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92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一、默写(9分)

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2),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5)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直接抒发不能违背本心蔑视权贵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簟(diàn)地坼(chì)霰雪(xiàn)秋深潦(lǎo)缩

B.剽掠(biāo)神妪(yù)嗔目(chēn)上干(gàn)云霄

C.渔樵(qiáo)烽燧(suì)修葺(qì)乌江自刎(wěn)

D.栖隐(qī)肯綮(qìng)怵然(chù)妃嫔媵嫱(bī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造化:

指天地、自然界

B.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盖:

通“盍”,怎样

C.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壁:

军垒,壁垒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

可惜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C.左,乃陷大泽中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A.六王毕,四海一B.骊山北构而西折

C.燕赵之收藏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既有面带稚气却踌躇满志的学生,又有成熟老练却意气风发的教师。

B.一向雅量高致,豁达大度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这几天在“两会”上变得“掂斤播两”“锱铢必较”起来。

C.“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流传已久,我不知道它的始作俑者动机何在,但相信初衷是好的,也的确有大量案例证明其正确性。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B.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紧随市场需求的步伐,以适应企业需要为目的,加快技能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的力度,由单一技能向多项技能方向发展。

C.“琶洲移动支付岛”项目由腾讯微信携手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共同打造,首期项目已实现区域内围绕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体验全面覆盖。

D.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自宣布落户广州以来,《财富》杂志将目光聚焦在广州,以财富为媒,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底蕴又创新进取的广州。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作为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9.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对仗最工整的的下句是()

A.榆英临窗片片雪B.柳絮池塘淡淡风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

屈原在《离骚》里曾说:

“榝又欲充夫佩帏。

”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一种恶草。

榝,就是茱萸。

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

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登高、落帽、菊花、茱萸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

登高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本于《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

‘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斐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

‘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重九的吟诗传统,大概是晋宋之间形成的。

二谢戏马台登高赋诗,孟嘉落帽,陶潜咏菊,都是那时传下来的雅事。

唯独茱萸一事似乎是例外。

《续齐谐记》的作者是梁朝人吴均,而桓景和费长房相传是东汉时人。

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饮菊花酒、带茱萸囊,这些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但其起源则在东汉。

可是《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一段,却说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此说如若可信,则重九的习俗应从东汉上推,以至西汉初了。

但无论我们相信《西京杂记》或是《续齐谐记》。

最初佩戴茱萸的,似乎只是女人。

不但如此,南北朝的诗中,也绝少出现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

茱萸不但成为男人的美饰,更为诗人所乐道。

当时的女人仍佩此花,成为茱萸女。

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男子佩花之盛。

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

重九二花,菊花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

尽管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

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⑤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日”,说明此树的果实成熟后,可以插在鬓边。

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桂丹茱萸”,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绅”。

至于李峤的“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之席,而李义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

至于说“悬其子于屋。

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性烈之意,正如西洋人迷信大蒜可以逐魔吧。

郭震所谓“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正是此意。

不知这些功用和此物大盛于唐有没有关系?

据说茱萸之为物,不但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

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10.下列有关“茱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在《离骚》里说:

“榝又欲充夫佩帏。

”认为“榝”是恶草,不配盛于香囊,不能佩戴在君子身上。

B.依据《西京杂记》《续齐谐记》等记载,重九佩戴茱萸的习俗可能出自西汉时期,最初很少有男人佩戴茱萸。

C.到唐朝,茱萸才成了男人们的美饰,虽然在唐诗中的地位比不上菊花,但它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

D.《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此水,得免瘟疫,茱萸能够辟邪是其盛行唐朝的主要原因。

11.下列对原文中引文作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引《续齐谐记》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茱萸是常常进入诗歌的形象。

B.第③段,引《西京杂记》中的一段话,是要确切地说明佩茱萸的习俗出自汉初。

C.第⑤段引李白、赵彦伯、陆景初的诗句,是要说明唐人佩戴茱萸的方式不一而足。

D.第⑥段引“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的诗句,是为了印证茱萸有辟恶逐魔作用。

12.下列对文中观点的归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重阳节时喜欢佩戴茱萸,也会把它陈列在宴席上,甚至会把它制成酒,这些在唐诗中都有所表现。

B.茱萸因为其味辛性烈,常被作为“辟鬼魅”的迷信道具,所以在屈原一斥之后,很少有诗人特别来捧场。

C.茱萸与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节日——重九紧密联系,同登高、落帽、咏菊等一起,经常被写入诗歌中。

