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673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发挥你的想象回答下列各题。

1.“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界线包括巫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界线是贺兰山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B.“金色中国”---高寒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D.“银色中国”----伏旱

3.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答案】1.C2.C3.B

【解析】考查我国区域差异。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选择C项。

2.“绿色中国”是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熟制是一年两到三熟。

选择C项。

3.图中①“金色中国”,多沙漠,呈金色;②“银色中国”青藏高寒区高寒积雪呈银白色;③“绿色中国”南方地区,森林四季常绿;④“黄色中国”黄土广布。

所以正确是B项。

房屋的建设,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

A.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的缘故B.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C.受宗教的影响的缘故D.防冬季的寒冷

5.菲律宾及我国海南岛的房屋窗户少而小,常常前后门均开,这是为了()

A.防台风、防潮湿B.防烈日

C.防洪水D.防潮湿、防寒潮

【答案】4.B5.A

【解析】考查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

4.西亚和北非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所建房屋墙壁厚是用来隔热的,窗户小是因为该地区光照射强,小窗户有效防止大量强光照射,防风沙的侵袭,而色浅只要是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5.菲律宾及我国海南岛都位于热带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加之降水较多,空气潮湿,因此窗户少而小。

A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甲图和乙图所示区域进行区域开发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B.都有便利的水上运输条件

C.水能资源丰富D.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企业有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经过乙图所示区域

C.①地和⑤地春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沙尘天气和寒潮等,④山以南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D.乙图中,②和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地质构造相同

【答案】6.A7.C

【解析】

6.甲为德国鲁尔区,乙为中国的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

德国水资源充足,内河航运发达,科技发达,陕西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水资源短缺。

两地共同的优势条件是丰富的煤炭资源。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7.德国鲁尔区处于区域再生阶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地区,不经过陕西;②③两地位于秦岭南北两侧,气候类型存在很大差别。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各小题。

8.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9.“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答案】8.D9.B

【解析】试题分析:

8.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生产面临“用工荒”,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流入民工减少,导致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不足。

根据三角形坐标图,①产业技术所占比重最大,劳动力占18%;②产业劳动力占40%,;③技术占70%,劳动力占20%,是技术导向型;④劳动力占60%,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图中④工业劳动力的投入成本最高,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9.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随着劳动力成本、内部交易成本等的上升,“用工荒”问题的产生,使劳动力的工资提高,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成本增加,这种局面能够刺激东部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这必然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B正确;第一产业是农业,劳动力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但不等于他们又回去从事农业生产,A错;劳动力数量减少,促进企业提高工资以留住更多工人,C错;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会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生产,D错。

B选项正确。

考点:

本题组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工业区位因素。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根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0.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B.环境和技术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11.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12.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答案】10.A11.B12.B

【解析】试题分析:

...............

11.“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结合立体农业的布局原则,发展大农业,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12.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有利于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所以B正确。

考点:

产业转移

读下面两幅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

A.土地的沙漠化B.水资源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D.沙尘暴盛行

14.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技术革新D.大力推广沼气建设

【答案】13.C14.D

【解析】试题分析

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左图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右图区域位于江南丘陵,都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两地因地形、土壤、降水、人类开发破坏植被等原因,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

故选C。

14.针对水土流失问题,人类所能做的就是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因为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所以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最直接的是营造速生薪炭林。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

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 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该区域农业生产(  )

A.消费足迹中耕地低于草地B.生产足迹中耕地高于草地

C.生产足迹高于消费足迹D.生产与消费足迹之比耕地高于草地

16.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水源短缺

17.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

A.生态保护为主B.畜牧业为主C.混合农业为主D.种植业为主

【答案】15.C16.B17.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地理信息的获取。

15.读表可知,消费足迹中耕地高于草地,A错误;生产足迹中耕地低于草地,B错误;各类用地生产足迹高于消费足迹,C正确;生产与消费足迹之比耕地为1.69低于草地6.91,D错误。

故选C。

16.由图表可知,草地生产足迹远大于耕地生产足迹,故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草地的高强度使用——过度放牧所致。

选B。

17.由材料可知该区为农牧交错区,整体上看其土地生产力比较低下,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论发展哪种农业生产活动都会导致土地退化,应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故BCD排除,A正确。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19.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20.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18.C19.A20.D

【解析】

18.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以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较大,雨季时间长,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A、B、D说法正确;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C说法错误,选C。

19.看图可知,河流流域中上游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有水电站、有河运,但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B。

20.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C。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

2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答案】21.D22.D

【解析】试题分析:

21.辽宁省属于老工业区,其城市化起步早与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关;广东省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22.两省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劳动力成本、地价成本都在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有限,需向外转移,当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23.为尽快获取地震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的信息,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

24.关于此次地震抗震救灾中不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是(    )

A.调取九寨沟地层断裂情况、地形地貌等基础地理信息

B.预测山体滑坡

C.分析被困人员撤出及指挥救援人员行进路线

D.确定地震地点及震源深度

【答案】23.A2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3.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环境监测和地震灾情监测等领域。

