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64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

会所基础主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常州市龙德花园外会所

分部项名称:

结构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监理单位:

上海新光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左毅编制人:

韦强

 

编制日期:

2011-3-25

 

一、工程概况

1、会所工程建筑面积约5805平方米。

地上约3780平方米,地下约2025平方米。

东西方向长度54.60m,南北方向长度57.0m。

钢筋砼框架结构,地下室一层,地上3层,屋面标高为20.40m.地下室挖土标高为-5.7m--6.5m。

2、地下室和主体结构相关参数见下表:

层高

(地下室向上分别为)5100,5100,4500,4500,3450(6300)

柱距

8400,8910,12300

结构件名称和截面

地下室

底板厚度

400,600

地下室

墙厚度

300

柱截面

600×600,Ф600,500×500,Ф500

楼面梁

截面

200*650,200×750,200*900,300*650,300*750,300*900,300*1100,300*1400,350*800,350*850,400*700,400*900,400*1150,500*500,600*1300

楼板厚度

180,120,100

备注

轴以西,

轴以北会所中庭为八角形跃层结构,约360㎡。

中央平台处最大层高为20.50米.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属高大模板。

需组织专家论证后施工。

二、编制依据

(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二)施工图纸

(三)主要规程和规范(略)

(四)其它相关文件

类别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国家规定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

建质[2009]87号254号

三、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一)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二)安全管理体系框图

 

四、搭设思路及搭设参数

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立柱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柱纵或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便于立柱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五、施工要求

(一)围护脚手架

1.从地下室起,结构周边均搭设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2.从二层起,结构外围设置型钢悬挑钢管脚手架。

3.围护脚手架高于结构楼层1500。

(二)模板及支架构造要求

A一般规定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8400跨梁为20。

12000跨梁为30。

5、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

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

6、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800,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7、中庭高大模板部位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柱,梁板拉紧顶牢。

其间距见附图。

8、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钢管和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10、支架搭设按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技术负责人的认可。

B立柱

1、普通模板立柱间距按本章F条表格设置。

中庭详见平面布置图。

2、搭接要求:

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且应采取间隔设置。

C水平拉杆

1、框架梁承重立杆上纵横水平杆每步必须拉通。

2、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3、中庭部位,从最顶步距以下两步承重架中间再增加纵横双向水平杆。

D剪刀撑

1.各楼层四周和中间间隔10米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2.中庭部位剪刀撑平面布置见附图。

E梁底和梁侧,楼板模板构造

1.梁底45*90木方立放,600宽梁设6根,500宽梁设5根,400宽梁设4根,300~350宽梁设3根。

木方下钢管间距不大于900。

可调顶托螺杆露出长度不大于150

2.梁侧木方立放,间距不大于200。

采用Ф14对拉螺杆+钢管固定。

竖向和水平间距均不大于500。

3.300×800及以下截面梁采用普通双立杆,以上采用三立杆。

600梁采用四立杆。

F主要结构件模板施工参数见下表

表1柱,墙模板拉结螺栓设置表

柱墙截面

柱箍材料

螺栓直径

每道柱箍螺栓数量

柱箍间距

木楞数量

500柱

2×48钢管

Φ14

2

小于400

5

600柱

2×48钢管

Φ14

3

小于500

5

300墙

2×48钢管

Φ14

木楞间距小于等于150,螺栓双向间距小于400×600

梁模板主要参数表

梁截面

承重架宽度

立杆间距

梁下横杆间距

加强措施

300×800及以下

≤800

≤900

1/2立杆间距

横杆加密

高度850-1400,

或宽度350-500

900-1200

≤900

同立杆间距

三立杆。

梁高大于1000中立杆必须用可调顶托

600×1300

1200-1300

≤850

同立杆间距

四立杆,中间

2立杆必须用可调顶托

表2楼板模板主要参数表

楼板

厚度(㎜)