D.唐朝以前,诗中少有咏茱萸之作,唐时茱萸才为众多诗人所乐道,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歌咏它的诗作。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9分)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也,初名从。

梁太祖镇宣武,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乃以师古将之,从破黄巢、秦宗权,皆有功。

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兵属师古守之,师古取其宿迁,进屯吕梁。

溥以兵二万出战,师古败之,斩首二千级。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

太祖以友裕可追而不追,夺其兵以属师古。

师古攻破徐州,斩溥,太祖表师古徐州留后。

梁兵攻郓州,临济水。

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

朱宣走中都,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安丰。

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

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

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

“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

”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

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呜呼,兵之胜败,岂易言哉!

梁兵强于天下,而吴人号为轻弱,然师古再举击吴,辄再败以死。

其后太祖自将出光山,攻寿春,然亦败也。

盖自高骈死,唐以梁兼统淮南,遂与孙、杨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

以至强遭至弱而如此,此其不可以理得也。

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岂非适与其机会邪?

故曰:

“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

”可不慎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梁臣传九》)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B.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C.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D.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名犹原名,古代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时由父亲取名,取“字”则在行冠礼时进行。

B.表,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请谢贺;也有显扬之意。

这里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C.留后,官职名,原指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唐中叶后指因节度使有事故代行其职务之官。

D.太祖,是朱温的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庞师古四处征战,屡建战功。

他跟随太祖破黄巢、秦宗权;他攻宿迁,破徐州,斩时溥,并取得清口大捷。

B.庞师古为人谨慎,深得太祖信任。

太祖镇宣武,将初得的五百骑兵归师古指挥;太祖追究朱友裕的责任,将其军队交由师古统辖。

C.庞师古缺乏谋略,不能随机应变。

他带兵打战必先领受太祖的计策;对于部下提出的意见,不能审时度势,正确采纳。

D.庞师古为人性情诚挚愚忠。

他跟随太祖,未曾离开左右;军中没有太祖下命令,就不敢轻举妄动,以致最终战败身亡。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

朱宣走中都,见杀。

                                         

(2)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9分)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B.诗中写琴歌效果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写李凭演奏箜篌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入高潮。

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

18.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20分)

老去的苦枣树

①最后一次见到家乡门口的那棵苦枣树,是去年的八月份。

那天回家处理父亲后事,刚到村口,就见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拉着板锯,大汗淋淋地切割只剩下一个木墩的苦枣树。

一会儿工夫,被雨水腐蚀得发绵的苦枣树根拔了出来,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亲吻着养育它一生的泥土……

②;父亲也老了,老去的是曾经风华正茂的躯体。

③父亲说,苦枣树很老,他小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那时是最旺盛的时期,像娃娃一天一个模样似的在长。

到我们小时候,苦枣树长得要三个成年人才抱得住,足足有二十米高,遮阳面积有七八十平方米。

苦枣树正好长在家门口的十字路中间,南来北往的人经过时,都会在它怀里小憩一会儿,退却一身的疲惫和燥热,继续上路。

④我们记事时的苦枣树已是晚年了,树皮斑驳陆离,表面那层枯裂。

但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仍然焕发顽强的生命力。

在吐苞献蕾的季节,苦枣树不甘拜下风,沐浴亮丽的春霞增枝拔节,枝头没有绿叶的空白。

⑤春夏,苦枣树是鸟儿的天堂,也是我们的乐园。

麻雀在树枝上,向着刚露小脸的太阳,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我们几个小孩就爬下滑下,吊在树枝上翻跟头,躲在树叶里做迷藏,象猴子似的,从这根树枝翻腾到另一树枝。

或许是因为有一次从树上掉下来,摔伤了我手臂,或许是因为苦枣树的开花,散落满地的苦苦花蕊,熏得人发晕,每次我们玩得尽兴时,父亲不知不觉就突然出现树底下,拿着竹鞭子,催赶我们下来。

