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87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docx

第五章2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

《汉语言文学之中国古代文学导论》讲授提纲

一古典文献的类别

一、经、史、子、集的由来(从《七略》到《四库全书总目》)

《七略》:

六略三十八种

辑略:

六略之总最,大小类目意义,秦汉学术源流(总序、大序、小序)

六艺略:

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略:

屈原、陆贾、孙卿、杂赋、歌诗。

兵书略:

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数术略:

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

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不足一类的少量书则附入性质相近之类,如史书较少则附入“春秋”)

《四库全书总目》:

四部四十四类九十四目

经:

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史:

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子:

儒、兵、法、农、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集:

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二、四部类目解析

1、经部:

从其重要性出发,列为经典,所以不一定孔子书方称经,也不一定都是哲学思想著作或经济之学。

亦有历史、语言文字、地理书(如《尚书·禹贡》)等。

2、史部:

“史”字之义,是记事的意思.。

“史”又是古代的官名,周代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右史等职官名,老子曾做过周柱下史。

这里的史部则是指史籍。

3、子部:

“子”在古代有很多意义。

一般说“子”是古代男子有德者之称、尊称、师称。

《礼·曲礼》注:

“子,有德者之称”;《仪礼·乡射礼》疏:

“子是尊称”;《仪礼·士冠礼》疏:

“古者称师曰子”。

先秦著作大都以子称名,所以子部中的“子”最初是指思想家的著作,但随着历史推进,子部书发展得最为庞杂,涉及现代科学的哲学、军事、医、农工、商及应用技术、科技史料等内容。

4、集部:

不能简单理解为文学书籍,经史子集的内容都有。

二古典文献要籍介绍

一、四部要籍介绍

1、经部要籍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皇清经解续编》

《经义考》

《小学考》

2、史部要籍

《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

《史通》《文史通义》

3、子部要籍

《百子全书》

《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

《二十二子》

《历代笔记概述》《明清笔记谈丛》

4、集部要籍

①文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唐文》《宋文鉴》《南宋文范》

《元文类》《明文海》《金文最》

《辽文汇》《清文汇》

②诗集

《楚辞》《乐府诗集》《古诗记》《全唐诗》《全五代诗》《宋诗钞》《全金诗》《元诗选》《明诗综》《晚晴簃诗汇》

③词集

《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明词汇刊》《全清词钞》《彊村丛书》

④曲集(《四库》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元曲选》《元曲选外编》《脉望馆古今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元人杂剧钩沉》《六十种曲》《古本戏曲从刊》

⑤诗文评

《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诗式》《二十四诗品》《唐诗纪事》《宋诗纪事》《本事诗》

二、重要丛书介绍

《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

《四部备要》

《万有文库》(第一集、第二集)

《丛书集成》(初编)

三、常用文献检索语言介绍

(一)中图法(等级体系分类语言)

1、二十二个基本大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哲学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

Z综合性图书

2、分类体系的逻辑构成:

I文学

I1世界文学

I2中国文学

I21作品集

I22诗歌韵文

I222古代作品

·2诗经

·3楚辞

·4赋

·5骈文

·6乐府

·7古体诗、近体诗

·8词

·散曲

3、参照系统:

单纯参照与相关参照(见与互见)

(二)关键词描述语言

1、自然语言(不加规范或稍加规范)

2、便于轮排

(三)叙词描述语言(《汉语主题词表》)

1、人工语言,要求唯一性。

2、后组式,能进行概念组配。

3、表征容量大。

四、与离散式语言有关的几种排检法

(一)部首法:

1、旧部首法:

以义定部,取形符(意符、义符)

2、新部首法:

注重字形,以形定部。

取部首的原则:

单部首

①一般采用字的上、下、左、右、外等部位作部首。

②一般位置没有部首的,然后查中坐;中坐无部首的,查左上角。

③上、下、左、右、外、中坐、左上角均无部首的,按起笔查单笔部首。

多部首

①取上不取下。

②取左不取右。

③取外不取内。

④取中坐不取左上角。

⑤取下不取左上角。

⑥取右不取左上角。

⑦部首迭合的,取多笔不取少笔。

⑧单、复笔部首皆有的,取复笔不取单笔。

(二)四角号码法

1、笔形分类

1横(从左到右)

