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806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博对舆论影响.docx

微博对舆论影响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2010年02月11日10:

00  

内容提要 针对微博(微型博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状,本文结合几个微博网站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并借用“长尾理论”和“短板理论”阐述了微博舆论影响力的来源,最后作出了相应的诠释图。

  一、问题的提出

  舆论,是公众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对与自身或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

和舆情、民意相比,舆论的概念相对狭窄,舆论须是公开的公众意见,且舆论必需依靠媒介的传递作用。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局限于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

  “模式”是对重复出现的现象的总结,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本文中“舆论生成模式”是对舆论如何被产生、集合及反映等的一种概括,并探索将舆论生成模式分为微观生成模式和宏观生成模式,微观的舆论生成模式倾向于对舆论生成机制的描述,如“把关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侧重于探讨社会传播环境改变后舆论生成模式的宏观变化,也就是对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社会现实、网络受众等相互关系的考察,本文侧重于对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的探讨。

  以往生成模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我们对原有的方案可以一再利用。

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根据现实的宣传需要,可以进行由下而上的舆论反映,或是由上而下的舆论引导,在这个阶段,政府主导的传统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核心,舆论是相对集中的,主流舆论的生成模式也较为简单。

但互联网的出现激发了舆论生成模式的变化,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越来越多的论坛、群、圈子以及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开始出现,使网民的话语表达权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和传统媒体开始重视互联网上的群众意见,以积极发现问题,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我们看到,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山西黑砖窑事件的解决等都受到了网络舆论力量的推动。

  2008年以后,微博在我国开始加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出现,如新浪微博、嘀咕微博等。

在微博之前还出现了其他很多网络交流工具,如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SNS、即时通信等。

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SNS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和传递等。

现在,国内的多数微博还可以进行多种手段的信息发布和同步。

  可见,微博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形式,它具有不同于以往网络传播手段的特点,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研究微博对以往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博的内容特点和用户特征

  具体来看,当今多数微博客传播的内容仍比较琐碎,多为用户的个人生活信息,即使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与主流媒体的新闻排行也差异巨大。

以嘀咕微博、9911微博和Fllow5微博为例,2010年1月22日的热门榜上的话题与网易新闻、人民网新闻的一周排行相同之处甚少,在这几个微博网站上出现较多的话题是“过年”、“寒假”、“阿凡达”、“海地地震”、“腊八”、“降温”、“考研”等。

  从用户特征来看,微博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热门话题中的“寒假”、“考试”等话题居多,体现出学生群体较为活跃,以9911微博客为例,截至2010年1月22日,最活跃的前50名用户中,除了机构用户和未标年龄的用户外,仅有一名60后,两名70后,80和90后则占到16名,这样的年龄结构符合CNNIC对网络用户年龄分布的调查;另外,像新浪微博和9911微博都努力用名人微博提升网站人气,嘀咕微博则有“名人堂”栏目;滔滔微博和Follow5微博对名人效应的依赖则均不明显,滔滔微博的用户特点是以QQ用户为主,Follow5微博与嘀咕微博共有的一个亮点是,可以把全国用户的微博发布按地理位置即时显示在一幅中国地图上。

  三、微博的舆论影响机制

  微博产生后,创新了原有的网络传播方式,微博如何在网络上传播公众的话题和意见,就成为微博的舆论影响方式。

新的影响方式的出现和作用机制的形成,既体现了宏观传播环境的变化,也进一步影响着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变化。

本文从以下几点考察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的影响:

  3.1 与手机媒体相结合

  手机已成为重要的个人媒体工具,在手机被视为媒体的初期,指的是对手机报的传播,是大众媒介借助手机进行传播的新形式,在今天,我们注意到手机用户利用手机媒体传播新闻、表达诉求的热情,通常所说的“新意见阶层”、“自媒体”、“公民媒体”、“市民媒体”等,都离不开对手机媒体的考察。

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3.84亿人,手机网民占到总网民规模的60.8%,这样庞大的用户数量和便捷的移动互联渠道,意味着手机正成为人们进行新闻和舆论参与的重要工具。

微博是手机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微博通过与手机绑定便如虎添翼,2007年墨西哥城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都是微博用户利用手机微博最先向世界发布了消息,在国内,多数微博都可以利用短信、飞信或手机WAP上网来发布信息。

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并能发表自己对现实的意见。

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简洁而快速的报道,并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可以丰富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意见的表达。

  3.2 多点发布和“同步”