看着父亲手里长长的鞭子,听到父亲的怒斥声,我们不敢下来,钻到密密的树叶里,使劲往树顶上爬。

父亲也曾几次想爬上树,捉我们下来,可他毕竟上了年纪,腿脚没有我们灵活,蹬了几脚就滑了下来,喘着气,在树底下好言劝我们下来。

我也是每次忘记了父亲的美丽谎言,乖乖地一忽悠地溜到了地下,父亲趁机一把抓住我,抽几鞭我小屁股,告诫我要记得栽跟头的教训。

⑥秋冬,苦枣树是过冬鸟的避风港,也是我们嬉戏的打闹场。

苦枣树是一种季节性非常明显的树。

带着少许燥热的秋风刚起,树叶似乎忽如秋风一夜黄。

那时我和几个顽皮的小孩坐树杈间,审视树底下,一见有行人过来,就比赛似的猛摇树枝,如秋风扫落叶,飘洒一地黄叶,落满行人肩头。

父亲也同时收到了不少关于要好好教育我的投诉。

串串的苦枣,没有绿叶的衬托,有点发黄了。

我们随地取材,折一支树杈,一边套上一根象皮筋,系上一小块帆布,就做好了一把弹鸟的皮射雕,捋下一串串的苦枣,作为射击子弹。

对准树枝上还没来得及封顶的鸟巢,几个小孩枪林弹雨般扫射一番,惊得小鸟可怒又无奈,叽叽叫地盘旋在我们的头顶,等待机会重新修建过冬的家园。

苦枣树如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了,有些怕冷。

当凛冽的寒风刮起时,时常是一层层的树皮剥落。

父亲每年冬天,都会弄些黄泥浆,裹糊着冻得张裂的树杆,尽量保持苦枣树不失去水份。

小时不理解父亲的那片苦心,偷偷用树枝扒开泥巴,撕毁枯死的树皮,放在小提炉里作取暖的柴火来烧。

父亲心痛的同时,也会狠狠的教训我一顿,罚我在寒冷的冬天,去水沟里捞些泥浆补好。

⑦小学毕业后,告别了家乡,也告别了苦枣树,一直在异乡求学、工作。

每次回家乡,都会去看看苦枣树,亲抚被岁月浸蚀得剥落的老树皮,聆听树梢上的教诲。

前年,听说父亲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苦枣树被雷电击中了主干,就一直没有康复过来。

那两年父亲也一直拖病在身,与苦枣树相扶相守,两位病魔缠身的老人,苦苦撑了两年,终于无能吐出一枝绿芽,消失在他们眷恋的土地上。

⑧如今,苦枣树老去了,没有带走一捧它眷恋的泥土;如今,父亲老去了,没有带走一片他烧制的瓦片。

在人与自然轨迹上,他们划下了一个完美的生命轮回。

生者犹可追,死者长已矣。

拾起行馕,尘封苦枣树的那段童年生活,收起苦枣树下的父亲教诲,我继续上路求索。

19.依据上下文及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在第②段空缺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4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8分)

两位病魔缠身的老人,苦苦撑了两年,终于没能吐出一枝绿芽,消失在他们眷恋的土地上。

                                         

21.文章结尾,作者要“收起苦枣树下的父亲教诲”。

联系全文,概括“父亲教诲”的内容并作简要分析。

(8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纵情于山水;项羽拒绝了屈辱地活着,选择了自刎;司马迁为了理想拒绝了死。

一次拒绝就是一段佳话,生活中不仅有接受,有时也需要拒绝,你有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的经历吗?

你对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有什么感想?

请以“学会拒绝”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答案

1.(9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

(2)岩扉松径长寂寥(3)雕栏玉砌应犹在

(4)一一风荷举(5)多于在庾之粟粒(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3分)C

3.(3分)C(作动词,“设营驻守”)

4.(3分)D(A都作介词,“用”。

B都是所字结构,“……的”。

C都作连词,“于是”。

D动词,“到、往”;结构助词,“的”)

5.(3分)B

6.(3分)B(A踌躇满志: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C始作俑者:

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D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7.(3分)A(B项,“加快技能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的力度”搭配不当,“加快……力度”不搭配,应为“加大……力度”。

C项,“围绕微信支付为核心”句式杂糅,要么是“以……为核心”,要么是“围绕……”。

D项,中途易辙,第一句压缩后只剩下“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没有谓语,意思还没有说完,而后面又另起话头,换用“《财富》杂志”为主语,故应改为“自2017《财富》全球论坛宣布落户广州以来”。

8.(3分)D(A项,拜读,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B项,“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敬辞,用于对方;C项,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

9.(3分)B

10.(3分)D(“茱萸能够辟邪是其盛行唐朝的主要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11.(3分)C(A项第②段,引《续齐谐记》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登高是常常进入诗歌的形象;B项第③段,引《西京杂记》中的一段话,是要确切地说明佩茱萸的习俗似乎只是女人;D项第⑥段引“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的诗句,是为了印证茱萸其味辛性烈。

12.(3分)B(B项属于强加因果)

13.(3分)D

14.(3分)B(此处“表”应为动词,上奏章。

15.(3分)A(清口之战中,师古兵败被杀。

16.

