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813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docx

政府工作报告武山县

政府工作报告

武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索鸿宾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武山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政策、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5·12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按照“做强农业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激发商贸活力,培育旅游优势,提升科教水平,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步入了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2011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2.4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7%;大口径财政收入1.6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是2006年的5.8倍,年均增长4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370元和3250元,是2006年的2.2倍和2倍,年均增长17.1%和14.5%。

主要成效是:

——农业农村工作有力推进。

坚持“川区抓蔬菜、山区抓洋芋、集中抓养殖、普遍抓劳务”的农业工作思路,以三大区域结构调整、四大流域综合开发、一园十基地建设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止2011年,全县蔬菜、洋芋、玉米、豆类及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26万亩、10万亩和5万亩。

我县设施蔬菜面积位居全省第一,被命名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和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今年4月,全省首次蔬菜生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积极推广全膜覆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粮食产量大幅增长,预计今年总产达12.4万吨,比五年前净增3.4万吨。

五年来,累计完成各类造林10.5万亩,栽植行道树274公里。

建成养殖小区72个、规模养殖场118个。

发展龙头企业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

实施了东梁渠衬砌、榜沙河中型灌区改造和榆盘河程梁、桦林盘龙山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了高楼屏凤山、咀头西山梁等水土保持和全膜玉米种植万亩示范点,建成渭河陈门——下街段、大南河蓼阳——文家寺段等堤防工程,累计衬砌干渠132公里,新修梯田15万亩、堤防2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44平方公里,新增保灌面积6.6万亩,建成沼气池1.5万眼,完成农网改造820公里。

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0个。

输转劳务48.4万人次,创收23.2亿元。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立足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落实融资担保、用地保障、挂牌保护等优惠政策,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矿产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县域工业体系。

2011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14.9%。

支持天水祁连山水泥公司完成5项技术改造,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温泉钼矿详勘积极推进,鸳鸯玉产品加工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为中小企业融资2300万元,扶持天晨酒业、四门贡醋和金陇、绿源、医药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努力打造企业发展平台,县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启动建设。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全县GDP综合能耗下降了4.7%。

——商贸旅游初显优势。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退市还路”等市场建设工程,新建了渭北综合市场、洛门木材市场、金鑫物流园区和榆盘、沿安等5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农家店304个,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开展家电下乡等活动,销售各类家电2.5万台,兑付补贴584万元。

个体民营商户达到4300多户,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县乡光缆传输实现全覆盖,电话用户达23.1万户,互联网用户5000多户。

以水帘洞创4A为契机,加强景区基础建设,新建了水帘洞支线道路和游客接待中心。

加快卧牛山、木梯寺、温泉等景区综合开发,打造了石窟文化、休闲度假、绿色生态三大旅游品牌,旅游优势进一步显现。

累计接待游客19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3亿元。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抢抓各类机遇,全力以赴争项目、促投资,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基础条件。

五年争取实施各类项目1351项,总投资103亿元。

以“北扩东延”为重点,加快实施大城区建设战略,新建了渭北和火车站两大新区,建成宁远大道中东段、南北滨河路、渭河2号大桥、民主路人行桥、渭河风情线等一批市政重点工程,用两年的时间亮化了城区夜景,启动了武山大道建设。

新建居民住宅40多万平方米,城区面积由3.2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

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品位不断提升,面貌焕然一新,武山县城成为兰州至天水之间最美的县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高。

以产业培育、改造扩建、基础配套为重点,积极推进二轮小城镇建设和驻地村改造,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6%。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新农宅1600户、文化广场57个,打造了滩歌黑池殿、山丹车川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省、市级示范村。

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武山隆重召开,我县新农村建设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交通道路建设加快推进。

全力配合做好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积极争取设立洛门、城关、鸳鸯三个出口,保证了天定高速武山段顺利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我县与省市和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

实施了四马、城咀、丁高、李榆等6条146公里通乡油路工程,建成通达、通畅道路188条661公里,实现了高速通省市、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我县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迈入了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投入资金9500多万元,维修改造校舍12.2万平方米。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五年翻了一番,2011年达到1210人。

实施了县医院、中医院住院楼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配备急救车16辆,建成村卫生室57个,城乡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免疫水平大幅提升。

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了广大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加快文化大县建设,积极推进拉梢寺“申遗”,木梯寺晋升为国保单位,武山旋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成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44个农家书屋,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我县被命名为省级“书画艺术之乡”。

加强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建成区域气象站11座。

成功创建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达到了低生育水平。

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我县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统计、档案、县志、消防、双拥、预备役、民族宗教和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实现了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46户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

