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310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冷却凝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冷却凝设备行业

分析报告

 

一、行业属性

冷却(凝)设备,所属行业为通用机械设备制造业中的换热设备制造行业,细分行业为冷却(凝)设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与其他各行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行业管理体制

1、主管部门

本行业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质检局、科技部等部门监管。

国家发改委为宏观管理部门,主要通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中长期产业发展导向和指导性意见等履行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等职能。

工信部负责拟定工业发展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

科技部负责牵头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统筹协调共性技术研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等。

国家质检局负责技术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承担各细分行业的自律职责。

发行人产品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时,受各工业领域的行业协会指导和监督,例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规范

(1)法律法规

公司核心产品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部分换热部件属于压力容器,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压力器制造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等法规的管理和约束。

(2)相关规范

3、主要行业政策

冷却(凝)设备应用领域广泛,国家和地方规划政策、装备制造业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在当前国家已将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的背景下,具有节水、节能、环保、有利于清洁生产的冷却(凝)设备的推广应用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公司核心产品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具备自主创新、技术先进成熟、高效、节水、节能、环保等特点,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冷却(凝)设备介绍

1、换热设备

换热设备是指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装置,是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通用机械设备,又称热交换器、传热设备。

按照工艺流程要求,所有流程工业的生产过程均是“三传一反”(指:

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化学反应)不同形式组合,其间涉及的传热(加热或冷却)过程需通过换热设备完成。

换热设备是保证流程工业工艺系统正常运行、工艺介质温度合理、节约能源及回收余热(或废热)、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设备,其性能优劣、效率高低决定着整个工艺系统的能源、资源利用效果。

换热设备的投资在整个工艺系统中占有较大份额,据统计,在一般石油化工企业中,换热设备的投资占总投资的30%~40%,在炼油厂中更是高达40%~50%(资料来源:

潘学行、薛叙明《传热、蒸发与冷冻操作实训》);在热电厂中,如果将锅炉也作为换热设备,换热设备的投资约占整个电厂总投资的70%(资料来源:

吴金星、韩东方、曹海亮《高效换热器及其节能应用》)。

换热设备按照工艺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冷却(凝)设备、蒸发器、加热器、预热器和再沸器。

2、冷却(凝)设备

冷却(凝)设备是对被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凝)的换热设备,常用的冷却介质为水和空气。

冷却(凝)设备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冷却(凝)介质和换热机理不同,可以分为空冷式、水冷式和蒸发式;按照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可以分为管式、板式和其他结构。

空冷式、水冷式和蒸发式三种散热方式的原理和特征如下:

运用空冷式、蒸发式、水冷式等基本冷却形式进行组合传热冷却,以随环境变化而获得最佳冷却(凝)效果,并降低水、电等资源消耗,从而形成复合冷却(凝)方式。

公司核心产品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为复合冷却(凝)方式的典型产品。

(1)水冷设备

亦称水冷却系统、水冷式冷却器,可分为壳管式、套管式、沉浸式等。

水冷设备是以水为冷却介质,利用水的温升带走热量,对被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凝)的设备。

水冷设备的冷却水一般循环利用,因此通常外配冷却塔。

与空冷器比较,水冷设备的传热效率高,是目前我国在工业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冷却(凝)设备。

水冷设备主要缺陷为耗水量大,在国家“节约用水、节能降耗”政策背景下,传统水冷设备未来应用空间受限,正逐步被其它冷却(凝)设备替代。

例如,在工信部《关于印发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04号)中的《氮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推广技术提出,“LH型等蒸发式冷却(凝)器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替代传统“水冷式冷却器+冷却

塔”热交换系统组合。

(2)空冷器

亦称空冷式设备。

空冷器是通过空气对流带走热量,对被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凝)的设备。

与水冷设备比较,空冷器的优势在于不用水,在特别缺水地区或者供水困难场合其作用不可替代。

空冷器的缺陷在于:

①由于空气的传热效果差,空冷器能耗高,节水不节能,其实质是以煤等能源的消耗为代价降低水耗;②体积和质量庞大,造价高(一般为水冷设备的1.5~2.5倍(资料来源:

