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3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docx

联通技术规范书光缆

 

中国联通2011-2012年度光缆集中采购

 

招标文件

 

光缆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1.03

目录

 

1 概述3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3

3 质量保证体系18

4 工厂检验19

5 现场验收和最终验收19

6 光缆质量抽检19

7 保修期20

8 技术文件20

 

1 概述

1.1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截至到发标日)。

 

1.3投标方必须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并给出所供产品的详细技术数据。

诸如“已知”、“理解”、“注意”或“同意”等不明确、不具体的答复视为不满足。

对于本标书中所提各型光缆,投标方不能生产的,应明确指出。

1.4 光缆使用经验

投标方在技术文件中应按照管道光缆(GYTA)、架空光缆(GYTS)、直埋光缆(GYTA53)、加强型直埋光缆(GYTA33)、水底光缆(2T)(GYTA333)、水底光缆(4T)(GYTA333)、阻燃光缆(GYTZA)等类别,分别提供2010年至今,购买并投入使用的电信运营商的名称和地址(包括邮政编码、传真及电话号码)。

同时,投标方还应给出光缆的详细型号、技术数据和长度、验收日期。

另外,请投标方提供2010年至今,在电信运营商干线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要求内容同上。

招标方保留证实所供光缆性能的权力。

1.5 投标方原材料保证

投标方保证本招标货物全部采用全新合格材料生产。

投标方保证不采用任何再生料、利旧料、废弃料、回收料、次品料等非全新合格材料来进行本招标货物的生产。

投标方保证不采用和本招标货物无关的半成品材料来生产本招标货物。

1.6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1 光缆中的G.652D光纤

2.1.1 每一包中的所有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每盘光缆不应有光纤接头。

2.1.2 光缆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

≤1260nm

2.1.3 光纤衰减系数

(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36dB/km

在1383nm±3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小于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22dB/km

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1310~1625nm波长范围内的最大衰减值为:

0.36dB/km。

在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27dB/km。

(2)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mEAn+0.10dB)/2, 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2.1.4 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

≤0.15Ps/

;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

≤0.10Ps/

2.1.5 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

其颜色应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如此)。

在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内,光纤不褪色、涂覆层不粉化。

2.1.6 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和155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

平均值≤0.03dB

最大值(2σ)≤0.06dB。

2.1.7 测试方法:

2.1.2~2.1.5按照ITU—T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2 光缆中的G.655C光纤

2.2.1 每一包中的所有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每盘光缆不应有光纤接头。

2.2.2光纤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

<1480nm

2.2.3光纤衰减系数

(1)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22(特殊地区0.20)dB/km。

在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

0.27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mEAn+0.10dB)/2,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用OTDR测试任意一盘光缆中光纤的衰减系数时,两端衰减系数的差值≤0.05dB/km。

2.2.4色散

(1)最大零色散点斜率:

<0.10Ps/(nm2·km)

(2)非零色散波长区1530nm~1565nm范围内任何波长处的色散系数都满足:

2.0≤D≤10.0Ps/nm·km

DmAx-Dmin≤5.0Ps/nm·km

2.2.5偏振模色散PMD

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

≤0.10Ps/√km;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

≤0.15Ps/√km。

2.2.6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和155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

平均值≤0.05dB

最大值(2σ)≤0.1dB。

2.2.7测试方法:

2.2.2~2.2.5按照国家标准和ITU-T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3光纤带

光纤带中的光纤除均应满足本技术规范中2.1和2.2条的要求外,还应满足:

光纤动态疲劳参数n值应不小于20;参见国标GB/T9711.1-2000。

光纤翘曲特性参数R应大于4m。

光纤带中的所有光纤都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的光纤。

2.3.1结构和材料

2.3.1.1光纤带为多根光纤用UV固化材料将其平行地粘接而成。

光纤带中相邻光纤应靠得很近,中心线应保持平直,彼此互相平行和共面。

2.3.1.2光纤带相互重叠在一起形成光纤带叠体,光纤带叠体各层之间用印字识别。

2.3.1.3光纤带的的结构可为边缘粘接型和整体包覆型。

2.3.1.4根据用户的要求,应可提供4、6、8、12或更多芯的光纤带。

2.3.2光纤带的几何尺寸

2.3.2.1定义

下图示出了标有各种几何尺寸参数的光纤带横截面图。

光纤带最大几何尺寸参数单位:

um

2.3.2.2几何尺寸要求

光纤带的几何尺寸应不大于下表要求

光纤带的几何尺寸表表1

光纤带光纤芯数

(芯)

光纤带宽度

w

(μm)

光纤带厚度

T

(μm)

水平间距

平整度P

(μm)

相邻光纤d

(μm)

首末光纤B

(μm)

