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316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

二、建设地点

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

三、建设周期

三年,从20xx年至20xx年。

四、建设单位

1、单位名称:

有限公司

2、单位地址:

XX县XX镇XX村

3、法定代表人:

XXX

4、投资总额:

3200万元

5、项目简介

根据国家南水北调相关政策,解决我镇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库区农民收入。

利用当地丰富的废弃秸秆和禽畜粪便资源,变废为宝,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走可持续循环发展道路。

经我公司多次考察论证并结合我公司今年栽培效益,以及未来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促使栽培模式从目前传统栽培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工厂化标准转变,具有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利用菌草技术,解决了秸秆废料利用,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有利于食用菌可持续发展。

利用秸秆栽培以及深加工的生产过程将依据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标准进行,符合市场消费主流、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源于自然、高质量、无污染的环保型安全产品,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对中国食、药菌产品的绿色堡垒,属于“环保型”“生态型”“可循环型”农业。

在现有基础上根据相关扶持政策投资3200万元新上年产2300吨工厂化食用菌栽培项目。

计划占地80亩项目实施地点XX镇XX村,项目建设周期36个月,投产后年实现产值7126万元,利税21460.66万元。

6、公司简介

山东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泰安市XX县XX镇XX村,成立于2011年5月11日,下设XX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如下: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生产、菌需物资的组织采购、供应,销售种植的食用菌、蔬菜,为周边菇农提供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信息咨询服务,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研发等。

山东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围绕党委、政府制订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优势对内搞好服务和对外搞好产品销售的两大功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专业合作社章程的有关规定,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建立健全了《社员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10个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实行独立核算、盈余返还。

公司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社会增效”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食用菌富民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行食用菌发展产加销一条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高效益发展,努力把XX打造成食用菌产业之镇,实现富民强镇目标。

山东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XX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保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该镇实行副镇级包保项目制度,细化责任,严格奖惩,责任人盯靠项目建设一线,积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解决问题。

加强食用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三通,为基地建设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同时,合作社还多次参加该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活动,赴外地参观学习,增强跨越发展意识,提高发展境界。

第二节报告的编制依据

一、报告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6、《中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7、《泰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8、《XX县食用菌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2年)》;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12、《无公害食品双孢蘑菇》NY5097-2002

13、《无公害食品蘑菇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099-2002

14、目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

能否抓住机遇,继续深化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长期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增加农业投入、农民收入的关键性。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移民安置工作是工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XX镇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地区—XX湖西岸,有一定的数量的移民需要安置,转移就业。

移民安置并不只给是他们盖上房子就可了事,他们的生产生活出路在哪里,即靠什么生产、发家、致富,都需要通盘考虑,发展食用菌特别是种植加工双孢菇生产为XX镇湖滨农户的生产生活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而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将实现周年出菇“不与民征地、不与地争时”,是未来我镇长期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的必要

第一节XX县XX镇概况

XX县XX镇是泰安市最西端的一个镇镇,面积88平方公里,位于XX湖西畔、黄河岸边,220国道纵贯南北。

全镇人口3.6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1%。

XX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

据记载,明洪武年间,戴姓在此建村,并在村边建一庙宇,故名XX。

该地是商纣王庶兄封地,是XX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XX距京九铁路梁山站仅30公里,220国道南北贯穿该镇、黄河最大的浮桥位于该镇西部,“村村通工程”的完工,实现了公路网的全境覆盖,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将建成客运码头与货运码头两处,可以乘船直下江南。

第二节项目提出背景

食用菌这一新兴的健康食品。

既拥有长久的食用历史,又拥有不断发展更新的栽培技术。

近年来,食用菌因其美味的口感、多样的烹调方式、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简易长久的保存时限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清淡、健康、简易的饮食方式,而食用菌正是这种理想的食品。

此外,近年来由于疯牛病、猪瘟、禽流感等疾病的影响,使得肉类食品的消费额逐年下降,而以食用菌为代表的新兴食品消费额逐年上升。

食用菌不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更是抗癌防癌的绿色食品。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食用菌替代肉类食品,因此食用菌的需求不断增长。