2垂(从上到下)

3点、捺

4叉(两笔交叉)

5串(一笔穿过两笔或两笔以上的)

6方框(四边封口的整齐方形)

7角(一笔的转折,两笔头相接所成的角形)

8八(八字形及其变形)

9小(小字形及其变形)

0头(独立的点、横,必须连笔;横不能带折、撇、勾)

2、取角顺序: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若由整个口、门、門三类外围结构形成的字,其下角取内部之笔(不包括四周有它笔构成之字)。

3、取角原则及方法

①一个笔形只能用一次,再充它角时便作0。

新法补充规定:

一笔的上下两段和别笔构成两种笔形的,分两角取号。

②字的上部或下部只有一单笔或一复笔时,一律取作左角,右角作0。

新法补充规定:

下角笔形偏在一角的,按实际位置取号,缺角作0。

但如其用作偏旁,不在此例。

③一角上有两单笔或一单一复可取,取最左最右之笔。

④一角上有两复笔可取时,在上角取较高之复笔,在下角取较低之复笔。

⑤撇为下面它笔所托时,取它笔作下角。

新法补充规定:

当中起笔的撇,下角有它笔的,取它笔作下角;但左边起笔的撇,取撇笔作角。

4、附角取法

旧法:

右下角上方最贴近而又露锋芒之笔。

新法:

取消“露锋芒”的条件。

5、同码字排列顺序

6、使用四角号码法须注意之点。

(三)汉语拼音排检法

1、从直音、反切到汉语拼音

2、汉语拼音排检原则

(四)韵部排检法

1、何谓“平水韵”?

2、平水韵目表(106韵)

上平声: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

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

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

六语七八荠九蟹十贿

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

十六铣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

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

二十九

去声:

一送二宋三绛四五未

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

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

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漾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

六月七曷八九屑十药

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

十六叶十七洽

四各类文献检索工具举要

第一节查考型检索工具

一、字典、词典

1、字典、词典的联系与区别;

2、常用字典、词典介绍。

(一)字典

1、查找古汉语常用字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查找难字、冷僻字的《康熙字典》与《中华大字典》;

3、形、音、义并重的古文字字典《说文解字》(大徐本);

4、目前收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

(二)词典

1、综合性词典

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尔雅》;

分工明确的三部大中型词典《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词典》。

2、专门性词典

文言虚词词典《词诠》与《古书虚字集释》

查同义异形词的《辞通》

方言俗语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通俗编》《宋元语词集释》

文学方面的专用词典《诗词曲语词汇释》《诗词曲语词例释》《小说词语汇释》等

专书所用词典《四库全书学典》《红楼梦词典》《金瓶梅词典》等

附:

查考有关诗词曲律问题的工具性专著:

《词律》《钦定词谱》《白香词谱》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严建文的《词牌释例》,杨文生的《词谱简编》

二、表谱

1、何谓表谱?

表谱包括史事年表、纪年表、历表和专门性表谱。

史事年表是按年编排历史大事;纪年表主要是供查考和换算不同纪年法的年代;历表是供查考和换算不同历法的年月日。

专门性表谱主要指其他历史表谱,如史谱、年谱、学谱、学术系年、职官表、地理沿革表等,都是以时为纲,按朝代或年月日为序排列专门资料,主要用来查考人物生平事迹和生卒年,以及查考职官,地理等的沿革资料。

2、常用表谱介绍

史事年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纪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

历表《甲子表》《公元推算干支表》《二十史朔闰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人物表谱《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释氏疑年录》《唐宋词人年谱》

其他历史表谱《历代职官表》《历代地理沿革表》

第二节指引型检索工具(线索型工具)

这类工具主要有书目、索引、文摘,又称作二次文献。

一、什么叫书目、索引、文摘?

