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345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解读(培训人:

李波)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河南省西峡县杨文普团队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此模式有4个教学环节:

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

“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

“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当然问题也不是一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

设疑自探: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

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

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是学生自探。

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

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

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

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

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

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

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

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

一是提问与评价。

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

二是讨论。

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是讲解。

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

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

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

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

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

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

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

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

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

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

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

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

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

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

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

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

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

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

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

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

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

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培训讲稿(之二)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一、设疑自探〔操作〕

(1)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科特点,决定是否出示教学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演练,独立探究。

(4)教师巡视。

〔目的意义〕

(1)设情激趣,使学生开始上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进行探究,使自学更扎实有效。

(3)教师巡视,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同时以适当的语言或动作暗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点〕

(1)教师在课前要将心态调整到平静愉悦状态,理性地克服因其它事件而致的心境不佳或过度兴奋,将激情、微笑、爱心、趣味带进课堂,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途径,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自学指导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

如果学生整体水平高,则问题设置跨度要大一些,留足思维的空间,反之,学困生较多,则必须把一个问题当作两步或三步来问,减缓“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3)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后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有的一节课需要通过几次自学,因为每次自学内容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二是明确自学的方法。

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总之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

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

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4)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

同时要重点巡视中差生,可以拍拍肩、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但一般不宜同其商讨问题,以免影响其充分的自学。

(5)自学指导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状况可能出现多次。

二、解疑合探

〔操作〕

(1)检查自学情况。

原则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针对自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典型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尽量做到表述清楚,观点明确。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今后的运用。

(4)特别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教师要精讲,有重点地讲。

〔目的意义〕

(1)检查自学情况,首先关注学困生,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对了,就不需教师再教了,则节约了课堂时间。

(2)学困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中等生补充,如果中等生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讨论,这样,什么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合探形式,教师就能准确的把握。

〔注意点〕

(1)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学困生回答或演示操作,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叫优等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2)讨论不要滥用。

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仍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

如果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教师直接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开始讨论,最终只能是个别优等生讲讲,小组内其它学生听听而已,同教师讲全体学生听,实在没有什么两样。

因此,小组合探应该建立在充分自探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没有自探就不要合探。

个别课堂因知识较容易,根本不需要讨论。

(3)学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注意提醒其它学生认真聆听或观察,随时准备补充、评判和纠错。

(4)教师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它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三、质疑再探

〔操作〕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其它学生共同解决。

教师也可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向学生再次提出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目的意义〕

“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注意点〕

(1)要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书本和教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挑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深层次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3)有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超出教材的知识范围,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课前应充分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不能指责学生,更不能不懂装懂,搪塞应付。

四、运用拓展

〔操作〕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并能正确迁移拓展(包括教师编拟习题、学生自己编拟习题和完成课堂作业)。

(2)反馈学生答题情况。

(3)引导学生反思归纳本节所学主要内容。

(包括课本具体内容和通过学习运用所感悟的内容。

〔目的意义〕

(1)通过完成训练题、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生自编习题的训练,做到了对知识运用的举一反三。

(3)反思实际是对本节内容的及时归纳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清晰认识。

〔注意点〕

(1)首先进行巩固性训练,若有时间再进行变式训练、学生自编习题训练等延伸环节。

(2)教师巡视,注重答题情况的反馈和展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展示自编习题,同时阐述编题思路,师生适当予以评点。

(4)此环节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培训讲稿(之三)

三疑三探模式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写作者经过多次观察看到的天气晴朗的时候、太阳躲进云里、云多而厚的时候的日出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神奇,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景观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作者描绘的海上日出的景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注意积累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日出吗?

谁能来描绘一下日出时的美丽景色?

