间里,我国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

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6.我国某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

以下思想中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

A.因材施教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

“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为驱散这一“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D.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

“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这段话说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9.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0.在新时期,最早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1.恩格斯说: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说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以下文学作品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A.《安娜·卡列尼娜》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D.《巴黎圣母院》

12.著名史学家胡绳说: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

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

”以下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中日建交④中美建交⑤杂交水稻南优2号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⑤

13.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14.周实先生的《刀俎》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酷刑的系列小说集,其中《轘》中的主人公正是推行“车裂”这种酷刑而最终自己也被车裂而死的改革家商鞅。

这一悲剧无法说明()。

A.商鞅以严厉的刑罚保证变法的实施B.改革往往需要改革者付出巨大的牺牲C.商鞅的改革最终遭到了失败D.专制制度下的人权缺乏任何保障

15.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16.“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有可能会变得专横”。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强调的是()

A.生而平等B.民主政治C.人民主权D.信仰自由

17.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8.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9.孙中山先生说:

“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1979年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决定:

把每年的3月12日(孙先生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

(如图)由此可见“植树节”的设立()

①反映孙先生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②为了缅怀孙先生的丰功伟绩

③实现了孙先生三民主义思想

④符合植树的自然时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

读图8,该作品的特点是:

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克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该作品所属画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列宾 B.梵高C.罗丹D.毕加索

21.以下“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22.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说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3.《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如图)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强调标新立异,而不注重写实。

这幅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24.邓小平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其主要依据是毛泽东()

A.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C.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决定建立人民公社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25.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②“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③飞机研制成功④“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4分)

 

(2)材料二表达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6分)

 

27.(25分)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表现,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汉宣讲五经的八位国家级大师有六位是山东人,东汉设置的十四位经学博士,山东儒生就占了八家。

在《汉书·儒林传》中独自立目者有27人,山东儒生占17人。

在《后汉书·儒林传》中单独立目者有42人,属于山东籍的儒生有12人,其中,郑玄打破经学门户之见、融合各家所长,所开创的儒学为当时“天下所宗”。

······自汉武帝擢升山东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后,共计丞相27人,属于山东籍的就占了12人。

无怪乎当时邹鲁一带有这样的谚语: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如果把汉代的中国儒学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山东儒学就是这棵树的根本和主干。

——据安作璋《两汉儒学与山东》

(1)概括材料,说明“山东儒学就是这棵树的根本和主干”,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山东儒学独特的发展优势。

(6分)

材料二《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所记大大小小的出版机构,竟达500余家。

又据统计,1900年前国内出版西书567种,其中434种由上海出版,约占总数的77%;1899至1911年国内出版中文期刊165种,其中69种由上海出版,约占总数的42%;《民国时期总书目》“语言文字”分册共收书3861种,其中2500种由上海出版,约占总数的65%。

对于上述现象,有学者在相关论文中列出以下纲目加以分析:

上篇:

清代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入

1从欧美日本等国输入印刷技术、机器设备及相关材料

2从江浙地区输入出版从业人员与资金

下篇:

清代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出

1输出技术工人,普及印刷技术

2印刷设备与之末原料的集散基地

3输出书籍报刊,传播旧学新知

——据潘建国《清代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入与输出》

(2)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出版印刷业在全国的地位,概括近代上海印刷出版业的兴起模式,说明其对全国的影响。

(7分)

材料三大致在1660——1789年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之际,整个欧洲的思想和文化史也经历了中世纪迄今最为重大的变化。

······为了便于分析起见,我们把这一较长的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17世纪下半期,这是科学革命取得胜利的年代;接踵而至的18世纪大部分时期,这是“启蒙运动”的时代。

17世纪后半期席卷欧洲的知识浪潮在此后一百年间同样声势浩大。

实际上,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影响。

——【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1660——1789年间西欧政治状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思想文化上的重大变化又有哪些?

列举具体所学史实说明这些变化(各举一例即可),并指出各类变化的相关影响。

(10分)

(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文化建设可在哪些方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2分)

 

28.(14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

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

(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2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左右皆曰贤……然后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关注的主题是什么?

(2)他们是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什么问题提出这些主张的?