(1)(5分)庞师取来木头搭成桥,夜晚让中军先渡过河。

朱宣逃跑到中都,被人杀了。

(“彻,济,走,见”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5分)兵法上本来就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说法,只不过吴人哪里能够知道这些呢!

(“固,顾,岂……哉,足”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7.(3分)D (“离京还乡”表述不当,“暗自潸然泪下”于文无据。

18.(6分)①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2分)②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2分)③末尾句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2分)

19.(4分)示例:

苦枣树老了,老去的是曾经枝繁叶茂的枝干。

(内容,2分;句式相仿,2分。

20.(8分)①将苦枣树比拟为“老人”,“撑”“眷恋”生动地写出了苦枣树对生命的留恋和抗争,走完生命的过程(3分);②将父亲比喻作树,用“没能吐出一枝绿芽”来形象地表达他生命的消失(3分);③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枣树与父亲糅合到一起来写,写出了老枣树和父亲对生命的眷恋与热爱(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21.(8分)①戒顽劣(2分)。

少小的我十分顽皮,爬树打鸟,父亲用鞭子抽打我要记住栽跟头的教训(2分)。

②爱生命(2分)。

当我剥开父亲裹住树干的泥巴时,父亲会心痛,教训我,罚我在寒冷的冬天,去水沟里捞些泥浆补好(2分)。

(如果达到“求完美”,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原名庞从。

梁太祖镇守宣武军,刚得到战马五百匹组成骑兵,就令庞师古统率,跟随他打败黄巢、秦宗权,都立下战功。

梁太祖进攻时溥没能攻克,留下军队令庞师古坚守,庞师古夺取了宿迁县,进驻吕梁。

时溥率兵二万人出战,庞师古打败了他,杀敌二千人。

孙儒追随杨行密,攻取扬州,淮南大乱,梁太祖派庞师古渡过淮河进攻孙儒,被孙儒打败。

这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庞师古和霍存分别统率他们的军队。

郴王朱友裕进攻徐州,朱瑾率兵救援时溥,朱友裕在石佛山打败时溥,朱瑾收拾残兵逃去。

梁太祖认为朱友裕可以追击却不去追击,将他的军队交给庞师古。

庞师古攻破徐州,杀死时溥,梁太祖表奏庞师古任徐州留后。

凿军进攻郫州,兵临济水,庞师古拆木搭桥,晚上遣中军先渡河。

朱宣逃到中都,被杀。

  梁太祖攻下兖、鄣二州后,派遣庞师古和葛从周去淮南进攻杨行密,庞师古从清口比兵,葛从周从安丰出兵。

庞师古从微贱时开始跟随梁太祖,为人很谨慎,不曾离开梁太祖一步,到作将领,出兵打仗时,必定请示行动方案后纔出发,军中没有梁太祖的命令,从不妄自行动。

庞师古在清口安营扎寨,清口地势低下,有人请求到高处筑栅,庞师古认为不是梁太祖的命令而不接受。

淮南人放水淹没他们,请求的人报告说:

“淮南人挖开河堤,上流的水涌来了!

”庞师古认为这是动摇军心,立即杀掉他。

不久大水涌来,士兵不能作战,庞师古于是被杀。

唉,军队的胜败,岂是容易说清楚的!

梁的军队在天下最强大,而昊的军队被枧为弱小,然而庞师古两次攻击昊,却两次被打败最后战死。

后来,梁太祖亲自率兵从光山出发,进攻寿春,但也被打败。

大概从高骈死后,唐用梁兼管淮南,于是和孙儒、杨行密争斗,总共三十年中,三次出兵而三次被打败。

最强大的军队遇上最弱小的军队而结局如此,这是不可以常理解释的。

兵法中固然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然而昊怎么能够懂得它呢!

难道不是恰好碰上了机会吗?

因此说:

“武器是凶器,打仗是危险的事情。

”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