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749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

(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

(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2.现有A.B.C.D.E.F六种物质,分别是盐酸、铁粉、氧化钙、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

如下图所示能相互反应的物质之间用短线“一”连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的两种物质之间用箭号“→”连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物质的化学式:

A___;E_____。

(2)写出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图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中,还有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转化没有标注出。

它们是_________

_________。

(均填化学式)

【答案】FeCaO

CaCO3CO2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能与A、E、C、F四种物质发生反应,结合所给物质的性质,则B为盐酸。

A、E、C、F为铁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

因为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D为二氧化碳,又D能与C反应,则C为氢氧化钙。

F能转化为E,E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F,故F为碳酸钙,E为氧化钙,则A为铁。

【详解】

(1)由分析知A为铁,E为氧化钙,故化学式为A:

Fe;E:

CaO;

(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上图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中,还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钙与酸反应或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CO2。

 

3.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能含有M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在蒸发的操作中,当蒸发皿内出现有_____时,应停止加热。

(4)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

(5)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别取样后,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是实验_____(填实验编号)。

【答案】BaCl2+Na2CO3=BaCO3↓+2NaCl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较多固体KCl、NaOH2、3、4

【解析】

【详解】

(1)白色固体丙是碳酸钡,是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3)在蒸发的操作中,当蒸发皿内出现有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4)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KCl、NaOH。

(5)溶液A中含有的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氯化钡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因此溶液A不能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B中含有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溶液B可以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C中含有氯化钡,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含有氯化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溶液C可以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D中含有碳酸钠,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溶液D可以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

BaCl2+Na2CO3=BaCO3↓+2NaCl;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较多固体;KCl、NaOH;2、3、4。

 

4.A、B、C、D四种化合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己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B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作干燥剂Ca(OH)2CaO+2HCl=CaCl2+H2O

【解析】

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A、B、C、D四种化合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故该金属元素是钙元素;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则B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C,则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或碳酸钠等反应生成碳酸钙;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D,则D是氯化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也可以生成氯化钙。

(1)B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它的一种用途是用作干燥剂;

(2)C为氢氧化钙,故C的化学式为Ca(OH)2;(3)B转化为D是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5.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甲_____、E_____;丙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甲:

_____;

C+E→丙+D:

_____。

丙→乙:

_____。

【答案】H2O2O2COFeA→B+甲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4CO+Fe3O4

3Fe+4CO2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解析】

【分析】

物质A能生成B和单质甲,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可判断A可能为过氧化氢、B为水;B又能生成单质甲和乙,即可确定B为水,甲为氧气,乙为氢气;黑色单质丙能通过反应生成氢气,那么丙就是铁粉,氧气能生成黑色粉末C,C又能生成铁,故C为四氧化三铁,那么D应该是二氧化碳,ED组成元素相同,E应该是一氧化碳,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D,进一步证明了E和D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是H2O2,甲是O2,E是CO,丙是Fe;

(2)A→B+甲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C+E→丙+D是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Fe3O4

3Fe+4CO2;

丙→乙是铁和酸的反应,如盐酸、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6.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H、C、O、Na、Cl、Ca、Mn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遇B溶液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X和Y反应生成A和Z,其中Y、Z常作灭火剂,X中含3种元素,Z的化学式为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

(3)向D中逐滴加入C,会生成一种生命必须的气体,C和Z含有相同种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从上述物质中任选2种为一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a处水面降低,b处水面升高.写出符合要求的4种物质:

(友情提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液体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固体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H2OCa(OH)2

HClH2O2H2OH2OCaCO3MnO2CaO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能与碳酸钙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应为六种元素中H、Cl元素组成的盐酸,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X和Y反应生成碳酸钙和Z,其中Y、Z常作灭火剂,X中含3种元素,所以Z是水,Y是二氧化碳,X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Z的化学式为H2O,X的化学式为Ca(OH)2;

(3)向X溶液中加入Y会生成Z和W,其中X、Z组成元素相同,且四种物质均为六种元素所组成的物质,因此可推测物质X为过氧化氢,而物质Z为水、W为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a处水面降低,b处水面升高,说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或有大量热量放出,在以上物质中,固体碳酸钙可与液体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锰能催化液体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固体氧化钙遇液体水能放出大量的热而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所以

液体

HCl

H2O2

H2O

H2O

固体

CaCO3

MnO2

CaO

NaOH

 

7.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俗称纯碱,C可用作补钙剂,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H、F物质类别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写出H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答案】CaCO3干燥剂CaO+H2O═Ca(OH)2置换

【解析】

【分析】

A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C可用作补钙剂,所以C是碳酸钙;A和B反应会转化成C和D,所以B是氢氧化钙,D是氢氧化钠;H、F物质类别相同,碳酸钙生成的F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F是二氧化碳,碳酸钠生成的H会转化成B,所以H是水;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且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所以G是一种铵盐;E会与碳酸钠、碳酸钙反应,所以E是盐酸。

【详解】

(1)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故填CaCO3。

(2)由分析可知,D为氢氧化钠,具有潮解的性质,可做干燥剂,故填干燥剂。

(3)由分析可知,H为水,B为氢氧化钙,H转化为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O+H2O═Ca(OH)2。

(4)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钙转化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8.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

【答案】FeFe2O3+6HCl═2FeCl3+3H2O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

【分析】

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C为二氧化碳,则A为一氧化碳;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B为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D为铁;氧化铁与E反应生成的F是盐酸盐,结合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则E为稀盐酸,G为水;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代入框图,推理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D的化学式为Fe;

(2)反应①,即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3)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Ba、Na、H、C、O、S、Cl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C物质含Na元素,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

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

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忽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固态叫做___________;

(2)B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

(3)写出C、F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4)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红;Na2CO3,Ba(OH)2;2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

【分析】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Ba,Na,H,C,O,S,Cl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A是二氧化碳;C物质含Na元素,C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是碳酸钠;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E是硫酸铜,F是氢氧化钡;D和碳酸钠可以互相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B能与碳酸钠反应,B能与氢氧化钡反应,B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钡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或硫酸钡)和水,所以B是盐酸或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A是二氧化碳,固态叫做干冰;

(2)B是盐酸或硫酸,B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C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F是氢氧化钡,化学式是Ba(OH)2;

(4)D和E反应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

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

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

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11.现有一包不纯的Na2SO4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NaCl、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

(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1,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

(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______溶液,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还含有NaCl。

【答案】Fe(NO3)3Ba(OH)2CaCO3MgCl2Ba(NO3)2

【解析】

【分析】

根据硝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Fe(NO3)3;

(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1,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Ba(OH)2,一定含有CaCO3;(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MgCl2;(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排除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的干扰,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还含有NaCl。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2.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甲,丁。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生活中,物质丙的用途之一为。

【答案】

(1)甲CaCO3,丁Ca(OH)2

(2)CO2+Ca(OH)2=CaCO3↓+H2O;复分解(3)干燥剂

【解析】

试题分析:

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说明甲是碳酸钙;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说明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乙(二氧化碳)和丙,则丙是氧化钙;丙的用途之一干燥剂,丙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丁,则丁是氢氧化钙。

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反应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