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059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docx

07年龚正成六年级法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A层:

大致了解安全常识,尽量保护自己.

B层:

基本理解常用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C层:

知道与生活相关的安全知识,会在不同情况下应用和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有关安全的一些常识

教学难点:

在发生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当中也充满了一些意外.安全第一,自己的生命健康总归是第一位的,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一.

1.生活当中有哪些意外情况,或者在哪些方面,我们要注意安全A(个别+补充回答)

比如有:

火灾,用电安全,煤气中毒,交通事故,突发病症,遇见被偷被抢等等.

2.遇见这些紧急情况我们能不能慌张A应该怎样才对B为什么C

不要慌张,在情绪上要镇定,因为越是慌张,对事情的处理其实越不利.

二.接下来,我们逐一看遇见紧急情况如何处理.

1.案例情景1.隔壁邻居家着火了,烟雾很浓.而且有蔓延的趋势.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讨论回答)B

方法:

1.打119火警电话.讲清楚自己的地点,附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在什么路附近.在消防车还没有到来之前: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火势蔓延了,千万不要只顾着财物,可以拿湿毛巾捂嘴巴,千万不要坐电梯,也不要轻易跳楼等.如果火势不大,要学会一起用消防设施灭火.但是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2.用电用煤:

情景2.小名用电时候不小心,触电了.怎么办(讨论回答)B

3.如果还和电器接触,千万不能拿手去碰,要拿干的木头挑.然后立刻打120急救电话.

4.案例情景3:

半夜起来,忽然闻到煤气味道,怎么办C小组讨论回答

5.首先:

能不能开灯千万不能.然后,立刻开窗通风,关掉煤气阀门.第二天请人来检查煤气管道.

6.案例情景4.遇见被偷被抢,你应该怎么办C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提示:

分事前和事后两种情况.前提:

要因地制宜,在保证自己安全情况下与歹徒周旋,要智勇双全.当时发现,要大声呼喊,恐吓歹徒,请求周围人的帮助,利用时间,及时拨打110报警,事后,可以去公安局报案或者拨打110求助.

7.案例情景5.:

自己突然感到不舒服,仿佛要晕倒,或者周围有同学突发一些突发疾病.AB讨论回答,补充回答.

8.首先要暗示自己,要镇定,不要惊慌,尽量让自己坐下来,向周围人求助.如果是其他人,要及时拨打120求助,在救护车没有到来之前,也要因地制宜进行抢救,向附近人求助.

9.过马路和骑车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AB

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道.骑车要慢一些,不要飞跑,不要和机动车比赛,不要骑到机动车道上,不要一边骑车一边听音乐,不要三五成群一起走.

三.请同学复述发生以上情况怎么办,请同学讲讲自己有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和经历,或者听到的,看到的,都可以.BC

四:

生命可贵,希望大家记得以上各点,以防万一,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第二课时

别让地球哭泣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

能力目标:

会运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

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

教学难点

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

教学准备

"别让地球哭泣"课件."天鹅"课件,其他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往老师这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黑板右面露出一个流泪的地球.)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抒己见.

是啊,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可是,当我们正享受着母亲赐予我们快乐的同时,人类却又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母亲的健康,我们的地球母亲正经受着怎样的一场折磨呢(打开课件"别让地球哭泣")(我们的地球曾经是山清水秀绿树红花,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快乐的追逐,鸟儿在林中愉快的歌唱,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多么动人的场景啊!

可是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在以每年一种的速度灭绝,随着这灭绝河流在干涸,草原在沙化,良田被占用,南极在溶解,臭氧层漏洞在扩大.杀戮,围猎,烧荒,伐木,填湖,倾倒.天上地下的鸟兽鱼虫无不惊慌失措,委顿不安.我们的地球母亲流泪了.)面对哭泣的地球,我相信此时的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都想从内心深出发出一声呐喊,那就是"保护环境,别让地球哭泣"

二,合作探究

1.自学讨论.

2.集体汇报.(出示法律法规课件)

3.出示法制信箱,学生以律师身份解答群众问题.

三,法庭辩论.

出示课件"拣来的天鹅能吃吗

四,辨析生活中的小事.