1、书目:

著录一批相关的图书,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是一种登记、报导和宣传图书的工具。

2、索引;把一种或多种书刊的具体内容,如字、词、句、人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按利于寻检的方式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是一种提供资料线索的工具。

3、文摘:

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内容,同时注明文摘出处,以便读者检索的一种工具。

二、古典书目的类型

1、按书目结构分:

部类之下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

有小序而无解题

无小序亦无解题

2、按书目对象分:

目录家之目录:

纲纪群籍,部次甲乙

史家之目录: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藏书家之目录:

鉴别旧椠,校雠异同

读书家之目录:

提要钩玄,治学涉径

3、按编制主体和内容分:

史志书目

官修书目

私撰书目

版本书目

佛经目录

三、常用书目、索引、文摘介绍

(一)书目

1、查考古籍的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书目答问补正》《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中国丛书综录》

2、查考建国后出版的古籍

《古籍目录》《古籍整理编目》

3、查考古籍善本的书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4、查考现代书籍的书目

《(生活)全国总书目》《抗日战争时期出版图书目录》《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民国时期总书目》

5、解放后出版图书目录

《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

(二)索引

1、古籍索引

《十三经索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宋元方志传记索引》

2、室名别号、地名、书名异称索引

《室名别号索引》《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唐人行第录》《中国地名索引》《古今同姓名录》《同书异名通检》《同名异书通检》《古书同名异称举要》

3、报刊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报刊资料索引》《新华月报总目录》

4、专题索引

《全国报刊文学论文索引》《文学论文索引》《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国古典文学评论资料索引》《中国史学论文索引》

5、日本的几种汉籍索引

《中国随笔索引》《中国随笔杂著索引》《汉诗大观索引》《文选索引》

(三)文摘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提要文摘卡片》

第三节提供型(资料型)检索工具

一、类书

1、何谓类书?

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一种工具。

2、类书的类型

按内容范围分:

综合性与专门性

按内容性质分:

征事,采摘诗文,事文兼备

按编排方式分:

类编之属与韵编之属

3、类书的主要排检方式:

天地人事物排列法

以天地人事物为纲,再分细目,细目多寡各异,次序无定。

细目下再按经史子集摘录资料。

天:

天文气象、历法、灾异、神、怪等。

地:

地理、疆域、山川古迹等。

人:

帝王、文臣武将、名人事迹等。

事:

政治、经济、文化、礼教等。

物:

自然博物(动植物)、农艺、医药、工艺、器物等

4、历代重要类书介绍

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唐代官修大型类书《艺文类聚》

选材谨严、内容精审的《初学记》

宋代四大书:

百科性类书《太平御览》;政事历史的专门类书《册府元龟》;小说类编《太平广记》;文章总集《文苑英华》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查找诗文典故、丽词骈语的《佩文韵府》

5、类书的主要功用

1)查古代事物;2)查典故诗文;3)辑录古书佚文;4)校勘考证古籍

二、政书

1、何谓政书?

搜集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以便查考的工具。

可以看作是专收典章制度的专科性类书

2、政书的主干――十通:

专史和文物典章总汇

通典:

上起上古唐虞,下迄唐肃宗,代宗,唐代尤详

续通典:

纪唐肃宗至明崇祯末年共约九百年典制源流,政治得失,以明代史料为最

清通典:

纪清初至乾隆中叶典制史料

通志:

上起三皇,下迄隋唐之史料编成的通史著作,贯通各书史志,包举历代典章制度,学术源流。

纪传终于隋,艺文,校雠止于北宋,其余迄于唐

续通志:

纪传自唐初到元末,二十略自五代到明末

清通志:

仅二十略,清初至乾隆年间

文献通考:

上古至宋宁宗典制沿革,宋代尤详

续文献通考:

宋宁宗到明末庄烈帝四百多年间典制

清文献通考:

清初至乾隆五十年典制

清续文献通考:

乾隆五十年至宣统三年典制

3、政书中的会典、会要――断代政书

会要、会典都是专纪一代典章制度的政书

其区别:

1)编排体例:

会要以事为类、为中心,即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如:

食货、历象、学校、仪制等。

会典以官署机构为中心,按官署分立门类加以编排,如:

吏、礼、户、兵、刑、工等,所记典制分别系于这些官署下,即所谓“以字统事,以事逮官”。

2)内容上;会要详叙史实,分门别类概述一代典制史事的“损益废置之序”、“离合因革之原”,内容广泛,资料丰富。

会典一般只限于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和有关“事例”,较少记述一般史事和典制沿革,对那些帝训、政令等,又多照录原文,一定程度上具有官府文件汇编的性质。

3)会要为私人所编,会典一般是官修。

三、类书、政书、丛书的比较

1、何谓丛书?