  微博的简洁、随意和互动,是它吸引用户的亮点。

用户可以利用QQ、MSN、GTALK、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或借助其它插件进行多点发布,同时,一个用户若有多个网站的微博账号,可选其中一个作为更新的主地址,使更新的内容“同步”到其他微博账号上。

这种操作风格可帮助用户随意地写微博,随时更新微博的内容,“同步”则最大化了用户的舆论影响力,使用户可以一人对多个网站进行传播。

这是以往的互联网传播所不多见的,也是微博影响舆论生成的新特点。

  3.3 链式反应和循环转帖

  链式反应存在于微博的内容更新中,一个用户发表的内容可以即时被跟随者或好友看到并转发,而每个转发者的好友或跟随者又可以看到被转发的内容,因此,信息的扩散不再是一对一的传递或一对多的广播,而成为一乘以多再乘以多的链式反应,这种即时快速膨胀的信息传播,具有难以比拟的扩散优势。

  观察my space 旗下9911微博,会发现一种有趣的“跟帖循环”:

当一条热门帖子被发出后,会有多个好友来转发,而转发到某个时候又会被发帖者本人转发,并持续转发下去,发帖者本人可能在这条帖子的转发链中多次出现。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发帖者发出的帖子总是显示为最新,如果经过转发则又会在好友中间显示为最新,这同聊天室的滚动播报相类似。

以上两种作用方式对舆论的影响可能是:

当一条重要新闻受到关注或重要评论受到追捧时,会迅速发生链式反应并在微博用户中快速传播;当新闻或评论受到高度认可时,会形成转发的循环,并持续出现在个人页面或共享页面的顶部,获得持续的关注和舆论反应。

  3.4 与传统媒体形成互动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论坛等的舆论互动比较普遍,但是与微博的互动仍在初期。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午后大道东”栏目已经开通了节目与微博的互动,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新浪微博、9911微博或嘀咕微博进行即时留言。

微博的作用正在被进一步认识,微博在与传统媒体形成成熟的互动后,可以形成更好的内容把关和舆论引导格局。

  总之,舆论的生成离不开传播,微博可以看作是随个人媒体的发展趋势而新出现的一种传播形式,微博的多点内容发布、信息同步、与移动媒体的结合、链式反应和循环跟帖等,是微博对以往的网络舆论生成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

  四、微博对舆论生成的影响力来源

  微博自身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许多研究者指出:

众多微博里琐碎、闲杂信息占尽多数,并认为这是制约微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们随机选取9911、Follow5、嘀咕、新浪等几个微博网站的共享页面和私人页面来看,的确,琐碎的个人信息充斥其中,但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对舆论产生模式的影响力较低呢?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4.1 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适用于对此问题的思考。

在信息社会,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是否泛滥不是影响舆论和民主进步的根本因素,网络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才是影响网络舆论的真正动力,一个网站的用户数和技术支持通常是影响力的基础。

以论坛或贴吧为例,可能多数信息是无意义的,但受到关注的几条会被置顶,并瞬时引来全社会的舆论热潮,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吸引了49万跟帖、2008次转帖的帖子,它的影响力被生成的手段和过程比内容本身更引起社会的震惊。

对于微博来说,虽然多数时间、多数信息都是琐碎的或过于个人化的,但有意义的信息只需要少数就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议事日程。

“媒介即讯息”,意味着当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泛滥的现状时,考察新媒介作用的方式可能比考察新媒介的内容更有意义,微博的舆论力量是否强大,关键要看微博的用户数量是否迅猛膨胀,微博网站的开通是否越来越多,因为微博的言论传播不受地域限制,且能在链式反应传播和几何级数扩散的传播特点下快速产生极大的威力。

  4.2 “长尾理论”的启示和对“短板理论”的反向思考

  互联网首先是一个技术架构,其次才是信息传播的工具,除去通常的传播学视角外,可以从营销学和管理学的领域来寻取答案。

例如“长尾理论”(涉及到网络营销),研究者认为,当存储空间和流动渠道足够宽广时,需求尾部产生的效益不亚于头部产生的效益。

“长尾理论”产生和成立的基础是互联网空间的无限性,同样,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对网络舆论影响力的思考。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主导着社会的舆论,而在互联网出现后,众多的“草根”群体加入到网络的报道和评论中,他们逐渐成为舆论报道的尾部,在今天,这个尾部的舆论力量日益强大,并受到了主流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着社会的决策和进步。