指名回答。

2、引入新课:

身处山乡,我们每天迎着朝霞上学,踩着落日回家。

山中日出的美妙景色我们已经熟悉。

今天请大家和老师一道去遥远的海边,领略一下海上日出的美妙壮丽!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不懂的词语。

(3)用“———”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4)请你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预习的情况

(1)重点字音:

范(fàn)围   一刹(chà)那

    重点字形:

范  镶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错。

(3)请你朗读你划出的中心句。

(4)疏通文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课文叙述顺序。

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有云的时候——云多而厚的时候)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词句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质疑设疑

1、温故:

回顾课文内容,请你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齐读课文的中心句: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质疑并梳理问题:

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那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1、“奇观”是什么意思?

        2、“这”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梳理:

探究的中心问题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二、提示引路,解疑自探

1、出示自学提示,自读探究: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

(一)、课文中写“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板书。

天气晴朗  天空有云  云多而厚

(二)汇报交流“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天气晴朗

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请大家闭目想象日出时的景色,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天空中色彩的变化

“天空中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日出的过程

抓住句子找动词,结合简笔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归纳。

(动词:

出现 上升 冲破

 跳出 发出)

“初升——上升——升起——放光——旁边的云的光彩”

品味句子的妙处: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的,使劲儿向上升……”

1读一读,想象句子中描写的情景。

②想一想,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品一品,指名读,边读边评议,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突出个性化阅读。

2、天空有云、云多而厚

学生自由交流,老师据学情选择出示句子。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缀)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后来,太阳慢慢的透(突)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照)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1)结合插图说说景色是什么样的?

(2)想一想,如果把加点字换成括号里的字好不好?

为什么?

(3)品读句子:

尝试有感情的读句子,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

(4)个性化朗读:

你认为该怎样读?

请把你的感受送回到文本之中,品味品味。

3、回顾课文,体会感情

(1)如果你就是巴金老先生,看到了这样的景观,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2)请你带着这种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1、同学们,你认为巴金老先生能把海上日出描写得这样具体细腻,真实感人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引导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2、品味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再次质疑,拓展延伸

1、浏览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的?

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并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2、请你以《山城日出》为题,仔细观察日出的美丽景色,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日出景物片断。

 

《题西林壁》

 

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宋朝文豪苏轼浏览庐山时,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对庐山带有总结性质的诗,表达了对庐山的赞美之情。

诗句“不是庐山真面目”,蕴含哲理,成为成语,传诵千古。

教学要求

1、借助于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讨论从诗中受到的启发。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白诗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破题质疑

1、位于长江边上的江西庐山,以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而备受游客的青睐,历来游览过庐山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在歌颂庐山的众多故事中,有一首却别具一格,千古传颂。

2、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庐山,走进宋朝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感受庐山的美,板书诗题。

3、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

1、初读感知,把握大意:

(1)自由读古诗,要读通顺,读正确。

(2)同桌俩互读互听互评。

(3)指名读古诗,注意纠错。

(4)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回忆一下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

3、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先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那些词语、诗句的意思?

3、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

提出来,共同探究。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

5、读诗句,想画面:

边轻声读边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下来。

6、同桌俩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潜心批读,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自己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

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

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才合适?

自己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原诗的味道。

2、学生自读体会,教师照顾学困生的自学。

五、多元对话,合探解疑——体会情感、

1、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

2、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预设:

(1)从“横、侧、远、近、高、低”等方面看庐山,景色一样吗?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把后两句诗改写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因为我            ,所以              。

(3)作者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俗语?

3、练习朗诵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古诗并评议或表演式朗诵古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六、拓展练习,升华认识

1、自读古诗,区别异同。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千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老师总结:

同样是写庐山的诗歌,可是表现的方法却不相同。

一个选取庐山瀑布为视角,表现庐山的秀美壮丽,想象大胆豪放,风格清新飘逸,而另一个却从不同的方面对庐山之美进行了总结,写出了庐山的气象万千,悟出了深刻的哲理,诗句活泼生动而韵味醇厚。

七、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分角色朗读古诗。

2、古诗读到这里,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吗?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的哲理弄明白了吗?

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如果有,请大胆提出来。

3、随机质疑,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八、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1、苏轼的诗精致秀美,千古传颂,请大家课后收集苏轼的诗词,选择最喜爱的一首背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