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514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7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docx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及其释义培训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二〇二〇年五月

第一章 编制说明

参照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红皮书统计方法》支付业务指标的设置与统计口径,结合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开展情况,本文对现行支付体系的核心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搜集、整理,编写了《支付指标体系框架》。

《支付指标体系框架》按照支付体系的特征要素从支付环境指标体系、支付组织指标体系、支付工具指标体系、支付系统指标体系、账户类指标体系、证券结算系统指标体系六个部分对核心支付业务指标进行了划分、定义,并从统计口径、采集渠道、采集频度、维度划分、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校验规则七个方面初步确定了各项支付指标的要素,为最终支付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一些初步性的探索。

支付环境指标体系由人口、GDP、物价指数、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组成。

设立支付环境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为构建支付体系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提供社会、经济、金融等相关基础数据支持。

支付组织指标体系包括人民银行分支行数量、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及网点数量、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情况等组成,主要为研究我国支付服务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基础数据采集。

支付工具指标体系对支付工具进行了多层分类。

按照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提供主体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提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按照非现金支付指令载体划分,非现金支付工具指标分为纸基支付工具指标和电子支付工具指标。

按照非现金支付工具种类划分,非现金支付工具分为票据、银行卡、贷记转帐、直接借记等指标,同时将票据细分为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等指标;银行卡按卡的种类分为借记卡、准贷记卡和贷记卡等指标。

支付系统指标体系涵盖了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业务指标、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业务指标、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指标、外币支付系统业务指标、同城票据支付系统业务指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系统业务指标、中国银联银行卡支付系统业务指标、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业务指标、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业务指标等内容。

账户类指标体系包含了各类银行结算账户指标,反映了银行结算账户的开、销户数量等多个方面,为加强账户分析,规范账户管理,了解社会经济活动状态提供参考。

证券结算系统指标体系对证券交易、清算和结算业务量等指标进行了统计。

在设置各级各类支付指标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指标特点及主要用途,参考统计实践惯例,将指标大致分成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个层次。

描述性指标用于反映支付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如银行卡发卡量、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银行本票交易笔数与金额等,主要由绝对数量组成。

评价性指标是根据支付体系“效率”目标,用于对支付体系运行结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的指标,如银行卡渗透率、银行卡消费每笔金额、M0/GDP、支付系统业务金额与GDP比例等,主要由相对指标构成。

预警性指标是根据支付体系“安全”目标,用于对支付体系运行情况的监测,通过支付预警指标数据对可能出现的各类支付风险进行预报。

如银行卡睡眠卡比率、银行卡欺诈交易比率、空头支票比率等,支付预警指标体系同样主要由相对指标构成。

第二章 支付环境指标体系

支付环境指标体系由人口、GDP、物价指数、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组成。

设立支付环境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为构建支付体系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提供社会、经济、金融等相关基础数据支持。

一、人口

1.总人口

统计口径: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年度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内未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

1.1城镇人口

统计口径:

按常住人口划分。

包括市人口和镇人口,其中市人口为设区的市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为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1.2乡村人口

统计口径:

按常住人口划分。

指除市人口和镇人口两种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计量单位: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二、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统计口径: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2.GDP增长率

统计口径:

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GDP与基期GDP的比值。

根据基期的不同分为环比增长率和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指期内GDP与上一期GDP的比值;同比增长率指期内GDP与去年同期GDP的比值。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3.人均GDP

统计口径:

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GDP与常住人口的比值。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人口

校验规则:

4.最终消费支出

统计口径:

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按消费主体(居民、政府)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统计口径: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6.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

统计口径:

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和附属于其他法人单位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的活动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7.国家财政收入

统计口径:

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

(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按收入主体(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8.国家财政支出

统计口径:

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

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按收入主体(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统计口径:

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

⑴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和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⑵售给社会集团的各种办公用品和公用消费品;⑶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和旅店(招待所)附设专门供本店旅客食用,不对外营业的食堂的各种食品、燃料;企业、单位和国营农场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生产的产品;⑷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的粮食、副食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⑸售给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消费品;⑹居民自费购买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⑺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出售的新、旧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⑻旧货寄售商店自购、自销部分的商品;⑼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罐装液化石油气;⑽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商品。

不包括售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的农场)生产经营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设备、工具等和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作为转卖用的商品,旧货寄售商店受托寄售卖出的商品,服务业的营业收入,邮局出售邮票的收入,自来水、电力、煤气生产(供应)单位的产品供应收入,也不包括农民之间的商品销售。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1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统计口径:

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的比值。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人口

校验规则:

11.货物进出口总额

统计口径:

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

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三、金融

1.货币供应量

统计口径:

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M0、M1、M2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2.M0/GDP

统计口径: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M0/GDP

校验规则:

3.现金

统计口径:

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名义价值(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总额,不包括在中央银行或财政部金库的部分,日常不用于支付的纪念币不包含在内。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类型(纸币、硬币)