邱丽霞赫艳红李润林勒智平,《直接空冷汽轮机及其热力系统》)),运营成本高;③冷却(凝)效果受环境影响大,因此其适用性受到诸多限制。

例如,在我国北方某些地区采用的空冷火电机组,由于夏季环境温度高,空冷器冷却效果差,使发电机组无法满负荷运行,满发率仅为70%左右(资料来源:

郑州大学能源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隆华传热,《电站乏汽直接空冷凝汽系统调研报告》),造成能耗的极大浪费。

(3)蒸发式冷却(凝)设备

蒸发式冷却(凝)设备是指以水为冷却介质,以空气为载体,通过水的蒸发带走热量,对被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凝)的设备,其结构主要由蒸发盘管部件、喷淋水系统、引风系统、构架四大部分组成。

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换热机理为通过水的汽化潜热带走被冷却介质冷却(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只需保证能够均匀覆盖换热部件的水量,其循环水量可大幅降低,仅为水冷设备的10%~30%(资料来源:

吴金星韩东方曹海亮,《高效换热器及其节能应用》),冷却水的用量相对于水冷设备大幅降低。

实际应用中由于飘逸损失、排污换水等因素,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耗水量约为水冷设备(含冷却塔)的50%~80%(资料来源:

公司经验数据)。

除了水耗大幅度下降外,蒸发式冷(却)凝设备还具有以下优势:

①换热效果好。

蒸发式冷却(凝)设备冷却能力受限于环境湿球温度,空冷器的冷却能力受限于环境干球温度,通常情况下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冷凝温度比空冷式低8~14℃;与水冷设备比较,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被冷却介质终温更接近环境湿球温度,通常情况下冷凝温度比水冷设备低3~6℃(资料源:

吴金星韩东方曹海亮,《高效换热器及其节能应用》)。

总体而言,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换热效果明显好于水冷设备和空冷器。

②节能。

蒸发式冷却(凝)器使用的循环水量为水冷设备的10%~30%,并且水仅在设备内部循环,通常水泵功率只有水冷设备(包括冷却塔)的12%~25%(资料来源:

吴金星韩东方曹海亮,《高效换热器及其节能应用》);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冷凝温度远低于空冷器,而冷凝温度每升高1℃,单位换热量的耗电量将增加3%~3.5%(资料来源:

朱冬生孙荷静蒋翔吴治将《蒸发式冷凝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因此,与水冷设备和空冷器比较,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总功耗显著降低,直接节能效果显著。

此外,由于蒸发式冷却(凝)设备换热效果好,符合工业领域工艺系统持续、平稳、高效运行的要求,所产生的间接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③节地。

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传热传质两个过程在设备内一次完成,因而不需要冷却塔,占地面积约为水冷设备的30%~60%(资料来源:

吴金星韩东方曹海亮,《高效换热器及其节能应用》);空冷器由于传热效率低,要实现同样的换热量,其体积和质量都大大高于蒸发式冷却(凝)设备;因此相对于空冷器和水冷设备,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

④环保。

化工、石油、冶金等工业领域采用水冷设备常常会因为被冷却介质排放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化肥厂采用的壳管式水冷设备,夏季时由于冷凝压力过高,常常采用“放空降压”,但每次放出的并不全是不凝性气体(指:

混在制冷系统里的空气、氢、氮、润滑油蒸气等,这些气体随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不随制冷剂一起冷凝,也不产生制冷效应)。

“放空降压”排出气体中含有大量氨气,据有关部门取样分析,有时氨含量高达90%,不仅氨严重损失,还造成环境污染(资料来源:

邱嘉昌、刘黄炳《蒸发式冷凝器的特点及其应用》)。

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由于传热效率高,冷凝压力低,使用蒸发式冷却(凝)设备不存在上述现象。

在工业应用领域,蒸发式冷却(凝)设备换热效果好,且节水、节能、节地、环保效果明显,相对于其它两种冷却(凝)设备综合优势显著。

在资源节约已确立为我国基本国策的背景下,近年来蒸发式冷却(凝)设备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仍然未能完全取代水冷设备,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蒸发式冷却(凝)设备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各工业领域对于其特点和优势存在逐步认识过程;二是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传热传质过程相当复杂,而我国对于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理论模型、设计理念、结构设计、制造工艺、材料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导致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环境换热效率差异大、易结垢等问题,影响了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适用性和推广应用速度。

