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225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docx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清北组)

范围:

全部,侧重古代史;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单选题(48*1=48分)

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2.《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机构:

各部门首长联合议事,资历浅者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参与议事,诏敕的颁行必须有宰相的附署。

据此推测,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

4.《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旨在

A.削弱门下省审议权B.减少决策失误

C.完善中央监察制度D.集权于中书省

5.在《明神宗实录》中大学士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威福),下侵六曹之职掌(职权),终以取祸。

”叶向高认为明朝内阁()

①是中央决策机构②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③权力膨胀易招祸④阁臣的职权由制度决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6.宋太宗曾经说: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派文官出任州郡长官

B.设三司使掌管财政

C.设中书门下分管行政

D.设枢密院分掌兵权

7.蒙古统治者于1233年在燕京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

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

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

此事实反映了

A.蒙元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推崇B.蒙元时期儒学居于独尊地位

C.朱子学说被元朝政府奉为正统D.周边少数民族融人中原文化

8.乾隆皇帝说:

“国家设官分职,关键在人主“太阿不移”,“盖有是君方有是臣,惟后克艰厥后,庶臣克艰厥臣”。

乾隆帝在这里论述的核心是()

A.古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B.古代君王与臣子的关系

C.君主专制与民主的关系D.古代行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9.(题文)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如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下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

B.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

C.相权逐渐加强

D.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渐加强

10.西周的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的义务有()

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公元1—1839年……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

”(姚余栋《重燃中国梦想:

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是指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下的低效率生产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12.下列关于中国冶铁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世界最早的铁器出现在中国②中国书籍的的人工治炼铁器出现在春秋晚期

③汉代开始用煤做治铁燃料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以水力为动力鼓风治铁。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

1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14.有学者认为: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15.明清以前,中国是以钱钞为主要货币的,但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了主要货币。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白银相对于钱钞更值钱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D.政府的推动

16.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

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A.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B.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

C.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

D.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17.元代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的主要贡献是

A.学会养蚕缫丝

B.发明缂丝技术

C.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

D.使棉纺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9.古诗有云: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20.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

“也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

”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

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A.人文精神

B.多元包容

C.整体思维

D.格物致知

21.关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现实B.批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对后来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D.促进了当时社会改革和革命

22.董仲舒认为: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

”这一言论意在

A.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

B.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C.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D.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

23.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

“伤人了没有?

”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A.克己复礼B.性善主张C.仁者爱人D.兼爱主张

24.朱熹说: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2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

26.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从对表中人物等级的安排可推测,东汉()

A.在文化上尊孔崇儒B.在经济上重农抑商

C.在政治上无为而治D.在用人上乡举里选

27.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8.以下是《宋史》中出现的人名:

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由此可见,宋人取名深受当时哪一思想的影响()

A.佛学B.道学C.理学D.法学

29.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

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

30.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

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拒绝接受儒家思想以外其他所有思想派别的思想

31.以下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

仁爱、正义、自强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

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

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

平等、互利、博爱

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B.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

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

32.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传移模写等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理论。

宋代书画家承袭其思想,苏轼曾自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景物的观察描绘

B.着重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

C.注重利用画面表达主观意境

D.主张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3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雅典首席将军。

下列民主内容与伯利克里有关的是

A.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C.建立起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D.实行“陶片放逐法”

34.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3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人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这种情景说明

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西方商品涌人冲击自然经济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36.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苏州

37.鸦片战争后,梁廷枏先后作《海国四说》《瀛寰志略》,于”英吉利国”的“巴里满”(议会),“米利坚合众国”的“议事阁”更多记述详备,注目大半俱在“视听自民”和“聚众公议”。

材料反映了

A.作者对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不满

B.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次

C.作者对西方民主制度有初步涉及

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38.马丁·路德说:

“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

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

”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B.否定了君权神授

C.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39.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图意在

A.倡导宗教宽容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D.抨击罗马教会

40.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刺激了经互会的成立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1.1980年,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经过严肃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定,撤销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1968年)枉加给刘少奇同志的“叛徒、内奸、工贼”等罪名和“把刘少奇同志永远开除出党和撤销其党内一切职务”的错误决定,并恢复个人名誉。