按面值(100元纸币、50元纸币、20元纸币、10元纸币、5元纸币、2元纸币、1元纸币、1元硬币、5角硬币、1角硬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4.各项存款余额

统计口径:

统计期末金融机构存款总额。

存款指企业、机关、团体或居民根据资金必须收回的原则,把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保管并取得一定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存款主体(法人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5.各项贷款余额

统计口径:

统计期末金融机构贷款总额。

贷款指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根据资金必须归还的原则,按一定利率,为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按贷款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贷款;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五年以下(含五年)的贷款;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五年(不含五年)以上的贷款。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贷款期限(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6.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统计口径:

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数据来源:

银监会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行别,按地区(全国、省)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7.短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统计口径:

统计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期限(活期、三个月、半年、一年)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8.短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统计口径:

统计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期限(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9.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统计口径:

统计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银行业金融机构类别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10.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额

统计口径:

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银行业金融机构类别、按准备金类型(法定存款准备金额、超额存款准备金额)

计量单位:

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11.美元汇率

统计口径:

统计期末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比率。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12.外汇储备

统计口径:

统计期末由中国人民银行所集中持有的外汇总额。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美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四、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统计口径: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统计口径:

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通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能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3.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统计口径:

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用以反映全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数指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第三章 支付组织指标体系

支付服务组织是通过账户服务、支付系统、支付工具等手段为社会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的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分工的细化,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并呈现出支付服务主体多元化、支付服务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管者,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清算与结算服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企事业单位、个人及其他经济主体提供支付服务。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作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有效补充力量,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专业化的支付服务。

支付组织指标体系主要针对我国支付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反映支付服务组织体系整体情况。

支付组织的有关指标包括人民银行分支行数量、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及网点数量、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情况等。

一、中国人民银行

1.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数量

统计口径:

采集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

【描述指标】

1.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总数

统计口径:

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

采集渠道: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按照银行类别(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1.1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总数

统计口径:

采集渠道: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1.2区域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总数

统计口径:

采集渠道: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2.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

统计口径:

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境内具备金融许可证和物理营业场所,履行对外营销服务职能的所有营业机构,具体包括各一级分行本部营业厅(室)、各二级分行所设营业厅(室)、城区支行和县支行本部营业厅(室)、二级支行、分理处、储蓄所。

采集渠道:

银行业金融机构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按照银行类别(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评价指标】

3.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覆盖率

统计口径:

统计能够提供支付服务的金融机构乡镇一级的覆盖率。

采集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按行政区划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覆盖率=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乡镇覆盖数/乡镇总数

校验规则:

4.每万人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网点拥有量

统计口径:

统计一定区域内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网点数量

采集渠道:

银行业金融机构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按行政区划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每万人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网点拥有量=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网点数量/人口数

校验规则:

【预警指标】

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

1.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总数

统计口径:

统计经过人民银行核准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数量.

采集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

采集频度:

维度划分:

按行政区划、按支付服务机构类型(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其他支付服务)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第四章 支付工具指标体系

支付工具是传达收付款人支付指令、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的载体。

按照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提供主体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提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按照非现金支付指令载体划分,非现金支付工具指标分为纸基支付工具指标和电子支付工具指标。

按照非现金支付工具种类来划分,非现金支付工具分为票据、银行卡、贷记转帐、直接借记等指标,票据又可以细分为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等指标,并可以继续细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指标;银行卡则可以按卡的种类分为借记卡、准贷记卡和贷记卡等指标。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总量指标

1.非现金支付业务量

统计口径:

全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业务量

采集渠道: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按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按类别(票据、银行卡、贷记转帐等);按渠道(电子支付、纸基支付)

计量单位:

笔、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2.日均非现金支付业务量

统计口径:

按自然日平均计算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业务量

采集渠道: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行政区划;按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按类别(票据、银行卡、贷记转帐等);按渠道(电子支付、纸基支付)

计量单位:

笔、万元

计算方法:

=非现金支付业务量/自然日天数

校验规则:

3.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地区集中比率

统计口径:

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最多的五个地区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重,以百分比显示,数量和金额分开统计

数据来源: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地区〔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市〕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最多的五个地区业务量/总业务量

校验规则:

4.非现金支付业务量行别集中比率

统计口径:

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最多的五个行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重,以百分比显示,数量和金额分开统计,反映非现金支付业务行别集中度

数据来源: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行别

计量单位:

计算方法:

最多的五个行支付系统业务量/总业务量

校验规则: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按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种类划分的指标

(一)票据

【描述指标】

1.票据业务量

统计口径:

全部票据交易的业务量

采集渠道:

银行业金融机构

采集频度:

月、季、年

维度划分:

按行政区划;按行别;按类别(银行汇票、本票、支票等)

计量单位:

笔、万元

计算方法:

校验规则: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