3、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

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采用复合冷却(凝)设计理念,以蒸发式换热机理为基础,以水和空气为冷却介质,同时运用蒸发式换热和空冷式换热对被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凝)的高效冷却(凝)设备,是对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重大改进和提升。

(1)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过程

①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基本结构

②运行过程

高温被冷却介质首先进入空冷换热部件,利用蒸发换热段产生的水蒸气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湿空气对空冷部件内的高温被冷却介质进行冷却,使高温被冷却介质得到预冷降温;降温后的被冷却介质再进入蒸发冷换热部件,循环冷却水通过喷淋在蒸发冷部件的管(板)表面形成连续均匀的薄水膜,管(板)外表面水膜的蒸发使得空气穿过管(板)束后湿度增加而接近饱和,饱和湿空气在轴流风机超强风力作用下从设备上部排出,从而在换热部位形成负压区域,加速了管(板)外表面水膜的蒸发,实现强化管(板)外换热;饱和湿空气在排出设备前经过挡水板,夹带的水滴被挡水板收集循环利用。

(2)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创新及效能

①设计理念的创新

公司以综合解决方案为目标,采用复合冷却(凝)为设计理念,以各应用行业和项目区域环境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严密测算,将蒸发式换热和空冷式换热精确配置,从而在源头上解决了普通蒸发冷却(凝)设备存在的环境适应性不强、易结垢等问题,并且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水耗、能耗,提升了设备的综合效能。

设计理念的创新对于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性能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改善了设备对环境的适应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和季节环境条件差异较大。

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通过精确配置蒸发式换热和空冷式换热比例,保证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获得较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实现最佳节水、节能效果。

在平均环境温度较高地区,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充分利用蒸发式换热受湿球温度影响、不受干球温度影响的特点,发挥蒸发式换热效率高的优势,确保设备的换热效率。

在全年平均环境温度较低地区,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可适当增加空冷部件的配比,发挥空冷大温差换热的优势,在满足换热效率的同时达到节水、节能效果;并可使排出的蒸汽达到饱和,从而减少了蒸汽遇冷产生的白雾现象,降低了白雾对设备和周边装置的损伤,提高了设备和周边装置的效能和寿命。

B、有效延缓了设备的结垢时间,产生的结垢也较易清洗

由于被冷却介质进口温度高,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喷淋水与冷凝盘管接触后导致温升,析出垢质沉积会逐渐在部件外壁形成坚硬难以清洗的垢层。

污垢的热阻将导致设备换热性能降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污垢可使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效能降低30%~60%(资料来源:

吴金星韩东方曹海亮,《高效换热器及其节能应用》),严重影响设备冷却(凝)效果,并导致垢下腐蚀,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运行过程中,被冷却介质首先进入空冷部件,待进入蒸发冷部件的冷凝盘管时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已大幅降低,有效减缓了设备结垢时间。

以公司为30万吨甲醇合成段配套的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为例,在运行中空冷部件进口温度约为90-110℃,出口温度低于70℃,被冷却介质在冷凝盘管内的温度低于70℃,换热管外水膜温度可低于65℃,此时结垢速率大大减缓,且产生的垢质疏松,易于清洗。

此外,由于有效减缓了结垢速率,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对水质的适应性大为增强。

C、耗水、耗电量进一步下降

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运行中,空冷部件承担了一定负荷,进而降低了蒸发段冷却的热负荷,相应降低了水的蒸发量;由于实现了一项动力、两级利用,相应降低了耗电量。

此外,设备可以在不同季节对风量、水量进行精确调节,环境温度低时可实现无水干运行。

以中原地区为例,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水系统全年运行时间约为普通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80%;在水系统停运期间,水泵也停止运行。

因此,与普通蒸发式冷却(凝)设备比较,在同样的环境和换热量情况下,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耗水、耗电量更低。

