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178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docx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和习题解答

 练习一

(1)举两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提示:

小孔成像;木工师傅利用“视线”检查加工平面是否平直;整队时向右看齐,植树时检查树苗是否排齐,都是利用“视线”检查的;晚上,手电筒发出的光束沿直线前进,遇到障碍便出现影子等等.

(2)先用一个手电筒照射一个圆盘,观察它在屏幕上的投影,再用一盏日光灯照射这个圆盘,观察它在屏幕上的投影.两次观察看到的投影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

答:

前者屏上是圆形的阴影,比圆盘要大(图7-37甲),几乎只有本影区.后者是由本影和半影组成的阴影.因为在日光灯长度方向上光源的尺寸较大,会使屏幕上除了本影区还存在半影区(图7-37乙、丙).

(3)边长5cm的正方形卡片,放在发光的手电筒小灯泡前15cm的地方,卡片后方放一个跟卡片平行的屏幕,跟卡片的距离也是15cm,卡片在屏幕上的投影是什么形状的,面积有多大?

答:

小灯泡可视作点光源,根据几何原理可得出屏幕上的投影也是正方形,面积是10×10cm2=100cm2.见图7-38.

(4)为什么在发生日食的时候,有的地方能看到全食,有的地方只能看到偏食?

在什么情况下,能看到像课本图7-6那样的日环食?

答:

如图7-39甲所示,月球的本影落在地球面上的区域,可以看到日全食;在地球上出现月球的半影的地区,可以见到日偏食;如果地球与月球间距离足够远,月球的影尾不能落在地球上而成图7-39乙那样,在地面上A的地区便可以看到日环食(图中没按实际比例绘画,只是示意).

练习二

(1)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在光滑的桌面上蒙一块白布可以改善室内的照明?

②电影院的银幕为什么不用镜面?

③晚上在灯下读书,如果书的纸面很光滑,有时会看到纸面上发出刺眼的光泽,感到很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消除它?

答:

①因为白布可以漫反射照到桌面上的光,从而增加了室内的照明程度.

②银幕能产生漫反射,使坐在银幕前各处的观众都能看见银幕上的像;若改用平面镜,则镜面反射是朝着某一个方向的,不产生漫反射,不能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

③纸面产生了镜面反射.移动一下眼睛或书的位置,使眼睛躲开“镜面反射光”的方向即可.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三角形ABC,然后放一块平面镜,使镜面跟纸面垂直(如图7-40).看一看三角形的各个顶点跟自己的像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每个顶点和它们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三角形的每个边跟它们自己的像,长度是否相等?

把镜面向前或向后平移一段距离,结果又会怎样?

答:

垂直;相等;相等;依然保持垂直、相等.

(3)某人身高1.80m.至少用多高的镜子他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

答:

至少要高度为人身高一半的镜子(即0.90m)才行,镜子挂的位置必须上边框在人的头顶与眼睛之间,下边框在眼睛和脚底之间(图7-41).

(4)在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镜旋转θ角,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多大?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

答:

反射光线转过2θ角.实验方案:

平面镜立在桌面上,以它为中心,做一段圆弧形纸板S放在镜前,让一束光通过圆弧形纸板上的0点垂直射至镜面上,反射光沿原路返回到0处.将平面镜转过一个角度θ(比如15°),则反射光投射在S上的光斑将转过一个角度2θ(即2×15°=30°).见图7-42甲.

(5)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M1和M2(课本图7-14)构成一个反射器.在跟这两个镜面垂直的平面内,有一条入射光线AB,经过两个镜面的反射,沿CD方向射出.改变入射光线AB的方向,反射光线CD的方向也跟着改变.试试做这个实验.注意观察AB、CD两条光线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你能用几何知识证明你的观察结果吗?

答:

AB和CD是互相平行的.证明如下:

如图7-43所示,作M1和M2的法线相交于N,AB的入射角为∠1,反射角为∠2;反射光线再射到S2上,入射角为∠3,反射角为∠4.则∠1=∠2;∠3=∠4.又因为平面镜M1和M2互相垂直,所以法线BN⊥CN,△BNC为直角三角形,故∠2+∠3=90°.因此∠1+∠2+∠3+∠4=2(∠2+∠3)=180°所以AB∥CD.

