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2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ocx

精品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试行)

 

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

2008年5月

前言

根据上海市水务局沪水务【2007】443号文下达的上海市水利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计划的要求,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组织编制了《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主要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结构类型;

——荷载组合及计算;

——结构设计;

——构造设计;

——配套设施;

——附属设施;

——环境景观绿化;

——临时防汛设施。

“技术规定”由上海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实施,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

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

主要起草人:

王克

秦明

郑健吾陈文梦顾相贤王宗仁

沈洪邓群胡云

主要审核人:

陈美发胡欣

 

 

目次

1总则1

2编制依据2

3基本资料5

4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6

4.1工程等级6

4.2设计标准6

4.3设计水位6

4.4防汛墙顶高程6

4.5安全系数7

5主要结构类型9

6荷载组合及计算10

6.1荷载10

6.2荷载组合及运行工况10

6.3荷载计算11

6.3.2特殊荷载计算11

7结构设计13

7.1防渗设计13

7.2整体稳定计算13

7.3抗滑稳定计算14

7.4抗倾稳定计算14

7.5基底应力及地基允许承载力15

7.6地基沉降计算15

7.7结构强度计算16

7.8承台水平位移控制16

8构造设计17

8.1墙体构造17

8.2承台构造17

8.3伸缩缝17

8.4排水孔17

8.5相邻两段防汛墙间的连接17

8.6其他18

9配套设施19

9.1防汛闸门19

9.2潮闸门19

9.3防汛通道19

9.4监测设施(包括哪些?

光缆、电缆、套管、通信线?

)20

10附属设施21

10.1亲水平台21

10.2栏杆21

10.3照明21

10.4其它21

11环境景观绿化23

11.1景观绿化目标23

11.2设计原则23

11.3设计理念23

11.4景观绿化形态要求23

11.5其它23

12临时防汛设施25

12.1一般规定25

12.2施工围堰25

12.3临时防汛设施25

1总则

2

1.0.1为统一黄浦江两岸防汛墙工程设计原则、标准和方法,保证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1.0.2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加固黄浦江两岸防汛墙工程设计。

黄浦江防汛墙是指在黄浦江沿岸具有挡潮防洪能力的城市堤防设施,主要由桩基、承台、墙身、驳岸、护坡及防汛闸门等主体结构和防汛通道、栏杆、照明等附属设施组成。

本技术规定未做详尽规定或未列之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和上海市标准的有关规定。

 

1.0.3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范围

黄浦江防汛墙包括市区防汛墙和上游干流段防汛墙两部分。

市区防汛墙右岸自千步泾至吴淞口,左岸自西荷泾至吴淞口,上述范围内并含各支流河口至第一座水闸之间的防汛墙,复兴岛防汛墙;上游干流段防汛墙右岸自黄桥港至千步泾,左岸自三角渡至西荷泾,上述范围内并含各支流河口至第一座水闸之间的防汛墙,大泖港从张泾河至河口之间的防汛墙。

1.0.4工程规划年限

黄浦江防汛墙规划设计基准年为2000年,规划设计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1.0.5工程设计原则:

1、满足防汛标准,结构安全可靠;

2、有利于河势及岸滩的稳定;

3、做好与相邻防汛墙的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汛体系;

4、服务沿江开发,协调环境景观;

5、便于监管养护和维修加固。

1.0.6工程设计基准系统

工程设计坐标为上海市城建坐标系统,高程采用上海吴淞高程系统。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编制依据

19

2.0.1有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上海市防汛条例》

《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

《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保护办法》

2.0.2有关政府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12号

关于“上海市区近期防洪水位标准的意见”复函——水利电力部([84]水电水规字第94号)

关于《上海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水利电力部([85]水电水规字第24号)

印发《关于审批上海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请示》的通知——国家计划委员会(计资[1986]1890号)

转发国家计委关于上海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设计任务书的批文及进一步贯彻实施的意见——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沪计投[86]第733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水利电力部、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上海市区防汛墙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1987]第121号)

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太湖流域四项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请示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农经[1999]第161号)

关于上海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水利部办公厅(

防汛[1998]第35号)

