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96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docx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设计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

企业纳税会计

课程代码:

所属院系:

制定时间:

制定人:

批准人:

二、基本信息

学分:

6学时:

108

课程类型:

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

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

先修课程:

《会计学基础》(含实训)、《财务会计》

后续课程:

财务管理、、审计实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税务会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中心课程的地位,是一门政策性、技能性、时效性强的实践型应用课程。

它主要讲授当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最新规定,税收的会计处理,包括税收在《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以及税收的纳税申报及申报表的编制等实务操作内容,是一门会计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及计税依据;掌握各税种的计算以及企业会计处理;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了解小税种的基本规定。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现行税制及相关税收法规;

②熟悉办税流程;

②掌握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纳税申报表的编制方法。

(2)道德目标:

依法纳税、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学习精神。

2.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总学时为108学时,扣除考试及复习占用学时,知识模块与对应学时为:

教学模块名称

任务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分学时

合计

模块一

纳税会计概述

任务一

纳税会计的性质

2

4

任务二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任务三

发票概述

2

任务四

纳税申报与税款征收方式

任务五

会计科目对照表

模块二

增值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增值税概述

4

24

任务二

增值税发票

任务三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2

任务四

增值税会计核算

6

任务五

增值税纳税申报

2

模块三

消费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消费税概述

2

12

任务二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

任务三

消费税会计核算

4

任务四

消费税纳税申报

2

模块四

营业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营业税会计概述

2

16

任务二

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8

任务三

营业税会计核算

4

任务四

营业税纳税申报

2

模块五

出口退(免)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出口退(免)税概述

2

10

任务二

出口货物退(免)税规程

任务三

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4

任务四

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2

任务五

应税消费品出口退(免)税核算

2

模块六

关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关税法规概述

2

6

任务二

关税的计算

任务三

关税的会计核算

2

任务四

关税的缴纳与退补

2

模块七

企业所得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企业所得税概述

4

18

任务二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任务三

资产的税务处理

2

任务四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6

任务五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4

任务六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

2

模块八

个人所得税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个人所得税概述

4

14

任务二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任务三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及会计核算

8

任务四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2

模块九

其他税种计算、申报与核算

任务一

资源税会计

2

4

任务二

土地增值税会计

任务三

城镇土地使用税会计

任务四

房产税会计

任务五

车船税会计

2

任务六

印花税会计

任务七

城市维护建设税会计

任务八

教育费附加会计

总计

108

这9个教学项目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每个教学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教学模块,教学模块下又设计了具体的知识、技能要求,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可展示)

1

办理税务登记

1.熟悉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内容包括:

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证照管理,非正常户处理,法律责任等

1.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将各项内容办理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办理税务登记需提交的申请材料理清。

1、小组作业

2、个人书面作业

3、个人实训报告

2

计算税额

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免)税会计、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重点是增值税会计、营业税会计、出口退(免)税会计、企业所得税会计、个人所得税会计的计税依据、税率、税额计算方法

1.课堂讲授,对每种税的计算方法理论和举例相结合

2.做到真正让学生理解计税的依据,并能熟练的计算出税额

1、小组作业

2、个人书面作业

3、个人实训报告

3

编制涉税业务会计凭证

掌握各税种的企业会计处理

1.各种税税金的计算

2.要掌握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科目的变化

3.编制会计分录,

1.根据各项经营业务,算出相对应的税金;

2.做出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处理;

1、小组作业

2、个人书面作业

3、个人实训报告

4

设置和登记应交税费账簿

1.熟悉应交税费账簿设置

2.应交税费账簿登记

1.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应交税费-应交关税

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依据各项经济业务,算出应交税费;

2.依据算出应交税费.编制记账凭证;

3.依据记账凭证登记应交税费账簿

1、小组作业

2、个人书面作业

3、个人实训报告

5

编制纳税申报表

1.熟悉并掌握各种税的计算

2.能够正确填制相关税金数据

3.编制各种税费的纳税申报表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2.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3.出口免退税纳税申报表

4.营业税纳税申报表

5.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6.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1.依据各项经济业务,计算各项税金;

2.编制各种纳税申报表包括主表和附表;

3.按照税法规定,对需调整的数据能够正确的填制。

1、小组作业

2、个人书面作业

3、个人实训报告

6

报税

1了解相关税种的纳税义务人;

2.掌握相关税种的纳税期限;

3.申报内容;

4.申报方式

 

1.相关税种的纳税义务人,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2.纳税申报内容:

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3.纳税申报方式;

4.相关税种的缴纳和补退

1.依据相关税金计税依据,税率,算出税金;

2.税金的会计核算;

3.编制纳税申报表,在相应的纳税地点选择合适的纳税申报方式报税;

4在熟悉掌握报税的基础上并缴纳和补退;

