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666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docx

教师招聘美术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20分)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

2、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通《美学》D.黑格尔《美学》

3、美感产生于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

4、“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

5、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招的崇拜

6、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

7、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A.感性B.感染性C.愉悦性D.规范性

8、“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王国维B.蔡元培C.李大钊D.李泽厚

9、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A.优美B.悲壮C.滑稽D.崇高

10、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学的是

A.言志说B.心生说C.缘情说D.表现说

11、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

12、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

13、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

1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5、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1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

17、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1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

1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0、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

1、人生的基本活动模式有认知、和伦理。

2、是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成分。

3、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

他在1750年鲍姆加通系统地提出了“”的构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

4、美育思想早在古希腊柏拉图时就已提出,18世纪在那里获得了最高表达。

5、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当人的存在进入他所说的时,已与审美境界相互沟通了。

6、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7、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8、意境的具体审美内涵包括、、时空转换、有无相生四个层面。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概念是“”。

10、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演进是从中和————意境。

11、构成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有、情感、和理解。

12、艺术家的主体素质包括、和技巧。

13、艺术作品划分为和空间艺术两种形态。

14、芬兰美学家希尔恩所说的导致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的最基本的人类生活六种冲动有知识传达、记忆保存、恋爱、、战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1、美育:

2、艺术:

3、审美体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答中和的审美特征。

2、简答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3、阐述一下劳动说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4、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5、为什么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1分)

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美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20分)

1、D.2、C3、D4、C.5、C.6、C7、D8、B9、A10、D

11、C12、D13、D14、A15、B16、A17、A18、C19、A2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

1、审美2、艺术3、“感性学”4、席勒5、天地境界6、审美主体、审美对象。

7、惊异、体验8、主客统一、情景交融、9、“境界”。

10、气韵11、感知、想象

12、艺术敏感、想象力13、时间艺术14、劳动、巫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1、美育:

广义上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上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2、艺术是美学的核心内容,从狭义来说它指的是围绕艺术品的创造、生成、接受的全过程。

广义上指所有的审美现象。

3、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答中和的审美特征。

①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一种恰当的分寸。

既是情感的适中,也是人格精神的和谐。

②中和作为审美形态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样性的统一。

③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

2、简答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①感性直观性②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③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④自由无限性⑤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3、阐述一下劳动说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①“劳动先于艺术”,“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

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

②“原始狩猎的心理本性决定着他一般地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而他的生产力状况、他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则使他恰好有这些而非别的审美的趣味和概念。

③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4、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①审美活动起源于生存。

它是人们在生存是逐渐意识到、并加以确认、加以培养而发展成的活动,审美活动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

②审美活动为生存所需要。

是人的整体性本质得到表达与自我确认的最佳方式。

③审美活动在生存中获得内涵。

④审美活动的结果使自我和现实更“痛切”地出现。

5、为什么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干?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具现实影响的学说

②马列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论域最广、也最具深度的学说,马列主义以宏大的气魄涉及人类历史、社会、知识、经济与文化等广阔领域;从思想深度来看,一方面马克思具备传统哲学深刻的理论思辨与洞察能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应用了精密、透彻的分析方法;这两方面的结合加上马克思本人宏博的学识与对社会现实的丰富观察力,使他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独创而深刻的论述。

③也由于以上两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神与美学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从人生实践的角度看,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它理应包括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

1、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的占有自己的本质。

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丑的揭露、鞭挞和摒弃两个侧面。

2、美在过程中,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

(1)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就决定了美不是纯而又纯的东西,于是丑也就必然会与美一起进入审美实践之中。

(2)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异或相对的,我们不能说丑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也就是不能把丑等同于美。

但另一方面对丑的揭露、鞭挞和摒弃当然是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面。

(3)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而丑之所以成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劳动的异化有密切联系。

可以说,它是人类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结果。

(4)在这一百多年间,西方哲学、美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性主义的思辨哲学和美学从统治地位上被推倒在地,代之而起的后起哲学、美学都为丑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

(5)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审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这一百多年间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

上述丑上升为审美形态的五个原因中,前两个是贯穿于整个人类审美历史之中的,只是为丑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同时,又决定了丑与其他的审美形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后三个原因是我们就丑在这一百多年之间最终转变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形态所进行的分析。

文章来源:

长沙教育论坛,原文地址:

一、填空:

(共18分,每空1分)

1、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色彩的三属性包含、、。

3、纯度是指色彩的。

4、不同颜色的相貌、名称称为。

5、在色环中,互成的色,为强烈对比。

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6、也叫邻近色,指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

如紫红、红、橘红等。

7、国画中,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等不同墨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8、凡.高是世纪的国家的画家,作品有《向日葵》等。

9、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和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二、判断(共1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

2、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

4、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

三、名词解释:

(共10分,每题2分)

1、二方连续

2、明度

3、美术史

4、工艺美术

5、同类色

四、简答题:

(共9分,每题3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文章来源:

长沙教育论坛,原文地址:

美术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美术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A级)

一、通识部分(80%)

注:

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

(一)鉴赏基础:

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2.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3.了解美术图象的类别及其特征。

4.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鉴赏内容

1.欣赏中外经典绘画作品,了解其作者及作品内涵。

2.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了解其不同手法与形式。

3.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了解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

4.欣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了解其造型特点与内涵。

5.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了解其作者及风格特点。

6.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

7.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了解其风格特征。

8.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注:

重点掌握的鉴赏内容如下:

●中国部分:

岩画艺术

仰韶文化彩陶…………………………………………………………………新石器时代

青铜工艺…………………………………………………………………商、西周、春秋

《击鼓说唱俑》…………………………………………………………………………汉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

龙门石窟(奉先寺)……………………………………………………………………唐

敦煌彩塑与莫高窟壁画……………………………………………………魏晋、唐、元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五代)顾闳中

步辇图……………………………………………………………………(唐)阎立本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墨葡萄图》……………………………………………………………(明)徐渭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祭侄文稿》………………………………………………………………(唐)颜真卿

北京故宫(建筑)………………………………………………………………明、清

中国民居和园林建筑

民间剪纸

“文人画”和“元四家”的绘画艺术

“浙派”与“吴门画派”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外国部分

岩画艺术……………………………………………………………………西班牙、法国

西方建筑的三种基本柱式(建筑)

《罗马万神庙》……………………………………………………………………意大利

《泰姬陵》……………………………………………………………………………印度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古希腊

《加莱义民》…………………………………………………………………(法)罗丹

《斜靠的女人体》…………………………………………………(英国)亨利·摩尔

《行走的人》…………………………………………………………(瑞士)贾科梅蒂

《夜巡》…………………………………………………………………(荷兰)伦勃朗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法国)达维特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

《格尔尼卡》………………………………………………………………(西)毕加索

《神奈川冲浪图》……………………………………………………(日本)葛饰北斋

《伏尔加河的纤夫》(油画)…………………………………………………(俄)列宾

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

现代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二、专项部分(20%)

注:

考生需掌握相对应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中国画(中国画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认识中国画的种类及其特点。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能及透视特点,理解中国画用水、用墨、用色、用笔的方法及审美特质。

3.了解中国画的意境及其表现方法。

(二)西画(西画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认识西方绘画的种类及其特点。

2.了解西方绘画的基本步骤、透视方法及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理解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方法。

3.了解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及色彩表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三)书法(书法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及草书的风格特征。

2.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

3.了解传统的笔法、字法和章法。

(四)设计(设计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设计的主要类别及其应用价值。

2.了解图形设计的方法和表现手段。

3.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流程。

(五)摄影(摄影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摄影技术的基本知识。

2.了解摄影中形式的构成要素。

3.了解形式美在摄影中的作用。

(B级)

一、通识部分(80%)

注:

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

(一)鉴赏基础:

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2.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

3.了解透视、明暗、色彩等相关知识。

4.了解平面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

(二)鉴赏内容:

1.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

2.了解中国书法和篆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4.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5.了解现代媒体艺术的基本知识。

注:

重点掌握的鉴赏内容以现行初中美术教材中的鉴赏内容为主。

二、专项部分(20%)

注:

考生需掌握相对应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中国画(中国画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种类及其特点。

2.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能及透视特点,理解中国画用水、用墨、用色、用笔的方法及审美特质。

3.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意境及表现方法。

(二)西画(西画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初步了解西方绘画的种类及其特点。

2.初步了解西方绘画的基本步骤、透视方法及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理解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方法。

3.初步了解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及色彩表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三)书法(书法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初步了解楷书、行书和隶书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

3.初步了解传统的笔法、字法和章法。

(四)设计(设计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初步了解设计的主要类别及其应用价值。

2.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常用方法和表现手段。

3.初步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流程。

(五)摄影(摄影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初步了解摄影技术的基本知识。

2.初步了解摄影中形式的构成要素。

3.初步了解形式美在摄影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

长沙教育论坛,原文地址:

教师招聘考试《美术》练习题

(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是___魚紋____。

2.商代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是__兽面纹_____。

3.《伯远帖》的作者是___王珣___。

4.“秀骨清像”样式的创造者是南朝画家__陆探微____。

5.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___吕彦直___。

6.古希腊古风时期的瓶画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

___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9.1824年德拉克罗瓦展出的作品___希阿岛的屠杀_____标志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

10.20世纪早期俄罗斯先锋艺术出现了两种主要思潮,即以艺术家___罗德琴柯____为代表的至上主义和以艺术家塔特林为代表的构成主义。

二.判断题

1.唐代的王维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观。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认为美的本质与理念有关的美学家有柏拉图、黑格尔。

-----柏拉图、黑格尔——“美在理念说”

三.名词解释

1.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

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3.形式美:

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文章来源:

长沙教育论坛,原文地址:

教师招聘考试《美术》练习题

(二)及答案

一、填空:

(共18分,每空1分)

1、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色彩的三属性包含()、()、()。

3、纯度是指色彩的()。

4、不同颜色的相貌、名称称为()。

5、在色环中,互成()的色,为强烈对比。

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6、()也叫邻近色,指()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

如紫红、红、橘红等。

7、国画中,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等不同墨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8、凡.高是()世纪的()国家的画家,作品有《向日葵》等。

9、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和()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二、判断(共1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

2、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

4、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

三、名词解释:

(共10分,每题2分)

1、二方连续:

2、明度:

3、美术史:

4、工艺美术:

5、同类色:

四、简答题:

(共9分,每题3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答案

填空:

(共18分,每空1分)

1、(教学过程)2、(色相)、(明度)、(纯度)3、(鲜浊程度)4、(色相)5、(150°——180°)6、(类似色)(色相)7、(焦)(浓)(重)(淡)(清)8、(十九)(荷兰)9、(先天)(后天)

二、判断(共10分,每题2分)

1、∨2、∨3、X4、∨5、∨

三、名词解释:

(共10分,每题2分)

1、二方连续:

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

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

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

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

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简答题:

(共9分,每题3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