(3)说说这些主张的积极意义。

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内容是: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倦怠;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

问题:

(1)列出明治维新中“破除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的具体措施。

(2)指出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解析:

亡国,即亡某个政权,仅仅是政权的覆灭。

但是,如果这块土地上的文化道德价值观被推翻,文明全非,社会成为弱肉强食,丧失道德廉耻,那么就是亡天下。

亡天下,意味着这个民族可能永远消失在历史中,应选C。

5.D      

解析:

此题考察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潮流。

根据题干所述的时间分析,此时正值封建社会后期,受到外来入侵的影响,列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AD属于变化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6.C      7.D      

解析:

19世纪末,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典力学出现了危机,在这样背景之下,出现了量子理论和相对论。

量子理论是指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

8.A      

解析:

文章出自《敬告青年》一书。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纲领性文章,《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B、D可以排除。

文学革命发生于1917年,故可以排除。

从材料中“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也可做出判断。

9.C      

解析:

A图——文艺复兴,B图——启蒙运动,C图——马克思主义诞生,D图——新文化运动。

注意各备选项在比对时候,需要满足“共同”这一条件。

10.C      

解析:

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11.D      12.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1966—1976年十年中的科技、外交成就。

①④⑥属于十年探索时期或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就。

13.C      

解析: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也使亚历山大二世下定改革的决心。

14.C      

解析: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改革家个人的悲惨遭遇并不等于变法本身的失败,那些改革措施基本延续及其取得的成效说明变法是成功的。

15.B      16.D      

解析:

此题考查启蒙运动。

根据题干提取信息分析,政府专横的表现是只允许有一种宗教出现,因此是一种宗教迫害的表达,而作者不赞成这种仅有一种宗教的观点,因此提倡宗教自由。

17.D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国民思想解放,故正确选项为D。

18.B      

解析:

注意题干的信息是“欧洲近世史的两大潮流“再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思想之复活”指“文艺复兴”,“基督教的复活”指“宗教改革”。

19.A      

解析:

此题考察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根据题干“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表达了孙中山重视农业发展,“3月12日(孙先生逝世纪念日)”表达了缅怀孙中山的思想。

3月初是春天符合自然规律。

③说法错误,三民主义没有得以实现。

20.D      

解析:

根据图8及题干作品特点的解说可知,这个作品属于20世纪以后兴起的现代艺术流派——立体派。

21.D      

解析:

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项字体为小篆。

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

22.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的理解。

“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说明建立社会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A、C、D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23.D      

解析:

现代派绘画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24.B      

解析:

据“在黑暗中”可以判断此题考查的是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因此C.D两项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其中D项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5.C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但题目要求的是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③飞机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飞天”使用的是宇宙飞船,所以不选③。

故正确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26.

(1)弊端:

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

注重实用。

措施: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

(1)根据:

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经学专家;对经学的解释对全国有引领作用;部分儒士成为高官发挥政治影响。

(3分)

    优势:

作为儒学发源地,儒学有较为强大的感召力;经学人才辈出,形成钻研经学的师承和风气;公孙弘等人读书做官的现实影响力;科学文化风气浓厚;经济发达区域。

(3分。

任答3点)

(2)地位:

上海出版印刷业在中国占据明显优势(或曰:

上海是全国出版印刷中心)。

(1分)模式:

利用地域优势,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从外地引进专业人才和资金。

(3分)

   影响:

培养技术工人,使印刷技术得到推广;为全国印刷业提供机器设备和原料;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3分)

(3)特点:

专制主义盛行。

(2分)

变化:

一是科学革命,史实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影响是近代科学形成,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4分。

变化1分,史实1分,影响2分,下同。

)二是启蒙运动,史实如孟德斯鸠完成《论法的精神》,影响是提出一系列政治设想,为政治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4分)

(4)为生产事业提供技术基础;促进改良社会风气;培养产生政治领导人员;形成文化类产业部门;促进社会思想解放等。

(2分。

任答2点)

28.(l)三个阶段:

①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

(3分。

每点1分)

②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3分。

每点1分)

③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分。

每点1分)

(2)原因:

①政治:

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

(1分)

②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1分)

③思想:

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1分)

(3)理解:

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

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分)

29.

(1)选拔贤人。

(2)贵族垄断仕途(或把持政权)。

(3)要求以才能贤德来代替世袭,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反映了下层人民要求政治清明的愿望,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改革的进步潮流。

30.

(1)破除旧来之陋习:

剪去武士头上的发结;解下武士的佩刀;提倡不同阶层的人通婚;采用西方礼仪等。

   求知识于世界:

向欧美国家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按照欧美模式。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2)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崛起为东方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