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05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郸城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郸城县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郸城县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郸城县综合投资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

郸城县城东部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

证书号:

工咨甲12020070028

1.2研究依据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

2、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郸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郸城县食品及化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5、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改委《关于下发河南省支持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豫财办[2007]153号;

6、《郸城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7、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设计标准;

8、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

9、项目承办单位编制委托书。

1.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

本报告主要通过郸城县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内外发展环境和建设现状,结合郸城县食品及化工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根据可研报告编制深度和要求,对项目的建设依据、条件、背景和必要清进行全面阐述,并对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与实施、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实施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4项目建设必要性

郸城县地处周口东部边陲,南临沈丘县,西接淮阳县,北与鹿邑县交界,东与安徽省的亳州市、界首市、太和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47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

郸城县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

郸城县农业资源丰富,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第一批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烟草部门定为华中烟草开发基地县,具有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和优越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工业兴县、农业固本、城镇带动、科技先导、强县富民”的战略决策和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改革开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现已基本形成以食品、化工、医药、面粉加工、纺织品加工、有色冶金等产业为重点的基本框架。

目前郸城县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城镇居民收入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郸城县作为农业大县和省级贫困县,农业比重偏大且综合效益低、产业链短、工业基础薄弱,因而必须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层次,引导和培育具有县域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背景下,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协调、服务、推动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和完善郸城县食品和化工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对实现郸城县经济集约化、节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聚集化发展,对整合聚集郸城县食品化工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具体原因如下:

1、本项目建设是加快郸城县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步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2、建设工业集聚区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3、本项目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需要。

4、本项目建设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见,项目的建设不但可完善工业集聚区的道路、水电等项目基础设施及配套标准化厂房,使其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良好场所,而且对于巩固工业集聚区的良好发展态势,加大筑巢引凤的力度,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1.5建设场址

郸城县工业集聚区位于郸城县城东部,属城市规划发展城区范围。

规划范围西起郸城县城东环路,东到黑泥沟,北起冷庄南,南至民河之间,东西最宽约1766米,南北最长约4042米,规划范围面积为600497平方米,折9009亩。

该区土地平坦,为城市规划工业用地,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对外交通。

1.6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集聚区现有的工业和基础设施现状,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集聚区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如下:

1、道路工程

新建红线宽25m支路2.053km,道路均按城市道路标准建设。

2、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

新建Φ300mm—Φ100mm给水管网24.803km,同时完善阀门井等配套设施。

(2)排水工程

新建Φ600mm—Φ300mm污水管网20.803km,同时建设污水检查井等配套设施。

新建Φ800mm—Φ500mm雨水管网24.803km,同时建设雨水口、雨水检查井等配套设施。

3、供配电工程

新敷设电力电缆线路22.803km,新敷设路灯低压电缆45.606km,同时配套完善镀锌钢管灯、电缆保护管等配套设施。

4、标准厂房

根据集聚区实际需要和远近结合的原则,新建标准厂房50000m2,采用轻钢结构。

1.7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11409万元。

融资方案:

由项目建设单位投入3772万元,其余资金7637万元申请开发银行贷款。

1.8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符合河南省和郸城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郸城县城市建设规划。

项目选址合适,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可行,投资规模适度,资金来源有保障,并会带动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可行。

建议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项目承办单位要处理、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使其从政策、组织、人事和资金等各个方面成为工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要充分利用好工业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力度和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处理好工业集聚区和郸城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关系。

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和经营中要注意高起点、高标准,树立良好的形象,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严格建设和运行中对环境保护工作,使工业集聚区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集聚区占地面积

9009

2

建设内容

2.1

道路工程

km

2.05

支路工程

2.2

给水管网

km

24.803

含配套设施

2.3

污水管网

km

20.803

含配套设施

2.4

雨水管网

km

24.803

含配套设施

2.5

电力电缆

km

22.803

含配套设施

2.6

照明低压电缆

km

45.606

含配套设施

2.7

标准厂房

m2

50000

3

建设周期

24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1409

4.1

建设投资

万元

10771

4.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634

4.3

流动资金

万元

4

5

年平均营业收入

万元

1979

6

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99

7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831

8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1049

9

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262

10

年平均净利润

万元

786

11

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万元

1208

12

年平均增值税

万元

0

II

财务评价指标

 

 

1

总投资收益率

%

10.58%

2

资本金净利润率

%

20.85%

3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3.65%

4

项目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1071

3

项目投资回收期

8.25

4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10.97%

5

项目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万元

686

6

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13.53%

7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65.74%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及承办单位概况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黄淮四市是指位于黄河以南、淮河流域的周口、商丘、信阳、驻马店四市,在全省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四大经济板块中,黄淮四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区、粮食大区、工业小区、财政穷区。

河南省各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河南的发展后劲,也是河南省发展的潜力所在。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我省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这四大经济板块,近年来各地竞相发展,发展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板块年均增长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只有黄淮地区增长慢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总人口占全省36%、耕地面积占全省40%的黄淮四市,仍基本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已经成为我省区域发展的“凹陷地带”。

因此,推动黄淮四市加快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拓展全省发展空间,从总体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快黄淮四市发展,已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2007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豫发【2007】14号《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针对制约黄淮四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举全省之力,采取得力措施,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当地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使黄淮四市尽快成为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争取到2010年主要发展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这正符合黄淮四市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四市人民的愿望。

从国家政策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举措,对传统农区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为黄淮四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河南省的支持能力看,经过近年的发展,全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财政支出规模1441亿元,已经有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力;从黄淮四市自身来看,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日益增强。

加快黄淮四市发展,已经成为中原崛起的一个新命题。

郸城县地处周口东部边陲,南临沈丘县,西接淮阳县,北与鹿邑县交界,东与安徽省的亳州市、界首市、太和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471.80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3个乡镇级办事处,517个行政村,18个居民委员会,2338个自然村,46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万。

郸城县农业资源丰富,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第一批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烟草部门定为华中烟草开发基地县,具有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和优越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工业兴县、农业固本、城镇带动、科技先导、强县富民”的战略决策和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改革开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协调稳步健康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以食品、化工、医药、面粉加工、纺织品加工、有色冶金等产业为重点的基本框架。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66亿元,年均增长1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2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5:

43:

22。

这些都为郸城县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郸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城镇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