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869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之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桥之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桥之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桥之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桥之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之美教案.docx

《桥之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之美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之美教案.docx

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纤细、着重、驻足”等词语。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全文思路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一、欣赏导入

1、教师提问: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

明确:

对,很美!

美在哪里呢?

我们一起欣赏吧!

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

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衬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2、提问,用此法赏析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明确:

“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

那么今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一起学习《桥之美》,看看能不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欣赏水平。

板书:

桥之美。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字词疏通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纤(xiān)细

着(zhuó)重

驻(zhù)足

脂(zhī)粉

颐(yí)和园

前瞻(zhān)后顾

煞(shà)风景

矛盾(máodùn)

赡(shàn)养

煎熬(áo)

2.解释下列词语。

煞风景:

破坏人的兴致。

史诗: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驻足:

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的顺序:

逻辑顺序。

(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总分总的关系) 

第一部分(1、2)由一句俗语和一句诗引出说明的对象。

    

第二部分(3---6)正反两方面说明桥之美在于环境的配合。

第一层(3)用作比较的的方法说明自己爱桥是出于美学的考虑。

第二层(4、5)正方面说明桥之美在于环境的配合。

第三层(6)从反面说明桥不与周围景物配合就不会产生美感。

第三部分(7)总说桥美及其普遍的美学意义。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

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

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课文揭示“桥之美”的句子有哪几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这些句子揭示了“桥之美”的含义。

4、找出作者认为不美的桥:

注意作者并没有直接说不美,但从他的语言倾向来看,是并不美的。

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

5.分析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不美的原因

不美的原因:

孤立、没有周围景物的衬托,不能与其他的景物形成点、线、面的呼应配合,不协调。

五、研读与赏析

1、赏析下面语句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明确: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教师点评:

吴冠中先生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诉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审视事物,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罢了。

这恰恰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明确: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体现。

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赏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学生展示后全班齐读这几句)

(3)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明确:

写长桥之美。

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4)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明确: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又和谐统一。

笔记归纳:

(1)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桥与密密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之美

(2)江南细柳下的石桥——桥石与细柳刚柔相济之美

(3)宽阔水面上的长桥——长桥与娴静的水面配合的灵动和谐之美

(4)广西等地的风雨桥——桥与险峰、激流配合的安闲、对照之美

小结:

以上这些优美的文字,展现出了或刚劲或柔美或娴静的各种桥梁的魅力,让我们如沐春风,如品甘霖。

以上四个例子中的桥以及后面写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小桥,它们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这些关键作用作用构成了桥之美。

2、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

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

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

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

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

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形式独特。

六、拓展延伸

1、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的不同,表格设计如下:

2、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

比较点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内容

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

从美学角度发掘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写法

用科学、平实、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解说,很少用修辞手法,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

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辞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八、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