2009年3月,公司研发的产品之一“新型复合式蒸发冷却(凝)器”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鉴定(中石化协鉴字[2009]第15号)。

根据鉴定材料,对于产品的推广应用前景和鉴定意见为:

在相同的换热负荷下,与传统水冷系统相比,采用此种技术可节水30%-70%,节电30%-60%,年节省运行费用50%以上;与普通蒸发冷却(凝)器相比,采用该技术可节水30%-50%,节电10%-20%

左右,年节省运行费用40%以上;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产品结构的创新

A、模块化结构

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系统由数个便于组装的管束(板束)模块组成,当某一模块出现问题时,只需将模块进行切换,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了石油化工等大型装置在持续运行时间、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并使设备模块的整体防腐处理得以实现。

此外,当装置在生产低谷时可以关闭部分模块,以降低运行费用,再次减少能耗和水耗。

B、柔性化结构

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蒸发冷部件中的每组换热管均采用蛇形结构以及制成特定的伸缩节,使管束能够在高温下通过自身的伸缩有效消除热应力。

柔性化结构的应用,不仅避免了应力破坏,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还实现了流体的有序流动,降低了流动阻力,提高了设备的换热效率。

③制造工艺创新

除了设计理念和产品结构创新外,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在工艺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具体包括多流程管束换热分布、集管管箱、高压换热管束防震动固定、大流量特殊喷头、不同异型管、板材复合配比技术、多角度倾斜管路技术、单管防堵吹扫技术等。

这些创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保证了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换热效果、使用寿命、系统可靠性、质量稳定性、运行经济性、防腐能力等各项指标的提升。

(3)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基本情况

4、各种冷却(凝)设备综合比较

由上表可见,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特别是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各项指标全面优于传统水冷设备,具有传统水冷设备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传统水冷设备理想的替代产品;空冷器的优势和缺陷都非常显著,导致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四、冷却(凝)设备制造业概述

1、冷却(凝)设备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水冷设备大量应用、空冷器应用的区域和行业特点突出

由于水的良好冷却性能,加上容易获取,水冷设备是各工业领域最传统、应用最为广泛的的一种冷却(凝)设备。

空冷器利用空气对工艺流体进行冷却(凝),其特点是冷源充足、免费取用,在节水效能方面具有水冷设备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的日益凸显,以及我国空冷电站技术的相对成熟,空冷器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北方燃煤电厂。

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新增的大型燃煤机组目前绝大部分采用空冷机组。

(2)蒸发式冷却(凝)设备应用日益广泛,发展潜力巨大

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传热过程涉及多相流,并伴随着质传递,传热过程极为复杂,其相关的传热理论和应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传热领域研究的热点。

我国对于蒸发式冷却(凝)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在引进国外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颁布了国内第一个关于蒸发式冷却(凝)器的技术标准《蒸发式冷凝器的型式和基本参数》(1982)。

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的制造水平以及对节水、节能应用技术意义的认识不足,该技术并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文献也不多见,研究的重点也仅仅局限在设备的选型和设计、系统的试验研究以及热工性能研究。

随着国家和企业对节水、节能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对蒸发式冷却(凝)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的内容亦更加深入。

随着蒸发式冷却(凝)技术研究的深入,蒸发式冷却(凝)器的特点和优势逐渐为市场了解,其在各工业领域的应用规模日趋增加。

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通过在蒸发式冷却(凝)设备中融入空冷换热部件,进一步提升了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的综合效能和适用性,已日益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石化、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和制冷行业。

目前,国内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尚未就冷却(凝)设备的市场规模、产值等发布过相关数据。

根据分析推断,在煤化工行业中的甲醇、尿素行业、现代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石油炼制行业,冶金行业中的钢铁冶炼行业,电力行业中的火电行业以及制冷行业中的冷藏冷冻行业,未来几年每年冷却(凝)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375亿元。

据相关资料分析推算(资料来源:

吴金星韩东方曹海亮,《高效换热器及其节能应用》),目前蒸发式冷却(凝)设备应用规模约为30亿元,占冷却(凝)设备市场的比例约为8%。

空冷器主要应用于火电和石化领域,其中应用于火电的空冷器规模约为44亿元(资料来源:

