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86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

专题01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

2014解读考纲

1.地图三要素、地形剖面图

2.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经纬网

3.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应用

5.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6.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1.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三者的关系

2.画地形剖面图、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和计算等

3.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

4.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

5.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的作用、应用范围和区别

6.掌握数字地球的含义

7.结合国家资源普查等有关举措,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8.以“神舟系列飞船

”“嫦娥工程”“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9.以有关灾害监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遥感的应用

一、经纬网

1.经纬网的判读

(1)侧视图中,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

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

要尤其注意180°经线东西两侧的经度。

(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

①字标法:

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

②自转方向法:

极地俯视图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

③经度递变法:

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

④海陆轮廓法:

极点处为陆地判定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

2.经纬网的应用

 

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

如北回归线经过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等地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经纬度分别为(0°,0°)、(20°E、40°N)、(40°E、0°)、(60°E,20°S);甲在乙的西南方,甲在丙的正西方,甲在丁的西北方;甲丙之间的距离约为4440km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都相等,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特别提醒】两点间“最短航线”的判断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点均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②两点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点位于不同的半球,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二、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的比较与计算

在解答比例尺的比较或计算等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设问中量化关系的限制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

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2)在线段式比例尺的地图上度量图距

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否则可能出错。

如下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千米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

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三、地理信息技术

“3S”技术的判别

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

其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

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

【特别提醒】

“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四、等高线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

等高线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常见等值线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

等高线的判断要遵循以下规律:

第一,看数值大小:

海拔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第二,看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第三,看等高线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地形。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第四,看特殊区域: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

数值。

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b,则M地数值大于a,N地数值小于b。

第五,会计算:

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其中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拓展延伸】

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高处疏,低处密表示凸坡。

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

如图所示: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例1】 (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

(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B.冻害

C.

滑坡D.洪水

(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答案】

(1)B 

(2)B (3)C

【解析】第

(1)题,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7°E~129°E之间,为我国小兴安岭,地势较高,夏季风(东南风)受其抬升,降水较多;乙地位于47°N,133°E~135°E之间,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势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甲地,因此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B项正确。

(2)题,乙地(三江平原)冬季寒冷,害虫不易越冬,病虫害少,A项错误;地势平缓,不会发生滑坡灾害,C项错误;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易产生渍涝,但一般不会产生洪水,D项错误;春季常有寒潮侵袭,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给农作物带来冻害,B项正确。

第(3)题,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项错误;地域广阔,黑龙江、松花江流程较长,B项错误;东北地区无冰川分布,D项错误;春季(4~5月份)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夏季(7~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夏汛,C项正确。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2)当图中乙地的地方时为20时时(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全球昼夜平分

C.丁地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

D.北京时间为次日4时

(3)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

A.向正西方向B.向正东方向

C.先西南,后西北D.先东南,后东北

考点2、地图三要素

【例2】(2013·天津文综)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

(1)~

(2)题。

(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A.a处B.b处C.c处D.d处

【变式探究】据新华社北京2013年9月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日证实,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于8月26日至30日赴朝鲜磋商。

读图1和图2,回答

(1)~

(2)题。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2cm2B.20cm2

C.200cm2D.2×1015cm2

(2)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①比例尺变为1∶2

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考点3、地理信息技术

【例3】(2013·江苏地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

(1)~

(2)题。

(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变式探究】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1)运用RS技术可以(  )

A.测量上海耕地面积

B.精确获知自己所在的位置

C.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依据

D.了解上海的土地利用现状

(2)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某购物网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GIS分析,实现就近网点配送

B.可以通过GIS技术,追踪包裹的位置

C.可以通过RS技术获知各配送网点的库存

D.可以在GPS技术的指引下设计最

佳配送路线

考点4、等高线图的判读

【例4】(2013·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

(1)~

(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B.178米

C.220米D.255米

【变式探究】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完成

(1)~(3)题。

(1)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

(2)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B 

(2)D (3)A

【解析】第

(1)题,依据图中等高线值可判定河流ab段应是由b流向a,再根据指向标确定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2)题,①处位于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第(3)题,山区公路走向应与等高线走向一致,甲线路坡度较小,工程难度较小。

一、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

规律

示例

大大

小小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若a>b,则甲>a,乙<b

若a<b,则甲<a,乙>b

高低

低高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

比同纬度两侧高,有暖流经过

高高

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河流

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

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

1

陆南

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二、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

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

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

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

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

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

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

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

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

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等高线图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地形的表示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①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特征

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

f.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B.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

C.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②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③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即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B.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为好。

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陡坡、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C.进行农业区规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农林牧副渔合理的布局方案。

D.确定引水路线

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E.工业区、居民区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①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T差=0.6×H相/100。

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

H高-H低≤H相<H高-H低+2d。

④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d≤H<(n+1)d。

3.等温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由于全球温度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如果自北向南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则表示纬度逐渐增大,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反之则是北半球。

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和陆地的升温、降温速度并不相同,冬季时陆地上的温度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而海洋的温度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时情况刚好相反。

因此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

③海洋中,等温线的分布较为平直,但如果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常会产生弯曲。

暖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寒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因此根据大洋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寒、暖流,再结合其他的一些信息,甚至可判断出具体洋流的名称。

④根据等温线还可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这类图中等温线常与等高线平行。

4.等压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判断高、低压中心及天气状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大于四周,即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为低压中心。

在高压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易形成阴雨天气,较为晴朗;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②判断各处的气压高低及所处气压场中的部位:

根据等压线所提供的数值,可判断图中任何一点气压值的高低,并进一步判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位置。

由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脊线;由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等压

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槽线,在槽线处常会伴生着锋面,从而形成锋面气旋。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称为鞍部,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③判断一个地点的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但在高空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而风力的大小

则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④判断锋面的位置、性质及雨区位置,在等压线图中常伴有锋面,它一般出现在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根据两侧空气的冷暖性质还可判断出锋的性质,冷锋一般会形成锋后雨,而暖锋则为锋前雨。

5.几种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除外)的判读和应用

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无论何种等值线,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

等压线图

等降水量线图

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

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特殊闭

合区

位于两等值线之间的小闭合区,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判读方法是遵循“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的规律

高值区

或低值

盆地海拔低,气温呈闭合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呈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降水闭合低值区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

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判断风速大小:

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

密大疏小

弯曲规律及影响因素

规律:

同纬度相比,等值线凸向低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