下列对此则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八届十二中全会做出的决定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B.“刘少奇案”反映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C.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反映了党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作风

D.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反映新时期民主法制重建的任务完成

42.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

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

43.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己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曰:

“朕欲割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这实质上反映了()

A.明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C.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D.明朝废除了中书省制度

44.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堵截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C.徐骧、李宗仁、邓世昌、彭德怀

D.徐骧、李宗仁、林永升、彭德怀

45.钱穆说:

“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

”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

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

46.“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下列言论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47.《庄子》中载:

“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

”《吕氏春秋》也说: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这表明战国时期

A.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

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48.自商鞅变法以后,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

下列哪项不是这种政策的表现

A.宣扬“农为天下本务”

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着重水利工程的建设

D.对商业加征重税

 

二、材料分析题(25+12+15=52分)

49.(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

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

……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必修三及《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

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

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

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包含着“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对于“大西洋”,“太平洋”则不存在这样的“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并以中国为例分析“太平洋”不存在这样的“体系”的观点。

(9分)

5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l.l“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l.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

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对外关系

5.l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邪稣会影响的衰落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文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l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51.(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世称陶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

生于刘宋孝建三年,卒于萧梁大同二年(536)。

陶弘景博学多才,不仅仅是涵养清虚的高道,也是享有盛誉的名医,在医药学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究其原因首先是道教与医学具有同源,所以作为宗教家的陶弘景也同时是医药学家;其次,可以从陶弘景本人的家学影响和道教一贯的重医、行医传统来理解;再次,重医、行医也是传道立教、求证信仰的重要手段。

他的医药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效验实用药方》《药总诀》《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补阂肘后百一方》等等。

除此之外,陶弘景的病因病理说,采取了道教传统的气的学说,他把人生病的原因归之为邪气。

陶弘景认为治疗疾病,必须考虑到每个病人的具体的、不同的情况,找准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提倡辩证治疗用药。

——刘永霞《陶弘景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陶弘景在医药学领域的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弘景在医药学领域取得重大贡献的原因。

(7分)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B

6.A

7.A

8.B

9.D

10.B

11.C

12.B

【解析】

13.A

14.D

15.A

16.D

17.C

18.A

19.B

20.C

21.D

22.B

23.C

24.B

25.A

26.A

27.A

28.C

29.C

30.B

31.A

32.C

33.B

34.A

35.C

36.C

37.C

38.C

39.D

40.D

41.D

42.B

43.B

44.C

45.D

46.D

47.D

48.B

49.

(1)贡献:

主张气论病因说(邪气是人生病的原因);医疗观:

提倡辩证治疗用药(治疗疾病和处方用药,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做具体地分析);撰述医药学著作;强调医生的医德。

(2)原因:

医道同源;承继家族好医、治病救人的传统;受道教重医、行医传统影响;求证信仰、传道立教的需要;葛洪等道学家的成就奠基;陶弘景的勤奋努力。

50.

(1)政治设计:

主张开明君主政体,限制君权;君臣治权平等;强调法治;实行学校议政。

评价:

一方面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另一方面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

(2)因素:

一是思想上的影响(分权学说深化);

二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尊重科学和崇尚自由的社会氛围);

三是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影响(对君主立宪制的赞同与宣传)。

分析:

“太平洋”不存在这样的“体系”是指地处西太平洋的亚洲在19世纪不存在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

如:

中国此时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八股取士、文字狱的文化专制压抑了人们的思想进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尽管19世纪后期中国有识之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是并没有建立起自由民主的制度。

51.评分参考:

观点:

3分。

说明:

9分。

其中:

7——9分,说明充分,史实准确;4——6分,说明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0——3分,说明不充分,史实不准确。

示例一:

观点:

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考查应该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

(3分)

说明:

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无论是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还是俄罗斯的推进,都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清朝与西方因鸦片等冲突,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与西方的工业文明全面产生关联,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

(9分)

示例二:

观点: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

(3分)

说明:

中国社会在1600——1800年期间,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繁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和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国的考证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学东渐、商业活动(如鸦片贸易)、侵略战争等的冲击,在促进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起了重要作用。

(9分)

示例三:

观点:

学生把上述两种观点综合在一起,或提出新的观点(如: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酌情给分。

说明:

仿照上面的表述展开,具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