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628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 精品.docx

最新历史高考镇江市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历史附答案精品

镇江市高三历史期末考试统考试卷

命题人:

省丹中杨明许萍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书记载:

“我国铁器最早出现于长江流域,但战国时却在黄河流域得到推广、普及”。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黄河流域

A.井田制瓦解B.社会制度先进

C.牛耕出现较早D.铁矿数量较多

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B.刺史监察权的加强

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书台权力的扩大

3.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北方少数民族学会农业生产

B.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引进先进的农作物品种

4.“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诗中表达开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关系是:

A.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B.主观愿望有客观结果相互矛盾的关系

C.因果关系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5.下列事件按因果顺序排列的是

①两税法实施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均田制破坏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6.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的特征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增强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D.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7.下列对我国10世纪初至14世纪中期历史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

D.“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开始形成

8.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9.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影响不包括

A.便利了西方国家工业品的倾销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

10.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

开始了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

B:

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

建立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支海军

D:

促成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11.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

C.是否改变中国的政体

D.是否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2.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

这一主张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C.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 

D.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13.毛泽东指出: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以三大政策为核心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应与三大政策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

14.“八.一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A.首先开始与国民党的武装对抗

B.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5.中共在抗战期间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这两大口号的共同点在于

A.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

C.尽力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

D.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6.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提出: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方针。

”这段话确定了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作战方针

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作战范缜

C.从防御作战转向反攻作战的方针

D.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的方针

17.下列材料主要反映了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产量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

1.3亿吨

96%

210%

193,4亿吨

166%

320%

①农业、工业发展呈明显增长趋势

②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优越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正逐渐消失

19.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低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反对天主教宣扬神学的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反映

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D.资产阶级名利观的反映

20.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最能全面反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的《独立宣言》

C.法国的《人权宣言》D.美国的1787年宪法

21.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强化君主制,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C.重创俄国的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D.刺激了英国的经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2.下列各项表述中与工业革命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首先从英国开始,之后逐渐波及其他欧美国家

B.工业革命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影响

C.客观上扩大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缓和了东西方矛盾

D.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工人阶级的生活更加贫困

23.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利用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撑这一观点:

⑴英法俄等国正加紧侵略中国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⑵美国忙于内战后的南部重建

⑶德意正忙于统一运动

⑷法国被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困扰

A.⑴B.⑴⑵C.⑴⑵⑶⑷D.⑵⑶⑷

24.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要重视:

A.发展生产B.科学技术C.资本积累D.扩大市场

2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8分,共3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授予原民族的首领爵禄名号,加封其为世袭官员,对该地区进行统治。

材料二:

“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

改土归流有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土司向朝廷纳贡,把负担加倍摊派到人民头上,“其征之私橐不啻百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

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当地百姓咒骂土司是‘生补’、‘穷补’、‘嫁补’、‘娶补’直到‘死补’。

材料三:

清世宗在雍正五年的一道谕旨中所说:

“向来云贵川广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疆尤复任意残害,草菅人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

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世宗(雍正帝)知鄂尔泰才,必能办寇,即诏以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府改隶云南。

六年(1728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兼制广西。

于是自四年(1726年)至九年(1731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

—魏源《圣武记9卷•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上》

回答:

(13)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土司制度在哪个地区、朝代最早实行?

其内容怎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朝有何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蛮悉改流”的原因、条件及

影响。

 

图一图二

 

图三

27.观察以上三幅反映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分析各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的特点及取得这些成就的条件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林肯反对奴隶制,但他反对立即取消奴隶制,反对干涉南方诸省现存的社会制度;他只要求限制奴隶制向西部扩展,尤其反对用暴力手段去推翻南方的奴隶制。

1856年,他曾经说:

“不要弄错,选票比子弹更有力量”。

材料二:

林肯在给记者的公开信中:

“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

如果我无须解放任何一个奴隶便能拯救联邦;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而保留另一部分奴隶才能拯救联邦,我也愿意那样做”。

材料三:

1862年,芝加哥一篇通讯报道:

各群众大会的的最大的特点是一致真诚地主张没收叛乱者财产,启用黑人对叛乱者作战,每次提出这些措施中任何一项时,都引起雷鸣般的掌声。

大家赞成启用黑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时候,就必须解放他。

材料四:

林肯说:

“假如不争取解放黑人奴隶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

……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南方土地上生长起来的20万人。

它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它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林肯对奴隶制持什么态度?

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根据材料二,林肯在维护联邦统一与黑人奴隶制之间持何立场?

你认为联邦统一与解放黑人奴隶制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⑶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促使林肯决定废除奴隶制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⑷综合上述材料,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林肯的看法?

 

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29题14分,30题13分,31题14分,共41分)

29.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一套较为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源于何时?

列举史实说明。

 

《通典。

职官》载“乘传周行邵国,无适所治,中兴(东汉建立)所治有定处。

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

处岁尽诣京师奏事。

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自京师。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两汉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北宋时期该制度又有何新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并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影响。

 

(3)综观上述制度的演变,你认为有何影响?

 

30.试以中共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和八大为例,简要说明中共是如何依据时局的变化来制定工作方针或任务的?

并指出中共遵循了怎样的认识路线。

 

31.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经济、政治的总体发展趋势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BCD6—10:

DDCDA11—15:

CBCAB16—20:

CDACC21—25:

BCDBC

二、材料解析题

26、

(1)元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其世袭。

但他们必须忠于朝廷,按时向朝廷交纳贡赋,这就是土司制度。

(2)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

原因。

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发生叛乱;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名目繁多的征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原因:

西南地区土司割据,社会混乱,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条件:

三藩之乱的平息。

影响:

改土归流,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7、图一是“一五”计划时期。

特点是:

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

条件:

过度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苏联的援建;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

图二:

是“文革”时期。

特点:

能源(石油)建设和国防科技及交通运输成就突出。

条件:

周恩来、邓小平等老干部和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的艰苦奋斗。

图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特点: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28、⑴林肯对奴隶制持温和态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奴隶制的妥协立场,也反映了林肯这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局限性。

⑵林肯把维护联邦统一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而解放黑人奴隶只作为维护统一的措施。

二者相互为因果关系。

⑶战争形势的需要,人民的需求,资本主义的需要。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⑷林肯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废除了南部奴隶制,适应了历史潮流,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但他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执政期间,没有彻底解决种族歧视问题,这是其阶级本质决定的。

三、问答题

29、

(1)秦朝。

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汉武帝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无固定的治所;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东汉末年,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后果:

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东汉的变化使刺史逐渐凌驾于郡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失去了监察作用,地方监察制度基本瓦解。

(3)北宋:

在地方上,各州设通判。

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根源:

唐朝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重蹈覆辙采取了这一举措。

影响:

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或加强了中央集权。

(4)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

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30、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2分)中共据此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任务。

(2分)

1949年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2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据此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促进民主革命迅速取得全国性胜利,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2分)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2分)中共八大据此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建设先进的工业国和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2分)

中共遵循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路线。

(1分)(或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方针、政策。

31、西欧:

经济

(1)产生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2)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德国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3)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政治

(1)向帝国主义过渡

(2)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尖锐,形成了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等。

亚洲:

经济:

(1)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

(2)中国、印度等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严重阻碍;只有日本经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政治:

(1)除日本外,主要国家或地区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亚洲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高潮,标志着亚洲的觉醒。

(3)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