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133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广东省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太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十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在条车笔将答案写在条题十上写在来品数正无爱。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

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

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我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

陆游咏梅云: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富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

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

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

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

因为市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

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山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绿窗帘

何蔚萍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

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还是疏于女红,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

她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

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致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

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

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

她一直倚在窗口。

到夕阳在玻璃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

“琴,瞧!

这是什么?

“啊!

”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

“白杜鹃!

白杜鹃!

可是,太贵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

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

她甚至忘了地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

她屏住了呼吸。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不准这样说,小傻瓜。

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

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福。

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快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

.

大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觉得忍耐已到了极限。

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

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上一步,“砰”地关了门:

“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

“我有一个病人……”

“他是你爹吗?

”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

“你轻点。

“干吗要轻点?

我不是你的奴隶。

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

他竞答应了。

出诊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

可竟也办不到。

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

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她变得心灰意冷。

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

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不开启的绿窗帘……

“今天是我生日?

哎呀,我怎么会忘啦。

好,今天吃长寿面。

“等等,请先打开书橱。

”女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

“《鲁迅全集》?

上帝呀!

你钻进我的脑子里去过吗?

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

“我是上帝吗?

哦,不。

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

“可你不能拿这个钱…”

“为什么不能?

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

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

可委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长长地叹了一声。

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

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

然而,又是意外。

五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

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

丁蓄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女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将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

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

她恒恒地望着。

直到那女的疲款地垂下了脸。

这时,她们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年轻的那个男子的怀里。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

“琴——”

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

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飘飘地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

阳光很好。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与下文“她极其无力”等照应,表明这是女邻居病体沉重,不胜操劳所致。

B.“.....…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这些议论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

C.女邻居在爱人生日这一天为他准备了《鲁迅全集》作为礼物,由此可见“她”是个心思细腻、善解人意、重情重义的人。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即全知视角来叙事,“她”的见闻感受贯穿全篇,这样便于作者自由灵活地掌控叙事的节奏。

5.小说以“阳光很好”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这篇小说以“绿窗帘”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

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

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

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

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

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

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

(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

据有关教据,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

有观点认为,知识付费实则是在满足人“好像是在获取知识”的虚荣。

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

报道显示,上述知名知识付费产品除在2017年3月和下半年开学季成绩有回升外,其他时段的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都在下滑。

(摘编自胡宁、张均斌《知识付费,2018年将是怎样的姿势》)材料三:

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

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

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

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

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

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

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

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

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

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内容平台不仅可以让提供专业知识的特殊用户获得收益,也可让普通用户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获得收益。

B.2016年,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知识付费方面的收益有突出表现,但2017年,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

C.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能持续下去的人不多,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如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

D.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的业态,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前者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识产品业态发展不够充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狭义知识付费项目的完成,既需要知识内容的制造者,也需要知识付费的消费用户,还需要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提供服务。

B.与传统意义上出版业、教育业的知识付费的概念不同,狭义的知识付费,主要指通过线上或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服务。

C.网民在课外、工作外的学习,对音频类、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兴趣呈增长趋势,而对文

字类知识付费产品和线下论坛讲座的兴趣不高。

D.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是向知识服务业发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等,使客户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

E.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发展,让人们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得到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成为可能。

9.知识付费火热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勰,字穆父。

生五岁,日诵千言。

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拴主簿。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襄曰:

“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

”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

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

勰谢曰:

“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

”定官制,勰方居丧。

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

想入请使指,帝曰: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

勰曰:

“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

”吏泣曰王有食徒归则死且在番已受想日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

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

“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

”其人谰曰:

“无有。

”勰曰:

“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

”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

召拜工部、户部侍郎。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轼曰:

“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①三荐林希,帝以命勰。

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

帝曰:

“朕固知之,母庸避也。

”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

“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②。

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

”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

“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

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

时任宰相。

②雍:

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泣日/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日/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吏泣日/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吏泣日/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居丧,守孝。

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体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

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

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

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

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5分)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三、四两句,诗人推已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冠盖”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

E.全诗描述梦境,写李白“告归”,反映出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命运的不平之气。

15.“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

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方事万物“______________”?

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

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

②近日,天津公安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在执行反扒任务时,成功抓获两名公交扒手,现场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下了扣人心弦的抓捕过程。

③藏品因存世量稀少,历来是藏家的心头之好,又因其收藏价值高,赝品颇多,而收藏者最关注的藏品真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扑溯迷离。

④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

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⑤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文字水平鱼龙混杂,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

⑥研讨会中,专家对电视剧《思美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指出部分瑕疵之外,更盛赞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有紧紧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质量提升,我国才有望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内涵价值与国际声誉。

B.此次出台的能源协同规划,是首次京津冀联合发布的区域能源协同发展规划,内容涵盖能源设施协同、能源治理协同等八大领域。

C.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也增强了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D.该研究课题负责人说,这一突破性技术育成的新稻种具有引领作用,对指导作物遗传改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的活动办好。

B.张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拿到书的那天,他送给朋友一本,他的朋友说:

“我一定拜读并雅正。

C.李欣对他的同学张红说:

“你存有家父的手迹吗?

”张红说仅存一封信,是她上中学时收到的家书,一直保留着。

D.“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

”他激动地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自我意识的产生至少需要三个要素。

首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完整系统。

这个系统具备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一切功能。

其次,①,并且输入和输出能够保持平衡,在能量的运动中保持系统的正常秩序。

能量来源既可以是类似于人类的食物,也可以是电能。

最后,②。

能够感知外部世界,同时能够分辨自身与外界的区别。

具备了这三点,③。

21.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

(5分)

记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导演:

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导演: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

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

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

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

(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理解筛选】(3分)

B以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

D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

2.【论证分析】(3分)

C(根据第5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断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3.【内容分析】(3分)

B以“哪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

原文的意想是严登山则情调于山,观海则意滋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

4.【分析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