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237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docx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晨好!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元上都遗址。

  明媚绚丽的金莲川草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察哈尔文化,同时,伟大勤劳的蒙古人,也在这片金灿灿的草原上留下了不朽的遗迹!

元上都就是其永恒炫赫的证明。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约20公里的闪电河北岸。

  元上都是元朝的夏都,与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遥隔南北。

  因其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

  元上都遗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地理位置上看,元上都北依卧龙山,南临闪电河,东、西、南为辽阔的金莲川,河山相映,气势宏伟,景色秀美,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如前已述,公元1251年,蒙古国第三任大汗蒙哥任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后者则立足于金莲川,广招天下名士俊杰,建立了蒙元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为了安置豪杰学士,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这块吉祥宝地选址建城,历时三年宫城建成,命名为开平府。

  就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宫廷之城建成的同一年,即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率大军讨伐南宋时中箭身亡于四川合州(今合川县)。

  1260年1O月,忽必烈在开平府自行召开忽里台(蒙古语,意为会议),在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下继位为蒙古大汗,是为元世祖。

  即位伊始,他面临着治理中原和处理漠北阿里不哥不臣的两大问题。

  首先他率兵北上,平定了在漠北哈喇和林自称大汗、与他唱对台戏的阿里不哥。

  除掉阿里不哥后,忽必烈将哈喇和林的宫帐南迁,而以自己的大本营——开平府作为大蒙古国初期的首都;之后,忽必烈就开始了其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

  1263年,忽必烈将开平府升为上都;次年,又改燕京为中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改中都为大都(即现在的北京)。

  正式确立了两都制度(大都为正都,上都为陪都)。

  但在当时,忽必烈大部分时间住在上都。

  同年,元上都开始大兴土木,进行扩建,最终形成了北方草原上规模最宏伟的一座都城,成为当时东方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

  元上都最初是由汉人刘秉忠设计建造的。

  对这次的增修,忽必烈非常重视。

  他仍然让刘秉忠总负责。

  后者则依据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游牧生活的特点而修缮了这座城市。

  所以上都城既有传统城市的布局,又适应蒙古游牧生活需要,是一座极富民族特色的草原城市。

  〔遗址实地讲述〕总体上看,元上都由外城、皇城、宫城和四关城郊等部分组成。

  外城大体呈方形,实际上分为两部分:

自皇城北门瓮城西墙起,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墙,直抵外墙,宽约2米,使南北不能相通;北部是一片东西走向的山岗,地势平坦,无街道,是皇家园林。

  南部有两条东西大街,一条南北大街,靠近街道有不少建筑。

  第二重为皇城。

  位于外城东南角,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1400米。

  皇城城墙为黄土板筑,外面包砌石片。

  皇城的东、南墙是外城东、南墙的一部分。

  皇城东西相对各开两门,南北各开一门,6门均筑有瓮城和城楼。

  瓮城是用于防守的,有的呈方形,有的则是马蹄形。

  这座庄严宏伟的皇城,街道整齐,布局合理。

  在皇城东北角是大龙光华严寺,西北是乾元寺。

  因为忽必烈非常推崇喇嘛教,因而在上都城中建了很多黄教佛寺。

  据《元史》记载,元上都之佛寺竟达160多座!

宫城处在皇城中央偏北,东西宽约570米,南北长为620米,城墙内层同皇城一样,用黄土板筑,而外层则用灰砖包砌而成。

  城墙四角也都建有角楼,一为美观起见,二则为军事目的——瞭望之用。

  宫城东、西、南正中各开一门,没有北门。

  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南为御天门,所以有东华西华南御天,三门相望风池连的诗句。

  三门之中,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的南门在一条直线上,是出入的主要通道。

  皇帝每年巡幸时,千官至御天门下,俱下马步行,独至尊骑马直入。

  皇帝在上都期间下达的诏书,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往大都,转发各地。

  正如有诗描绘的那样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

  九州四海服训浩,万年天子固皇图。

  大安阁是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整个上都城的最主要建筑。

  1234年,金朝灭亡,汴京城内的宫殿毁坏殆尽,只剩北宋时建的熙春阁还保存完好。

  事有凑巧,忽必烈对熙春阁极为欣赏,于是他在1266年下令,仿熙春阁,在上都城内建造大安阁。

  当年,大安阁即告建成。

  从元人的诗文中可知,大安阁是一座特别坚固的全木制结构建筑物,有前后长廊,雕梁画栋,雄伟瑰丽。

  大安阁位于宫城北部,是本城最重要的宫殿。

  元代许多诗人都把大安阁视作上都的象征。

  国家重大典礼都在大安阁内举行。

  元代皇帝,除忽必烈外,还有5位在此登基——可见大安阁地位之重要。

  上都在元朝期间,是国际瞩目的大都会。

  曾有北控西北,东际辽海,南临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一说。

  先后有罗马教皇使者、高

  丽国王、波斯、缅甸、尼泊尔使者及意大利商人、印度僧侣造访这里。

  想当年,马可·波罗就是在大安阁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隆重接待,目睹了宫城及其御花园、宫殿等的雄伟瑰丽。

