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40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 下半学期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下半学期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

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标准解读:

  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

它不仅仅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甚至是中国文明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换言之,把统一国家建立作为学习主题,是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为背景和学习目标的,是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的。

  2、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古代帝王?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统”,这是古代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了《公羊传》的说法,是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以此来评价汉武帝,可保证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

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因而这个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

  3、单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能否提供评价的全部资料?

  但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任务是复杂的,他的历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历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

因此,除了在历史发展潮流的主流之外,还应考虑通过其他方面对历史任务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

比如汉武帝,增加些有关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文学修养、过而能改、家庭不和、残酷杀戮等方面的小资料,可丰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编排历史小品“洛阳庆功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收集汉武帝的历史人物资料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历史小品1)汉初庆功宴

  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联系旧课)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回忆)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怎样的后果?

  文景之治

  (课件展示)“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

”——《汉书·食货志》

  (学生概括)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课件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对比思考)汉初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采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这些措施有哪些呢?

  (补充介绍)汉高祖刘邦恢复经济的措施:

相比秦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汉高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阅读归纳)汉文帝、景帝(前180—前141)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

  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

  (补充介绍)田租三十税一;算赋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

  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补充介绍)退还千里马,下令:

“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

”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对比分析)秦始皇修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P62动脑筋)——“成于勤俭败于奢”

  3、以德化民约法省禁

  (补充介绍)改革刑法,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缇萦救父);对周边少数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小结过渡)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结合书本介绍由于国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粮食/串钱的绳子),史称“文景之治”。

  而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考)那么,汉武帝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呢?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结合小字部分介绍:

董仲舒/下马陵、主父偃、卫青)

  (说明)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大一统”,这是古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思考)那么,汉武帝从哪些方面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呢?

——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1、政治:

推恩削藩酹金夺侯

  (简介)诸侯国问题的由来: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高祖:

郡国并行矫枉过正→汉文帝→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削藩、酹金夺侯

  (课件展示)①汉高祖认为“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同姓,使之成为中央的屏藩,巩固刘姓的天下

  ②贾谊向文帝上了《治安策》,分析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锢疾”

  ③晁错向景帝上了《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景帝听从他的建议

  ④主父偃认为,诸侯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而为淫乱,急则合纵以反抗朝廷,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

因此他向武帝建议,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这样王国自析,诸侯王的权力也随之削弱

  (评价)进一步削弱诸侯国割据势力,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历史小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完小品,我想请大家思考回答几个问题)

  (课件展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思考)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的学说?

——儒家学说,即儒术

  2、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

  (课件展示)“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

  (分析)不是。

董仲舒所推崇的“儒术”是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3、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要实现政治上的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4、我们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那么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思想的呢?

  (课件展示)“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说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思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业布置)就你所了解关于汉武帝的事例,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谈你对汉武帝的看法。

  本课小结(课件展示)大一统的的形成过程:

原因、措施、意义

13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了解

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体会

“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理解分析认识升华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证观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与400多年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民族自豪感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成就,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重点 两汉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两汉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

各出现了什么局面?

(启发学生回答)

  A、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

  B、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

  2、过渡讲解:

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请看66页“导入框”的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指导学生阅读66-67页“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和“动脑筋”内容,思考回答:

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

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

  A、汉武帝治理黄河。

由于黄河水患影响了财政收入,汉武帝改变态度,亲临黄河督工,命令随行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

此后,黄河80多年无大灾。

  B、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筑堤、疏河,使得被淹土地又变成良田,并维持黄河800多年不改道。

汉朝农民为兴修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教师接着指导学生根据67页“汉代牛耕图”和“耧车”图,回答:

  A、牛耕在什么时候出现?

(春秋后期,那时要用三个人驾驭两头牛拉犁耕地。

  B、西汉的牛耕有了什么进步?

(已装上“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提高了效率。

  1.1耧车起了什么作用?

(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1.2当时农作物品种怎样分布?