练习三

(1)图7-44中画的是光线由空气进入半圆形玻璃砖,再由玻璃砖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指出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答:

在折射处画出法线,由空气射入玻璃砖时,入射角应大于折射角,故乙是可能发生的;由玻璃砖内出来回到空气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故丙、戊是可能发生的;至于甲、丁和己,则不符合折射定律,是不可能发生的.

(2)把一块厚玻璃板压在书上,透过玻璃板看书上的字,跟拿走玻璃直接看,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试试看,并且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答:

隔着玻璃看时,书上的字显得比实际位置升高起来了.因为纸面上一点S射出的光线,经玻璃板折射后进入人的眼中,人看到的是虚像S′,如图7-45所示.S′要高出纸面上的S.

(3)光线以60°的入射角从空气进入折射率为1.55的玻璃中,折射角是多大?

绘出光路图.

(4)光线从某种物质射入空气,测得入射角为18°,折射角为30°,求这种物质的折射率和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

解: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从空气中以30°的入射角射入介质时,

介质的折射率为1.6,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为1.9×108m/s.

练习四

(1)光从光______介质射入光______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______.

答:

密;疏;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2)光由酒精和水晶进入空气里的临界角各是多大?

答:

由折射率表查得n酒精=1.36;n水晶=1.55.所以,光由酒精进

(3)图7-47中的S是一个水下的点光源.画出图中各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答:

给每条光线画出法线,并量出其入射角.①光线S0垂直射向界面,反射光线与入射线重合、反向;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一致、同向.②光线S1的入射角为30°,其折射角为41.8°.③光线S2的入射角约为48.5°,其折射角约为90°.④光线S3的入射角为60°,由于全反射而无折射光线,只有反射光线了.各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7-48所示.

(4)如果前题中的点光源距离水面是1.0m,它发出的光能从水面上哪个区域射出来?

这个区域是什么形状的,面积有多大?

解:

光线可从水面上的一个圆形区域内射出来,这个圆的面积为:

πr2=π(htgθ)2,h=1.0m,θ=48.5°.

所以πr2=3.14×1.02×tg248.5°m2=4.0m2.

(5)在水中的鱼看来,水面上和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顶角是97°的倒立圆锥里(图7-49).它的原因是什么?

答:

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要发生折射,当入射角从0°到接近90°时,折射角在0°到48.5°之间.所以水面上和岸上的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鱼眼,在鱼看来都是从顶角为97°的圆锥体中射来的.鱼眼就是圆锥的顶点.

练习五

(1)在图7-50中,单色平行光束从左方射入每个方框,每个方框内放上什么物体才会产生图中的效果?

出射光束的单箭头和双箭头分别对应于入射光束的两个边缘.

答:

甲框内可放一个三棱镜;乙框内可放一个平面镜,或全反射棱镜,见图7-51.

(2)白光通过棱镜后为什么会发生色散?

答:

因为不同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也就不同;白光以某一角度射到棱镜上,不同色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不同,所以能把不同色光散开.

(3)计算红光和紫光在冕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解:

用n1和n2分别表示红光和紫光在冕牌玻璃中的折射率,用v1和v2分别表示红光和紫光在冕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练习六

(1)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前,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物体位于凸透镜前什么地方?

如果看到在物体同侧有个像是正立、放大的,物体位于凸透镜前什么地方?

这个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答:

得放大的实像,物体一定在焦点外侧和两倍焦距以内,即f<u<2f.

与物体同侧、正立、放大的像,是虚像,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焦点内侧,即u<f.

(2)一个人用放大镜看物体,透镜的焦距是15cm,透镜距离物体5cm,用作图法求物体的像.像距离透镜多远?

说明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解:

见图7-52,物体AB的像A1B1是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像距镜7.5cm.

(3)图7-53表示的是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屏上得到的是烛焰的实像.在图上画出光线AC和AD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解:

见图7-54.

(4)利用凸透镜的成像作图法,找出物体的像的位置、大小、虚实、倒正,填入下表,并跟上节的实验结果相比较.

答:

(5)一个凹透镜,它的焦距是15cm.用作图法求出距镜10cm的物体成像的像距和像的大小.

练习七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是12cm,光屏应当放在距物体多远的地方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解:

f=10cm,u=12cm,

u+v=12cm+60cm=72cm.

光屏应放在离物体72cm处,才能看到清晰的像.

(2)一支蜡烛距离凸透镜24cm,在离凸透镜12cm的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厘米?

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画出成像的光路图.