1、小组作业

2、个人书面作业

3、个人实训报告

4、进度表设计

序号

学时

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

单元标题

知识目标

能力训练项目编号

课程主要内容

1

2

纳税会计概述

 

1.了解纳税会计的概念、纳税会计的目标、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熟悉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1

1.纳税会计的性质

2.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2

2

1.熟悉发票的领购、开具与保管;

3.掌握纳税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1

1.发票概述

2.纳税申报与税款征收方式

3.会计科目对照表

3

2

增值税会计

1.了解增值税的概念及特点,税收优惠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地点;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规定;

2、掌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认定、增值税税率。

 

2

3

4

5

1.增值税的概念及特点

2.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4.增值税的税率

5、增值税的税收优惠规定

6.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

7.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地点

4

2

1.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保管、检查、作用、开具范围、内容、开具要求等;

3.掌握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后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的处理、电子计算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求。

1.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基本内容;

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作用、开具范围、内容、开具要求等;

3.增值税专用发票重新开具及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规定;

5

2

1.掌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应纳税额时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处理。

2.重点掌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之销项税额的计算

2.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之进项税额的计算

3.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间规定

4.计算应纳税额时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处理

5.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6.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6

2

7

2

8

2

1.掌握增值税会计核算;

2.重点掌握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区分几种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进项税额的会计核算;增值税的缴纳和结转的会计核算;

3.熟悉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

1.账户的设置

2.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3.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4.增值税的缴纳和结转的会计核算

5.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

9

2

10

2

熟悉增值税纳税申报

6

1.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

2.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

11

2

增值税实训

2

3

4

5

6

1.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增值税会计核算

3.增值税纳税申报

12

2

13

2

14

2

15

2

消费税会计

1.了解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纳税义务人;

2.熟悉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地点及减免规定

3.掌握消费税征税范围、税目和税率。

 

2

3

4

5

 

1.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

2.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3.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税目和税率

4.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地点及减免规定

16

2

1.熟悉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区分从价定率、从量定额、从价定率与从量定额复合三种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1.从价定率计算方法

2.从量定额计算方法

3.从价定率与从量定额复合计算方法

17

2

1.了解消费税会计核算账户设置;

2.掌握应纳税额会计核算。

1.消费税会计核算账户设置

2.应纳税额会计核算

18

2

熟悉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

6

消费税纳税申报

19

2

消费税实训

2

3

4

5

6

1.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消费税会计核算

3.消费税纳税申报

20

2

21

2

营业税会计

1.了解营业税概念、特点,减免税的规定;

2.熟悉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地点及税收优惠政策;

3.掌握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税目与税率、起征点规定

2

3

4

5

1.营业税概念、特点

2.营业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3.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4.营业税的税目与税率

5.营业税的起征点

6.营业税税收优惠规定

22

2

掌握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营业税营业额的一般规定

2.营业税营业额的具体规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23

2

24

2

掌握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1.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2.建筑业的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3.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4.服务业的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5.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6.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25

2

熟悉营业税的纳税申报

6

营业税的纳税申报

26

2

营业税实训

2

3

4

5

6

1.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营业税会计核算

3.营业税纳税申报

27

2

28

2

29

2

企业所得税会计

1.了解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及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2.熟悉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规定

3.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税率

 

2

3

4

5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2.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及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3.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4.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规定

30

2

1.了解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的确定及收入确定的相关规定,特别纳税调整

2.掌握企业所得税准予扣除项目、不得扣除项目及计税依据的其他规定

1.收入总额的确定

2.收入的相关规定

3.准予扣除项目

4.不得扣除项目

5.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的其他规定

6.特别纳税调整

31

2

32

2

1.了解资产税务处理的其他规定

2.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的规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2.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3.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4.资产税务处理的其他规定

5.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抵免限额的规定

33

2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1.所得税会计差异

2.应付税款法的会计核算

3.资产负债表债务发的会计核算

34

2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

6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

35

2

企业所得税实训

2

3

4

5

6

1.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

3.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36

2

37

2

38

2

人所得税会计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适用税率;

2.熟悉应税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3.掌握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及税率的确定。

 

2

3

4

5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2.应税所得项目

3.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

4.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及税率的确定

5.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39

2

掌握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及会计核算;个人所得税特殊计税(共同取得同一项收入的分解计税、一人多项应税所得的个人收入计税)等计算及会计核算。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财产租赁所得

6.财产转让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8.个人所得税特殊计税(共同取得同一项收入的分解计税、一人多项应税所得的个人收入计税)等计算及会计核算

40

2

41

2

42

2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申报

6

1.自行申报纳税

2.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43

2

个人所得税实训

2

3

4

5

6

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

3.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44

2

45

2

出口退(免)税会计

1.了解出口退(免)税的概念、范围、条件;

2.熟悉出口退(免)税相关政策形式,出口退(免)税登记管理、办税人员管理;