立柱

间距

承重架

步高

钢管

小梁跨度

钢管小梁

排距

木方

间距

100-120

≤1000×1000

≤1800

≤1000

≤1000

≤200

180

≤900×900

≤1800

≤900

≤900

≤200

六、模板安拆施工

(一)准备工作

1、模板拼装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

2、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

(1)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弹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标高测量

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

(3)竖向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模板支设图。

(4)已经破损或者不符合模板设计图的零配件以及面板不得投入使用。

(5)支模前对前一道工序的标高、尺寸预留孔等位置按设计图纸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二)模板支设

1、柱和墙

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模板,背楞采用40×90刨光方木,木方间距不大于150。

钢管夹具加固,间距不大于500。

四周加钢管抛撑。

柱边角处采用木板条找补海棉条封堵,保证楞角方直、美观。

斜向支撑,起步为150mm。

采用双向钢管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每隔1500mm一道,柱与柱之间采用拉通线检查验收。

柱模木楞盖住板缝,以减少漏浆。

2、梁,板模板

(1)梁模安装工艺: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梁底起拱→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

(2)楼板模安装工艺:

搭支架→测水平→摆木楞→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模板→清理、刷隔离剂→检查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

(3)梁、板的安装要密切配合钢筋绑扎,积极为钢筋分项提供施工面。

(4)所有跨度≥4m的梁必须起拱(1-2)‰,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锁口杆拉紧,防止上口变形。

(5)所有≥2mm板缝必须用胶带纸封贴或用腻子嵌堵。

(6)梁模板铺排从梁两端往中间退,嵌木安排在梁中,梁的清扫口设在梁端。

(三)模板拆除

1、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2、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3、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底模拆除梁长≥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悬臂构件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3)板底模<2米,混凝土强度达到50%,>2米<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

2、楼板、梁模拆除,应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侧帮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

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落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木模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米。

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除上层排架,使木档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有穿墙螺栓的应先拆除穿墙螺杆,再拆除梁侧模和底模。

3、支架立柱拆除

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

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

4、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

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拉倒的拆除方法。

七、安全措施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设施。

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工作人员不得爬模上下。

3、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中,不得吊落。

4、装拆模板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5、装拆模板时,必须搭设脚手架。

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

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扣上安全带。

6、安装柱模板时,要随时支设固定,防止倾覆。

7、对于预拼模板,当垂直吊运时,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吊运应采取四个吊点。

吊点要合理布置。

8、对于预拼模板应整体拆除。

拆除时,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装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再起吊。

起吊时,下面不准站人。

9、在支撑搭设、拆除和浇筑混凝土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应在适当位置挂设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监护。

10、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安装板时,应停电作业。

当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11、搭设应由专业持证人员安装;安全责任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及签证。

八、危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以下几点:

1、机械伤害

形成原因:

木工棚、机械缺陷误操作,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设专人负责,按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电锯、电刨等的防护罩,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

(2)停机时要拉闸、断电、上锁。

2、触电

形成原因:

漏电开关失效,违规接送电源。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

(2)按、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

(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

(4)现场电缆布设规范。

(5)设备必须使用按扭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3、火灾

形成原因:

明火。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严禁烟火;

(2)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操作间必须配齐消防器材。

4、物体打击

形成原因:

模板搬运违章作业、支模设施设备缺陷。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轻拿慢放,规范作业,注意安全。

(2)应经常检查所用工具,确保安全有效。

5、高处坠落

形成原因:

高处支模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脚手架作业面应采取铺板或平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且工人应规范操作,勿猛拉猛撬。

6、坍塌

形成原因:

木料等堆放不规范,支撑体系基础不满足受力要求。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应分散放料,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严禁超过规定载荷。

(2)基础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承载力,检测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可做堆载实验。

7、起重伤害

形成原因:

模板等吊运不规范。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吊装时应把吊物绑牢固。

(2)信号工及吊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3)被吊物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人员严禁在被吊物下方停留。