丛书又名汇刻书,汇辑各种独立完整的单本书为一套出版物,并冠以总名。

2、类书与政书的区别:

内容范围上:

类书包罗百科,兼收各类;政书则专纪典章制度。

编纂方式上:

类书辑录原始资料,述而不作;政书则对原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组织熔炼,作融会贯通的记述。

3、类书与丛书的区别:

类书与丛书的编辑对象都要涉及多种书,但丛书在总书名下汇集的是完整的各种书;类书则是从多种书中录出其片断资料(寻章摘句)再组成一部新书。

四、图录

1、图录的类型

图录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和人物图录。

2、常用图录介绍

地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历史图谱: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简明中国历史图册》

文物图录:

《西清古鉴》《三才图会》《图书编》《中国版刻图录》

人物图录:

《历代古人像赞》《酣酣斋酒牌》

第四节综合型检索工具

一、百科全书

1、百科全书的定义

是汇集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

汇集一切门类知识的是综合性百科全书;汇集某一门类知识的是专业性百科全书。

2、百科全书的编排体例(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例)

内容:

按学科分类分卷,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学科和领域,但根据学科内容多少,分卷数亦多寡不一。

参见系统:

A、参见条目(仅设标题或附有简要解释),如:

“航海天文学”见“实用天文学”。

B、释文内容参见:

释文内涉及概念有专条的。

如:

东晋虞喜发现岁差(见岁差和章动),南朝祖冲之(见祖冲之父子)把它引进历法。

C、彩色插页的参见:

在释文内适当地方注明。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了解条目所述知识的图书资料。

应列参考书目的条目:

A、学科、分支学科、基本理论和学说的条目;

B、有影响有地位的学派、流派的条目;

C、主要发明和发现的条目;

D、重要人物条目(人物本人著作一般不列作参考书)。

参考书目的选择标准:

A、在学术上有相当影响和价值的大公发行的书籍;

B、同一著、译有不同版本时,采用最权威的版本;

C、参考书目的选择,尽量选用国内著作,其次选用有译本的外国著作或原文著作。

参考书目的提示项目:

作者、译者、书名、版次、出版单位、出版地点、出版年代。

百科全书的作用:

“工具书之王”,兼有各种工具书的特点。

作用广泛,可供查考各学科名词术语、人名、地名、物名、事件、书名、图象及有关参考文献,同时可供系统学习科学知识之用。

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异同。

类书与百科全书在内容范围上都要涉及百科,包罗知识丰富。

两者区别是:

起源不同,类书起源于中国古代。

百科全书则发源于近代欧洲。

编纂方式不同,类书是原始文献片断资料的汇辑,述而不作;百科全书在已有知识材料上重新撰写,概括综合而论述,有条目撰写者自己的观点,表述方式,语言风格等。

从功用上看,百科全书比类书更具可读性。

二、年鉴

1、什么是年鉴?

年鉴(包括年刊,年报等)是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以及各学科领域的动态、重要成果、重要文献、大事等,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

它收集材料主要依据当年的政府公报和文件,以及国家重要报刊的报导的统计资料。

它所反映的内容,有较大总结、统计意义和连续参考价值。

2、年鉴的种类

综合性年鉴、专门性年鉴、统计性年鉴

3、介绍几种常用年鉴

综合性:

《中国百科年鉴》

专门性:

《中国文学研究年鉴》

统计性:

《中国统计年鉴》

三、手册

1、什么是手册?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以供读者翻检或直接索取资料的工具。

其内容通常是简明扼要地概述某一专业或某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公式、数据、规章、条例及图表等。

2、手册的种类

综合性手册(一般为常识性):

《读报手册》《学习手册》

专门性手册:

《文学手册》《文言文手册》

3、手册与年鉴的区别

从材料内容的时间范围看,年鉴只反映当年情况,手册则不受时间限制

年鉴每年出,资料较新,突出新颖性,手册重在反映基本的,较成熟的知识资料,材料重在稳定性

年鉴在宏观记述基础上有适当评论的内容,手册纯客观记述,更具体详细地提供基本知识和资料

五古籍文献版本知识

第一节版本与版本学

一、何谓“版本”?

