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005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docx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

(一)化学必修一1、2章(1~15题)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变质,最后变为过氧化钠

B、钠在工业上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

C、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剧烈爆炸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

2、下列不能通过单质间反应而制得的物质是(B)

A、CuCl2B、cuSC、FeCl3D、FeS

3、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C)

A、Ba(OH)2B、CH4C、Cl2D、HCl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D)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2O3+2OH-===2[Al(OH)4]-

C、FeCl3溶液与铜Fe3++Cu===Fe2++Cu2+

D、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5、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A、H+、NO3-、Fe2+、Na+B、K+、Ba2+、OH-、SO42-

C、Ag+、NO3-、Cl-、K+D、Cu2+、NH4+、Br-、OH-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

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7、下列物质中,含氧原子数不同的两种物质是(C)

A、质量比为2:

1的SO2和O2B、9g水和23g乙醇

C、标况下44.8L的NO和100ml5mol/L的硫酸溶液

D、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3和FeSO4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B、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氨水呈弱碱性,故NH3是弱电解质D、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9、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B)

①3FeO+10HNO3===3Fe(NO3)3+NO+5H2O

②C+2H2SO4(浓)===CO2+2SO2+2H2O

③8NH3+3Cl2===NH4Cl+N2

④2Na2O2+2H2O===4NaOH+O2

A、①②B、①④C、③④D、全部

10、下列变化必须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B)

A、CuO

CuCl2 B、CO2COC、I-

I2D、H2O

H2

1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D)

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在括号内),请写出选用的试剂及除杂质时的离子方程式:

(1)FeCl2(CuCl2)选用试剂铁粉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CO3(Na2CO3)选用试剂CO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3COOCH2CH3(CH3COOH)选用试剂饱和碳酸钠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3、在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中,氧化剂是_KMnO4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Cl2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5:

2______,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之比为______5:

3________,若有7.3gHCl被氧化,则产生Cl2的质量为___7.1g____,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0.2___mol。

 

14、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______________,原因是开始加入硫酸,使胶体发生聚沉,而后过量的硫酸使Fe(OH)3反应溶解。

(3)若胶体中含有杂质FeCl3则鉴别含有FeCl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渗析_方法可以提纯此分散系。

1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提纯氯气及研究氯气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应,其氧化剂为____________,反应中浓盐酸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且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2)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氯气,若要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氯气,C、D瓶所装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若D瓶中装有紫色的石蕊溶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瓶中装有碘化钾—淀粉溶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D瓶中装有硝酸银溶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装置用来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通常盛放的是_________溶液,写出F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2+4HCl==△==MnCl2+Cl2↑+2H2O

氧化还原反应MnO2酸性还原性1:

1

2、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3、先变红,再褪色。

Cl2溶于水得到HCl显酸性,HClO有强氧化性,能漂白石蕊。

4、淀粉变蓝色Cl2将I-氧化得到I2,I2使得淀粉变蓝

5、产生白色沉淀Cl2溶于水得到HCl,HCl能使得Ag+沉淀为AgCl白色沉淀

6、吸收尾气,防止污染NaOH溶液Cl2+2OH-=Cl-+ClO-+H2O

(二)化学必修一3、4章(16~40题)

16.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D)

A.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B.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D.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17.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C)

A.NH4Cl与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

2NH3,用烧碱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Cl用P2O5干燥

18.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C)

A.Cu+HNO3(浓)→Cu(NO3)2B.Cu+HNO3(稀)→Cu(NO3)2

C.Cu

CuO

Cu(NO3)2D.Cu+AgNO3→Cu(NO3)2

19.下列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后无沉淀有的(A)

A.CaCl2B.Ca(ClO)2C.Na2SiO3D.饱和Na2CO3溶液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氯水、亚硫酸、活性炭的漂白或脱色原理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能使品红或墨迹褪色。

B.等摩尔的Cl2和SO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红布条立即褪色。

C.将等摩尔的Cl2和SO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基本不褪。

D.经Cl2和SO2漂白的物质,日后都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21.既能与酸(H+)反应,又能与碱(OH-)反应的是:

(C)

①MgO②Al(OH)3③NaHSO4④NaHCO3⑤NH4HS⑥CaCO3

A.②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④⑤

22.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应用的方法是(B)

A.通过石灰水B.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D.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23.50ml18.4mol/L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加热反应,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D)

A.0.92molB.大于0.46mol,小于0.92molC.0.46molD.小于0.46mol

2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C.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25.海带中含碘元素。

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

①通入足量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

合理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

26.长期放置的浓硝酸常显黄色,消除其中的黄色最好的方法是(B)

A.在光亮处放置B.通入适量的空气C.加入足量水D.加入漂白粉

27.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O2等气体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C.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28.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

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B)

A.Br—、Cl—、I—B.Br—、I—、Cl—C.I—、Br—、ClD.Cl—、I—、Br—

29.用铝箔包装0.1mol金属钠,用针扎若干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到气体(标准状况下)为(C)

A.H2、O2混合气体     B.1.12LH2    C.>1.12LH2              D.<1.12LH2

30.下列用途主要是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C )①家用铝锅②盛浓硝酸的容器③制导线④焊接钢轨⑤包装铝箔⑥制成合金作飞机制造业材料