4

1115

320

≤280

795

25

6

1645

320

≤280

1325

25

8

2175

320

≤280

1855

25

12

3235

320

≤280

2915

30

2.3.3光纤带的制造长度

标准制造长度应为2080m的整数倍,长度偏差应在0-20m之间。

如有特殊要求,可由制造方和用户方协商确定。

2.3.4光纤的标识

光纤根据其在光缆中的位置和颜色来识别。

2.3.4.1松套管和骨架槽的识别

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识。

松套管的序号与色谱的对应关系由投标方提供。

骨架槽由应有明显的识别各槽位置与端别的标记。

识别方法由投标方提供。

2.3.4.2叠带中光纤带的标识

叠带中每一光纤带可通过印字来识别。

印字间隔应不大于20Cm,印字的颜色应为白色或黑色,字迹应明显清晰并且牢固。

投标方应分别说明各种缆芯结构带状光缆的光纤带印字格式规定。

2.3.4.3光纤带中的光纤采用全色谱标识,色谱排列如下表的规定

光纤带内光纤色谱表表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绿

粉红

青绿

颜色应鲜明可辩,不褪色,不迁移。

2.3.5光纤带的机械性能:

2.3.5.1带内光纤的可分离性

光纤带结构应允许光纤能从带中分离出来,分成若干根光纤的子单元或单根的光纤,并且满足如下要求:

A)应对从光纤带分离出单根光纤的能力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照YD/T979-1998标准,或由制造方与用户方协定;

B)不使用特殊工具或器械就能完成分离。

撕开时所需的力应不超过4.4N;

C)光纤分离过程不应对光纤的光学及机械性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D)对光纤着色层无损害,在任意一段2.5Cm长度的光纤上应留有足够的色标,以便带中光纤能够相互区别。

2.3.5.2光纤带剥离性

单根光纤涂覆层及光纤带粘结的材料都应能容易地剥除,并满足如下要求:

A)粘结材料与涂覆层(或着色层)有较好的分离性;

B)涂覆层剥离时无断纤;

C)剥离后,光纤外表面应具有良好的清洁度,残留涂覆材料易用酒精棉球擦除。

2.3.5.3抗扭转性

试验方法:

YD/T979—1998。

试样长度:

340mm。

扭转角度:

±180°。

扭转速度:

20次/分钟。

扭转次数:

20个循环。

张力负荷:

每根光纤1N张力。

验收标准:

试验后用5倍放大镜观察,不允许任一光纤从光纤带结构中分离出来。

2.3.5.4残余扭转度

经过残余扭转试验(试验方法按照YD/T979-1998标准),所测残余扭转度应至少为每0.4m扭转不大于360°。

2.3.6光纤带的传输特性

2.3.6.1宏弯衰减

光纤带以75mm2mm的半径松绕100圈后,光纤带中的每根光纤在1550nm波长上的衰减应不超过0.5dB(包括单根光纤固有的宏弯衰减和试验长度光纤的衰减)。

2.3.6.2光学连续性

完整的光纤带中每根光纤都应是光学连续的(不出现大于0.08dB的阶跃)。

2.3.7光纤带的环境特性

2.3.7.1衰减温度特性

温度范围:

-40℃--+70℃(黄河以北地区-60℃--+70℃)

单纤衰减变化:

小于0.05dB/km(相对于20℃时)。

2.3.7.2热老化性能

条件:

85±2℃温度下,放置30天。

测试方法:

YD/T979—1998。

热老化后单纤衰减变化:

小于0.05dB/km(1310nm和1550nm)。

2.4 光缆

2.4.1 缆芯

缆芯应为层绞式松套管结构,但不生产层绞式光缆的投标方也可采用中心束管式结构。

光缆内光纤芯数与松套管数量见表1;同一包中同芯数各类型光缆松套管数及每根套管中的芯数及其色谱应一致。

缆芯内和松套管内应充满填充材料。

其中,中心加强构件可以为金属的或非金属的。

金属加强芯采用磷化钢丝。

(1)层绞式松套管式

36芯及其以下芯数的光缆,每根松套管内不多于6根光纤且为偶数。

同一包中同芯数各类型光缆松套管及每根套管中的芯数应一致。

缆芯内包括松套管内应充满填充材料。

其中,中心加强构件可以为金属的或非金属的。

光缆纤芯安排见表1,松套管均采用SZ绞形式,按不同光纤芯数要求,松套管外径取值对应为:

2へ6芯为1.9mm,8芯为2.1mm,12芯为2.4mm,容差≤±0.1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为0.30~0.50mm,容差≤±0.05mm。