西汉刘向校书时称:

“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曰雠。

”(《太平御览》引刘向《别录》)“本”即“书”,同义复词即“书本”,书即称本。

唐以降,雕版行始有“版本”之说,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板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

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

”“板本”相对未雕印的“藏本”(即写本)而言。

此狭义也。

后范围扩大,及于雕版通行前后的简策、帛与纸的写本、金石拓本、石印、影印、活字印刷本等。

也指一书经多次传抄翻刻而形成的不同的本子。

版本是指同一本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

二、版本学及其内容范围

所谓版本学是研究书籍不同版本的年代、特征、差异及鉴别其真伪、优劣之学。

“版本学的内容实在是相当丰富,如关于图书版本的发生和发展,各个本子的异同优劣,制版和印刷的技术,版本的鉴别,装订的演变,以及研究版本学的历史等。

”(顾廷龙《版本学与图书馆》)

第二节版本类型

一、按刻印时代分

五代刻本

宋刻本

金刻本

元刻本

明刻本

清刻本

二、按刻印单位分

1、官刻本

中央刻本:

监本、内府本、经厂本、殿本。

地方刻本:

公使库本、藩府本、府郡县学及书院本(学署本)、局刻本。

2、家刻本(私刻本):

有以堂室名,以刻者姓名名。

3、坊刻本:

书坊刻本,多有牌记。

三、按刻印地点分

1、浙本

2、蜀本

3、闽本(亦称建本)

4、平阳本(即平水本)

四、按成书形式分

单刻本

丛刻本

写刻本

影刻本

三朝本

递修本

百衲本

通行本

五、按刻印先后分

祖本

原刻本

翻刻本

重刻本

仿刻本

初印本

后印本

六、按版式字体或颜色分

巾箱本

两节、三节本

朱印本、蓝印本

套印本

七、根据增删、足残、批点、评注分

增订本

删节本

足本

残本

批点本

评注本

配本

八、按活字排印分

木活字本

铜活字本

聚珍本

九、非雕版印刷的书分

写本

抄本

稿本

石印本

铅印本

影印本

十、根据装帧形式分:

简策(册)本、卷子本、线装本、平装本、精装本。

第三节版本的鉴别和选择

一、据牌记、封面和序文

二、据题跋识语、名家藏章、官书印记。

三、据书名虚衔。

四、据避讳字。

五、据刻工姓名。

六、据版式行格。

七、据字体、纸质、墨色。

八、据目录书和版本专著(书影)。

第四节关于善本

一、何谓“善本”:

好的本子。

古今人之善本观。

二、关于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及其三者关系。

三、版本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举例(《红楼梦》不同版本优劣之比较)

第六章古籍文献校勘知识

第一节校勘与校勘学

一、校勘与校雠

贾逵《国语注》:

“校,考也。

”《玉篇》:

“勘,覆定也。

校勘:

用有关某书的确凿材料,通过比较考核,从而订正该书在传抄、翻刻中出现的字句篇章错误。

校雠:

狭义与校勘同,即是正文字。

“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曰雠。

”广义校雠涵盖整个古籍整理。

二、校勘学

研究有关校勘的原则、条件、对象、方法、历史等的一门学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用性。

第二节校勘的对象

一、脱文

二、衍文

三、讹字

四、重文

五、妄删、误改

六、错简、缺页

第三节校勘的方法

一、本校法(本证法、内证法):

用本书、本篇前后文字互证,根据前后篇章、文句特点比勘异同,判断是非,是正讹误。

二、对校法:

用同一部书的祖本或其他版本对校。

三、他校法:

以他书校本书,用有关的材料互校。

四、理校法:

按事理推测其正误。

此法最高妙亦最危险,属“不得已而为之”,往往不作断论,校记应写明“疑当作某”。

陈垣认为“此法须通识为之”,对校者要求甚高,不可轻易为之。

附一:

甲子表

公元推算干支表、干支推算公元表

中国历史纪年表

二十史朔闰表

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附二:

参考书目

1、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2、王欣夫说文献学王欣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