流转土地15.2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了市级验收。

积极争取列为首批省财政直管试点县,实行了乡财县管改革和强农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制度,财政收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推行药品、医用耗材统一采购,实现了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圆满承办了6个省、市级现场会,我县交通运输、市场建设、全民创业、医疗卫生服务、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取得的经验在全省、全市推广;加强与周边各地特别是关中地区的产业对接、经贸合作和文化旅游交流,与陕西杨陵区缔结为友好县区。

对外贸易不断提升,绿源和金陇公司出口创汇530万美元。

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107项,引进资金20.9亿元。

——民生保障显著改善。

坚持每年办理一批民生实事,城乡群众充分享有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积极落实全民创业和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安置高校毕业生2134人。

城乡居民五大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国试点,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报销比例不断提高,累计报销医药费1.27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争取实施了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24万农民实现了老有所养。

认真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6.98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916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7190户35.9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村庄巷道硬化和“双通”工程,78%的行政村实现了巷道水泥化,建成通自然村、通田间道路564条1178公里。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新增县级储备粮1600万斤、食用油100万斤。

有效开展医疗救助、民政救济、慈善捐助和五保供养,发放各类资金3.2亿元,建成了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

全力开展5·12地震和暴洪、干旱等抢险救灾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产生活,8806户农村居民住房和教育、卫生、交通等71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

——依法行政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87件,政协委员提案392件,办结率分别达到72%和75%。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建成了乡镇政务服务中心。

加强应急管理,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强化督办落实和跟踪问效,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认真开展普法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处理信访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建了省级“平安县”。

­——2011年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县政府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实施“11253”区域发展战略,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3%;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和16%。

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前9个月共争取国家投资项目40个,总投资5.5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项,到位资金6.7亿元。

启动了洛礼二级公路建设,完成了杨岷路、温草路铺油改造和硬化,建成了车杜路等4条通畅道路。

大城区建设加快推进。

实施了武山大道西段和火车站区域“四纵一横”等8条道路、北滨河路风情线建设等重点市政项目,进行了“风云雷雨坛”维修保护和富强街、红峪河桥改造,继续实施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打造了更加整洁靓丽的城市新形象。

强力推进蔬菜产业建设,新建渭河流域10万亩蔬菜产业园道路45公里,扎实推进8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开展了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大南河流域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整修墙体2万多平方米,建设新农宅100多户。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祁连山水泥公司异地改造项目通过省级审批,与中材集团签订了投资协议,县工业园区启动一期征地430亩。

商贸旅游繁荣发展,完成外贸出口200万美元,渭北综合市场建成运营,城关粮油收储站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4月和6月,分别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和“水帘洞拉梢寺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武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工作水平大提升,在宣传武山、推介武山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计划生育“创国优”、教育两基“迎国检”等重点工作有力推进。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隆重举办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孙存蝶先生回报第二故乡——武山专场演出,组团参加全国第八届武术之乡武术大赛,取得了4金4银的优异成绩。

加强社会保障,积极扩大就业,发放各类小额担保贷款858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820人,招考安置大学毕业生450名。

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十项专项整治,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省、市、县各级为民实事有效办理,县政府确定的12件实事中,渭河陈门至下街等3段堤防和通乡油路、宁远生态园一期建设及就业安置等基本办结,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热增容改造和南部7乡镇饮水安全等工程正在加快实施,预计年底前可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奋发图强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县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社会各界人士、武山籍在外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资金不足,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压力大;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大,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对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比重偏低,促进带动能力不强;税收结构单一,后续财源不足,增支因素较多,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基础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体化进程比较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热点难点问题比较突出,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发展环境还不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劲头与跨越式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对推动武山跨越式科学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体会更加深刻: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始终坚持发挥解放思想的先导作用,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是必须坚持立足实际,奋发有为。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立足县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走好符合武山实际的发展路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争得主动、实现跨越。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

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中心工作,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又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改进作风,真抓实干。

始终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根本保证,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集众智、聚民力,努力形成抓落实、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强力推动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下届政府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实现跨越的黄金时期。

科学判断发展形势,我们面临的大环境依然比较复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产业和项目乏力,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势头又十分强劲,使我县发展面临的压力很大。

但是也有许多有利因素:

