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463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docx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

某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

xx县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vv西北部的乌蒙山腹地,地处xx两省交界处。

全县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76万亩,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

20xx年末,全县总人口79.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09万人,占93.61%。

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的原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生产力不发达,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23个,占乡镇总数的85.2%;扶贫开发重点村302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6%。

20xx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77元,现有农村贫困人口23.1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2.69%。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导向的调整,以产业化扶贫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为平台,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走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和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整县推进与扶贫到户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不断推动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可持续全面发展。

截止20xx年底,以“三个百万工程”为重点的产业化扶贫取得新突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8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大牲畜、生猪、羊存栏分别达到12.09万头、36.27万头、22.48万只。

同时,烤烟、马铃薯等传统产业继续得到巩固,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呈良好态势。

全县完成烟叶收购9.7万担。

粮食总产量达19.17万吨。

粮经比例49:

51。

旅游总收入完成12.92亿元,同比增长23.9%。

完成生产总值53.64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财政总收入8.53亿元,同比增长30.36%;  

二、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1、依托科技支撑,全力打造百万亩核桃产业化扶贫示范县。

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综合开发”的原则,全力打造百万亩核桃产业化扶贫示范县。

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资金近2.34亿元投入核桃产业发展,核桃种植面积达到81万亩,挂果核桃达15万亩,核桃坚果常年产量突破1500万公斤,产值近6亿元。

核桃产业成为全县扶贫开发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整县推进与扶贫到户相结合的核桃产业化扶贫路子。

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以基地建设引领产业集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核桃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狠抓品种选育,走良种化发展道路。

已建xx乡建设优质核桃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收集和试验示范核桃品种达60多个,每年可提供优质核桃接穗200万条以上,可保证每年300万株核桃嫁接苗及5万亩核桃高接换种的穗条需要。

在xxx、xx等乡镇新建了优质核桃苗圃基地655亩,预计每年可出圃合格苗木380万株。

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证。

二是规范种植技术,走标准化发展道路。

坚持严把规划关、整地关、种苗关、定植关、管护关、抚育关,按照“九个一”种植标准,精心栽好每一棵核桃苗。

同时,强化田间管理,重点抓好“中耕除草、抚育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适时采收”五个环节,以科学的种植和管护,确保核桃丰产增收。

三是坚持扶优扶强,走市场化发展道路。

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核桃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鼓励和支持核桃林地向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促进核桃基地建设形成规模效应。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村委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建立核桃专业合作社、核桃产业协会、核桃商会等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产品购销等各项服务。

目前,全县已组建核桃协会及合作社50余个,引进了vv冉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毕节东森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等优强企业进驻xx发展核桃苗圃基地。

发展了“赫之林”核桃乳、财神核桃糖、利民核桃糖等加工企业3家,核桃生产、包装等小生产企业100余家。

通过核桃乳、核桃油、核桃糖等的加工和开发,分散了市场风险,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四是依托科技支撑,打造核桃品牌。

成立“vv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核桃科学试验站”和核桃研究所,先后邀请了著名核桃专家、中国林科院研究员裴东等国内知名核桃专家、学者10余名对核桃产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进行指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远程教育等平台,加强对核桃种植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积极与vv省林科院、vv大学农学院、毕节地区林科所等部门合作,重点探索核桃的立体栽培种植模式,早、密、丰栽培技术,中幼龄低产林高接改优配套技术,大树丰产综合技术,产品精深加工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对已栽种的品质较差的核桃进行高枝嫁接和绿枝嫁接,嫁接成活率超过80%,有效加速了品种改良进程,降低良种建园的投入,加快了扩张种植规模的速度。

同时,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少而精”的理念,集中培育小米核桃、白壳核桃等具有自主产权的核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核桃文化品牌。

20xx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选定为“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20xx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美誉;xx核桃20xx年跻身于“奥运推荐果品”系列,20xx年荣获“中国十大名优核桃”称号,20xx年荣获“中国果品著名品牌”称号;20xx年“赫之林”牌核桃乳获得国家质监总局“QS”认证并取得了进出口权。