关于转发《关于〈上海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请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沪规委办[98]第750号)

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上海市黄浦江中游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农经[2004]第315号)

关于黄浦江上游干流段防洪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水总[2000]第76号)

关于黄浦江干流段新增防洪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沪发改投[2005]第022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两岸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发[2002]第18号)

2.0.3相关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

《上海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报告》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

《上海港总体规划》(2004年)

《黄浦江岸线利用布局规划纲要》

《上海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黄浦江两岸南延伸段地区结构规划》

2.0.4技术标准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

《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91-96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95

《防洪标准》GB50201-94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11-1999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40-94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DGJ08-90-2000

《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DB31/T317-200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04年版

 

20基本资料

21

21.1地形资料

21.2

3.1.11/500-1/1000平面图,含规划河道蓝线。

3.1.21/50-1/100断面图,含防汛墙保护范围内的地形和构筑物,间距不大于100米。

21.3地质资料

21.4

3.2.1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借用原有地质勘察资料。

3.2.2地勘资料应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要求。

21.5水文资料

21.6

采用上海市水文总站整编或认定的水文资料。

21.7防汛墙工程资料

21.8

3.4.1原有设计文件及工程竣工资料。

3.4.2维修养护、工程观测、险情等资料。

3.4.3工程安全鉴定资料。

21.9其他相关资料

21.10

应收集工程所处黄浦江岸段的城市规划、交通、沿跨穿河构筑物、绿化等建设的相关资料

22

23

24

25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26

26.1工程等级

26.2

4.1.1市区防汛墙工程定为1级堤防,防汛墙及支河口门控制建筑物为1级水工建筑物。

4.1.2上游干流段防汛墙工程定为2级堤防,防汛墙及支河口控制建筑物为3级水工建筑物。

26.3设计标准

26.4

4.2.1防洪标准:

市区防汛墙工程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防洪标准(1984年水利电力部复函);上游干流段防汛墙工程近期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并与防御远期流域一百年一遇洪水标准相衔接。

4.2.2抗震标准:

工程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26.5设计水位

26.6

4.3.1设计高水位

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中考虑漂流物撞击的设计高水位:

市区防汛墙采用1984年潮位频率分析成果千年一遇高潮位与历史高潮位的大值。

上游干流段防汛墙采用五十年一遇洪水位;并考虑水情变化趋势按历史最高水位校核。

特殊组合(地震工况)的设计高水位:

市区防汛墙采用百年一遇高潮位;上游干流段采用4.25m。

黄浦江沿线防汛墙设计高水位值见表4.3.1。

4.3.2设计低水位

1基本组合的设计低水位采用汛期(6~9月)最低水位平均值;上游干流段设计低水位采用历史最低水位。

2特殊组合(地震工况)的设计低水位采用汛期(6~9月)平均低水位值。

黄浦江沿线防汛墙设计低水位值见表4.3.1。

26.7防汛墙顶高程

26.8

市区防汛墙超高值取0.7m~1.0m;上游干流段和支流河口堤顶高程与上游斜塘大堤衔接,全线防汛墙墙顶高程取5.24m,北岸堤顶宽7m,南岸堤顶宽5m,堤后均设5m宽青坎。

防汛墙顶高程见表4.3.1。

26.9安全系数

26.10

4.5.1整体稳定、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不小于表4.5.1列数值:

表4.5.1防汛墙整体稳定、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

荷载组合情况

整体稳定KC

抗滑KS

抗倾KO

基本组合

1.375~1.43

1.3

1.5

特殊组合

漂流物撞击

1.2

1.4

地震

1.05~1.1

1.1

说明:

1.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C的取值:

当新建、重建时取大值;当加高加固时取小值。

2.整体稳定计算时地基土的强度指标CK、ΦK值取直剪固快峰值强度指标的平均值。

4.5.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级别及按极限状态设计的各分项系数必须符合《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的有关规定。

.

表4.3.1黄浦江沿线防汛墙设计水位及防汛墙墙顶高程水位

单位:

m

项目

序号

起讫地段

设计高水位(防汛墙)(m)

设计低水位(m)

防汛墙

墙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