(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广泛种桑麻。

  3、教师过渡讲解:

随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

欲知其究竟,请阅读67-68页“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组织学生结合彩图20“西汉锦袍”和67页“马王堆素纱衣”、68页“文献资料·后汉书摘录”以及37页“自由阅读卡·铁氏三兄弟”和70页“自由阅读卡·汉代炒钢法”,讨论回答问题:

西汉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地表现在哪些行业?

有哪些成就领先于世界?

  A、丝织业,使用提花机,产品精美,为外国人叹服。

  B、钢铁冶炼业,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1000多年,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

炒钢技术是在西汉中期发明的,欧洲到18世纪中期才会使用它。

  2、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探究3·议一议”:

你怎样看待日本发现“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件事?

  A、史书的记载与真实的文物完全一致,说明了我国的历史书籍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B、可以肯定,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

  3、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探究2·找一找”:

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犁壁、耧车、水排、炒钢法等。

  4、过渡讲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而商业的繁荣集中反映在当时的首都长安。

请看68页“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让学生根据69页“动脑筋”:

你怎样看待两汉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

  A、有些是对的。

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民宅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保护环境。

  B、有些是错的。

如,限制市场贸易的时间,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指导学生观看69页“长安平面图”和“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长安的宫殿是哪两座?

(未央宫、长乐宫)

  B、它们的面积大约占了全城的几分之几?

(三分之一)

  C、长安的街道有什么特点?

(笔直宽阔,两旁绿树成荫,还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D、长安的商业区叫什么?

(东市、西市)

  E、它们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

又为什么用墙围了起来?

(汉朝统治者采取抑商政策,所以不把商业区设在市中心。

用墙围起来,是为了严格管理。

  3、学生讨论回答:

汉武帝怎样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A、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B、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按纲要信号讲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填写“汉朝主要经济成就”表:

农业

手工业

水利(治黄河)

工具

耕作

作物

丝织

冶铁

汉武帝

汉明帝(王景)

犁壁

耧车

二牛抬杠法

水稻、小麦

桑麻

提花机

素纱衣

水排(杜诗)

炒钢法

  3、学生当堂完成64页“练一练”:

应选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4、布置课后作业:

新学案43页[自我测评](必答);新学案90——92页[一、单项选择]6、9、14、16、17、19页(必答);[四、想一想]和[五、知史识图](选答其中一题)。

  5、提醒学生预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课题名称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及两汉的关系,(卫青,霍去病,王昭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识图和查阅能力

教育目标

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友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主流

重点、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各民族友好是主流

策略和方法

分组讨论

教学媒体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两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

简要介绍了匈奴的兴起和两汉与匈奴的交往,共同促进了祖国历史的发展。

同学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兴起(游牧)

2冒顿统一草原

3匈奴的发展

二、卫请、霍去病破匈奴

1汉初的和亲政策

2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三、昭君出塞

1昭君出塞和亲(呼韩邪单于)

2匈奴的分裂

强调小结:

历史上汉朝和匈奴的和战,都促进了两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

祖国的历史是各族共同创造的。

联系现实今天56个民族和睦相处。

教师活动

题问:

1西汉的建立?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秦修长城的目的?

师:

介绍匈奴的起源、生活风俗。

匈奴强大时,也就是西汉建立初期,面对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

汉武帝时开始反击。

师总结答案:

a.汉初的政策

b.文景治之

c.汉武帝时的强大

d.国力强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介绍人物:

卫青、霍去病

昭君:

是千古传颂的和平使者。

5投影:

书79页图

匈奴没灭,成家何用?

----霍去病

6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阅读思考:

1谁统一了蒙古草原?

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

a.冒顿治军有方b中原战乱

2回忆:

汉初的经济(萧条)

3阅读课文78页回答是谁?

为什么汉武帝能够胜利?

小组讨论?

4总结前两课,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

5学生讲昭君的故事(是千古传颂的和平使者为什么这样说)

6思考:

汉族与匈奴交往有几种方式,起到什么作用

7完成目标,预习下课

批注

 

 

 

 

 

课后记

 

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题名称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和甘应到大秦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育目标

通过丝绸之路的今昔对比,汲取历史营养,加强环境保护

重点、难点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策略和方法

设计辩论和讨论化解难点

教学媒体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导入:

由西汉和匈奴的战和讲起

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今新疆地区)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8年)

3.张骞第二出使西域(前119年)

4.前60年西域都护建立(新疆)

强调

张骞出使西域,是古代历史上的壮举,张骞是我国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交流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这条中西交通要道,历史上称“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2.公元166年达秦使者回访东汉

教师活动

引导复习上课内容,以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过渡。

提问:

1.谁在位时派张骞出使西域?