并紧紧抓住xx核桃多次荣获嘉奖的良好机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xx影响力。

20xx年举行了首次核桃拍卖会,名为“益智果”的核桃精品一斤拍出了2400元的“天价”;朱明乡1株“百岁核桃”坚果拍卖到14000元。

20xx年,全省核桃产业现场会在xx成功召开后,后有10余个县市到我县考察学习核桃产业发展经验。

五是坚持统筹开发,提高综合效益。

把发展核桃产业、中药产业、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主导产业进行统筹推进,采取“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豆结合”、“林芋结合”、“林肥结合”、“林菜结合”等种植模式,将核桃与半夏、何首乌、辣椒、马铃薯等短期可见效益的矮杆作物进行套种,并在全县普遍推广,促进了产业之间“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如,1亩地单纯种植玉米每年可创收750元,核桃挂果前套种半夏,每亩可创收1万元;核桃进入盛果期后,仅核桃干果每亩可创收5000元,有效解决了核桃挂果前种植农户的生计问题,实现了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促进了产业协调持续发展,体现了产业的综合效益。

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机制创新,全力打造中药产业化科技扶贫示范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中药产业化科技扶贫路子。

我县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孕育着十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药用植物资源20xx多种,其中,国家药典品种350个,影响较大的有半夏、天麻、虎耳草等近50余种,各类药材年产量达4000余吨,是vv乃至全国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20xx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类资金4685.2446万元大力投入到中药产业发展。

20xx年,xx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8亿元,带动就业10万余人,实现人均增收780元以上,经济贡献率10.8%以上。

20xx年我县计划种植中药材15万亩,预计产值10亿元。

以半夏为主的中药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坚持以规划引领产业集聚,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推进,综合开发”的原则,以县为单元,以乡村为基础,采取校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与vv大学、vv省中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制定了《vv省xx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xx县半夏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万元田”规划》,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北部万亩中药产业化科技扶贫示范园”、“万亩半夏产业化科技扶贫示范园”、“10万亩高原野生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抚育区”。

规划覆盖23乡镇、286村、近10万农户,规划覆盖率达60%以上。

二是建立资金整合机制,采取企业或合作社担保、小额授信、政府贴息的方式,将产业化科技扶贫资金、三江源项目资金等作为担保资金进行放大扶持农民发展。

20xx年共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1016万元、整村推进扶贫资金150万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资金140万元。

同时,还整合三江源项目资金1722万元,拉动信贷资金300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亿元,融资投入4000万元发展中药产业,发挥了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蝴蝶效应”。

三是建立“滚动发展”机制。

对政府投入中药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采取“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或“以奖代补”的模式进行运作。

20xx年我县对新建的半夏示范基地按照每亩7500元种球费用的标准投入,其中产业化扶贫资金每亩3890元,三江源资金每亩3610元。

项目实施一年后全部收回,滚动扶持其他合作社和农户,继续滚动发展,扩大项目覆盖面,壮大产业化扶贫资金规模。

四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把中药产业项目区土地流转作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培植规模大户的抓手,由企业或合作社按照每亩400至700元标准,将规划区内无力参与项目实施农户的土地进行流转,实现基地建设的规模规范化。

目前,全县流转种植中药材土地共20xx0余亩,有效推动了农民集体转产。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打造品牌。

不断加大中药产业科研力度,切实加强中药材GAP基地为重点的产学研结合与规范化种植研究。

与vv大学、vv省农科院、贵阳中医学院、vv省中药研究所等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先后对半夏、续断、重楼等中药材进行野生变家种驯化试验与引种试验、适应性试验、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试验与提纯复壮试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间作套种试验、轮作复种试验,以及建立不同种植品种的种质资源圃、良种繁育圃、原种保存圃等多种试验研究,形成了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一条龙的科技支撑体系。

