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064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9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docx

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地理精品题库人文地理第1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高考题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2题)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1.甲市可能是(C)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A.①B.②C.③D.④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4,5题)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3.则1951——2000年,该国(A)

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

4.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B)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09年天津文综第6,7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C

A.abcB.acdC.abdD.bcd

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B)

A.aB.bC.cD.d

(09年江苏地理第12,13题)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6、图7回答7~8题。

7.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B)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8.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D)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2005---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08全国卷Ⅰ3-4)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2题。

1982年

1990年

2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D)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该城市是(B)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

(08四川5-7)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3~5题。

3.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B)

A.10%B.20%C.30%D.40%

4.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D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5.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C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6.(08广东文基52)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

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D

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08江苏23-24)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C)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8.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C)

A.山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

9.(08广东16)“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C)

A.饮用水质量好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07四川3-4)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

回答10~11题。

10.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D)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1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C)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12.(07广东41)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

从中可知(D)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07广东17~18)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1)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13~14题。

图1图2

1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B)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B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

15.(07山东8)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07上海16~18)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16~18题

16.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B)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17.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18.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B)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

 

19.(07上海16)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图表。

阅读下列四国人口金字塔,根据年龄构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因素判断,表示德国人口构成的是(B)

(06四川4~6)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

据此回答20~22题。

20.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D)

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

2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22.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23.(06上海16)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B)

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

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

(06重庆10~11)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D)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

25.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B)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05江苏18~19)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

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27.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A

A.农业B.工业C.商业D.旅游业

 

二、综合题

28.(07广东3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材料一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材料二G省地处云贵高原,下图和下表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

下图、下表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a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0.24

土地开垦率

0.54

0.76

0.78

0.44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根据上图,在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m的区间。

(2)根据表中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和,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填正确项字母)。

A.土地开垦过度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C.降水丰富D.修建梯田E.地形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填正确项字母)。

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及其对策。

答案

(1)800~1000>1600

(2)13°~17°17°~21°A、B、C、E(3)C

(4)优势:

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劣势:

①地形崎岖(或起伏大);②平原面积小;③交通不便;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地质灾害频繁;⑥石漠化较严重。

对策:

①大力发展交通;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的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29.(05上海26~30)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完成下列问题。

15岁以下

15岁到64岁

65岁及以上

A国

50

45

5

B国

17

65

18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图乙

图甲20004年A、B、C、三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C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A)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乙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4)分析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和等。

 

(5)读“某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丙某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答案(3)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第二部分三年模拟题汇编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D)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3.(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1970年和1990年的某地人口金字塔图。

比较1970年和1990年的人口金字塔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人口(D)

A.人口持续年轻化B.失业率减小

C.人口持续外迁D.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

(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联考)下图为我国2004年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第4题。

4.图中数据表明,中西部与东部在营业收入上差异最大,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差异的是(B)

A.中西部地广人稀,文化产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消费不便

B.中西部的人口少,且人均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文化产业的消费较少

C.中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多,所以与东部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不同

D.中西部拥有文化产业的数量虽较多,但并没有针对中西部人的消费

(江苏省扬州市2009届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下图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D)

A.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增长减缓阶段B.从2005年开始因中青年人口集中,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C.到2050年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将快速增长D.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

6.不同领域的学者分析这些金字塔图,可能会思考不同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社会学家会关注老龄化问题,呼吁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B.生理学家可能发现女性与男性各年龄段的人数差别已经消除

C.人口学家推断中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

D.健康专家发现中国人将会越来越长寿,且女性长寿的比例更大

(上海市南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7~10题。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C)

A.加拿大B.美国C.埃及D.印度

8.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C)

A.美国B.荷兰C.孟加拉国D.加拿大

9.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B)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10.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A)

A.日本.埃及B.中国.印度C.加拿大.美国D.美国.英国

姓名:

廖小妹

性别:

出生年月:

1989年9月

籍贯:

湖南

就业状况:

广东东莞黎明针织厂

姓名:

史密斯

性别:

出生年月:

1948年2月

原住地:

纽约

现住地:

休斯敦

就业状况:

退休

11.(九江市六所重点建设中学联考)

根据资料信息,判断影响廖小妹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C)

①经济条件②交通条件③气候④婚姻

A.①②B.④③C.①③D.④②

12.(江苏省常州市2009届高三期末质量调研)

下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B.②时期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的影响,经济水平不断下降

(江苏省盐城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下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D)

A.人口增加B.人口减少C.变动较大D.基本不变

14.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B)

A.甲B.乙 C.丙D.丁

15.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D)

A.甲B.乙C.丙D.丁

 

(上海市崇明县2009届高三期末抽测)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此图说明该地区(A)

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D.人口密度大

17.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C)

A.中国B.印度C.英国D.美国

18.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B)

A.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造成的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上海市卢湾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D)

A.93%B.60%C.13%D.23%

20.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B)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21.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C)

A.“十五”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

C.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变缓

D.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

二.综合题

22.(江苏省启东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

(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促进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至少答2点)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时代。

(5)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例一:

;例二:

(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化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4)工业文明

(5)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

12.(上海市卢湾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五”期间,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数量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2003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

材料一: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地区,我国人口分界线没有经过的是地区。

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地区向地区的流动

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

流出区大量人口外流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是:

(3)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连接两个地区并贯穿中部河南省的重要线路是铁路。

(4)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四川.贵州.云南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是:

答案

(1)西部.东部.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3)陇海

(4)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等

2007~2008年联考题

(宁夏2008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椐此完成1~3题。

1.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B)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3.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D)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汕头市六都中学高三级2007-2008模拟)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4~5小题。

4.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B)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5.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汕头市六都中学高三级2007-2008模拟)读下图“2006年重庆市外来人口由外省(市)迁入人员分布图”,回答6~7题。

6.关于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