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674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三、简答题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答案:

1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

     3测验法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答案:

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原始的感知阶段。

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

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中的信息接受的情况大有不同。

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

答案:

1.反复背诵或自我陈述。

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

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的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此案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等。

3.间接地意义识记。

年龄越大的幼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的组成规律,以帮助记忆。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

1内化作用。

内化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特点。

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要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动作。

在幼儿期,逐渐出现由外部实际的动作向内部心理动作的过渡。

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着重要作用。

2过渡作用。

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儿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生思维。

表象的二重性特点(既有直观性、也有概括性)也决定了它的过渡性作用。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

答案: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

2简单的相似联想。

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部的相似性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3没有情节的组合。

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二、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再造性。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1. 直观行动思维;2. 具体形象思维;3. 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语言伴随动作进行   3.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变化;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

一、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认识过程中的有意性发生和加强。

二、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对心理活动的支配调节能力提高。

三、意志的发生发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

答案: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二、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

三、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四、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五、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

答案: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部均衡。

(学前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的发展)。

三、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往往有所差异)。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答案:

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

有的研究者认为,依恋的突出表现有三个特点:

一、 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

二、 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三、 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

当婴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他寻找依恋对象,以取得安全感。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答案: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2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

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4意识到身体的内部状态。

5名字与身体联系。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

161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

答:

第一,个体心理的发生;第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17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答:

学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和注意对象的变化上。

184 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

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是: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以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在最初时期进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

195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哪些?

他们的含义是什么?

答:

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最初使直观行动思维,然后是具体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

202 简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答: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在某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称为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213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

答:

儿童新的最近发展区式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儿童能独立表现出的水平一般都低于它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教师如果利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

优点:

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宜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缺点:

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的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

 答:

学前儿童的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4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

答:

学前期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

(1)第二信号系统紧紧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要地位。

(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起调节作用,而且这咱调节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词对随意(有意)运动和随意(有意)行为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强,用语言指示完成动作,形成暂时联系的困难日渐减少。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度阶段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

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这些阶段是:

1口腔期(0~1岁):

主要活动是口腔期的活动

2肛门期(1~3岁):

主要人排泄获得快感

3性器期(3~7):

这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心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官成了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答: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有:

(1)前言语阶段。

它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和学话萌芽阶段。

(2)言语发生阶段(1-3岁)。

它包括两个小阶段: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答:

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9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

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

它的特殊性是什么?

教育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有目的,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心理发展地社会环境,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地部分。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答案:

    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时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正式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合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3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3.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案:

1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从幼儿对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可以看出这种发展趋势)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幼儿初期往往只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幼儿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是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

情绪直接导致学前儿童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消极行为。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

(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是有明显的表现。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情绪对意识产生作用。

(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时情绪的功能。

4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大约5岁以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幼儿的情绪已经比较高度的社会化,它们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

加以幼儿总是守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以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渐渐的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应。

5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

它在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5.试述如何看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答案:

一、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

1自觉地行动目的开始形成。

2.动机和目的关系出现间接化。

3.各种动机之间主从关系的逐渐形成。

4.优势动机的性质逐渐变化。

二、行动过程中坚持性的发展。

1.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三、自制的发展。

1.抗拒诱惑。

2.延迟满足。

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答案:

1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的彼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掌握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能力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可能性。

能力的形成反过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

2能力和性格的关系。

能力和性格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

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能力和性格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7.试述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

1从简单到复杂。

最初的心理活动知识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

从认识过程看,最初是感觉过程,以后出现比感觉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

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凌乱到体系。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

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答案: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 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心理发展。

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规律性。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事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

环境氛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相制约。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

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着。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相互作用论:

第一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第二,遗传素质极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互相作用?

答案:

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如何变化,矛盾的双方都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映。

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管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

(儿童心理本身不但不是消极接受外界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反过来对他们发生影响)

(1)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儿童心理在一定范围对其生理活动及成熟发生影响)。

(2)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

(儿童心理活动部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周围事物。

儿童心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重要表现在对周围成人心理的影响。

而成人有时影响儿童心理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3主客观因素因素互相作用的循环。

(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4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儿童活动中发生的。

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

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

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答案:

1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

2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新的主要冲突。

冲突时阶段的标志。

3每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变的,所表明的冲突时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

4每个阶段的冲突如果处理的好,儿童能够恰当的对付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会遇到的危机和问题;反之,则将产生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出现病态。

5每个人达到每个阶段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原则上按预定步骤发展,但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转变的速度和道路可以不同。

11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答案:

感知规律主要有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的背景和对象的关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这些规律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活动效果。

(1)根据适应现象合理安排好幼儿园的生活制度;

(2)合理利用对比现象;(3)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如背景与对象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等等。

12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

(1)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2)具体说明

 

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

(1)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②自我评价常常有主观情绪性。

③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A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和方向发展

B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C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发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2)具体说明

 

14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

应考虑以下问题:

(1)幼儿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

(2)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

(3)实验前要有“预热”,使被试幼儿熟悉环境和主试。

(4)对幼儿的指导语要简明和肯定。

(5)实验过程应考虑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

要准确记录幼儿的原话,对幼儿的非语言表达方式也应记录。

15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遗传因素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基础;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物因素的作用:

(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2)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7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答案: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正确理解年龄特征得概念。

首先,谈到儿童心理发展要提到年龄特征。

年龄事儿童心理发展得一个必要条件,对心理发展有规律性得制约作用。

其次,儿童心理年龄特在一定得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儿童心理特征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发出现的。

最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中概括出来的。

所以在年龄特征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典型与多样,本质和非本质的辨正关系。

18分析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在生活中的表现。

答案:

无意想象是最简答的想象。

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

它的特点及其表现如下:

(1)想象无预定的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比想象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9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

答案: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是:

(1)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

(2)学前儿童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是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然后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

(3)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是:

4岁以下儿童不分类,5-6岁处于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程;5岁半-6岁半,儿童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藏特点进行分类的显著变化;6岁后,儿童开始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够依物体的功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

(4)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

20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答案: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的意义理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

(1)笼统。

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

(2)非常具体。

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或过窄。

3-5岁儿童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

这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所导致的。

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难以达到确切的概念水平。

针对儿童这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案例题

 

1试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下面做法的危害。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等。

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得,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

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

即使孩子想尝试做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

答案要点:

家长的这些做法是不对的。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

 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

家长的做法会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很危险的。

 

2“一个孩子问:

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

我告诉你吧,是金鱼!

它总是摇头晃脑。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请分析其原因。

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