3.掌握出口退税率,出口退(免)税的申报。

2

3

4

5

1.出口退(免)税的概念、范围、条件

2.出口退(免)税相关政策

3.出口退(免)税的退税率

4.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登记;

5.办理出口退税人员

6.出口退(免)税的申报

46

2

掌握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免抵退”的的概念、适用范围

2.“免抵退”的计算公式的讲解

3.“免退”的计税办法

47

2

1.熟悉应税消费品出口退(免)税核算

2.掌握出口退(免)税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

1.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会计核算

2.外贸企业“免退”增值税会计核算

3.应税消费品出口退(免)税核算

48

2

出口退(免)税实训

2

3

4

5

6

1.出口退(免)税的计算

2.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3.出口退(免)税申报

49

2

50

2

关税会计

1.了解关税的概念、征税对象、纳税义务人、关税税则和税率;

2.熟悉关税的优惠政策

3.掌握关税完税价格的确定,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

3

4

5

1.关税的概念

2.征税对象、纳税义务人

3.关税税则和税率;

4.关税的优惠政策;

5.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6.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7.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8.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1

2

1.掌握关税的会计处理;

2.了解关税的缴纳和补退

1.自营进口关税的会计处理

2.自营出口关税的会计处理

3.代理进出口关税的会计处理

4.关税的缴纳和补退

52

2

关税实训

2

3

4

5

6

1.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关税会计核算

53

2

其他税种会计

1.了解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概念及纳税人,计税依据等相关内容;

2.熟悉相关税种的纳税期限及申报;

3.掌握相关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和会计核算。

2

3

4

5

1.城镇土地使用税会计

2.耕地占用税会计

3.房产税会计

4.契税会计

5.车船税会计

6.印花税会计

7.城市维护建设税会计

8.教育费附加会计

54

2

其他税种实训

2

3

4

5

6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核算、申报

5.教学方法设计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以学为乐。

课件学习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源自于教师教学的艺术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教学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办税工作的特点和我院教学资源的实际,对教学方法做出了一些创新,灵活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法、团队合作法、角色扮演法以及现场教学法(开扩眼界,增强感性认识)等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1)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税收理论的理解。

通过对不同内容案例的运用能达到普通说教所无法做到的效果,如通过违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通过纳税筹划案例,能让学生看到学好企业纳税会计给企业带来利益,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学好企业纳税会计继而学好其他税收类课程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其表现形式生动活泼。

(2)项目引导法(细分学习任务,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将课程内容细分为9个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主要是:

纳税工作流程,增值税计算、申报与核算,消费税计算、申报与核算,营业税计算、申报与核算,出口退(免)税计算、申报与核算,关税计算与核算,企业所得税计算、申报与核算,个人所得税计算扣缴与核算,其他税种计算、申报与核算。

每个教学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教学模块,教学模块下又设计了具体的知识、技能要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3)团队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完成“增值税计算申报与核算”等9个学习项目的教学工作。

每个学习项目都要完成与实际工作相同的从分散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到最终纳税申报表的数据判断和归集处理过程,这种数据判断和归集处理涉及到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学习工作任务,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角色扮演法(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从企业纳税会计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来看,学生的主要角色定位是办税员,现实工作中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

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小组中的不同成员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在小组角色中的责任,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已不再是学生而是职员。

(5)现场教学法:

授课教师带领学生下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观看真实的涉税业务处理过程,适当的时候学生也可以跟着实训基地相关工作人员直接到税务机关参与真实报税工作。

6.第一次课设计概要

第一步:

介绍本门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与前后课程的关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15分钟)

(1)课程性质:

《企业纳税会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当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最新规定,税收的会计处理,包括税收在《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以及税收的纳税申报及申报表的编制等实务操作内容,是一门会计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任务:

本门课程结合了会计与税收的规定,是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是为了使会计类专业学生能适应将来从事的企业会计工作、纳税申报工作需要而专门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及计税依据;掌握各税种的计算以及企业会计处理;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了解小税种的基本规定。

(3)课程目的:

企业的会计工作,税务处理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会计人员就是办税人员,如果不懂得如何计算税收,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实际上可以说:

没有学好会计、也就不能很好地从事会计工作。

本课程是结合了会计与税收的规定,为了使会计类专业学生能适应将来从事的企业会计工作、纳税申报工作需要而专门开设的。

(4)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第二步:

讲授新课“总论”(60分钟)

(1)简要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2)授课的内容提要:

1.了解纳税会计的概念、纳税会计的目标、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熟悉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发票的领购、开具与保管;

3.掌握纳税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第三步:

总结(10分钟)

本次课对纳税会计的概念、纳税会计的目标做了基本阐述,使学生明确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熟悉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发票的领购、开具与保管;掌握纳税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步:

布置作业(5分钟)

1、课后书面作业

2、写出学习本门课的初步认识。

四、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实训操作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实训实训操作主要根据实训项目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几个方面进行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