(4)经常检查吊索具,并且保持安全有效。

(5)遇有6级以上强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严禁吊物。

(6)整个预防措施过程都比必须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

8、其他伤害:

形成原因:

支拆模环境不良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应把所有拆下木料上的钉子去除或砸平。

九、计算审核表

(1)300*800梁模板(扣件式)

工程

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1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4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300×8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5.1

梁侧楼板厚度(mm)

180

荷载组合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0.1,0.3,0.5,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2)

1

振捣荷载Q2k(kN/m2)

2

模板工程支拆环境

不考虑风荷载

支撑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800

步距h(mm)

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

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3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1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0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1

面板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2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小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45×90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73.38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60.75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主梁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立柱

钢管类型

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支撑简图

序号

验算项目

计算过程

结论

1

面板

抗弯

σ=Mmax/W=0.08×106/24000=3.13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521qL4/(100EI)=0.521×20.5×1504/(100×10000×144000)=0.038mm≤[ν]=l/400=150/400=0.38mm

满足要求

2

小梁

抗弯

σ=Mmax/W=0.11×106/60750=1.8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3Vmax/(2bh0)=3×1.376×1000/(2×45×90)=0.51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2=q2l24/(8EI)=3.87×1504/(8×9350×2733800)=0.01mm≤[ν]=l/400=150/400=0.38mm

满足要求

3

主梁

抗弯

σ=Mmax/W=0.875×106/4490=194.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2Vmax/A=2×2.735×1000/424=12.9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1.93mm≤[ν]=l/400=800/400=2mm

满足要求

4

纵向水平钢管

抗弯

σ=Mmax/W=0.42×106/4490=93.7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2Vmax/A=2×3.676×1000/424=17.34N/mm2≤[τ]=170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82mm≤[ν]=l/400=900/400=2.25mm

满足要求

5

立柱

长细比λ=h/i=1800/15.9=113.21≤[λ]=150

满足要求

f=N/(φA)=8.86×103/(0.54×424)=38.41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结论

符合要求

(2)300×1400梁模板(扣件式)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1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4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300×14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5.1

梁侧楼板厚度(mm)

180

荷载组合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0.1,0.3,0.5,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2)

1

振捣荷载Q2k(kN/m2)

2

模板工程支拆环境

不考虑风荷载

支撑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900

步距h(mm)

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

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50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5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3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1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1

面板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2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小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45×90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73.38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60.75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主梁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立柱

钢管类型

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支撑简图

序号

验算项目

计算过程

结论

1

面板

抗弯

σ=Mmax/W=0.13×106/24000=5.3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521qL4/(100EI)=0.521×35.8×1504/(100×10000×144000)=0.066mm≤[ν]=l/400=150/400=0.38mm

满足要求

2

小梁

抗弯

σ=Mmax/W=0.74×106/60750=12.16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3Vmax/(2bh0)=3×4.656×1000/(2×45×90)=1.72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2=q2l24/(8EI)=6.74×1504/(8×9350×2733800)=0.02mm≤[ν]=l/400=150/400=0.38mm

满足要求

3

主梁

抗弯

σ=Mmax/W=0.375×106/4490=83.4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2Vmax/A=2×3.854×1000/424=18.18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1mm≤[ν]=l/400=450/400=1.12mm

满足要求

4

立柱

长细比λ=h/i=1800/15.9=113.21≤[λ]=150

满足要求

f=N/(φA)=16.48×103/(0.54×424)=71.4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5

可调托座

最大受力N=16.48kN≤[N]=30kN

满足要求

结论

符合要求

(3)400×1150梁模板(扣件式)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1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4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400×115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5.1

梁侧楼板厚度(mm)

120

荷载组合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0.1,0.3,0.5,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2)

1

振捣荷载Q2k(kN/m2)

2

模板工程支拆环境

不考虑风荷载

支撑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1200

步距h(mm)

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

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600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6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4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