表1

每管内光纤最大芯数

松套管数量

适用芯数

6

1

2——6

6

2

8——12

6

3

14——18

6

4

20——24

6

5

26——30

6

6

32——36

8

5

38——40

8

6

42——48

8

7

50——56

8

8

58——64

12

6

66——72

12

7

74——84

12

8

86——96

12

9

98——108

12

10

110——120

12

11

122——132

12

12

134——144

(2)中心束管式

加强构件可以为金属的或非金属的。

金属加强芯应采用磷化钢丝,非金属加强芯应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力≥1500N。

中心束管外径为2.5~6.0mm,容差≤±0.1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为0.40~1.00mm,容差≤±0.05mm。

2.4.2 光缆结构

投标方应根据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中心束管式应提出对应的光缆类型。

对于下述各型光缆,投标方不能生产的,应明确指出。

2.4.2.1 管道光缆

管道光缆(GYTA):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光纤带管道光缆(GYDTA):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4.2.2 架空光缆

架空光缆(GYTS):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非金属加强芯架空光缆(GYFTY):

非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聚乙烯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非金属加强芯阻燃架空光缆(GYFTZY):

结构同GYFTY,使用阻燃护套代替聚乙烯护套。

2.4.2.3 直埋光缆

直埋光缆(GYTA53):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非金属加强芯直埋光缆(GYFTA53):

非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加强型直埋光缆(GYTA33):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单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且允许长期张力为4000N、短期张力为10000N。

2.4.2.4水底光缆

水底光缆(2t)(GYTA333):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单(双)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且允许长期张力为10000N、短期张力为20000N。

水底光缆(4t)(GYTA333):

金属重型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双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且允许长期张力为20000N、短期张力为40000N。

2.4.2.5 阻燃光缆(GYTZA):

同管道光缆结构,但使用阻燃材料代替聚乙烯外护层。

2.4.2.6 防蚁光缆

  防蚁直埋光缆(GYTA54):

同直埋光缆且增加一层尼龙12护层,其厚度应≥0.5mm。

防蚁加强型直埋光缆(GYTA34):

同直埋加强型光缆且增加一层尼龙12护层,其厚度应≥0.5mm。

2.4.2.7防鼠光缆(GYTS53)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除此之外,投标方也可提出更优结构的防鼠光缆建议。

2.4.2.8 聚乙烯护层的厚度

外护层:

外护层厚度要求见表2

         外护层厚度            表2

外护层厚度

管道光缆、架空光缆、直埋光缆、加强性直埋光缆、水底光缆(2t)、阻燃光缆、防蚁光缆等

水底光缆(4t)

最小值

2.0mm

2.5mm

内护层:

标称值:

≥1.0mm

  聚乙烯护层表面应光滑平整,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厚度测试方法应符合IEC.540和IEC.189。

2.4.2.9钢带或铝带搭接的宽度

钢带或铝带搭接的宽度应大于5mm;

当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钢带或铝带搭接的重迭宽度应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

2.4.2.10 涂塑铝带或双面涂塑钢带与聚乙烯护层之间的粘接强度应不小于1.4N/mm;搭接处钢带与钢带之间及铝带与铝带之间的粘接撕裂强度应不小于1.4N/mm。

2.4.2.11 铝带厚度≥0.15mm

   钢带厚度≥0.15mm

   涂塑层厚度≥0.05mm(每边)。

2.4.2.12 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光缆的所有间隙应填充阻水材料。

2.4.3 光纤识别

(1)为了便于识别,光纤和松套管必须有色谱标志,投标方应提供具体的色谱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

(2)松套管宜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3规定的各种颜色。

(3)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3规定的各种颜色,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

            识别用全色谱          表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绿

粉红

青绿

(4)每盘光缆两端应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B端标志为绿色。

2.4.4 机械要求和测试方法

2.4.4.1 拉伸

(1) 测试方法:

IEC794-1-E1。

(2) 试验条件

允许张力:

见表4

  试验用光缆长度:

不小于50米

保持最大拉力时间:

≥1分钟

(3) 验收标准

 (A) 长期张力

  光缆延伸率不大于0.20%,同时,光缆内每一根光纤的延伸率应为

零,缆中光纤在1550nm、1310nm处的衰减变化应为0.0dB/km。

 (B) 短期张力

  光缆中所有光纤在短期张力作用时的延伸率应不大于0.15%,光纤无残余应变,无残余附加衰减;光缆应无明显残余应变。

光缆允许张力表表4

光缆类型

允许张力(N)

长期

短期

管道光缆(GYTA)、非金属加强芯架空光缆(GYFTY)、(GYFTZY)、阻燃光缆(GYTZA)

600

每公里光缆重量,但不小于1500

直埋光缆(GYTA53)、架空光缆(GYTS)、非金属直埋光缆(GYFTA53)、防蚁直埋光缆(GYTA54)、防鼠光缆(GYTS53)