解:

u=24cm,v=12cm(屏上的像是实像).

光路图如图7-56.

(3)幻灯机是应用凸透镜在幕上得到画片的放大实像的装置.在幻灯片和物镜相距40cm时,所得的像距物镜9.0m,现在要使像成在距物镜12m的幕上,应该怎样调节镜头?

解:

u1=40cm,v1=900cm,

应将镜头向幻灯片移近0.44cm.

(4)一幢建筑物,在照片上高是5cm,已知照相时镜头到建筑物的距离为50m,镜头的焦距为20cm,这个建筑物实际有多高?

解:

u=5000cm,f=20cm

这个建筑物实际高度是12.45m.

习题

(1)光从某种介质射入空气,入射角为33°41′,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解:

在图7-57中,已知∠1=∠2=33°41′,∠3+∠4=90°,∴∠5=90°-∠2=90°-33°41′=56°19′.

介质的折射率

(2)在凸透镜左侧焦距以外放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右侧的屏上得到它的实像.如果将透镜中央部分遮住,则①像的中间部分消失了;②像变暗了;③像消失了.这三种说法中哪个正确?

为什么?

答:

②正确.因为物体各个部分发出的光,凸透镜未被遮挡的部分折射后仍能会聚到屏上,像的任何部分都不会消失.只是由于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会聚到屏上的光减少了,因此像变暗.

说明:

此题应让学生实际观察一下才好.

(3)放大镜、照相机和幻灯机都用凸透镜成像.画图说明它们的成像情况有什么不同.

答:

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与物在镜同侧;照相机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u>2f),幻灯机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2f>u>f).实像可以成在底片或银幕上,物像分居镜的两侧.见图7-58.

(4)照相机底片上清晰地得到了近处人的面部的像,但是远处景物的像却不清楚,为什么?

为了得到远处景物的清晰的像,物镜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这时人面部的像还清楚吗?

应于不同的像距v,且u大时v小,u小时v大.人距镜头比远处的景物距镜头近,像距要比远处景物的大.镜头跟照相机底片之间的距离(像距),只能调节到跟上述两个像距之一相当的位置上,因此,难以使人的面部和远处的景物同时在底板上成清晰的像.要使远景清晰,镜头应向底片靠近些(向摄影者方向移动),当然人的面部就不能清晰了.

(5)在距地面3000m的飞机上拍照地面图,要想得到比例尺为1∶5000的照片,照相机物镜的焦距应该多大?

所以,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9.99cm.

(6)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到光屏的距离为40cm,这时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向光屏移近5cm,光屏应该向后移动多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可得f=10cm.又,将透镜向屏移近d=5cm,则u2=u1+d=25cm,因此,

(7)图7-60中画出了透镜的主轴、发光点S和它的像S1的位置.用作图法求出透镜的光心和它的焦点,确定这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解:

见图7-61.连接SS1,SS1与主轴的交点O就是透镜的光心,而且由于S1与S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所以该透镜应是会聚透镜,即凸透镜.再由S画一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S1,它跟主轴的交点F即为透镜右侧的焦点.透镜两侧的焦点是对称的.

(8)烛焰和光屏间的距离是L,在它们中间放一个凸透镜,凸透

解:

设物距为u,像距为v,由于L=u+v,所以v=L-u.代入公式

说明:

要在屏上得实像,至少要使屏与物相距4f.如果屏与物间距离L<4f,则不能成实像了.这是实验中必须注意的.

(9)如果前题的条件得到满足,在烛焰与光屏之间移动透镜,能使烛焰的像成在屏上的透镜位置,一般可以有两个.如果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试证明

上式中如果d=0,表示的是什么情况?

证:

按题意可画出光路图7-62.

按题意

(10)在图7-63中,单色平行光束从左方射入每个方框,试画出每个方框内放了些什么物体才会产生图中的效果.出射光束的单箭头和双箭头分别对应于入射光束的两个边缘.不带箭头的线表示出射光束的其他边缘.

答:

见图7-64.方框甲中放两块平面镜;方框乙中放两块三棱镜;方框丙中放两块凸透镜(焦点重合);方框丁中放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凸透镜的焦点F1和凹透镜的虚焦点F2重合).

*(11)应用学过的知识,设法求出在凸透镜光轴上焦距以外的A点(图7-65)经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

解:

在A点假设有一个物体BA,用作图法求出它的像B′A′,则A′就是A的像.见图7-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