故A正确。

24.通过RS(遥感)可获取地层断裂情况、地形地貌等影像信息。

通过GPS定位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可获知被困人员所处准确位置。

通过(GIS)对遥感影像等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山体滑坡,撤离路线等。

故A、B、C属于地理信息系统。

而地震地点及震源深度在地表以下,无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获取资料。

故D正确。

【点睛】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5.厚外的王老师在“双11”这天从网上购买了一台电脑,14日他查到了电脑是从广州发的货,已经到达赣州。

王先生获取到的电脑物流情况的信息,所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电话咨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RS是利用传感器从遥远的地方感知事物,不能及时获取物流信息,①错;GPS主要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获取物流位置信息,②对;GIS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查找物流信息,③对;电话咨询不是获取到的电脑物流情况的信息,④错。

选择B

第Ⅱ卷综合题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26.区域的地理环境决定区域经济活动分布,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

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

材料二:

韩国示意图

(1)据材料二图A分析韩国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

并说明判断理由。

(2)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层,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根据材料二和图B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答案】

(1)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理由:

西部、南部地势平坦;重要城市分布在西部、南部;铁路和高速公路在西部、南部密集;西部、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海运便利,增铺禾草层可遮阳,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曝晒;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考查区域特征及农业条件的改造。

(1)据材料二图A可知韩国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

从河流的分布可判断韩国西部、南部地势平坦;重要城市分布在西部、南部地区;铁路和高速公路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地区;西部、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海运便利。

(2)首尔为温带季风气候,秋季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增铺禾草层可遮阳,并提高夜晚土壤的温度,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曝晒及冻害;可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湿度);削弱灌溉和淋水施肥时对土壤的冲刷;抑制杂草的生长(稻草遮挡了阳光);到了大蒜生长后期,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27.材料一: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

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

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材料二:

黄河流域示意图

(1)历史上有“黄河百害,惟富宁套”之说。

黄河上游的平原和平原由于引黄河水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

(2)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3)简要描述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______________。

(4)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黄河的具体情况,谈谈采取哪些措施开发治理黄河?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3)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汛期在7,8月份,有凌汛现象流量小(4)①要从黄河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②黄河上游要保护植被,开发水能利用水电发展一些工业③黄河中游主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加强水土保持④下游的问题主要是治理是“地上河”。

采取加固堤坝,清理河道等措施。

⑤在各河段,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等

【解析】考查河流开发与治理。

(1)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塞外江南”。

(2)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形区的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产生的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等。

(3)简要描述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二期二量”:

汛期在7,8月份,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流量小,含沙量大。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

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如下图

(1)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2)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3)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

(1)区位优势: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政策优惠;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3)①完善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解析】

(1)结合图中的信息和所学的珠江三角洲知识回答,区位优势:

从图中看其靠近香港、澳门,接近东南亚和台湾,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政策优惠。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当地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主要是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2)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大,污染物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人多车多,交通拥挤;人口过分集中,存在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

(3)主要是带来交通便利,完善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缩短通行时间,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有利于与外界的联系,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到白洋阔连天”,被誉为“华北之肾”的三百里白洋淀,在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称为生态保护重点。

白洋淀(淀为浅湖)为河北平原唯一常年的积水洼地,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

但近几十年来面积日趋萎缩、水位不断下降。

下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白洋淀成为河北平原唯一常年的积水洼地的主要原因。

(2)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白洋淀所在的雄安新区的区域开发优势条件。

(3)概述白洋淀在调节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表现。

(4)白洋淀水位不断下降面临“干淀”困境。

为解决这一困境,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1)位于温带季风区,雨水补给(降水)季节变化大;注入白洋淀的河流众多,水源较充足

(2)交通:

公路、铁路网络密集,交通便捷;临近北京空港,航空运输便捷;科技:

临近北京,便于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人才。

政策:

政府政策扶持。

人口:

现阶段人口少,城市开发程度低,开发成本低,发展空间宽阔(3)气候:

调节气温,使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减小;增加蒸发量,增加降水量。

水文特征:

调节河流径流量,使得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洪峰推迟。

涵养水源,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

生物:

保持生物多样性。

开源:

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上游植树造林

等。

节流: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滴管或喷灌);防治水污染等

【解析】考查河湖开发与治理措施。

(1)白洋淀成为常年的积水洼地的主要原因:

河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雨水补给季节变化大;注入白洋淀的河流众多,水源较充足,因此常年积水。

(2)雄安新区区域开发优势的人文条件可以从交通、科技、政策、人口几方面分析。

交通:

公路、铁路网络密集,交通便捷;临近北京空港,航空运输便捷;科技:

临近北京,便于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人才。

政策:

雄安新区临近北京,政策等辐射优势明显,政府政策扶持。

人口:

现阶段人口少,城市开发程度低,开发成本低,发展空间宽阔。

(3)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效益可以从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分析。

气候:

调节气温,使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减小;增加蒸发量,增加降水量;水文特征:

调节河流径流量,使得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洪峰推迟,涵养水源,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生物:

保持生物多样性。

(4)解决白洋淀“干淀”困境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大方面考虑。

开源:

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上游植树造林等;节流: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滴管或喷灌);防治水污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