  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

大汗(忽必烈)在这里建筑了一座宏伟的行宫,经常喜欢来这里驻跸。

  这座城市的周围有许多湖泊和河流,水上天鹅群集,成群的鹤、雉、鹧鸪等飞禽也来此栖息,还有丰富的野兽供人行围狩猎,所以,蒙古大汗每到夏季必来此消暑度夏,享受乐趣。

  洪禧殿是元朝皇帝经常设酒摆宴的地方,整日酒肉歌舞;其旁边的香殿则是皇帝供香拜佛的场所,经常是香烟缭绕;宣文阁是皇帝阅览图书、讲经论学之所在,该殿藏书丰富,书香四溢;再看位于宫城北部的一座建筑遗址,名日穆清阁,其台基竟与城墙等高,东西约75米,中间凹入部宽25米,这是宫城遗址中最高最大的一处建筑物,有记载说穆清阁连延数百间,可见其规模之大。

  穆清阁亦为重要之大殿,据说皇帝每每于巡游全城后便在这里设置酒宴。

  在宫城转一圈,可以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这些建筑物并未采纳中原皇家中轴线模式,而是将殿、堂、亭、榭随意布置,形成了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建筑群。

  上都城的东、南、西门都有关厢区。

  据考古调查,东关长约800米,西关长约1000米,南关长约600米,城北则设有与城门相连的关厢。

  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帐房乱如云,这两句诗说明西关车辆繁多,应该是商业区;东关临近皇城,前来觐见元帝的王公贵族及部属住在这里等候召见,所以毡帐如云;南关是皇帝出城的御道,其繁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东西关外还有两座重要的建筑遗址——粮仓。

  东为万盈仓,西为广积仓,可收贮粮食上亿公斤。

  上都城一带还有龙岗、铁幡竿山和铁幡竿渠等。

  为什么拥有此名呢?

有两说:

一说上都城北部山脉曲折蜿蜒,有如蛇行,故名;一说当年刘秉忠建开平宫城时,因这一带原为大海,水中有蛟龙,于是刘作法驱龙,并立数十米高的大铁幡竿来镇压之。

  不久,海水退去,蛟龙失去依托,只好腾空远遁。

  后人遂将铁幡竿所在的山称为铁幡竿山。

  铁幡屹立海水竭,卧龙飞去空冥冥说的就是这件事。

  在哈灯台山上,至今铁幡竿的基座依然存在,成为上都的一处著名景观,吸引人们的好奇目光。

  其实,它的出名,不仅因为这神奇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有著名的泄洪水利工程——铁幡竿渠。

  〔郭守敬其人〕公元1267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召见了一位科学家、建筑高工郭守敬,并采纳了他对北方水利资源和华北平原水利灌溉建设的六条建议。

  为保障上都城的安全,1298年,郭守敬在上都亲自勘查、测量、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铁幡竿渠,将山洪导入滦河。

  现在在上都城西北3公里处,有一个宽约1公里的山口,两山之间有一个古拦洪坝遗址;坝身用褐色粘土夯筑,外用石块砌成;坝北迎水,南侧则附土堤以加固;坝西头留有溢洪口,下接溢洪渠,向南流入闪电河。

  这一工程是较为成功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整,成为郭守敬留给草原人民的一件永久纪念品。

  郭守敬不仅是水利学家,而且还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

  他在上都还负责编修新历,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的主张。

  在实践中他则先后制造出简仪、高表、仰仪、圭表、景符等20件天文仪器,这些仪器颇多创造性,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朝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

  1279年,在郭守敬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全国设有观测点27处,其中河南登封的观星台和量天尺至今仍存。

  1280年,《授时历》面世,这是一部著名的历法。

  郭守敬为东方乃至世界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诈马宴盛况〕元朝皇帝每年六月三日,都要在上都宫廷中举行盛大的诈马宴(亦作诈玛宴、质孙宴),宴请王公臣子。

  元代诗人萨都剌在诈玛宴诗中写道:

凉殿参差翡翠光,朱衣华帽宴亲王。

  戏帘高卷香风起,十六天魔舞袖长。

  ——可见诈马宴之盛况当还了得!

棕毛搭盖的凉殿排列成行,每座殿的四周都镶嵌有美丽的珠宝,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夺目。

  在凉殿中赐宴时,达官贵族和大臣们要穿着清一色华丽的衣裳,戴帽,系腰带;军队手持各色仪仗彩旗,鱼贯入城。

  鼓乐齐鸣中,皇帝在亲王的簇拥下,来到凉殿;身着盛装,骑着高头大马的武士们,在御殿前竞技献艺;16个少女戴象牙佛冠,身穿大红锁金色长裙,云肩鹤袖,锦带凤鞋,手持乐器,一边舞蹈,一边吹奏表演,仿佛飞天仙女,穿云而来……现在,在一些高星级酒店和高A级景区仍举办仿元代宫廷诈马宴。

  〔尾声〕元上都,当时不仅是蒙古帝王们避暑享乐的城市,而且有许多南方来的文人墨客,留居这里,写有大量的诗篇佳作。

  这些诗作反映了蒙古族文化与外族、外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有一首诗中记述游皇城盛况云:

百戏游城又及时,西方佛子阅宏规。

  彩云隐隐旌旗过,翠阁深深玉笛吹。

  还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偶因试马小

  盘桓,明德门前御道宽。

  楼下绿杨楼上酒,年年万国会衣冠。

  上都城的繁华实在是说不完。

  但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盛极必衰。

  大元朝轰轰烈烈,亦只在历史的舞台上兴盛了百余年。

  随着元朝的衰亡,元上都亦在战火中被焚毁。

  其后,又历经种种浩劫,最终变成目前这般只存城垣之遗址。

  但不管怎样,元上都遗址仍然是最真实、完整的元代草原都市遗址,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蒙古民族创造震撼世界辉煌成就的最有力的实物见证。

  朋友们,愿元上都遗址给大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欢迎大家再来元上都遗址(想那时它已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作考古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