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992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学内容是:

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即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例3及相应的练习)

单元情境图是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场景,包括了单元内的各个例题的主题图。

其中小朋友看“木偶戏”即是例[1],玩丢沙包的场景是配合走掉的几个小朋友的:

“我们去丢沙包吧!

”;例[2]是小女生说的:

“我要去买面包”衍生出来的;“跷跷板乐园”是教材中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征,在本单元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如例[1]是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可以用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例[2]通过小朋友“买面包”,发现可以用连减或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来解决;而例[3]的“跷跷板乐园”则可以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问题。

包括课后的练习题,无一不是配合了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提供的活动情景,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例[3],教材中是4人一组进行计算:

图中一共有3组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在旁边的小朋友还有7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同样的问题,学生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

图中的小朋友一共有4组,(玩跷跷板的有3组,又跑来的有1组),每组有4人,在旁边看的还有3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还可以这样理解:

在玩跷跷板的小朋友有6个2,(6组,每组2人)旁边还有7个小朋友,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等等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说清图意,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并提出问题,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2)对于每一个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无论在例题,还是在练习题中都得到了体现。

如例[2]的问题:

还剩多少个?

教材提供了三种解决的方法。

   ①54-8=46(个)   46-22=24(个)

②8+22=30(个)   54-30=24(个)

③54-(8+22)=24(个)

④还可以这样解决:

54-22=32(个)   32-8=24(个)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并不表示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方法,学生只要对其中的一种方法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即达到教学目标。

四、解读教材

1、学生的起点

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早在第一册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单独安排了几课时的“用数学”(金色的秋天与美丽的森林),接下来的几册内容中,教材也都专门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二册P19、第三册P59。

同时,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把计算教学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本单元的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太困难。

因此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述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并解决问题。

关于两步计算式题,第一次接触是在第一册P72的连加、连减,(小鸡图)P75的加减混合,(天鹅图)这些是10以内的计算,侧重让学生在情境图中理解算理,即只有加减法时从左往右计算;在第三册时又安排了两步计算式题,P26、27(西瓜图)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主要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步计算式题。

因此,在本单元中,两步计算并不困难。

2、教材的处理

教材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情境,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教材在体现大众化的同时,仍突出了地域性,如“解决问题”的例[1]木偶戏,这是一个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活情境,对于我们这里的小朋友来说,可能只在电视上见过或根本就不知“木偶戏”为何物。

如此便与我们设计情境图的理念不符: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地域的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处理教材有两个注意点:

(1)理解教材编排意图

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前提是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无论怎样处理教材内容,更改后的教材必须体现教材的原来设计意图。

处理教材是处理教材的素材而非教材的意图。

如例[1],教材提供的素材是:

小朋友看木偶戏这个情境图,它所体现的设计意图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使学生在理解这些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两步计算式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如果我们认为看木偶戏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更换更好、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素材,但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例[1]的设计意图。

(2)处理教材必须更好

既然要对教材进行处理,肯定是原有教材存在某些不妥之处。

如有些情境图对学生而言并不熟悉,或创设的情境不能充分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等等,因此处理后的素材必须比原有素材更胜一筹,在体现原有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更好的带动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知识、掌握本领。

再以例[1]来说,具有北京特色的“木偶戏”由于是台州学生不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们可以设计符合本地学生认知的生活情境。

如阅览室里看书的人数、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停车场上车子的辆数等。

老师们在处理教材前应仔细分析,处理后的素材是否比原有素材更好。

如果更好,我们可以对素材进行处理;如果还是原素材比较好或两者差不多,则应采用原素材。

避免让“处理教材”成为画蛇添足之笔。

3、分步计算与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需要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这里的列式包括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其中分步计算是学生在本单元必须要掌握的计算方法,而综合计算在这里还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把握。

(不过从教材的安排来看,如果不要求学生写出综合算式,那么例[2]中的小括号是很难引导出来!

4、小括号的应用

   本单元中的小括号,教学目标的定位是: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因此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了解到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即可,不必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重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体验、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五、教学建议:

从量上看,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并不多,只有4课时,然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继续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意识,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课时划分与具体内容: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P2情境图、例[1]及练习一的第1题)

第二课时:

连减(应用题)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  

      (例[2]及练习一的第2—4题)

   第三课时:

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例[3]及练习二的第1—3题)

   第四课时:

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  (P9做一做及练习二的第4题)

七、问题研讨

1、在解决问题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每一步需要先求什么,有必要讲解清楚吗?

2、例3的例题教学,除掉玩跷跷板的12个同学,在一边观看的分为两部分,有的同学就列式为:

3×4+4+3=19(人),请问,这样可以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1. 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2. 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问题研讨:

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讲稿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问题研讨: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图形的旋转?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课本P48-66页,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解读

作为表内除法

(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上述各图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更注重除法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通过主题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包含有用除法计算问题的素材,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而避免了义教版教材那干巴巴的实物排列展示。

而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新实验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这一节,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