1000

3000

加强型直埋光缆(GYTA33)和加强型防蚁光缆(GYTA34)

4000

10000

水线光缆(2t)(GYTA333)

10000

20000

水线光缆(4t)(GYTA333)

20000

40000

2.4.4.2 压扁

(1) 测试方法:

IEC794-1-E3

(2) 试验条件:

最大压力见表5

  加载时间:

1分钟

     光缆允许侧压力表表5

光缆类型

允许侧压力(N/100mm)

长期

短期

管道光缆(GYTA)、非金属加强芯架空光缆(GYFTY)和阻燃光缆(GYTZA)

300

1000

直埋光缆(GYTA53)、架空光缆(GYTS)、非金属直埋光缆(GYFTA53)、防蚁直埋光缆(GYTA54)、防鼠光缆(GYTS53)

1000

3000

加强型直埋光缆(GYTA33)和加强型防蚁光缆(GYTA34)

3000

5000

水线光缆(2t)(GYTA333)

3000

5000

水线光缆(4t)(GYTA333)

5000

8000

2.4.4.3 冲击

(1) 测试方法:

IEC794-1-E4

(2) 试验条件

  冲击高度:

1m

冲击重量:

管道光缆:

450G

其它光缆:

1000G

冲击点数:

至少5个

冲击次数:

每点至少3次

2.4.4.4反复弯曲

(1) 测试方法:

IEC794-1-E6

(2) 试验条件

  心轴直径:

20倍缆径

重物重量:

25kG

L:

不大于1m

 弯曲弧度:

±90度

 弯曲次数:

不少于50次

  弯曲速度:

2秒钟1次

2.4.4.5 扭转

(1) 测试方法:

IEC794-1-E7

(2) 试验条件

  扭转长度:

1m

重物重量:

25kG

扭转角度:

±180度

扭转次数:

不少于10次

2.4.4.6 曲挠

(1)试验方法:

IEC794-1-E8

(2)试验条件:

滑轮直径:

250mm

重物重量:

15kG

循环次数:

10次

2.4.4.7弯折

(1) 测试方法:

IEC794-1-E10

(2) 试验条件

  光缆环允许直径:

20倍缆径

2.4.4.8 卷绕

(2)测试方法:

IEC794-1-E11

(2)试验条件

心轴直径:

20倍缆径

密绕圈数:

10圈

循环次数:

不少于5次

2.4.4.9 刮磨

(1)测试方法:

IEC794-1-E2

(2)试验条件

钢针直径:

1mm

负载:

65N

2.4.4.10 振动

(1) 测试方法:

由投标方提出

(2) 试验条件

  试样长度:

1m,两端固定

频率:

50HZ

中心点振幅:

±3mm

振动时间:

10分钟

2.4.4.11 被试光缆经过上述各项试验后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光缆护层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

(2) 光缆中全部光纤和部件均应完好。

(3) 光纤在1310nm和1550nm处衰减无变化,光纤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2.4.5 光缆允许的曲率半径

  受力时(敷设中):

光缆外径的20倍(对加强型直埋光缆、水底光缆为25倍)

  不受力时(敷设后固定):

光缆外径10倍(对加强型直埋光缆、水底光缆为15倍)

2.4.6 光缆温度特性

2.4.6.1 环境温度要求

  工作时:

-40℃~+70℃

  敷设时:

-15℃~+60℃

  运输、储存时:

-50℃~+70℃

2.4.6.2 温度循环试验

(1) 测试方法:

IEC794-1-F1

(2) 试验条件

  温度台阶:

+20℃、-30℃、-40℃、+60℃、+70℃ 

  保持时间:

每一台阶24小时

  循环次数:

2个循环

(3) 测试要求:

 -30℃~+60℃光纤衰减不变

 -40℃~+70℃光纤衰减变化不大于0.05dB/km

(与20℃时的值比较)

  温度循环试验结束后,温度恢复到20℃,应无残余附加衰减。

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2.4.7 光缆渗水性能:

符合IEC794-1-F5B规定,在光缆全截面上进行,对有铠装钢丝的光缆,钢丝铠装层除外。

2.4.8 水底光缆光缆氢影响性能:

符合IEC794-1-F8规定。

2.4.9光缆外护层绝缘电阻(外护层内铠装层与大地间),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2000MΩ·km(直流500伏测试)。

2.4.10 介电强度

  外护层内铠装与大地间:

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直流15千伏2分钟。

  外护层内铠装与金属加强芯间:

不小于直流20千伏5秒钟,符合ITU-TK.25规定。

2.4.11 火花试验

  光缆外护层应经受至少交流有效值8千伏或直流12千伏的火花试验电压。

2.4.12 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