2.哪一年张骞出使西域,起点是哪里?

那位皇帝在位时派张骞出使西域?

3.为了管理西域地区,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意义?

4.讲:

班超的进取精神

a.投笔从戎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找出班超在西域的活动)

5.指导读书学生抢答:

A.什么是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的路线?

C.海上丝绸之路?

5.课时巩固

a.要求学生每人出题,同学回答

b.个人进行小结

附重点:

(学生归纳)

(1)一条古道

(2)两件大事

(3)三位人物

学生活动

1.学生介绍:

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背景、经过、作用(各小组发言)学生互动,加强理解。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班超在西域的活动?

答a恢复与西域的联系b派甘英出使大秦c大秦派时者回访汉朝

3.拓展延伸: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有什么影响?

你想到了什么?

你认为,这条中西贯通的道路在现实生活中有和作用或更远的现实意义?

4.完成目标

批注

 

 

 

 

 

课后记

 

16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了解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体会

我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观察想象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道德情操

学习张衡等科学家以知识、品德为重的高尚情操

爱国主义

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的物理学原理(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我国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等等都是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2、从商朝开始,到西汉以前,人们曾用哪些东西来记载古代文字?

  (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等。

  3、过渡讲解、置疑:

这些书写材料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纸张相比,显然有许多不便之处。

请看8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指导学生阅读81页“导入框”以及“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文,观察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思考回答:

  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

(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

  2、阅读85页“自由阅读卡”,回答:

由于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竹木简写字和编书,所以后人把书的篇幅称作什么?

又把书籍或史册称作什么?

(称篇幅为“册”、“编”、“卷”,称书籍或史册为“汗青”。

  3、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

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来造纸的材料是什么?

(麻;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4、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的上、中、下三层,分别反映了当时造纸有哪些工序?

  (A、上层:

把造纸的原料浸泡在草木灰水溶液里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

然后切碎、洗净。

  B、中层:

蒸煮已切碎、洗净的原料,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用水清洗、舂捣,再将捣碎的细纤维搅拌成纸浆。

  C、下层:

用一种多孔的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

  5、根据82页“动脑筋”:

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那些方面吗?

  (可以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等。

  过渡讲解:

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而且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指导学生阅读82-83页“《九章算术》和地动仪”课文、《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等,思考回答:

  1、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

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九章算术》,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什么?

它的工作原理怎样?

是哪个朝代、什么人发明的?

(地动仪;当铜柱受到地震波惯性作用时,便会向发生地震的那个方向倾倒,触动那个龙嘴上的杠杆,使龙嘴张开,铜球掉落到铜蛤蟆嘴中,发出响声。

它是东汉张衡发明的。

  3、张衡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不信鬼神;善于探索。

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

  过渡讲解:

除了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之外,当时的医学成就也很突出。

华佗和张仲景就是汉代著名的医生。

  华佗和张仲景

  指导阅读83页“华佗和张仲景”课文、观看《导引图》、理解张仲景的语录,思考回答:

  1、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

(华佗和张仲景)

  2、华佗主要成就是什么?

(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3、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什么?

他怎样写成这部名著?

他的历史地位怎样?

(《伤寒杂病论》。

他勤奋钻研中医学问,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此书。

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84页“练一练”:

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大的是(B)

  1、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2、上述四人中,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的是(A)

  3、84页“动脑筋”:

华佗说过这话吗?

为什么?

  (没有。

因为华佗在208年就去世了。

张仲景虽然在205年就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但是,他用了较长时间才写成。

加上当时纸张的使用尚未普及,所以,华佗有生之年是不可能读到这本书的。

  4、84页“活动与探究1”:

在这幅《孔子圣迹图》中,你发现了哪些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