一是随着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省、市、县积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我县实施的2个国家级、8个省级和1个市级试点县项目,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二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求实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三是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工作思路,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特别是我们有期盼发展、支持发展、谋求发展的47万勤劳善良、勇于进取的武山人民,以及这次换届为县、乡、村领导班子注入的新鲜血液和工作活力,为我们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这些机遇,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要举措,这是做好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总目标,始终坚持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科教兴县、生态靓县,全力实施“11253”区域发展战略,即建设一强县(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一中心(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两示范(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五基地(西北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全省优质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全省旅游工艺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品牌劳务输转基地),打造三品牌(世界摩崖大佛祈福圣地、中国韭菜之乡、西北最佳温泉汤浴康体目的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基础条件,着力壮大特色产业,着力开发优势资源,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奋力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富裕武山、生态武山、人文武山、和谐武山、魅力武山,努力把武山建成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

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五个翻番”、“四个提升”、“三个突破”、“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未来五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达到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

围绕上述目标,县政府将全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支撑,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着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认真论证储备、争取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洛景高速和洛礼、武漳二级公路,实施贺岷路、姚杨路、城沿路、316国道武山段、208省道洛门——蓼阳段改造,抓好农村公路联网和升等改造、危旧桥梁加固,大力兴修旅游路、产业路和便民路,全面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和交通区位优势,基本实现国道、省道和部分主要县道达到二级以上技术标准,其余县道达到三级以上技术标准,85%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和柏油路。

围绕建设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突出抓好凯迪生物质能源、“三北五期”防护林、北山生态治理、天定高速沿线绿化、渭河北山区10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中卫——贵阳天然气联络线建设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以沼气、太阳能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努力建设生态武山。

重视发展水利事业,实施渭河及其五大支流综合治理、节水改造和提灌建设等工程,实现重点产业区域主干渠和末级渠系配套全覆盖,积极实施引洮二期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和县城第二水源地建设等工程,彻底解决城乡群众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全面实现川区水利化、山区梯田化、饮水安全化。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一产抓特色,二产抓优势,三产抓提升,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按照“蔬菜抓提升、种植抓调整、养殖抓特色、劳务抓品牌”的思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继续把蔬菜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积极争取省、市出台支持武山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

以“一线四片两带”为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化布局、整流域开发、标准化生产、公司化经营,高标准建设武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把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渭河川道打造成国家级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成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漳河四大流域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片,和中东部浅山旱作复种蔬菜、南部二阴山区正茬蔬菜两大产业示范带,五年后全县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1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

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林果业,实施5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力争五年后全县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100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6亿元,果园面积达到15万亩。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基本解决3.8万人的贫困问题。

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一批实力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入驻,形成以县工业园区为中心,四门食品工业园和鸳鸯建材工业园为两翼的工业产业带。

加强洽谈衔接,搞好配合服务,完成天水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异地改造。

启动温泉钼矿开发利用,推进鸳鸯玉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力争把武山建成全省新型建材工业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玉器旅游工艺品加工基地。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等市场工程,新建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便民市场,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洛门、城关、鸳鸯三大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产业,力争把武山建成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

继续组织开展家电下乡等活动,搞活商贸流通,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五年后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

坚持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引擎和龙头,加快综合开发,形成以“红、黄、蓝、绿、墨”为主题的多彩旅游格局。

积极推进拉梢寺“申遗”和水帘洞4A景区创建,努力把水帘洞打造成“百万游客景区”。

加快木梯寺、老君山等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扶持发展各式“农家乐”,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五年后旅游年接待人数达到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

三、以统筹发展为根本要求,全面加快城乡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为目标,继续按照“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相向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大城区建设,建成武山大道,实现城关和洛门的相向对接,使城区规划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万人。

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建成令川渭河大桥、体育场馆、文化广场等市政工程,配套供热、给排水、绿化、环卫等市政设施,全面建设最佳宜居大城区。

积极推进小城镇开发,重点抓好洛门、滩歌等建制镇道路堤防、供水供热、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楼、榆盘等乡政府驻地村改造,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1%以上。

以“一线四片百村”为重点,突出抓好8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和2个市级、3个县级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

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整理、渭河治理、新农村建设和科技示范六大工程,建设桦林——洛门城乡一体化示范长廊,努力打造彰显产业优势、引领农村发展、展示武山形象的“金腰带”。

统筹推进榜沙河等四大流域新农村示范片带和100个示范中心村建设,全面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

四、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在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建立“土地银行”。

不断深化以县乡财税金融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城乡医疗保障、户籍制度改革和民间信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农业投入保障、公共服务投入和设施维护机制,为加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强大动力。

加大区域合作交流力度,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节会活动,坚持办好蔬菜博览会和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文化交流、旅游联动、商贸流通,努力实现合作共赢、互动发展。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