同时,加大中药产业人才培养,选派135名科技特派员对17个基地的5000余户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并依托“绿色证书”、农民工就业转移培训等加大对药农的培训力度,选派了100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中药材种植大户到省农科院进行了培训。

印发了《半夏标准化种植规程》、《中药材病虫害防治》2万余份,培训农民达4余万人次,基本实现每户药农有2人以上掌握中药种植技术。

六扶持龙头,合力推动。

不断完善“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中介促动”的措施,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奖励。

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大户示范等模式运作,通过公司拉动,有效解决农户资金、技术、市场风险等问题,催生了一批懂知识、会技术、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的新型农民。

同时,将产业化扶贫资金直接投向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支两委+农户或未来投资人”模式运作,村支两委会成员按一定比例选入合作社管理层,实行“合作社运作、村为主管理”,推进村支两委会合作社化、合作社实体化。

20xx年,vv黔草堂公司在平山、野马川、水塘、白果等4个乡镇建立了1100亩中药产业示范基地,基地农民预计收入370余万元,将带动3000余人稳定脱贫;政府投入河镇乡海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科技扶贫资金500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河镇乡完成半夏种植面积达13500亩,涉及全乡20个村6805户,73%的农户都种有半夏,30%左右的干部职工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参与种植半夏,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452户,合作社一次性与vv黔草堂公司以120元每公斤的保底价签订100吨商品半夏订单,预计产值2亿元以上,可直接减贫15000人。

3、以环韭菜坪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xx县自20xx年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特别是20xx年被列为全省4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十大重点县之一以来,按照“农产富县”的战略思路和资源实际,科学制定了20xx年实现“常年出栏羊100万只”的产业发展目标,并围绕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完善运行体系。

几年来,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以省产业化扶贫资金为主导,共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28亿万元,按照“一业两带”发展思路,集中打造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基地,东线依托“二台坡百万亩天然草场”资源优势,打造“环韭菜坪百万肉羊产业示范带”,共培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57个,人工种植牧草8.3万亩,改良草地1.35万亩,建设青贮窖池1.25万立方米,发展核心养羊户4401户,新增基础母羊9.45万只,种公羊2234只,建羊舍12.8万平方米。

西线依托“夜郎故里”乌蒙黄牛等品种资源,集中打造“沿夜郎古道十万肉牛产业示范带”,共发展核心养牛户4810户,新增能繁母牛1.16万头,改建牛舍10.16万平方米。

共新建乡镇畜牧兽医站26个,建村级兽医50个,建改良点100个。

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呈现出了养殖小区化、投入多元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产业化的良好发展态势,生态畜牧业正在成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收入转型、农民收入增加的特色产业和亮点工程。

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健全项目实施指标量化体系,严格考核监管,加强对草地生态畜牧业实施项目的领导和调度。

同时,公开招考49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建设重点村任职,主抓产业发展。

从全县抽调23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考9名本科以上学历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心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畜牧业发展目标。

聘请兰州大学、vv大学等,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综合开发、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制定《xx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集聚。

三是依靠科技支撑,推进产业持续发展。

聘请兰州大学、vv大学等院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着力抓好繁育体系建设,建立系谱档案,对黑山羊进行提纯复壮,开展“黑马羊分子选育”试验,扩大“黑马羊”种群,形成xx“黑马羊”品牌。

强化培训体系建设建设,建立“三江源”实践培训基地,对村级服务管理员、产业户进行养殖知识和实践培训。

同时采取远程教育、送教下乡、印发资料、制作宣传栏、上门培训等各种方式,不断加强管理技能、营销策略、养殖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养殖农户的养殖基本技能。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以“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公司运作、合同管理、规模发展、完善服务、滚动扶持”为基本思路,按照“区域集中、项目集中、投入集中、效益集中”的要求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共整合涉农资金1.28亿元,其它资金4200万元,全力搞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

建立担保融资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担保、小额授信、政府贴息等方式积极探索融资办法,由政府投入引导资金200万作为担保基金,发放农民“惠农”贷款2200余万元。