1,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小明的妈妈一大早就叫小明起来植树,小明却说:

"妈妈,植树太累了,又耽误学习,我不去."他的做法对吗

2,小红和爸爸一起到集市赶集,发现卖野生青蛙的,她就要买下来,这样做好吗

3,小强很爱鸟,学习了很多关于鸟的知识,他捉来一只鸟,精心喂养,他这样做好吗

4,小丽在集市上,看到卖野生野鸡的,吓得他赶紧躲开了,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五,师生共同总结所得.

第三课时

法制教育讲座

题目: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

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

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

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

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

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

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

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

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

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

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四课时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校园暴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与这一主流相悖的暗流,校园暴力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所说的校园暴力,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案例:

班里的一位男生张亮丢了一笔钱,便怀疑是隔壁班的学生孙超偷的.于是,张亮把孙超叫到自己的宿舍,让他交出偷走的钱.孙超不承认自己偷了钱.结果,张亮就和同宿舍的其他6位学生先是对他进行辱骂,然后就打他的耳光,踢他的身体,撞他的头,接着又逼他喝下满满一瓶白酒,目的是让他酒后吐"真言".孙超被折磨了整整一夜后,只好承认自己偷了钱,并答应双倍偿还.事后,张亮警告孙超,不准将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家长.

然而,事情还是因孙超的伤势过重而很快败露.孙超的家长冲进校长办公室,要求对打人的7名学生进行严惩,并向他们和学校索赔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学校随即对张亮等7名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满足了家长的部分要求.

很多学生,家长,老师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校园暴力的人这样议论:

"遇到这种事儿,给施暴者一点儿钱就是,犯不着挨顿打.""对这种人,咱惹不起躲得起,少理他们那一套就是.""躲避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转学.""像他们这种'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恼死法院'的人,你反抗又能怎样弄不好还会越陷越深.",大多数学生遇到这种事都是乖乖给钱.事后,他们不但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在破案过程中找到他们时,他们也不敢出面作证.

前不久,某市公安局破获了一个抢劫团伙,其主犯是一个16岁的在校高中生.自去年2月份以来,这个团伙连续作案30余起,抢劫对象大多数是中小学生,抢劫财物价值共计2000多元.警方到一些学校调查时,发现有些学生曾遭遇过抢劫,但他们中没一个人到公安机关报案,甚至也没人记下被抢劫的详细时间,准确地点以及抢劫者的体貌特征等,这给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困难.

实际上,正是受害者这种软弱的态度,助长了施暴者的淫威,在一些学校里,常有个别为满足自己上网,玩游戏机和吃零食等欲望,强行向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索要"零花钱"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一般看准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低年级学生,"成功"之后,就一直盯着这些"软柿子"反复拿捏.假如碰到稍有反抗的,他们就会给他"颜色"看看,直到被欺负者顺从为止.除"零花钱"外,他们还会向学弟,学妹强行索要自己喜欢的文具,手表,自行车等物品.

令人担忧的是,逆来顺受的学生们长期忍气吞声,除使财物遭受更多的损失外,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有的因身体受伤而住院治疗;有的因过分恐惧而精神失常;有的性格发生变化,整天沉默寡言,孤僻古怪……这种伤害对他们来说是终生的.同时,由于精神长期处在恐惧状态中,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情绪不稳,心情压抑,学习积极性锐减.

案例:

一群少年虐待一个少年的调查

成都一中专男生被同学施暴一年致轻度低能,受害者性格软弱一味忍受,家长,学校均称不知情.2003年6月25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学校2002级1班学生晓建,在抑郁中度过了自己的17岁生日.同学邀他出去庆祝,被他拒绝.

2003年5月23日,家住成都的晓建因长时间被多名同班同学欺侮而离家出走.3天后,在离成都80公里远的邛崃郊区,家人找到了他."当时他跟在一个背着拾荒大背篓的小男孩后面.我喊他名字,却发现他目光呆滞,斜瞪着前面,好久没有反应,根本不像以前的那个娃了."晓建的舅舅说.被找回的晓建终于开口说话,却前言不搭后语.到家洗了澡后,他静静站了一会儿,突然掩面痛哭不止.6月2日,华西医大一附院出具诊断报告,晓建智商为59,精神发育迟滞(轻度),属轻度低能.就在找到晓建的当天下午,成都市公安局蔟桥派出所传唤了他同班的9名同学.20天后,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批捕了其中7人.他们都只有十六七岁.被当地检察官认为"手段特别残忍,令人发指"的这起成都市近年来罕见的校园暴力事件,整整持续了一年.这一年间,晓建从一个正常孩子变成低能少年.其间,老师,学校和家长均称对此事没有丝毫觉察,而晓建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一年暴虐烟头烫,老虎钳夹,烧红螺丝戳,逼自划刀伤,晓建在痛苦中忍受.据同学们反映,晓建在全班50多人里最怯弱胆小,"几乎谁都可以打他,他不敢还手,也绝不敢告诉老师和家人".时不时遭班上肖可等"歪人"欺负.

