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059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docx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五段镇俞庄幼儿园    戚传兰

一、课题背景

1、时代的呼唤。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发扬民族文化、吸取民间游戏精华势在必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幼儿游戏课程的需要。

《纲要》指出: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课程改革,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

《纲要》提出: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更好地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开展了《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

希望让民间游戏来丰富现代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同时,也为在当代传承和有效开发民间游戏做一点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标

    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收集、整合、拓展、改编,使民间游戏成为本园游戏活动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构建运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目标体系,探讨利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民间游戏活动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了以民间文化为背景、以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以民间艺术、节日、饮食文化为辅助活动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幼儿认知与情感发展目标主要研究 :

1.民间户外体育游戏丢手帕、编花篮、抽陀螺、跑风车、跳绳、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弹球、扔沙包、石头剪子布等。

2.对部分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改编,充实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推铁环、抬轿子、跳竹竿、爬绳、爬竿、钻轮胎、踢毽子、荡秋千等。

3.民间玩具风车、布玩具、风筝、泥人等多功能的开发。

4.幼儿室内民间游戏翻绳、打手背、抓子、过家家。

我根据本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了很多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来实施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健康概念的界定中表明,人的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五、研究的方法

     因为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超越了各自领域的教育界限,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测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边实践边研究,以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学前幼儿游戏教育理论体系,拓展了学前儿童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学前幼儿游戏课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文献资料法: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纳教育教学信息,为课题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收集民间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等相关资料。

(2)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不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

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12.9——2012.11

(1)调查、分析在社会上流传的民间游戏。

(2)搜集各类民间游戏,并进行整理、归类。

(3)查阅资料,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2012.12——2013.11

(1)制订实施计划。

(2)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实施课题内容。

(3)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4)撰写相关教学笔记、观察记录、论文。

3、综合整理阶段:

 2012.12—-2013.11

(1)整理、筛选、加工总结研究资料。

(2)撰写阶段性报告。

4、结题阶段:

2013.11——2013.12

(1)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在全体老师的努力帮助下,我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收获。

民间游戏的开展促进我园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从幼儿发展来看:

我们发现孩子们手、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

一、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

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当他们能顺利地参与游戏时,就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如果在游戏中失败或者受到挫折,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处于不安与烦躁的状态之中。

但是孩子都有好胜的心理,为了参加游戏,他们只能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游戏。

如:

在进行《丢手绢》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玩时,当幼儿把手绢放在一个小朋友身后时,有的幼儿会忍不住去提醒别人,更有甚者有的幼儿还会忍不住喊:

“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

”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都要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一开始孩子们很难遵守规则,每次都会不自觉的喊出声音,特别是我们班的朱子健小朋友,他特别喜欢在别的小朋友丢手绢时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

”每次这个时候我都要提醒他遵守规则,甚至终止他游戏。

渐渐地几次下来他能在游戏时有意识的遵守游戏规则了。

后来在玩“丢沙包”、“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许多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有面临失败的机会,而他们一般都能在等待中继续参加游戏,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游戏中慢慢形成;因为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决定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现在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外地的小朋友,学习用方言来念,他们会觉得更加新鲜、有趣,学的也更加认真了。

我们班有好几个外地的小朋友都会用方言说简单的话了呢。

这种用方言来念的形式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总之,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希望更多的幼儿能参与到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来,让我们的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游戏乃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

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

确实如此,有的游戏如《造大桥》和《切西瓜》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

《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训练幼儿的语音辨识和清晰的表达,还可以利用汉语特有的声韵特点创造出了“绕口令”的娱乐游戏。

游戏者稍不留神或舌头翻转不灵,就会出现吐字不准、四声不清的差错,引起人们哄堂大笑。

如:

绕口令: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要求幼儿快速念出,反复练习,达到了语言方面的锻炼。

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语言表达的环境。

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能使他们逐步学会表达。

这种游戏形式的学习使幼儿觉得很新鲜、有趣。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

“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所以,游戏应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纲要中还指出: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有利手段。

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富有趣味地学习数学。

如:

巩固10以内认识时,我组织幼儿排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把1—10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然后请小朋友按数字从小到大排好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再倒过来,从大到小排好一队,最大10当火车头开火车,让幼儿弄清10以内最大的数是几?

最小的数是几?

使幼儿在游戏的教学中加深理解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

如:

在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活动时,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大灰狼”、几只“小白兔”,抓到几只“小兔子”,一只“狼”能分几只“兔子“?

这就让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学会了等分。

我经常选择找朋友、夺红旗、跳绳、踢球、赛跑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幼儿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教幼儿知识,能够让幼儿玩的开心,学的积极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部使用游戏形式,也能够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使用游戏形式,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不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培育了互助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活动大多数都是以三五成群、结伴进行的,从与同班幼儿游戏,发展到与同龄幼儿玩游戏,再到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

一开始玩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几个人争一个角色,特别是“头领”这一角色。

但是每个游戏都已经有了固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时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

所以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中心,向相互合作发展。

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

如角色的分配不满意,人数与玩具不一致等。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通过相互间的商量、讨论,游戏才能继续开展下去。

这就要求幼儿要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锻炼了组织能力,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协调能力。

例如《编花篮》、《咕噜锤》许多孩子竟然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幼儿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民间游戏这一宝贵资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深入反思,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教师的成长来看:

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每两周一次的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理论,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提升了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

老师们从过去的片面关注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逐渐过渡到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理解幼儿,分析体察幼儿的心理变化。

课题组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知道运动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

教师的指导要针对不同的儿童,对待性格开朗、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要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过度的自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度才是最好的。

大家的心理教育意识得到增强,通过研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优化。

八、研究后的思考

总之,本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力,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尤其在艺术修养上,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但如何体现整合的有效性、合理性,如何对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觉不够,还期待专家的引领,评价方式还要更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