建立滚动发展机制,对项目和整合投入产业的资金,采取“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的方式,除部分明确投入基础设施的奖补资金外,其它资金为有偿投入,以“借资还资、借畜还畜”的方式,规定发展目标和使用年限,到期收回后继续滚动使用,确保产业投入资金基本保值并滚动发展。

通过变产业资金无偿投入为有偿投入、滚动发展,增强了养殖农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同时扩大了扶贫覆盖面,增大了产业规模。

目前,已回收滚动基础母羊1500只、基础母牛180头。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确保规划区没有实施项目的农户土地退得下、种得上、稳得住、能发展,有效推动了土地流转和农民集体转产,实现了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和土地流转户“双赢”。

建立企业运作、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按照“群众自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探索建立以黔峰公司为主导、合作社为主体的“草连片、圈联建、羊联管”统分结合经营管理模式。

由黔峰公司统一向养殖合作社、农户等提供跟踪服务管理和药品器械等支持,合作社组织农户连片种草、集中建圈、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销售、分户饲养、分户管理,有效提高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

建立“定补”、“以奖代补”、“现建后补”等有机结合的奖补激励机制。

在“环韭菜坪”产业示范区对流转土地实行人工种草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定额补助,每流转1亩土地实施人工种草,由县先期发放草种、化肥启动种草,种草合格,经验收后由县每亩提供250元的土地流转补助费;在“环韭菜坪”产业区核心地段,由合作经济组织牵头,实行集中建圈、种草及养殖的,建设规模达常年饲料量在300只基础母羊以上的养殖场,由县验收后予以奖补,每平方米标准化圈舍奖励补助200元。

目前20xx年已流转土地实施15800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场4个。

五是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构建产业发展平台。

以市场运作为动力,企业化管理为手段,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管理体系。

以“产业兴路、路兴产业,产业兴水、水兴产业”为理念,将项目区水、电、路、村庄整治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实施生态畜牧产业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功能齐全、配置合理的产业格局。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中介促动、部门联动”的原则,搭建畜禽品种交易、加工体系,积极引进、培育畜牧生产经营企业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草地生态畜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通过统一招投标采购、集中观察,再加上供应商利润、运输成本等,采购成本太高,采购标准与实际发放羊只悬殊较大,养殖户不理解,养殖积极性不高。

、部分农户养殖不稳定,有其他好的就业门路后就将羊只转卖,从事其他行业,导致产业规模上不去。

、由于集中采购、观察过程中易感染疫病,加上运输应急反应、外地羊只气候不适等因素,羊只发放后死亡率较高。

、由于外地采购成本高,周边及本县量不足,加上羊只与其他商品不同,不可批量采购,以及受市场价格、季节等影响,项目实施进度慢。

、防疫服务体系不健全,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核桃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通过近几年来项目的实施,全县核桃种植达61万亩,坡耕地已基本种满。

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老百姓不愿用剩余良田好土退耕种植核桃,发展空间有限。

、核桃产业发展周期长,后续管投入不足。

3、已种核桃多为实生苗,品种良莠不齐,科技力量薄弱,改良品种任务艰巨。

中药材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中药材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

生长周期短,市场波动大,加上病虫灾害、自然灾害因素,滚动资金回收难,产业规模不稳定,难以壮大。

其他共性问题

1、青壮年,特别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和低素质劳动力,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的人才需求。

、基层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发展缺乏科技力量支撑,难以健康发展。

、龙头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对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加大对核桃产业的后续管护投入,加强管护力度,确保核桃种得下、管得住、能挂果、有效益。

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具规模,但品种化程度很低,后续管护投入不足。

在使用扶贫资金扩大规模的同时,可用“三江源”资金加大对“百里核桃长廊”精品示范带后续管护投入,选用本地优良品种黔核5、6、7、8号或优良早实品种进行高枝嫁接,并加强管护,适时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核桃早日挂果,产生效益,真正万为xx核桃精品示范带,成为xx核桃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加强产业市场体系建设,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以市场拉动需求,以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013年11月7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