世界粮农组织也推荐每日健康食谱是“一荤一菌一素”。

可见,食用菌作为未来的国际主流营养食品,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近几年来食用菌产业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经营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连续化、周年均衡供应要求。

因此,实现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时必由之路。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有现代化农业特征的产业化方式,它是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成产。

同时推广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在公司的指导下统一完成培养料制作、种植管理和采摘管理,公司负责鲜菇收购、加工销售。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化农业科学和现代化工业的技术强势结合,它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的基础,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手段,生成了一种复合的生产体系,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过人工控制的环境设施系统,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因素,营造一个适应采用高密度、立体化栽培环境,合理增加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路子。

我市尚无现代化菌业生产龙头企业,缺乏龙头带动机制,规模生产品牌难以形成,整体产业效益不明显,该项目工厂化周年栽培,顺应产业和市场发展要求和趋势,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在XXXX镇建立工厂化生产基地,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税收和解决劳动力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生态环保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等新理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地区提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鼓励种植以麦草、稻草等秸秆为原料的蘑菇(如:

双孢蘑菇等),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高营养的食用菌,而生产完食用菌的废料又可还田作为有机肥料,大大提高土地肥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农业循环链。

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生产,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已列入“XX县农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是今后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2009年,根据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制定2009年—2012年全县食用菌发展规划。

本项目即是在以上的背景下提出的。

第三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蘑菇产业以其“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的行业优势,“变废为宝,点草成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的生态优势,和“美味、保健、绿色、安全”为特色的产品优势得以迅速发展。

蘑菇产业的总产值持续发展,国家的“星火计划”、“扶贫计划”、“菜篮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良性产业化”等一系列农业工程项目,均把蘑菇列为重要发展产业。

蘑菇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财政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促进资源开发、废物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有深远的意义。

蘑菇(白色双孢蘑菇、褐色双孢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玉米秸秆、稻草、鸡粪等农牧业废料,大力发展蘑菇产业,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高营养的蘑菇,栽培后的废料可用以生产沼气,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生产有机肥或可直接作为改良土壤的肥料,同时可作为花卉栽培的优质培养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农业。

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目前我国农民栽培蘑菇(主要是白蘑菇)大多是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顺季节栽培,基本方式是以农户在露天采用手工发酵培养料为主。

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还有一定的气味。

对培养料的杀菌和后发酵时采用在出菇棚内通蒸汽加热进行,容易造成污染,产量低,质量不稳定。

秋、春季集中出菇,销售价格低效益不高。

在菇棚周边的道路上晾晒的粪肥,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形象和环境。

因此,通过工厂化栽培食用菌,集中发酵料处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走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势在必行。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第一节建设规模

本项目计划建成一个年产2300吨保鲜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基地以及20万平方米栽培面积培养料制作中心,占地大约80亩。

项目采用荷兰最先进的高温发酵隧道技术以及标准化、智能化空调出菇技术。

主要建设一次高温发酵隧道8条、二次高温发酵隧道8条及配套的设施,每条隧道每批次可产培养料150m3左右;建设36间标准化空调出菇房及配套设施,每间菇房栽培面520m2,出菇52天为一周期,平均每批料可产10.4吨鲜蘑菇,每年每间菇房出菇6次;配套建设鲜菇包装整理间和保鲜冷藏库,日保鲜加工鲜菇10~20吨。

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生产二次发酵培养料20000m3,年消化麦秸5000多吨(含散户50%用料),年产保鲜蘑菇2300吨。

第二节投资估算

经估算,项目投资总额3200万元,其中,高压高温隧道(荷兰技术)16条278万元,智能菇房投资1376万元,冷库、土建设计、工程建设投资1071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475万元。

计划工程投资分三期完成

一期工程计划完成:

投资1000万元。

智能出菇房6间;所需设备采购完成。

建设一次发酵隧道4条,二次发酵隧道4条。

完成菌种制配车间、冷库、锅炉、化验室以及配套办公设施的建设。

二期工程计划完成:

投资1000万元。

建设智能出菇房12间;一次发酵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