其实,即使是在一个论坛内部也会存在“长尾”,平时我们较多地考察论坛中的“意见领袖”,而忽视了那些短期的或长期的“潜水”者,每当有重大的舆论事件发生时,真正起到舆论催化作用的可能正是潜伏在论坛里的那条“长尾”。

  舆论“长尾”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用“短板理论”可以理解微博对舆论“长尾”产生的影响。

“短板理论”又称“水桶效应”,认为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板,这个理论被广泛用来思考企业竞争和管理,认为克服最低的那块板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传统媒体时代,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都在极力克服那块影响竞争和发展的短板,表现之一是经常砍掉不受受众欢迎的版块或节目,以提高整体传播功效。

  但是,现在我们应该对“短板理论”作反向思考:

在互联网发展的成熟期,用户数量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泛滥则是次要的。

决定用户多少的关键是用户进入某个网站或群组的门槛,这就像用水桶盛水,虽然其中最短的那块板是不利的,但互联网这个“水桶”的底部是无限大的,因此形成的用户力量巨大,近年来许多网络购物网站以及论坛开始实行简洁注册以扩大用户资源,就体现了这块“短板”的作用。

  从微博自身来说,微博的地位和高度虽然无法与大众传媒和门户网站相比,但是因为微博有着一条“长尾”以及独到的舆论影响机制,可以凭借较低的门槛凝聚巨大的舆论影响力。

微博同SNS的好友群有了巨大差别,任何人都可以追随或被追随而不需经过同意,一个用户的好友可以是任何不认识的人,而不必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或朋友,且添加好友的数量比博客更多,以至无限。

微博的使用也具有了更多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QQ、MSN、其他微博网站或插件等进行信息传播,这种随意和简洁,恰是信息来源广泛、信息更新及时的动力,这就是微博对舆论产生模式发挥影响的那块决定性“短板”。

  五、舆论生成模式的演进

  由微博的舆论影响机制来看,在传统媒体时期、Web2.0时期和微博出现后三个阶段,舆论生成的模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图示:

  5.1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成模式:

  图5.3相较于图5.2,就是微博给网络舆论生成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在微博产生前,网络受众通过互联网来接触 “拟态环境”,受众在网络上利用话语表达工具,如论坛、BBS、SNS、群、圈子、博客等,来行使话语表达权,这时,网络舆论的力量开始凸显,网民通过公开发表意见生成网络舆论,并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

Web2.0时期的舆论生成方式就是:

以传统媒体提供新闻和评论为主,网络用户在论坛或群组中进行讨论和“投票”(用点击率来支持被认同的帖子),直至产生舆论强势,并再次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

因此,舆论的产生路径是由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媒体,经过网络用户的讨论,再由网络媒体流向传统媒体,从而产生更大的效应。

在Web2.0的成熟期,部分受众作为“草根”报道者也开始发布新闻并时常引发舆论热潮,但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力量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主要影响是它的即时性、移动性和互动性。

其中,移动性是微博吸引移动用户使用的基础,这种移动性让用户可以更好地即时反映发生在各地的新闻和意见,最后在用户之间的链式互动中形成舆论强势,从而影响网络舆论的生成,这是微博与传统的博客、SNS、BBS的不同之处。

表现在图5.3中可以看出,微博用户成为了与传统媒体类似的报道者,可以进行对现实的报道,并在网络受众中产生舆论互动,进一步影响传统媒体的报道和政府的决策。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微博的用户特点,认为微博的用户群体特征与互联网用户群体的特征趋同,都是以年轻群体和学生群体居多,这对微博的内容更新和活跃度有较大的影响,年轻群体行为活跃、思想激进、乐于网络互动,将推动微博与手机媒体的结合,从而赋予微博更大的舆论影响力。

  在上面三个舆论生成模式图中,都没有标出“舆论”,因为舆论存在于媒体、网络和公众的共同作用中。

  现在,微博的前景仍不确定,但可以肯定,哪怕微博只是昙花一现,微博所具有的移动报道功能和舆论影响方式,也将被继承下去,因为这是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

 

通信技术促使信息传播障碍减少,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使微博等传播平台成为触发舆论的先锋。

即时性是3G网络舆情所具有的最显著特征。

当突发事件发生之时,传统媒体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才能将事件新闻发布出去,而3G用户通过手机就能将身边发生的事情随时、动态地传播出去。