从警方的笔录和晓建自己的叙述,我们大致可以看清这个少年在学校这一年时间里受到的伤害:

肖可写了封情书叫晓建转交给同校一女孩.晓建怕那女孩骂,不敢送去,肖可说:

"今天我放你一马,但你得付我30元放马费,否则一天利息10元."晓建一直没钱给,肖可几乎天天催,数额也一天比一天多.3月中旬,肖可又要晓建"还钱",催要未果,便操起乒乓球拍朝晓建脑袋砸去,晓建顿时血流如注.几天后,肖可等人用烟头在晓建身上烫出5处伤疤.再过几天,肖可把椅子上的螺丝卸下,用打火机烧红后,戳在晓建的旧伤上,说是"消毒".在学校钳工实习课上,"歪人"吴小梁用老虎钳夹住晓建残疾弯曲的左手拇指说:

"我帮你把它夹直."然后猛地捏下去.晓建惨叫一声,泪水,汗水都下来了.5月22日上午,肖可又来催"债",未果,晓建被肖逼迫在自己右大腿上划了一刀.后经警方测量此伤口长达12厘米.同日中午,在学校食堂二楼俱乐部,肖可等人抱持晓建双手双脚,多次将其身体抛起后使其臀部落在地面上.继而以转圈的形式不断将其摔跌在地.晓建被摔昏迷后,肖可又操起窗框边的一根木条,朝晓建身上挥去:

"装死,起来!

"在不断的喝彩声中,整个虐待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第二天上学途中,晓建把自行车卖了20元钱后,离家出走.晓建说怕母亲伤心,"告诉老师也不管用,自己会被打得更凶",同学们害怕被报复而选择沉默.今年3月份晓建被肖可用球拍打破头后,在去医院和回家途中,班主任封老师三次问晓建"怎么弄的",晓建坚持说是自己下楼梯跌倒碰伤的.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晓建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被虐的情形.他唯一的反抗方式是,把全班集体照上的7个"歪人"的脸全部划花;但也把自己的脸划了几道痕,"恨自己太没用".

晓建的父母都是成都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父亲是继父.10年前,晓建的母亲因患胃癌病退.继父近两年一直在外地工地上干活.晓建母亲说,娃娃很怕羞,不爱说话,很少打闹,胆子小,从小还很自卑.他生下来左手有6个手指,后来做了切除手术,但拇指因此畸形无力,常遭孩子们笑话.晓建的家人介绍说,继父"像亲生父亲那样"对晓建好,但他的教育方式很严厉,比如放学了不能在外耍,做了错事要挨打.晓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生活单调".

肖可的母亲曾在电话里对当地一家媒体说,"肖可一直是个乖娃娃,只是调皮一些",他在上初中时也被同学欺负,学校外的"歪人"常抢他的钱,"现在听说他虐待同学我们都很吃惊,我们一直还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作为".

记者采访了比肖可高两级的同校一名女孩.肖可等人都叫她"姐",他们相处一年多,关系很好.女孩评价说,他们比较讲义气,多才多艺,本质并不坏,只想体验"处处充大"和"征服"的感觉,以表现自己的分量,但有时昏了头,玩过了火.女孩认为,他们家教不严,经常周六,周日晚上打电话邀她出去玩,一玩就玩到十一二点,有时还上通宵网吧.郭标回去晚了,就遭老爸一顿痛打,而吴小梁似乎没人管,常和附近街头的小混混一块耍.

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家庭教育方式不大科学,普遍存在溺爱情况,加上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暴力镜头的影响,孩子们比较容易学坏.

前几年学校里也有两个和晓建相似情况的学生,但他们都及时报告了老师,保卫科马上对施暴者进行训诫教育,对两名学生实施跟踪保护,直至他们顺利毕业.

面对校园暴力,他们为什么保持沉默

小建因为遭受7个同学长达一年的暴虐,从一个经常拿奖学金的好学生沦为"轻度低能"!