A.只有①②③④B.只有④⑤⑥C.只有①③⑤⑥D.②④⑥

31.现有MgCl2、AlCl3、CuCl2、NaCl、NH4Cl五种溶液,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C)A.氨水B.AgNO3C.NaOHD.BaCl2

32.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盐酸,如要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同温、同压下),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D)

A.1:

2B.1:

3C.3:

2D.1:

1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

B.SiO2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它在常温下不与NaOH溶液反应

C.因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所以H2SiO3酸性比H2CO3强

D.CO2通入水玻璃中可得硅酸。

34.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以制取、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常用做干燥剂,常用来检验是否验满,现象是。

34、氢气、氯气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碱石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l2>Br2>I2氯气2Br-+Cl2=Br2+2Cl-

四氯化碳层为紫色

3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2>Br2>I2,因此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可选用Cl2做氧化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将溴水加入足量K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少许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出现的现象是下层变成紫色。

37.除去下列少量杂质(括号内杂质),简述操作步骤,并写出有关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物质

操作步骤

离子方程式

SiO2、(Al2O3)

 加盐酸

 

MgO(Al2O3)

 加氢氧化钠

 

FeCl2、(FeCl3、)

 加铁粉

 

38.某无色透明溶液里加入铝粉可放出氢气,试分析下列离子:

H+、Ba2+、Mg2+、、OH-、SO32-、Cl-、CO32-、NO3-中可能有哪些离子存在于该溶液中;

第一种情况:

若溶液呈酸性,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H+、Ba2+、Mg2+、、Cl-、NO3-;

第二种情况:

若溶液呈碱性,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Ba2+、OH-、Cl-、NO3-。

39、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为O2、D为C12、E为Fe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B,F,H。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

反应①

中是剂,反应②中是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

A是;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A是。

(4)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

39、答案(1浓HCl;Fe3O4;H:

FeCl3

(2)催化剂;氧化剂

(3)KClO3;H2O2

(4)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0.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g合金溶于80mL13.5mol/L的浓硝酸中,

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6.72L(标准状况)气体,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

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

(1)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40、答案:

原硝酸物质的量n=cV=13.5×0.08=1.08mol

收集气体物质的量n=V/Vm=6.72/22.4=0.3mol

反应后溶液的硝酸物质的量n=cV=1×0.08=0.08mol生成气体可能是NO2或NO2与NO的混合气体,而这两种气体都是每个分子含一个N,因此气体中N总物质的量应等于气体总物质的量,即为0.3mol

而被还原的HNO3都是转化为这些气体,因此被还原HNO3物质的量0.3mol【①答案】反应后,Cu→Cu(NO3)2,Ag→Ag(NO3)

设原合金中Cu物质的量x,Ag物质的量y

根据n=nM,以合金总质量为等式,列出第一个方程:

(一)64x+108y=30

开头算过,最初硝酸共有1.08mol,最后只剩0.08mol,说明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为1.08-0.08=1mol;

而被还原的有0.3mol,因此未被氧化(即以NO3-形式存在于盐中)的为1-0.3=0.7mol

Cu(NO3)2中每个Cu2+对应2个NO3-,AgNO3中每个Ag+对应1个NO3-,且Cu2+与Cu等物质的量,Ag+与Ag等物质的量

因此以未被还原的NO3-为等量,列第二个方程

(二)2x+y=0.7解得x=0.3mol,y=0.1mol,Ag质量m=nM=0.1×108=10.8g

因此Ag质量分数10.8g/30.0g=36%

(三)化学必修二第1章(41~55题)

41.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D)

A、石墨与金刚石B、D2和T2C、CO和CO2D、16O和18O

42.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C)

A、元素原子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4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44.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C)

A、酸性:

HClO4>HBrO4>HIO4B、碱性:

Ba(OH)2>Mg(OH)2>Be(OH)2

C、氧化性:

F2

Li

45.某元素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该元素(D)

A.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高化合价一定为+2价

C.一定是ⅡA族元素或是HeD.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46、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47.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

学式为(B)

A、HXB、H2XC、XH3D、XH4

 

48.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双选)(BC)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

4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D)

A.原子半径大小:

Na>S>O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Br

C.碱性强弱:

KOH>NaOH>LiOHD.还原性强弱:

F->Cl->Br->I-

50.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D)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5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原子半径:

A>B>D>C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3->D->B+>A2+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A>B>D>C

52.(4分)36g普通水(H2O)和80g重水(D2O)它们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中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分别与足量Na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

53.(8分)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

它们之间存在如右转化关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微粒,请写出:

A的化学式__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微粒,B和D是10电子的微粒,

请写出:

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1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列出10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试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4

(1)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波的是;(填元素符号)

(2)①③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

(3)元素⑦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②的单质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4)①和⑧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和;

③和⑨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①和⑦两元素形成四核化合物的化学

式是该物质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①和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5.(9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

理由是

(2)Y是,Z是,W是。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

2:

4:

1。

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

(四)化学必修二第2章(56~75题)

5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

C.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58.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各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

是(C)

A.10和19B.6和16C.11和17D.14和8

5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C)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60.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键断裂的是(C)

A.HCl溶解于水B.NaCl晶体的熔化C.干冰升华D.氯化铵的“升华”

61.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

B.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一定要加热才可发生

62.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