微博用户发布的消息不仅会在自己的页面上显示,还会自动发送到关注该微博的其他用户的页面上,其他用户又可以转发或者回复,这样可以使消息在人际网络中迅速扩张,呈现出病毒式的传播,微博就成了触发舆论的先锋。

2010年6月1日,新浪微博中最受关注的是“湖南永州枪击法官”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上午10点左右,12点17分新浪微博客“易鹏”发布消息:

“有一史无前例的新闻:

据当地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今日上午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法院庭审过程中,发生严重枪击事件,一当事人持枪扫射,导致三名法官当场死亡,三名受伤,嫌凶当场自杀,更进一步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这比最早发布此新闻的新浪网早了4分钟,在时间上微博占了先机。

随后的几分钟内,新浪微博中有数十个用户转载了该微博,中间有相当数量的用户是中新网、湖南在线、财经网等媒体,这些用户一般拥有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关注者,他们的转载意味着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这则新闻就在无数的微博用户之间得以广泛传播。

微博即时性的特征能使微博用户快捷、频繁地更新博文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但是由于发布者的思想倾向和在获取信息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微博这个舆论形成先锋很可能在发布正确信息的同时,传播许多不精确的消息,甚至是虚假的信息。

因此3G用户需慎重地发布关于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的新闻,以免造成大面积的误传或者错传;同时新闻事件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发布博文更正错误信息,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因为很多传统媒体也是微博用户,这些用户发布的博文都是经过该媒体“把关”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微博用户可以多关注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使自己处于正确的舆论环境之中。

 微博的集成性使其成为酝酿舆论的广场1.微博的集成性使其形成广泛的舆论圈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微博中用户没有任何信息接入的门槛,用户不需要经过其他微博主的同意就可以对其添加关注,而且微博主发布的信息会自动在关注者的页面上显示,关注者看到信息后也可以同时成为发布者,将自己获得的信息或者评论实时发布,从而轻松使一个“点”与互联网上的无数个点相连接,最终形成“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多对一”②等多种传播组合方式。

由于这种信息的集成性、互动性特征,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微博用户通过关注相关信息,就极易分辨出它的受关注程度,以及人们对它的倾向性态度,通过转发和回复,又容易形成滚雪球效应,使与这一事件相关和不相关的人都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来,这样在微博中就形成了广泛的舆论圈。

2.微博的集成性使其形成多元的舆论圈在传统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大多数人接收到的都是媒体议程设置下、带有媒体所在国家、民族或集团的意见倾向的信息,媒体成了大多数人的“舆论领袖”,即使有与媒体不同的意见存在,因为无法形成广泛的传播,也无法形成大的舆论圈。

在微博的传播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听取的和不想听取的意见,受众接收到的意见有来自传统媒体设定好的,而更多地是来自其他微博用户的,受众不是单纯地接收媒体或者其他用户给予的意见,而是可以直接参与到意见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思想倾向形成自己的舆论圈。

在微博传播时代,处于舆论报道尾部的普通大众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见选择和舆论走向,而处于舆论报道首部的主流媒体则受到冲击,难以成为绝对的“意见领袖”。

微博的草根性使其成为舆论集散的中心微博的发布方式很方便,只要会发手机短信就能发微博,这样就降低了对用户的技术要求,微博的内容并不一定要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等宏大问题,可以是发布者当时的心情或者所见所闻。

所以,有很多博文只是用户的个人私事和感受,有可能完全不能引起其他微博用户的注意,但是有些个人事件被“晒”出来之后,可能升级为大家广泛关注或参与的社会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例如,2010年某日下午,一日本网友在商场上厕所时遭遇了无纸的尴尬,情急之下,他通过手机在Twitter上发布了两条信息,第一条是“求救,我没有厕纸了”,两分钟后他发出第二条信息:

“没有纸了,快救我!

我在秋叶原YODOHASI商场的3楼男厕所隔间”。

这本来是一个“晒窘迫”的个人事件,没想到消息一经发出,便在微博中迅速地传播,最终有网友联系了商场的工作人员,解决了该男子的“燃眉之急”。

也许该男子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的求助信息会在微博上被疯狂地转发,他的微博会瞬间增加不少国外的博友,甚至,他的事件还登上了国外的媒体。

③因为微博的草根性、简易性特征,它成了网民意见的集散中心,在微博中普通百姓也可能成为舆论中心,引起广泛关注,微博用户的个人事件也有可能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网络舆论并非一定围绕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而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