其中很多行为如果是成年人所为,就已经属于刑事犯罪,从经济上,肉体上,精神人格上都对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和侵犯,这样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一些家长的错误心态使得孩子成了校园暴力的无辜受害者,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忍气吞声型:

在得知孩子被人勒索甚至被打时,这些家长都担心得罪坏孩子后自己的孩子会遭到打击报复,告诉孩子要离那伙人远远的,看见他们就跑.

纵容犯错型:

一些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或勒索人时,往往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或是根本就不相信在家看起来特别老实的孩子会当上小"恶霸",认为是夸大其词,根本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在错误的深渊中越滑越远.

其实关于学生暴力事件,真可谓"屡见不鲜",足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寻求改善的良方.毫无疑问,学生暴力事件,有学校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责任,有作为相对开放社会的条件下学生容易变坏的外部环境影响,但是其中最一重要方面,学生的权利意识的匮乏,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客观的知识,美好的道德信条和严格的行为守则,还应该了解自己享有哪些权利.

人总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同学们也不例外,如果知道了自己享有的权利,就要努力维护和享受自己的权利,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一个学生被其他同学欺辱,殴打,勒索,他当然能够感受到这样做对他不公平,这是对他的正当权利的侵害,学校有责任保护他的这一权利.

就上述事件来说,一个学生被长期欺辱,很多学生都知道了,可老师就是不知道,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一般来说,老师如果知道实情,不可能不予以制止,这说明那些知情的学生也没有意识到,那几个野蛮学生的做法是违法的,是应该得到制止的,否则他们自然会报告校方给予援助和处罚施暴者,这就表明权利意识在学生中是普遍缺失的.没有权利意识的人就像一群纯洁而软弱的羔羊,一旦有野蛮的豺狼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就没有丝毫的自我保护的可能.

今天,社会大众拥有了宪法条文意义的公民地位,拥有很多的权利,这些因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而获得的权利主要体现在成人领域,在未成年人方面,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可是,其法律精神并没有融入到具体的体制层面.比如,在家庭里面,孩子的权利是否得到保护往往取决于父母的觉悟和道德水准,在学校教师是否真的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公民来对待,仅仅是道义上的要求..

以暴制暴的循环

"他们能抱成团儿,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谁能打过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迟早我会让他在我手里栽跟头!

"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在某县的一所郊区中学,一名13岁的初中生甚至向笔者展示了一把一直藏在书包里的大号水果刀,声称这是用来"自卫"的.因为近段时间以来,老是有三五成群的"小混混"在放学路上拦住他们要钱,不给就往死里打.据说,已经有几个学生先后被他们打伤了.

面对校园暴力,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自然是愚蠢的,因为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越长,校园暴力的发展越迅猛,其影响也就越恶劣.

话虽这么说,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在此之后,如果再受人欺负,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

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

某乡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初一男生,他们班的学生在威胁别人时经常说的话是:

"再不服气,我就叫人收你的保护费."一位张姓家长说,一天,他年仅10岁的儿子突然说要加入学校的"××帮",因为这样不但可以不把自己的零花钱白白给别人,而且还能向别人要零花钱用.张先生因此而担心,这些在校园内外横行无忌的学生帮派,会不会一步步演变成少年"黑社会".

张先生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法学家皮艺军说:

"一般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和黑社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青少年团伙是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的基础,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其外围组织.比如台湾的'竹联帮'就经常到校园寻找自己的发展对象,他们所寻找的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孩子,而是青少年团伙,通过双方的接触,他们很快将青少年团伙发展为黑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一旦青少年团伙这种松散的组织被黑社会利用的话,很容易让本来只是不良少年的孩子变成真正的罪犯."

文化营养的失衡

校园暴力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但它的不断升级,却是不可否认的,因而也最应引起警惕.事实证明,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它在个别地方甚至正在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我们不禁要问:

校园暴力真的成了教育永远的伤痛当花季少年成为犯罪分子,不知他们在行凶作恶时,内心有没有过胆怯与恐惧有没有过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暴力的崇尚甚至膜拜谁又该为他们制造的罪恶承担责任

如今,暴力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在此情况下,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

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

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

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当问到孩子们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这个问题时,至少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究其原因,是家长从他们上幼儿园起,就向他们灌输在学校不能吃亏,遇到谁欺负自己就应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

非暴力情感培养

在校园暴力中,那些被欺负,敲诈,勒索甚至身心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