湘财证券研究报告《受益节能政策,电站空冷业务持续景气》);应用于石化领域的空冷器规模约为4亿元(资料来源:

根据哈空调2009年度年报,2009年度该公司石化空冷器收入为2.08亿元;根据湘财证券研究报告《受益节能政策,电站空冷业务持续景气》,哈空调石化空冷器的市场占有率为50%),空冷器的应用规模合计约为48亿元,占冷却(凝)设备市场的比例为12.80%。

在冷却(凝)设备375亿市场容量中,扣除蒸发式冷却(凝)设备和空冷器的应用规模,水冷设备的应用规模约为297亿元,占冷却(凝)设备市场的比例为79.20%。

总体而言,蒸发式冷却(凝)设备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规模远低于水冷设备,也低于空冷器,但其综合性能优势明显,市场应用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冷却(凝)设备的发展趋势

(1)冷却(凝)设备是工业耗水、耗能大户

冷却(凝)设备是广泛应用于流程工业的重要基础设备,也是工业耗能、耗水大户。

据统计,冷却(凝)设备耗能量占工业用能的13%-15%。

我国工业冷却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80%左右,取水量占工业取水总量的30%~40%。

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纺织、有色金属、食品与发酵等八个行业(均为冷却(凝)设备的应用领域)取水量约占全国工业总取水量的60%(含火力发电直流冷却用水);发展高效冷却节水技术是工业节约用水的重点(资料来源: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来源:

WorldBankDatabase),2007年中国1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为55.97万吨标准石油,大约是德国1亿美元GDP所消耗能源的5.63倍、日本的4.77倍、美国的3.36倍、印度的1.16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75倍。

可见,我国工业领域的节能降耗任务紧迫而艰巨。

作为耗水、耗能大户,节水、节能是冷却(凝)设备今后的发展重点。

(2)资源限制和政策取向推动高效、节水、节能、环保型冷却(凝)设备快速发展

当前,无论是我国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状况,还是国家强力推行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的政策取向,都使各工业领域对高效、节水、节能、环保型冷却(凝)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迫切要求;而目前各工业领域最为广泛使用的传统水冷设备已不适应我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现状。

空冷器由于不需要用水,其节水效果相对于水冷设备优势明显。

但是,受其换热机理的限制,空冷器能耗高,节水不节能,其节水效能以高能耗为代价;此外,空冷器体积大,投资和运营成本高,受环境、季节影响大,因此空冷器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受到限制,目前主要在我国北方富煤缺水地区的大型燃煤电厂(特别是大型坑口电站)推广使用。

相对于水冷设备,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水耗和能耗都大幅降低;相对于空冷器,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能耗低、投资成本低、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因此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更为适合我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资源状况以及工业发展状况,在工业领域应用的综合优势明显,是水冷设备理想的替代产品,在各工业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3)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已获得市场认可

自2006年公司首套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投入使用以来,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已陆续应用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和制冷行业。

在这些领域的大量应用案例充分证明了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技术的先进性、成熟度和适用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2008年至2010年,公司高效复合型冷却(凝)器的销售收入从12,747.48万元增长至21,774.4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产品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五、市场需求分析

冷却(凝)设备广泛应用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冷等行业,这些行业对冷却(凝)设备的需求具体分为两方面:

一是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冷等行业扩大产能、产业整合、产业升级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导致的新增设备需求;二是受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因素的推动,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冷等行业针对节水、节能的改造、更新设备需求。

由于冷却(凝)设备下游应用行业非常广泛,本招股意向书难以一一进行分析,以下重点分析煤化工行业中的甲醇、尿素和现代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石油炼制行业、冶金行业中的钢铁冶炼行业、电力行业中的火电行业以及制冷行业中的冷藏冷冻行业。

经分析推算,预计未来几年平均每年前述行业对于冷却(凝)设备的需求规模约为375亿元,市场容量巨大。

1、石油炼制行业

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石油炼制工业体系,二是石油化工体系。

石油炼制工业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产业,是支撑我国工业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重化工业化趋势突出,2003~2009年,我国石油炼制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比例的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为23%(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在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